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多功能组合梯的制作方法

2021-12-04 11:5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组合梯领域,特别涉及多功能组合梯。


背景技术:

2.梯子,作为一种常用的攀登工具,广泛运用于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在梯子的使用中,为了保持梯子的稳定性,通过三角形稳定性最高的原理,制作出人字梯,辅助使用者进行攀爬。
3.但是现有装置的人字梯,一般只能实现折叠的功能,人字梯的形状很难进行变形,不能使梯子的长度进行整体性的延长,使得梯子的使用不够灵活,给用户使用造成了不便,也限制了延伸梯的市场推广。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多功能组合梯,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多功能组合梯,包括第一梯体、第二梯体、转动装置、连接装置和支撑装置,所述第二梯体设置于第一梯体的一侧,所述转动装置安装于第一梯体的顶部,两个所述连接装置安装于第一梯体的两侧,两个所述支撑装置连接于第一梯体和第二梯体之间。
6.优选的,所述转动装置包括定轴转动机构和安装机构,所述定轴转动机构与第一梯体的端部连接,所述定轴转动机构与安装机构连接。
7.优选的,所述定轴转动机构包括第一耳板、第二耳板和定位轴,所述第一耳板与第一梯体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定位轴转动穿插连接于第一耳板和第二耳板之间。
8.优选的,所述安装机构包括连接架和安装架,两个所述连接架均与第二耳板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架固定连接于两个连接架之间,所述安装架上等距滑动穿插连接有多个螺栓。
9.优选的,所述连接装置包括定位机构和卡接机构,所述卡接机构连接于定位机构的端部,所述定位机构与第一梯体连接。
10.优选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安装座和连接杆,两个所述安装座呈对称设置,且所述安装座与第一梯体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与安装座的中部转动穿插连接。
11.优选的,所述卡接机构包括卡柱和限位管,所述卡柱固定连接于卡柱的一端,多个所述限位管等距固定穿插于第二梯体上,所述卡柱与限位管的端部活动套接。
12.优选的,所述支撑装置包括第一定位柱、定位管和第二定位柱,多个所述定位管等距固定穿插于第二梯体的两边侧,所述第一定位柱的一端与第一梯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柱的另一端开设有卡槽,所述定位管与卡槽的内腔相互卡接,两个所述第二定位柱固定连接于第一梯体的两边侧。
13.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4.(1)本实用新型利用转动装置和连接装置相配合的设置方式,第一梯体与第二梯
体相对定轴转动,从而便可将第一梯体与第二梯体转动至贴合的状态,使得第一梯体与第二梯体整体呈一字型,然后将安装架上的螺钉拧出,滑动第二梯体,使得第二梯体相对第一梯体进行错位滑动,从而实现了第一梯体与第二梯体整体长度的延长,使得组合梯的使用更加灵活,使得组合梯的使用更加灵活便捷;
15.(2)本实用新型利用第一定位柱和定位管相配合的设置方式,第一定位柱呈z字型,便于使得第一定位柱的一端位于第一梯体的外侧,使得第一定位柱的另一端外语第二梯体的内侧,通过将第一定位柱的另一端与定位管卡接,便于对第一定位柱的位置进行限位,通过第一定位柱便于对第一梯体与第二梯体之间的角度进行支撑,使得第一梯体与第二梯体呈一定夹角,使得组合梯的使用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梯体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转动装置处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梯体转动装置处结构示意图。
21.图6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三。
22.图中:1、第一梯体;2、第二梯体;3、转动装置;31、定轴转动机构;311、第一耳板;312、第二耳板;313、定位轴;32、安装机构;321、连接架;322、安装架;4、连接装置;41、定位机构;411、安装座;412、连接杆;42、卡接机构;421、卡柱;422、限位管;5、支撑装置;51、第一定位柱;52、定位管;53、第二定位柱。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

6所示的多功能组合梯,包括第一梯体1、第二梯体2、转动装置3、连接装置4和支撑装置5,第二梯体2设置于第一梯体1的一侧。
25.转动装置3安装于第一梯体1的顶部,转动装置3包括定轴转动机构31和安装机构32,定轴转动机构31与第一梯体1的端部连接,定轴转动机构31与安装机构32连接,定轴转动机构31包括第一耳板311、第二耳板312和定位轴313,第一耳板311与第一梯体1的顶端固定连接,定位轴313转动穿插连接于第一耳板311和第二耳板312之间,通过将定位轴313转动穿插于第一耳板311和第二耳板312之间,从而使得第一耳板311和第二耳板312可以相对定轴转动,也就使得第一梯体1与第二梯体2可以相对定轴转动,安装机构32包括连接架321和安装架322,两个连接架321均与第二耳板312固定连接,安装架322固定连接于两个连接架321之间,安装架322上等距滑动穿插连接有多个螺栓,螺栓的一端与第二梯体2螺纹穿插连接,通过螺栓便于对安装架322与第二梯体2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安装固定,实现对安装架322与第二耳板312和第二梯体2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
26.两个连接装置4安装于第一梯体1的两侧,连接装置4包括定位机构41和卡接机构42,卡接机构42连接于定位机构41的端部,定位机构41与第一梯体1连接,定位机构41包括安装座411和连接杆412,两个安装座411呈对称设置,且安装座411与第一梯体1固定连接,连接杆412与安装座411的中部转动穿插连接,安装座411通过螺钉与第一梯体1固定连接,连接杆412的另一端与第一梯体1滑动穿插连接,通过安装座411便于对连接杆412的位置进行限位,从而使得连接杆412可以相对安装座411进行转动,卡接机构42包括卡柱421和限位管422,卡柱421固定连接于卡柱421的一端,多个限位管422等距固定穿插于第二梯体2上,卡柱421与限位管422的端部活动套接,通过将卡柱421插接进限位管422的内腔中,便于对连接杆412与第二梯体2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固定。
27.两个支撑装置5连接于第一梯体1和第二梯体2之间,支撑装置5包括第一定位柱51、定位管52和第二定位柱53,多个定位管52等距固定穿插于第二梯体2的两边侧,第一定位柱51的一端与第一梯体1转动连接,第一定位柱51的另一端开设有卡槽,定位管52与卡槽的内腔相互卡接,第一定位柱51呈z字型,便于使得第一定位柱51的一端位于第一梯体1的外侧,使得第一定位柱51的另一端外语第二梯体2的内侧,通过将第一定位柱51的另一端与定位管52卡接,便于对第一定位柱51的位置进行限位,通过第一定位柱51便于对第一梯体1与第二梯体2之间的角度进行支撑,使得第一梯体1与第二梯体2呈一定夹角,使得组合梯的使用更加稳定,两个第二定位柱53固定连接于第一梯体1的两边侧,便于对第一定位柱51另一端的位置与第一梯体1的相对位置进行限位。
28.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
29.当需要对组合体的整体长度进行延长时,首先转动第一定位柱51,使得第一定位柱51不再与定位管52相互配合,此时第一梯体1与第二梯体2之间的相对位置不再固定,然后转动第一梯体1,使得第一梯体1带动第一耳板311进行转动,在定位轴313的限位下,使得第一梯体1与第二梯体2相对定轴转动,从而便可将第一梯体1与第二梯体2转动至贴合的状态,使得第一梯体1与第二梯体2整体呈一字型,便于使得组合梯当做一字型梯进行使用;
30.然后将安装架322上的螺钉拧出,滑动第二梯体2,使得第二梯体2相对第一梯体1进行错位滑动,从而实现了第一梯体1与第二梯体2整体长度的延长,使得组合梯的使用更加灵活,使得组合梯的使用更加灵活便捷,然后转动连接杆412,使得连接杆412以安装座411的轴线为圆心进行定轴转动,然后推动连接杆412,使得卡柱421卡接进限位管422的内部,从而便于对第一梯体1与第二梯体2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限位,使得位置调整后的第一梯体1和第二梯体2更加稳定;
31.通过对螺栓进行拧松,从而使得安装架322与第二梯体2的相对位置不再固定,从而便于对第一梯体1与第二梯体2进行分开拆卸使用。
32.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