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清水浊水分离工艺的制作方法

2021-12-03 23:5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清水浊水分离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矿浆预处理,步骤2:高压压滤,步骤3:滤布选型,步骤4:不同给矿压力下的滤液浊度,步骤5:不同进浆时间的浊度检测,步骤6:接水槽坡度优化,步骤7:清水浊水分离,步骤8:清水浊水利用,步骤9:清水浊水池沉淀物处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水浊水分离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1:矿浆预处理,具体如下:尾矿粒度测定

400目85%,

200目96%,最大粒度0.3mm,重量浓度15%,添加聚丙烯酰胺分子量为750万的高分子絮凝剂用量35g/t~50g/t干矿,矿浆和药剂充分混匀后,进入高压浓缩机浓缩,得到浓缩底流重量浓度达到55%~60%,溢流为澄清水,用于生产循环使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水浊水分离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2:高压压滤,具体如下:600m2压滤机滤板垂直排列,相邻滤板之间安装透水滤布,压榨板和非压榨板间隔排列,高压水通过胶管进入压榨板内部空腔,扩充滤板,挤压滤饼水分;给矿矿浆压力要求达到0.75mpa~0.80mpa,给矿泵输送进浆时,极细尾矿在压力作用下,在滤布表面形成滤饼,大部分水分透过滤饼和滤布,成为澄清的滤液流出,进浆时间达到40~45分钟时,流出滤液量呈间断滴状时,进浆结束,停止输送泵,压榨和吹风开始,压榨水压力1.2mpa;压榨时间6分钟,吹风时间40s,得到滤饼厚度40~50mm,滤饼水分15.1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清水浊水分离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3:滤布选型,选用透水量为900l/m2/s的滤布使用。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清水浊水分离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4:不同给矿压力下的滤液浊度,给矿渣浆泵为变频调速,选用压力0.80mpa。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清水浊水分离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5:不同进浆时间的浊度检测,在渣浆泵压力输送下,矿浆输送到压滤机滤板中心孔内,向滤布渗透,水透过滤布通过滤板内孔隙流入接水槽,接水槽底部安装垂直管道,所有水汇总在此处通过管道源源不断的流出,在水汇总处设置浊度连续检测;在给矿矿浆浓度50%,进浆压力0.80mpa,使用滤布透水量900l/m2/s时,检测进浆时间和滤液浊度。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清水浊水分离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6:接水槽坡度优化,具体如下:接水槽材质光滑的不锈钢板,长度9900mm、宽度300mm、高度350mm,水沿长度方向流动,选定接水槽底部坡度4.5%,水槽最低处低于最高处445.5mm。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清水浊水分离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7:清水浊水分离,具体如下,每个接水槽通过汇总管流出,汇总管处分成两根管道,安装两只电动闸阀,分别为浊水闸阀和清水闸阀,与显示控制屏连线,可以开关闸阀;浊度仪检测数据,通过后台显示控制屏读出,当浊度数值高于300mg/l时,清水闸阀自动关闭,同时浊水闸阀自动打开,浊水流向浊水池;当浊度数值低于300mg/l时,清水闸阀自动打开,同时浊水闸阀自动关闭,清水流
向清水池。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清水浊水分离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8:清水浊水分别利用,具体如下:清水和浊水池深度5m,直径30m,底部保持坡度10%,向中心倾斜,便于沉积物重力沉淀后流向中心,澄清的上部清水从上部流出,其中清水池澄清水用于球磨机油站冷却水,真空泵冷却水,渣浆泵水封水等;浊水池澄清水用于工业生产循环水,用来冲洗地坪,矿浆泵池补加水,磁选机精矿卸矿冲洗水,隔渣筛中冲洗水。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清水浊水分离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9:清水浊水池沉淀物处理,具体如下,清水浊水池底部中心安装潜水电泵,用于输送底部沉积的矿泥和杂物,定期清理,不需停机,输送到压滤机给矿泵池,给入压滤机继续压滤,实现矿泥全部处理,不外排。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清水浊水分离工艺,所述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矿浆预处理,步骤2:高压压滤,步骤3:滤布选型,步骤4:不同给矿压力下的滤液浊度,步骤5:不同进浆时间的浊度检测,步骤6:接水槽坡度优化,步骤7:清水浊水分离,步骤8:清水浊水利用,步骤9:清水浊水池沉淀物处理。该技术方案通过浊度连续在线检测水质,并即时传递到后台控制单元,依据检测数值实时发出指令,电动闸阀自动开关,分离出清水和浊水,实现不同水质分类合理利用,满足工业用水标准,利用率100%;分离出的矿泥沉降,通过潜水电泵即时输送回收,实现矿泥零排放。实现矿泥零排放。实现矿泥零排放。


技术研发人员:衣德强 张祖刚 彭志伟 周定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宝地梅山产城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8.29
技术公布日:2021/12/2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