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基于导轨升降机构的助老轮椅的制作方法

2021-12-04 02:0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助老轮椅,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可进行上下楼梯的基于导轨升降机构的助老轮椅。


背景技术:

2.轮椅是康复的重要工具,它不仅是肢体伤残者的代步工具,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借助于轮椅进行身体锻炼和参与社会活动。随着老人的数量不断增加,由于行动不便对轮椅的需求数量增加,普通的轮椅很难适应我国老人上下楼的需要,因为我国大部分楼房建筑是以六层以下建筑为主,该类建筑中没有安装电梯,对于使用轮椅的人来说,上下楼极其不方便,或重心易下滑,单人难上楼。因此迫切需要开发能够简便、轻巧的上下楼轮椅。
3.爬楼梯装置的研究已经有了较长的历史,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有了此类专利的出现。特别是美、英、日、德等发达国家早就开始向此领域冲击,经过不断努力开发,也出现了一些成果。由于起步较早,它们在这方面的技术也相对成熟,已经推出多种此类产品。但现存产品都还存在各种瑕疵,还没有一种能做到尽善尽美。我国对此类装置的研究起步较晚,在近几年也有一些成果产生,但距离形成成熟产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4.目前已经存在的爬楼梯装置也是各种各样,可以按照爬楼方式分为履带式、星轮式、腿足式以及复合式爬楼梯装置。各种装置都有自己的优点,但也都存在一定不足。
5.特别是城市的快速扩张和建设,以及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和残障者数量的不断增加,对辅助步行工具的需求日益提高。而高楼大厦鳞次栉比,越来越多的天桥,公园的台阶,小区上下楼等,却越来越困扰着轮椅使用者。轮椅作为残障者的唯一出行工具,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制约,传统轮椅已经不能满足多数人的需求。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及技术的进步,轮椅,应该被加以改进以适应现代社会的环境。这样才能为老年人和残疾人提供高性能的代步工具,解决楼梯或路障对他们使用轮椅造成的不便,帮助他们提高行动自由度,重新更好的融入社会,并考虑到我国的基本国情,研究一种价格适宜、小巧轻便的轮式爬楼梯轮椅装置具有重大的意义和实用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可上下楼梯的基于导轨升降机构的助老轮椅。
7.本发明的基于导轨升降机构的助老轮椅,包括下底盘、上底盘、前支撑机构、后支撑机构和椅座,上底盘与下底盘平行设置,椅座固定于上底盘的上表面上,前支撑机构和后支撑机构位于上底盘与下底盘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底盘的前端设置有前驱动轮,所述前支撑机构和后支撑机构均由与上底盘和下底盘相平行的u形架构成,前支撑机构的u形架的前端经支腿设置有升降驱动轮,后端设置有后支腿;后支撑机构的前端设置有前支腿,后端经穿过下底盘的支腿设置有后驱动轮,前驱动轮、后驱动轮和升降驱动轮均经电机进行驱动;
下底盘的两侧均固定有后支撑机构升降电机和前支撑机构升降电机,前支撑机构升降电机、后支撑机构升降电机的输出轴上分别固定第一丝杠和第二丝杠,前支撑机构的u形架上固定有与第一丝杠螺纹配合的螺母,后支撑机构的u形架上固定有与第二丝杠螺纹配合的螺母;下底盘与上底盘之间固定有两第一导向杆和两第二导向杆,后支撑机构上固定有第一导向杆穿过的导向套,前支撑机构上固定有第二导向杆穿过的导向套。
8.本发明的基于导轨升降机构的助老轮椅,所述后支撑机构升降电机、前支撑机构升降电机、第一丝杠和第二丝杠的数量均为2个,分别位于椅座底部的两侧。
9.本发明的基于导轨升降机构的助老轮椅,所述后支腿经水平移位机构设置于前支撑机构的u形架上,水平移位机构由水平电机和固定于水平电机输出轴上的水平丝杠组成,后支腿的上端固定有与水平丝杠相配合的螺母;后支腿的下端设置有辊轮。
10.本发明的基于导轨升降机构的助老轮椅,所述前支腿以及升降驱动轮与前支撑机构之间均设置有升降机构,升降机构由升降电机及固定于升降电机输出轴上的竖直丝杠组成。
11.本发明的基于导轨升降机构的助老轮椅,所述椅座的前端和后端分别铰接有脚托和椅背,下底盘上固定有分别驱使脚托和椅背转动的脚托电机和椅背电机,脚托电机和椅背电机均为推杆电机。
1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助老轮椅,在上底盘与下底盘之间设置有前、后支撑机构,且前支撑机构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升降驱动轮和后支腿,后支撑机构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前支腿和后驱动轮,下底盘的前端设置有前驱动轮,下底盘上设置有分别驱使前、后支撑机构升降的升降电机,以及对前、后支撑机构升降过程中进行导向的第二、第一导向杆,在上下楼梯的过程中,后支撑机构升降电机、前支撑机构升降电机通过驱使前、后支撑机构升降、下底盘升降,并配合后驱动轮、前驱动轮、升降驱动轮的运动,来实现上楼梯和下楼梯动作,与现有普通轮椅相比,增加了自动上下楼梯的功能,对于没有安装电梯的楼房来说,便于行动不便的老人坐在助老轮椅上进行上下楼。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发明的基于导轨升降机构的助老轮椅的立体图;图2为本发明的基于导轨升降机构的助老轮椅的主视图;图3为本发明的基于导轨升降机构的助老轮椅的后视图;图4为本发明的助老轮椅移去座椅后的立体图;图5为本发明中前支撑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中后支撑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4.图中:1下底盘,2上底盘,3前支撑机构,4后支撑机构,5椅座,6前驱动轮,7升降驱动轮,8后驱动轮,9后支腿,10前支腿,11后支撑机构升降电机,12前支撑机构升降电机,13第一丝杠,14第二丝杠,15第一导向杆,16第二导向杆,17椅背,18脚托,19升降支腿,20脚托电机,21椅背电机,22水平电机,23升降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16.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分别给出了本发明的基于导轨升降机构的助老轮椅的立体图、主视图和后视图,图4给出了本发明的助老轮椅移去座椅后的立体图,图5和图6分别给出了本发明中前支撑机构和后支撑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所示的助老轮椅由上底盘2、下底盘1、前支撑机构3、后支撑机构4、椅座5、椅背17、脚托18、前驱动轮6、后驱动轮8、升降驱动轮7、后支腿9、前支腿10、后支撑机构升降电机11、前支撑机构升降电机12、第一丝杠13、第二丝杠14、第一导向杆15、第二导向杆16组成。所示的上底盘2与下底盘1平行设置,上底盘2和下底盘1起固定和支撑作用,椅座5固定于上底盘2的上表面上。
17.所示前支撑机构3和后支撑机构4位于上底盘2与下底盘1之间,前支撑机构3和后支撑机构4的主体均为u形架,前支撑机构3的u形架的前端设置有升降驱动轮7,后端设置有后支腿9,后支腿9穿过下底板1,后支腿9的下端设置有辊轮;当升降驱动轮7下降到与楼梯面相接触的位置时,通过升降驱动轮7的转动可带动整个助老轮椅运动。
18.所示后支撑机构4的u形架的前端设置有前支腿10,后端经穿过下底盘1的支腿设置有后驱动轮8,前支腿10的下端设置有辊轮,当后驱动轮8处于与楼梯面相接触并转动时,可带动整个助老轮椅向前或向后行走。嗾使下底盘1下表面的前端固定有前驱动轮6,当前驱动轮6处于与地面接触并转动时,可驱使整个助老轮椅运动。
19.所示下底盘1的两侧均固定有前支撑机构升降电机12和后支撑机构升降电机11,前支撑机构升降电机12和后支撑机构升降电机11的输出轴上分别固定有竖向的第二丝杠14和第一丝杠13,前支撑机构3的u形架上固定有与第二丝杠14螺纹配合的螺母,后支撑机构4的u形架上固定有与第一丝杠13螺纹配合的螺母。这样,当第二丝杠14转动、第一丝杠13不转动时,即可驱使前支撑机构3进行升降;当第一丝杠13转动、第二丝杠14不转动时,即可驱使后支撑机构4进行升降;当第一丝杠13和第二丝杠14同时转动时,即可驱使下底盘1进行升降。
20.所示上底盘2与下底盘1之间设置有两第一导向杆15和两第二导向杆16,前支撑机构3的u形架上固定有与第二导向杆16相配合的导向套,后支撑机构4的u形架上固定有与第一导向杆15相配合的导向套,这样,通过导向杆的导向,保证了升降电机驱使前支撑机构3和后支撑机构4升降过程中的稳定性。
21.所示后支腿9经水平移位机构设置于前支撑机构3的u形架上,水平移位机构由水平电机22和固定于水平电机输出轴上的水平丝杠组成,后支腿的上端固定有与水平丝杠相配合的螺母;后支腿9的下端设置有辊轮。所示前支腿10以及升降驱动轮7与前支撑机构3之间均设置有升降机构,升降机构由升降电机23及固定于升降电机输出轴上的竖直丝杠组成。所示椅座5的前端和后端分别铰接有脚托18和椅背17,下底盘1上固定有分别驱使脚托18和椅背17转动的脚托电机20和椅背电机21,脚托电机20和椅背电机21均为推杆电机。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