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固定柱式双层立体车库的制作方法

2021-12-04 11:5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停车库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固定柱式双层立体车库。


背景技术:

2.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汽车的拥有量也逐渐增加,导致停车难成为了普遍的难题。对于停车难、住宅小区车位不够用等现象,使得立体停车库成为了首选。但是目前的立体停车库所占用的空间大,结构复杂,难以在现有小区中推广使用。现有小区中的停车位一般都是并排三个为一组,其宽度方向的间隔较小,利用结构复杂的停车位完全无法实现对现有车位的改造。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不足而提供一种固定柱式双层立体车库,能在现有车位直接改造,结构简单,使用稳定。
4.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固定柱式双层立体车库,包括设置在车位入口端其中一侧的第一立柱,在第一立柱上设置有滑动座,在第一立柱上设置有升降动力机构,所述升降动力机构带动滑动座在立柱上升降,在滑动座上转动连接有连接架,在第一立柱的顶部设置有旋转动力机构,所述旋转动力机构带动升降座上的连接架在第一立柱的顶部转动,在连接架上设置有一个固定座,在固定座的两侧相对设置有滑槽,在固定座的滑槽内设置有停车托板,在固定座与所述停车托板之间设置有水平动力机构,所述水平动力机构带动停车托板在固定座上往复滑动。
5.上述技术方案,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将第一立柱固定在现有侧边的侧边,所以地面车位人可以正常停车,而当上层车位需要停车时,则水平动力机构先将停车托板在固定座内滑动至地面车位外侧,然后由升降动力机构和旋转动力机构的共同作用下,固定座及停车托板转动至车位外侧,与地面车位相垂直,同时下降至地面。此时车辆可以行驶至停车托板上,然后升降动力机构带动停车托板上升至第一立柱上端,并在旋转动力机构的作用下将固定座、停车托板转动至与地面车位同向,最后利用水平移动机构将停车托板移动至内部,使停车托板与地面车位相对应。上述过程即可完成双层立体车库的使用,如果是取车,则是同样的步骤反顺序操作。
6.其中所述旋转动力机构可以直接带动连接架在第一立柱上进行转动,也可以直接带动第一立柱进行转动,而连接架与第一立柱之间不转动,从而实现连接架的转动。
7.实际使用时可以将第一立柱直接固定在车位边,做好地基。第一立柱上的旋转动力机构带动停车托板转动一定角度,以实现在绿化或低矮无危险的设施上方停车,提升空间利用率,尤其可以在小区路边,车辆可以停放在绿化带上方,同时不影响道路的行走。
8.在车位其中一侧的中间部位设置有第二立柱,在第二立柱上设置有水平支撑轴,在水平支撑轴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滚轮,滚轮用于支撑在停车状态的停车托板下表面。所述第二立柱的车位长度方向的位置应该位于固定座的范围外,即当固定座转动至地面车位上
方时,所述第二立柱上的水平支撑轴上的滚轮与固定座之间存在少量间隙,而滚轮则支撑在停车托板上,用于对上层停放车辆的支撑,从而极大提升了停放车辆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作为优选,所述第二立柱与第一立柱可以位于同一侧,从而可以避免固定座及停车托板转动过程中发生干涉。当然,第二立柱上可以设置升降动力,以带动水平支撑轴升降,实现在下方车位无车的情况下,将上方停车托板下降至地面上,方便停车和取车。
9.在车位边缘设置有第三立柱,所述第三立柱与第一立柱处于车位相对的两个角处,在第三立柱上设置有支撑销,所述支撑销用于支撑在停车状态的停车托板下表面或内部。在地面车位最内侧的端部设置有第三立柱,第三立柱的上端设置有水平方向的支持销,在所述停车托板转动至地面车位相同方向并在水平动力机构的作用下移动至车位最内侧时,所述的支撑销支撑在停车托板端部的下表面或者在停车托板端部设置有定位孔,支撑销则插接在定位孔内实现定位支撑,连接牢固稳定,从而实现了停车托板两个对角位置及中间部位均具有支撑作用,停车过程中更加稳定,安全性更高。
10.所述升降动力机构为:齿轮齿条机构、蜗轮蜗杆机构、螺杆螺母机构、液压缸中的一种。其中升降动力机构若为齿轮齿条机构时,可以在第一立柱上贴合设置有一根齿条或多根齿条,在滑动座上设置有对应的齿轮,并通过电动机带动齿轮转动,齿轮与齿条配合实现上滑动座的升降。当升降动力机构为蜗轮蜗杆机构时,其可以在第一立柱上设置蜗杆,在滑动座上设置蜗轮,所述蜗轮与蜗杆配合,并在滑动座上设置电动机带动蜗轮转动,实现滑动座在第一立柱上的升降运动。当升降动力机构为螺杆螺母机构时,在第一立柱上设置有螺杆,在螺杆上套接有螺母,所述螺母与滑动座之间转动连接且轴向限位,在第一立柱上设置电动机带动螺杆转动,实现滑动座在第一立柱上的升降。当升降动力机构为液压缸时,可以在第一立柱上设置液压缸,液压缸的伸缩端与滑动座连接,液压缸直接带动滑动座在第一立柱上升降运动。当然还可以为其他已知的往复运动机构。
11.所述旋转动力机构的结构为:在第一立柱的上端设置有调节座,所述调节座的侧壁上设置有下端开口的弧形凹槽,所述弧形凹槽在竖直平面内的投影为1/4的圆周,在连接架上向上设置有一根调节杆,调节杆的上端设置有调节销,调节销与弧形凹槽配合实现连接架升降过程中进行转动。该结构的设计,在滑动座带动连接架上升至第一立柱的上端时,调节销进入弧形凹槽内,当其持续上升过程中,则在弧形凹槽的导向作用下,实现调节杆及连接架在滑动座上转动90
°
,连接架上的固定座、停车托板的长度方向由原先与地面车位长度方向垂直状态转动至平行状态,移入地面车位上方。其能有效减少旋转动力机构的动力输出,利用上升的作用力实现自动导向旋转,简单方便,稳定性高。
12.当然,所述旋转动力机构还可以为主动形式,利用电动机带动第一立柱顶部的转动件转动,而转动件与连接架之间局域解脱机构,定位孔与定位销等形式,或者其他解脱连接形式,当连接架上升至与转动件接触时两者配合连接为一体,电动机带动其整体转动,实现旋转。
13.所述水平动力机构的结构为:螺杆螺母机构。其具体可以在停车托板中间部位开设一条凹槽,在凹槽内设置螺杆,在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一个螺母,所述螺母与螺杆配合连接,所述螺杆与螺母中的其中一个部件为固定,另一个为转动,转动连接的部件与电动机传动连接,从而实现两者之间产生相对直线位移,可以带动停车托板与固定座之间相对滑动,运行稳定可靠。
14.还包括底板,所述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三立柱均设置在底板上,所述底板覆盖在车位上用于停放车辆。该结构的设计,能使得整个双层立体车库的整体性更强,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三立柱直接固定在底板上,整个设备根据车位的尺寸制作完成后可以直接运输至地面车位摆放后进行简单固定即可使用。无需在地面上挖坑浇注混凝土进行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三立柱的固定连接等繁琐工序。
15.在停车托板上与汽车车轮相对应的四个位置设置有矩形通孔,在每个矩形通孔内部的两端分别通过销轴设置有两个支撑板,在每个支撑板下方对应的矩形通孔内固定有一个竖直方向的导向筒,在导向筒内设置有支撑柱,在支撑柱与导向筒之间设置有压簧,所述支撑柱的下端位于停车托板下方,自然状态下,支撑柱的上端顶柱支撑板并使支撑板处于水平状态。
16.上述技术方案,自然状态下,支撑柱的下端端部与所述固定座的下表面齐平或略高,即当固定座下降至地面时,支撑柱的下端与地面接触或与地面之间存在少量间隙。当车辆行驶至停车托板上时,车轮处于矩形通孔范围内,由于支撑柱的支撑,所述支撑板基本保持水平状态,则其形式过程中可以更加平顺,而当停车托板上升后,支撑柱下方无地面支撑,则在压力作用下,支撑板将克服压簧的作用而下压,使得支撑柱在下端的导向筒上进行限制位置,最终每个矩形通孔内的两个支撑板形成v型结构,对车辆进行限制位置,简单方便,提升使用舒适性。
17.本实用新型所得到的一种固定柱式双层立体车库,通过固定座及停车托板在第一立柱上的升降机旋转,即可完成对上层车辆的停车及取车的操作,简单方便,而且安全性高。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主视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俯视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剖视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停车托板的剖面示意图;
22.图5为图4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实现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24.实施例1:
25.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固定柱式双层立体车库,包括设置在车位入口端其中一侧的第一立柱1,在第一立柱1上设置有滑动座2,在第一立柱1上设置有升降动力机构,所述升降动力机构带动滑动座2在立柱上升降,在滑动座2上转动连接有连接架3,在第一立柱1的顶部设置有旋转动力机构,所述旋转动力机构带动升降座上的连接架3在第一立柱1的顶部转动,在连接架3上设置有一个固定座4,在固定座4的两侧相对设置有滑槽,在固定座4的滑槽内设置有停车托板5,在固定座4与所述停车托板5之间设置有水
平动力机构,所述水平动力机构带动停车托板5在固定座4上往复滑动。
26.在车位其中一侧的中间部位设置有第二立柱14,在第二立柱14上设置有水平支撑轴10,在水平支撑轴1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滚轮11,滚轮11用于支撑在停车状态的停车托板5下表面。
27.在车位边缘设置有第三立柱13,所述第三立柱13与第一立柱1处于车位相对的两个角处,在第三立柱13上设置有支撑销15,所述支撑销15用于支撑在停车状态的停车托板5下表面或内部。
28.所述升降动力机构为:螺杆螺母机构。
29.所述旋转动力机构的结构为:在第一立柱1的上端设置有调节座6,所述调节座6的侧壁上设置有下端开口的弧形凹槽7,所述弧形凹槽7在竖直平面内的投影为1/4的圆周,在连接架3上向上设置有一根调节杆8,调节杆8的上端设置有调节销9,调节销9与弧形凹槽7配合实现连接架3升降过程中进行转动。
30.所述水平动力机构的结构为:螺杆螺母机构。其具体可以在停车托板5中间部位开设一条凹槽21,在凹槽21内设置螺杆22,在所述固定座4上设置有一个螺母23,所述螺母23与螺杆22配合连接,所述螺杆22与螺母23中的其中一个部件为固定,另一个为转动,转动连接的部件与电动机传动连接,从而实现两者之间产生相对直线位移,可以带动停车托板5与固定座4之间相对滑动,运行稳定可靠。
31.还包括底板12,所述第一立柱1、第二立柱14、第三立柱13均设置在底板12上,所述底板12覆盖在车位上用于停放车辆。
32.如图4、图5所示,在停车托板5上与汽车车轮相对应的四个位置设置有矩形通孔16,在每个矩形通孔16内部的两端分别通过销轴设置有两个支撑板17,在每个支撑板17下方对应的矩形通孔16内固定有一个竖直方向的导向筒19,在导向筒19内设置有支撑柱18,在支撑柱18与导向筒19之间设置有压簧20,所述支撑柱18的下端位于停车托板5下方,自然状态下,支撑柱18的上端顶柱支撑板17并使支撑板17处于水平状态。
33.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化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