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电梯的踢脚板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2-03 13:1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电梯的踢脚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的踢脚板装置。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电梯的踢脚板装置。该踢脚板装置形成迷宫式结构的换气路径。因此,能够提高隔音性能。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8021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踢脚板装置中,无法从轿厢的内侧安装侧壁。因此,侧壁的安装是困难的。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维持隔音性能的同时容易地安装侧壁的电梯的踢脚板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电梯的踢脚板装置具备:下侧踢脚板座,其固定于轿厢的地板;上侧踢脚板座,其设置于所述下侧踢脚板座的上方,该上侧踢脚板座在与所述下侧踢脚板座之间形成了铅垂方向的间隙的状态下,从所述轿厢的内侧固定于所述下侧踢脚板座,所述轿厢的侧壁从所述轿厢的内侧固定于该上侧踢脚板座的上部侧;以及踢脚板主体,其在从所述轿厢的内侧安装于所述下侧踢脚板座或所述上侧踢脚板座时,与所述轿厢的侧壁之间形成间隙,该踢脚板主体与所述下侧踢脚板座和所述上侧踢脚板座一起形成从所述轿厢的外侧连通到所述轿厢的内侧的迷宫式结构的换气路径。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上侧踢脚板座从轿厢的内侧固定于下侧踢脚板座和侧壁。踢脚板主体与下侧踢脚板座和上侧踢脚板座一起形成迷宫式结构的换气路径。因此,能够在维持隔音性能的同时容易地安装侧壁。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了实施方式1中的电梯的踢脚板装置的轿厢的立体图。

图2是应用了实施方式1中的电梯的踢脚板装置的轿厢的内部的主视图。

图3是图2的A-A线处的剖视图。

图4是图2的B-B线处的剖视图。

图5是实施方式2中的电梯的踢脚板装置的与图3相当的图。

图6是实施方式3中的电梯的踢脚板装置的与图3相当的图。

图7是实施方式3中的电梯的踢脚板装置的与图4相当的图。

图8是实施方式4中的电梯的踢脚板装置的与图3相当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各个附图中对相同或者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适当地简化甚至省略该部分的重复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应用了实施方式1中的电梯的踢脚板装置的轿厢的立体图。图2是应用了实施方式1中的电梯的踢脚板装置的轿厢的内部的主视图。图3是图2的A-A线处的剖视图。

在图1的电梯中,井道1贯穿建筑物的各层。轿厢2被设置成能够在井道1的内部升降。轿厢门3被设置成能够对轿厢2的出入口进行开闭。

如图2所示,轿厢2由地板4、多个侧壁5和顶棚6形成。地板4形成轿厢2的下部。多个侧壁5形成轿厢2的侧部。顶棚6形成轿厢2的上部。

照明板7设置于轿厢2的顶棚6。多个踢脚板装置8分别设置在多个侧壁5中的每一个与地板4之间。

如图3所示,踢脚板装置8具备下侧踢脚板座9、多个夹紧件10、多个间隔件11、上侧踢脚板座12以及踢脚板主体13。

在下侧踢脚板座9中,一对下侧水平部9a与下侧铅垂部9b一体形成。一对下侧水平部9a沿铅垂方向排列且形成水平面。下侧铅垂部9b在将一对下侧水平部9a的轿厢2的内侧连结的状态下形成铅垂面。

虽未图示,但在下侧的下侧水平部9a沿水平方向排列形成有多个地板固定用孔。在上侧的下侧水平部9a沿水平方向排列形成有多个上侧踢脚板座固定用孔。在下侧铅垂部9b沿水平方向排列形成有多个夹紧件安装用孔。

下侧踢脚板座9利用下侧的下侧水平部9a的多个地板固定用孔,通过从轿厢2的外侧进行的作业,被多个螺栓14和多个螺母15固定于地板4。

多个夹紧件10分别安装于下侧踢脚板座9的多个夹紧件安装用孔。多个夹紧件10在上侧的下侧水平部9a的正上方朝向轿厢2的内侧开口。

多个间隔件11在下侧踢脚板座9的上侧的下侧水平部9a的上表面沿水平方向排列配置。多个间隔件11的上表面配置在比多个夹紧件10的最高位置靠上方的位置。

上侧踢脚板座12配置于下侧踢脚板座9的上方。在上侧踢脚板座12中,一对上侧水平部12a与上侧铅垂部12b一体形成。一对上侧水平部12a沿铅垂方向排列且形成水平面。上侧铅垂部12b在将一对上侧水平部12a的轿厢2的外侧连结的状态下形成铅垂面。

虽未图示,但在下侧的上侧水平部12a沿水平方向排列形成有多个下侧踢脚板座固定用孔。在上侧的上侧水平部12a沿水平方向排列形成有多个侧壁固定用孔。

上侧踢脚板座12利用下侧的上侧水平部12a的多个下侧踢脚板座固定用孔和下侧踢脚板座9的多个上侧踢脚板座固定用孔,通过从轿厢2的内侧进行的作业,被多个螺栓14和多个螺母15固定于下侧踢脚板座9。

上侧踢脚板座12利用上侧的上侧水平部12a的多个侧壁固定用孔,通过从轿厢2的内侧进行的作业,被多个螺栓14和多个螺母15固定于侧壁5。

例如,踢脚板主体13是通过将L字状的第1安装件16与L字状的装饰板17粘接而形成的。

第1安装件16具备第1固定部16a和插入部16b。

第1固定部16a形成铅垂面。插入部16b在与第1固定部16a的上侧连结的状态下向轿厢2的外侧突出。

装饰板17具备装饰部17a和抵接部17b。

装饰部17a形成铅垂面。装饰部17a在靠轿厢2的外侧的面上固定第1固定部16a。当插入部16b被插入到多个夹紧件10时,装饰部17a从轿厢2的内侧遮蔽下侧踢脚板座9中的上侧的下侧水平部9a与上侧踢脚板座12中的下侧的上侧水平部12a之间的间隙。抵接部17b在与装饰部17a的下侧连结的状态下形成从装饰部17a向轿厢2的外侧突出的水平面。当插入部16b被插入到多个夹紧件10时,抵接部17b与下侧踢脚板座9的下侧铅垂部9b抵接。

接着,使用图4对踢脚板装置8的换气路径进行说明。

图4是图2的B-B线处的剖视图。

如图4所示,在下侧踢脚板座9中的上侧的下侧水平部9a与上侧踢脚板座12的下侧的上侧水平部12a之间,在不存在多个间隔件11的区域中确保了间隙。因此,空气从轿厢2的外侧朝向轿厢2的内侧沿水平方向流动。

然而,装饰部17a从轿厢2的内侧遮蔽下侧踢脚板座9中的上侧的下侧水平部9a与上侧踢脚板座12中的下侧的上侧水平部12a之间的间隙。

因此,该空气的水平方向的流动被装饰部17a遮挡。其结果是该空气向上方流动。之后,该空气通过踢脚板主体13与侧壁5之间的间隙而流向轿厢2的内侧。

根据以上所说明的实施方式1,上侧踢脚板座12从轿厢2的内侧固定于下侧踢脚板座9和侧壁5。踢脚板主体13从轿厢2的内侧被插入到夹紧件10。此时,踢脚板主体13与下侧踢脚板座9和上侧踢脚板座12一起形成迷宫式结构的换气路径。在迷宫式结构中,能够延长换气路径的距离。其结果是,能够在维持隔音性能的同时容易地安装侧壁5。

此外,多个间隔件11在下侧踢脚板座9中的上侧的下侧水平部9a的上表面沿水平方向排列配置。因此,在下侧踢脚板座9中的上侧的下侧水平部9a与上侧踢脚板座12中的下侧的上侧水平部12a之间,能够容易地形成用于换气的间隙。

此外,在装饰板17中,抵接部17b在插入部16b被插入到多个夹紧件10时与下侧踢脚板座9的下侧铅垂部9b抵接。因此,能够减小从多个夹紧件安装用孔流入轿厢内侧的声音。

实施方式2

图5是实施方式2中的电梯的踢脚板装置的与图3相当的图。另外,对与实施方式1的部分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省略该部分的说明。

实施方式2的踢脚板装置8是对实施方式1的踢脚板装置8附加了第1吸音材料18a和第2吸音材料18b的装置。

第1吸音材料18a被固定成覆盖第1安装件16的第1固定部16a的靠轿厢2的外侧的整个面。第2吸音材料18b被固定成覆盖装饰板17的装饰部17a的靠轿厢2的外侧的面中的、位于比所述第1安装件16靠上方的位置的面。第1吸音材料18a和第2吸音材料18b被设置成能够吸收声音。

根据以上所说明的实施方式2,第1吸音材料18a和第2吸音材料18b固定于踢脚板主体13的靠轿厢2的外侧的面。因此,能够减小下侧踢脚板座9与踢脚板主体13之间的回音以及上侧踢脚板座12与踢脚板主体13之间的回音。

实施方式3

图6是实施方式3中的电梯的踢脚板装置的与图3相当的图。图7是实施方式3中的电梯的踢脚板装置的与图4相当的图。此外,对与实施方式1的部分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该部分的说明。

实施方式3的踢脚板装置8是对实施方式1的踢脚板装置8附加有L字状的第2安装件19的装置。

L字状的第2安装件19配置于第1安装件16的上方。在第2安装件19中,第2固定部19a与路径变更部19b一体形成。

第2固定部19a在第1固定部16a的上方固定于装饰部17a的靠轿厢2的外侧的面。路径变更部19b在与第2固定部19a的上侧连结的状态下形成从第2固定部19a向轿厢2的外侧突出的水平面。当插入部16b被插入到多个夹紧件10时,路径变更部19b在配置于上侧踢脚板座12的一对上侧水平部12a之间的状态下不与上侧踢脚板座12的上侧铅垂部12b接触。

其结果是,在上侧踢脚板座12与踢脚板主体13之间,换气路径的迷宫式结构比实施方式1复杂。因此,换气路径比实施方式1长。

根据以上所说明的实施方式3,第2安装件19使上侧踢脚板座12与踢脚板主体13之间的迷宫式结构更复杂。因此,对于从轿厢2的外侧流向内侧的声音,能够得到更高的距离衰减。

实施方式4

图8是实施方式4中的电梯的踢脚板装置的与图3相当的图。另外,对与实施方式3的部分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省略该部分的说明。

实施方式4的踢脚板装置8是对实施方式3的踢脚板装置8附加了第3吸音材料18c、第4吸音材料18d、第5吸音材料18e、第6吸音材料18f和第7吸音材料18g的装置。

第3吸音材料18c被固定成覆盖第1安装件16的第1固定部16a的靠轿厢2的外侧的整个面。第4吸音材料18d被固定成覆盖第2安装件19的第2固定部19a的靠轿厢2的外侧的整个面。第5吸音材料18e被固定成覆盖第2安装件19的路径变更部19b的下侧的整个面。第6吸音材料18f被固定成覆盖第2安装件19的路径变更部19b的上侧的整个面。第7吸音材料18g被固定成覆盖装饰板17的装饰部17a的靠轿厢2的外侧的面中的、位于比所述第2安装件19靠上方的位置的面。第3吸音材料18c、第4吸音材料18d、第5吸音材料18e、第6吸音材料18f和第7吸音材料18g被设置成能够吸收声音。

根据以上所说明的实施方式4,第3吸音材料18c、第4吸音材料18d、第5吸音材料18e、第6吸音材料18f以及第7吸音材料18g固定于踢脚板主体13的靠轿厢2的外侧的面。能够减小下侧踢脚板座9与踢脚板主体13之间的回音以及上侧踢脚板座12与踢脚板主体13之间的回音。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电梯的踢脚板装置能够利用于电梯系统。

标号说明

1:井道;2:轿厢;3:轿厢门;4:地板;5:侧壁;6:顶棚;7:照明板;8:踢脚板装置、9:下侧踢脚板座;9a:下侧水平部;9b:下侧铅垂部;10:夹紧件;11:间隔件;12:上侧踢脚板座;12a:上侧水平部;12b:上侧铅垂部;13:踢脚板主体;14:螺栓;15:螺母;16:第1安装件;16a:第1固定部;16b:插入部;17:装饰板;17a:装饰部;17b:抵接部;18a:第1吸音材料;18b:第2吸音材料;18c:第3吸音材料;18d:第4吸音材料;18e:第5吸音材料;18f:第6吸音材料;18g:第7吸音材料;19:第2安装件;19a:第2固定部;19b:路径变更部。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