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智能化工程检测工具的制作方法

2021-12-04 12:1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智能化工程检测工具。


背景技术:

2.智能化工程,也就是创建多种形式的智能化系统,既是适应现代经济、军事和科技发展的需要,也是智能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研究的实际应用,其中智能建筑电气技术是智能化工程极其重要的一部分。
3.智能建筑电气技术包括强电与弱电两类,弱电工程检测工具是一种对弱电线路进行检测的工具,常常指的是万用表,它不仅方便了工作人员的工作,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保证了弱电线路的正常使用。
4.现在广泛使用的万用表包括万用表主体、一根红测试笔以及一根黑测试笔,在不使用时,会将两根测试笔从万用表内取出放置在一旁,放置时测试笔和测试线上都容易堆积灰尘,且测试笔的笔头较尖,容易在不使用时划伤使用者,现有的万用表不便于对笔头进行使用和收纳,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智能化工程检测工具,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化工程检测工具,具备防尘、方便使用和收纳等优点,解决了放置时测试笔和测试线上都容易堆积灰尘,万用表不便于对笔头进行使用和收纳的问题。
6.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化工程检测工具,包括万用表和外壳,所述外壳左右两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壳,所述固定壳顶部远离外壳中心的一侧铰接有防尘板,所述外壳的左右两侧与固定壳相对应的位置处均开设有滑槽,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远离外壳中心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的内壁螺纹连接有测试笔,所述固定套远离外壳中心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壳内壁远离外壳中心一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套筒,所述套筒内壁远离外壳中心的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靠近外壳中心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固定块远离外壳中心的一侧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块活动插接于限位槽的内壁,所述固定壳的内壁分别与外壳左右两侧的底部之间转动连接有绕线杆,所述外壳底部的正面活动插接有第二插板,所述第二插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拉环。
7.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化工程检测工具,其中万用表活动插接于外壳的内壁之间,所述外壳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拉环,该结构设置,方便工作人员使用第一拉环携带该装置。
8.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化工程检测工具,其中防尘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密封塞,所述固定壳的顶部与密封塞相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通槽,所述固定套的直径与密封塞的直径相同,该结构设置,使得密封塞可对通槽进行密封,固定套可在测试笔在使用时挡住外界的灰尘。
9.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化工程检测工具,其中外壳左右两侧的底部且靠近中央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隔板以及固定套的顶部与测试笔相对应的位置处均开设有通孔,该结构设置,方便工作人员通过通孔将测试线引入到绕线杆上进行收纳。
10.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化工程检测工具,其中固定壳内壁的正面卡接有第一插板,所述固定套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控制块,所述第一插板的正面与第一控制块相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一控制槽,所述限位块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控制块,所述第一插板的正面与第二控制块相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二控制槽,该结构设置,方便工作人员使用第一控制块滑动固定套,方便工作人员使用第二控制块滑动限位块。
11.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化工程检测工具,其中绕线杆外壁顶部靠近外壳中心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环,所述绕线杆远离外壳中心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把手,该结构设置,使得固定环可对测试线进行限位,方便工作人员转动把手收纳测试线。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3.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外壳、第二插板、防尘板、固定壳和第二插板,使得该装置具有较好的防尘效果,同时可对万用表起到保护的作用,通过设置的滑块、固定套、测试笔和第一控制块,使得工作人员可通过固定套和第一控制块对测试笔进行收纳,工作人员需要使用测试笔时,使用第一控制块将固定套向上滑动,便可将测试笔拿出,固定套可将固定壳上的通槽堵住,可避免使用时灰尘通过通槽进入到固定壳的内部,使得该装置方便使用和收纳,在使用和收纳时都具有防尘的作用,防尘的效果好。
14.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固定壳上设置的套筒、弹簧、限位块和第二控制块以及固定套上设置的固定块,使得弹簧可产生弹力,可使测试笔在放置时对固定套进行卡紧固定,提高了测试笔放置时的稳定性,通过设置的绕线杆固定环和把手,使得在收纳时,工作人员可通过转动把手对测试线进行收纳,有利于提高了收纳的效率。
附图说明
15.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正视面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外壳安装左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插板正视面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万用表;2、外壳;21、第一拉环;3、固定壳;4、防尘板;41、密封塞;5、滑块;6、固定套;61、测试笔;62、第一控制块;7、隔板;71、通孔;8、固定块;9、套筒;91、弹簧;10、限位块;101、第二控制块;11、绕线杆;111、固定环;112、把手;12、第一插板;13、第二插板;131、第二拉环。
具体实施方式
22.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物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物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
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物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23.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24.请参阅图1

5,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化工程检测工具,包括万用表1和外壳2,外壳2左右两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壳3,固定壳3顶部远离外壳2中心的一侧铰接有防尘板4,外壳2的左右两侧与固定壳3相对应的位置处均开设有滑槽,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块5,滑块5远离外壳2中心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套6,固定套6的内壁螺纹连接有测试笔61,固定套6远离外壳2中心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8,固定壳3内壁远离外壳2中心一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套筒9,套筒9内壁远离外壳2中心的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弹簧91,弹簧91靠近外壳2中心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0,固定块8远离外壳2中心的一侧开设有限位槽,限位块10活动插接于限位槽的内壁,固定壳3的内壁分别与外壳2左右两侧的底部之间转动连接有绕线杆11,外壳2底部的正面活动插接有第二插板13,第二插板1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拉环131。
25.万用表1活动插接于外壳2的内壁之间,外壳2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拉环21,该结构设置,方便工作人员使用第一拉环21携带该装置。
26.防尘板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密封塞41,固定壳3的顶部与密封塞41相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通槽,固定套6的直径与密封塞41的直径相同,该结构设置,使得密封塞41可对通槽进行密封,固定套6可在测试笔61在使用时挡住外界的灰尘。
27.外壳2左右两侧的底部且靠近中央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隔板7,隔板7以及固定套6的顶部与测试笔61相对应的位置处均开设有通孔71,该结构设置,方便工作人员通过通孔71将测试线引入到绕线杆11上进行收纳。
28.固定壳3内壁的正面卡接有第一插板12,固定套6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控制块62,第一插板12的正面与第一控制块62相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一控制槽,限位块10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控制块101,第一插板12的正面与第二控制块101相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二控制槽,该结构设置,方便工作人员使用第一控制块62滑动固定套6,方便工作人员使用第二控制块101滑动限位块10。
29.绕线杆11外壁顶部靠近外壳2中心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环111,绕线杆11远离外壳2中心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把手112,该结构设置,使得固定环111可对测试线进行限位,方便工作人员转动把手112收纳测试线。
30.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工作人员首先将万用表1放置在外壳2的内部,将测试笔61旋入到固定套6的内壁,然后将测试线通过通孔71穿到固定环111上,再将测试线的一端与万用表1相连,使用时,工作人员可通过第二拉环131讲第二插板13向下拉动,然后使用第二控制块101将限位块10向远离外壳2的方向滑动,再使用第一控制块62将固定套6滑动到通
槽的内壁之间,工作人员便可旋出测试笔61进行使用,固定套6可将固定壳3上的通槽堵住,可避免使用时灰尘通过通槽进入到固定壳3的内部,当需要收纳测试笔61时,工作人员转动把手112对测试线进行收纳,再将测试笔61旋入到固定套6上,随后使用第一控制块62将固定套6旋入到初始位置即可。
3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的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