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立式多功能实验室模块柱的制作方法

2021-12-03 23:1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实验室装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立式多功能实验室模块柱。


背景技术:

2.实验室提供的功能包括供水(自来水、去离子水、超纯水等)、供电、供气、抽真空、报警、摄像等等,以满足实验操作需要并确保实验人员的安全。实验室内供水管路、供电线缆、供气管路及气瓶、抽真空管路及真空泵、信号线缆等的布置较杂乱,安全隐患较高。此外,在实验室内进行实验操作以及各种化学试剂瓶挥发气体,使实验室内积聚大量的污染性有害气体,这些有害气体一般比空气重,比如hno3·
h2o(分子量fw=81)、hf
·
h2o(fw=38)、hcl
·
h2o(fw=54.5)等无机气体,二氯甲烷(fw=84.39),乙醚(fw=74.12)、正己烷(fw=86.18)等有机气体。这些密度比空气重的有害气体会在实验室内近地面停留,不断腐蚀实验室的设备,当有害气体不断积聚,将损害实验人员的身体健康,甚至会导致实验人员死亡。
3.室内空气,存在大量的空气颗粒物pm(又称气溶胶)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气体。pm2.5是指大气颗粒物φ≤2.5μm的颗粒物,pm1.0是指空气中直径φ≤1.0μm,也称超细颗粒物。而直径在2.5至10μm之间的颗粒物则被称为粗颗粒物,与细颗粒物相对。pm2.5会通过呼吸道,到达人的肺部,直接进入肺泡。亚微米级的微粒数量占总数的比例接近100%,而重量仅占总量的2%

3%。统计表示,农村中的灰尘浓度大约在10万粒/升左右,郊区中的灰尘浓度大约在20万粒/升左右,城市中的灰尘浓度大约在30万粒/升左右,污染严重的地区可达到100万粒/升以上。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立式多功能实验室模块柱,以实现供水管路、供电线缆、供气管路、抽真空管路、信号线缆及空气净化风筒的模块化布置,并高效净化实验室内的有害气体。
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6.一种立式多功能实验室模块柱,包括侧面板、空气净化风筒、空气净化组件和隔板;
7.侧面板沿纵向延伸布置,侧面板的底端连接地面,侧面板的顶端连接天花板,若干块侧面板沿横向首尾连接,若干块侧面板包裹形成装配空间;
8.空气净化风筒沿纵向延伸布置,空气净化风筒位于装配空间的中央位置;
9.空气净化风筒的外壁和侧面板的内壁之间连接若干块隔板,隔板沿纵向延伸布置,空气净化风筒的外壁、侧面板的内壁以及相邻的隔板共同限定出若干个装配腔,各装配腔内分别用于布置供水管路、供电线缆、供气管路、抽真空管路及信号线缆;
10.至少一个侧面板的底端位置开设有与空气净化风筒连通的进风口,至少一个侧面
板的顶端位置开设有与空气净化风筒连通的出风口;
11.空气净化风筒内设置有风机,风机用于沿着进风口、空气净化风筒和出风口的方向形成风流;
12.空气净化风筒内设置空气净化组件,空气净化组件用于净化流经空气净化风筒的有害气体;
13.侧面板上设置有装配面板,装配面板上用于布置供水接头、电插座、供气接头、抽真空接头及信号接头,供水接头连接供水管路,电插座连接供电线缆,供气接头连接供气管路,抽真空接头连接抽真空管路,信号接头连接信号线缆。
14.优选的,还包括通风模组,所述通风模组包括内套筒、外套筒、挡板和过渡风筒;
15.内套筒位于外套筒内部,内套筒和外套筒之间连接若干块挡板,所述内套筒与空气净化风筒端部位置对应,所述外套筒与侧面板端部位置对应,所述挡板与隔板的端部位置对应;
16.内套筒的侧壁开设第一风口,外套筒的侧壁开设第二风口,第一风口与第二风口之间连接过渡风筒;
17.若干块侧面板的上端设置一个通风模组,若干块侧面板的下端设置一个通风模组,内套筒密封连接空气净化风筒端部位置,外套筒连接侧面板端部位置,挡板连接隔板的端部位置;
18.位于侧面板下端通风模组的底端连接地面,位于侧面板上端通风模组的顶端连接天花板;
19.位于侧面板下端通风模组的第一风口、第二风口设置为进风口,位于侧面板上端通风模组的第一风口、第二风口设置为出风口。
20.优选的,所述隔板和所述空气净化风筒一体成型,所述隔板两侧的边沿位置设置有装配板,所述装配板沿纵向延伸布置,相邻隔板上的两块装配板上共同装配侧面板。
21.优选的,所述侧面板可拆卸连接装配板。
22.优选的,空气净化风筒的侧壁开设第一装配口,第一装配口上可拆卸密封连接第一门板;侧面板的侧壁开设第二装配口,第二装配口与第一装配口的位置对应,第二装配口上可拆卸连接第二门板;风机、空气净化组件可穿过第一装配口和第二装配口。
23.优选的,所述空气净化组件包括载体和空气净化单元,空气净化单元装配于载体内;空气净化单元从下向上依次布置为初过滤网、酸性气体过滤网、静电除尘过滤网、臭氧发生器、挥发性有机物催化氧化网和臭氧分解过滤网;所述风机设置于臭氧分解过滤网的顶部;风机形成的风流从下向上穿过空气净化单元。
24.优选的,所述空气净化组件包括载体和空气净化单元,空气净化单元装配于载体内;空气净化单元从外向内依次布置为初过滤网、酸性气体过滤网、静电除尘过滤网、臭氧发生器、挥发性有机物催化氧化网和臭氧分解过滤网;所述风机设置于臭氧分解过滤网的内部;风机形成的风流从外向内穿过空气净化单元。
25.优选的,侧面板由金属或塑料材料制成。
26.优选的,四块侧面板沿横向首尾连接,以共同包裹形成装配空间
27.优选的,所述空气净化风筒四个角的位置各布置一块隔板。
28.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29.本发明的立式多功能实验室模块柱,模块柱本身采用模块化设计,便于搭建组装;空气净化风筒布置于柱内中央位置,供水管路、供电线缆、供气管路、抽真空管路及信号线缆穿过天花板后,分别布置于周边各装配腔内,实现供水管路、供电线缆、供气管路、抽真空管路、信号线缆及空气净化风筒的模块化布置,避免各管路、线缆混杂缠绕,并可将气瓶集中放置于气瓶储藏室,提高实验室的安全等级;空气净化风筒采用近地面的底层抽风方式,可将实验室内较重的有害气体进行彻底净化和消杀,避免有害气体积聚,保障科研人员呼吸健康。
附图说明
30.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立式多功能实验室模块柱的立体图;
31.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立式多功能实验室模块柱去除天花板后的立体图;
32.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立式多功能实验室模块柱中通风模组的立体图;
33.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立式多功能实验室模块柱去除天花板、上端的通风模组后的立体图;
34.图5为图4中立式多功能实验室模块柱再去除相邻两块侧面板后的立体图;
35.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立式多功能实验室模块柱的剖视图;
36.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立式多功能实验室模块柱的主视图;
37.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立式多功能实验室模块柱的右视图;
38.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立式多功能实验室模块柱的左视图;
39.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立式多功能实验室模块柱的后视图;
40.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空气净化组件第一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41.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空气净化组件第二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42.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空气净化组件第三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43.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管路、线缆的布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4.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某些实施例于后方将参照所附附图做更全面性地描述,其中一些但并非全部的实施例将被示出。实际上,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可以许多不同形式实现,而不应被解释为限于此数所阐述的实施例;相对地,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发明满足适用的法律要求。
45.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46.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立式多功能实验室模块柱,请参考图1至图14所示。
47.一种立式多功能实验室模块柱,包括侧面板11、空气净化风筒12、空气净化组件和隔板13等。
48.本实施例的侧面板11由金属或塑料材料制成,侧面板11为四块,每一块侧面板11沿纵向延伸布置,侧面板11的底端连接地面14,侧面板11的顶端连接天花板15,四块侧面板11沿横向首尾连接形成筒状结构,四块侧面板11包裹形成装配空间,装配空间的横截面为矩形。
49.空气净化风筒12沿纵向延伸布置,空气净化风筒12的横截面为矩形,空气净化风筒12位于装配空间的中央位置。
50.空气净化风筒12的外壁和侧面板11的内壁之间连接四块隔板13,空气净化风筒12四个角的位置各布置一块隔板13。
51.隔板13沿纵向延伸布置,空气净化风筒12的外壁、侧面板11的内壁以及相邻的隔板13共同限定出四个装配腔,各装配腔内分别用于布置供水管路61、供电线缆62、供气管路63、抽真空管路64及信号线缆65。天花板15上开设四个装配孔151,每个装配腔对应一个装配孔151,供水管路61、供电线缆62、供气管路63、抽真空管路64及信号线缆65穿过天花板15上的装配孔151延伸布置于装配腔内。
52.至少一个侧面板11的底端位置开设进风口,进风口与空气净化风筒12连通,至少一个侧面板11的顶端位置开设出风口,与出风口空气净化风筒12连通。空气净化风筒12内设置有风机128,风机128为变频风机,风机128设置于空气净化单元的顶部位置。风机128用于沿着进风口、空气净化风筒12和出风口的方向形成风流,有害气体从进风口进入空气净化风筒12。空气净化风筒12内设置空气净化组件,空气净化组件用于净化流经空气净化风筒12的有害气体,被净化后的风流从出风口排出。
53.如图11所示,为空气净化组件的第一种结构形式:空气净化组件包括载体121和空气净化单元,空气净化单元装配于载体121内。空气净化单元从下向上依次布置为初过滤网122、酸性气体过滤网123、静电除尘过滤网124、臭氧发生器125、挥发性有机物催化氧化网126和臭氧分解过滤网127。风机128设置于臭氧分解过滤网127的顶部,风机128形成的风流从下向上穿过空气净化单元。风流从载体121的底部进入,从下向上穿过空气净化单元,经风机128从上方排出。其中,初过滤网122为尼龙滤网,用于除去风流中较大的颗粒杂质,实现初步过滤;酸性气体过滤网123用于除去风流中酸性气体;静电除尘过滤网124为ifd静电除尘过滤网,静电除尘过滤网124采用高压静电技术除去风流中所有pm2.5灰尘,且静电除尘过滤网可水洗和反复使用;ifd静电除尘过滤网利用电介质材料为载体的强电场,对空气中运动的带电微粒施加巨大的吸引力,在仅产生最小气流阻抗的同时能够吸附几乎100%的空中运动微粒,对pm2.5等颗粒污染物去除效果尤为显著。臭氧发生器125采用紫外led灯,用于产生少量臭氧,实现灭菌且部分氧化vocs;挥发性有机物催化氧化网126用于在常温常压下催化氧化vocs,彻底分解vocs为co2、n2和h2o,以去除所有挥发性有机物;臭氧分解过滤网127用于催化分解多余的臭氧。
54.如图12所示,为空气净化组件的第二种结构形式:空气净化组件包括载体121和空气净化单元,空气净化单元装配于载体121内;空气净化单元从外向内依次布置为初过滤网122、酸性气体过滤网123、静电除尘过滤网124、臭氧发生器125、挥发性有机物催化氧化网126和臭氧分解过滤网127;风机128设置于臭氧分解过滤网127的内部;风机128形成的风流从外向内穿过空气净化单元。风流从载体121的底部侧面进入,从空气净化单元的侧面进入并穿过空气净化单元后,经风机128从载体121的顶部排出。
55.如图13所示,为空气净化组件的第三种结构形式:空气净化组件包括载体121和空气净化单元,空气净化单元装配于载体121内。风机128位于中间位置,风机128的两侧各布置一组空气净化单元,每一组空气净化单元从外向内依次布置为初过滤网122、酸性气体过滤网123、静电除尘过滤网124、臭氧发生器125、挥发性有机物催化氧化网126和臭氧分解过滤网127。风机128形成的风流从空气净化单元的侧面穿过,经风机128从载体121的顶部排出。
56.本实施例的立式多功能实验室模块柱,还包括通风模组,通风模组包括内套筒21、外套筒22、挡板23和过渡风筒24。
57.内套筒21位于外套筒22内部,内套筒21和外套筒22之间连接四块挡板23,其中,内套筒21与空气净化风筒12端部位置对应,外套筒22与侧面板11端部位置对应,挡板23与隔板13的端部位置对应。
58.内套筒21的四个侧壁各开设一个第一风口31,外套筒22的四个侧壁各开设一个第二风口32,第一风口31与第二风口32之间连接过渡风筒24。过渡风筒24用于连通第一风口31和第二风口32。
59.四块侧面板11的上端设置一个通风模组,四块侧面板11的下端设置一个通风模组。其中,内套筒21密封连接空气净化风筒12端部位置,外套筒22连接侧面板11端部位置,挡板23连接隔板13的端部位置。
60.位于侧面板11下端通风模组的底端连接地面14,其中,下端通风模组的内套筒21密封连接地面14;位于侧面板11上端通风模组的顶端连接天花板15,其中,上端通风模组的内套筒21密封连接天花板15。位于侧面板11下端通风模组的第一风口31、第二风口32a设置为进风口,进风口贴近地面,位于侧面板11上端通风模组的第一风口31、第二风口32b设置为出风口。第二风口32a、第二风口32b的结构完全相同,其附图标记不同仅用于区分其布置的位置不同。
61.侧面板11上设置有装配面板111,装配面板111上用于布置供水接头41、电插座42、供气接头43、抽真空接头44及信号接头,供水接头41连接供水管路61,电插座42连接供电线缆62,供气接头43连接供气管路63,抽真空接头44连接抽真空管路64,信号接头连接信号线缆65。
62.在立式多功能实验室模块柱的周围布置实验台,装配面板111在侧面板11竖直方向的高度稍高于实验台台面的高度,以方便用户使用装配面板111上的供水接头41、电插座42、供气接头43、抽真空接头44及信号接头。
63.本实施例中,空气净化风筒12和隔板13均由硬质材料(如金属材料、硬质塑料等)制成,使空气净化风筒12和隔板13形成模块柱的主体骨架,实现对模块柱的支撑。隔板13和空气净化风筒12一体成型,隔板13两侧的边沿位置各设置一块装配板131,装配板131沿纵向延伸布置,相邻隔板13上的两块装配板131上共同装配侧面板11。如此,实现空气净化风筒12、隔板13及侧面板11的模块化设计,便于搭建组装。此外,通风模组也为模块化设计,以进一步简化模块柱的搭建组装操作,搭建组装效率较高。其中,侧面板11采用卡扣连接形式可拆卸连接装配板131,以便于拆卸下侧面板11以维护装配腔内的管路、线缆。
64.本实施例中,空气净化风筒12的侧壁开设第一装配口,第一装配口上采用卡扣连接形式可拆卸密封连接第一门板51。侧面板11的侧壁开设第二装配口,第二装配口与第一
装配口的位置对应,第二装配口上采用卡扣连接形式可拆卸连接第二门板52。风机128、空气净化组件可穿过第一装配口和第二装配口。拆卸下第二门板52和第一门板51,以维护、更换风机128、空气净化组件。
65.至此,已经结合附图对本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依据以上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对本发明立式多功能实验室模块柱有了清楚的认识。本发明的立式多功能实验室模块柱,模块柱本身采用模块化设计,便于搭建组装;空气净化风筒12布置于柱内中央位置,供水管路61、供电线缆62、供气管路63、抽真空管路64及信号线缆65穿过天花板15后,分别布置于周边四个装配腔内,实现供水管路61、供电线缆62、供气管路63、抽真空管路64、信号线缆65及空气净化风筒12的模块化布置,避免各管路、线缆混杂缠绕,并可将气瓶集中放置于气瓶储藏室,提高实验室的安全等级;空气净化风筒12采用近地面的底层抽风方式,可以将实验室内较重的有害气体进行彻底净化和消杀,避免有害气体积聚,保障科研人员呼吸健康。
66.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