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护足蜜生产用粉磨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1-12-01 14:1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粉磨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护足蜜生产用粉磨设备。


背景技术:

2.护足蜜粉磨设备是在生产护足蜜的过程中对护足蜜原料进行粉碎的设备。
3.现有的粉磨设备对护足蜜粉碎过程中,空气中易散出大量的粉尘,长久以往,操作工吸入粉尘易对身体造成严重的损伤,故需要对粉磨设备进行改进,使得改进后的粉磨设备尽可能的减少粉尘散出。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少粉尘散出的护足蜜生产用粉磨设备。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护足蜜生产用粉磨设备,包括粉碎箱,粉碎箱的顶部设有进料口,粉碎箱的底部设有第一出料管,第一出料管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分离设备,分离设备的底部设有第二出料管,分离设备一侧的空气排出口处设有滤尘袋。
6.优选地,分离设备包括旋风分离器,第一出料管的底部通过第一连接管与旋风分离器的进口管固定连接,第二出料管固定安装在旋风分离器的底部,旋风分离器的出气管通过第二连接管与滤尘袋的进口端连接。
7.优选地,第二连接管远离旋风分离器的一侧设有安装箱,滤尘袋位于安装箱的内部,且滤尘袋与安装箱之间可拆卸连接。
8.优选地,安装箱靠近第二连接管的一侧设有通口,第二连接管穿过通口,且第二连接管与安装箱固定连接,第二连接管靠近滤尘袋一侧的内腔开设有内螺纹,滤尘袋的外侧靠近第二连接管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短管,短管远离滤尘袋的一侧活动连接有安装管,安装管的外围开设有与第二连接管内腔相配合的外螺纹。
9.优选地,滤尘袋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环形盖,环形盖与安装箱的顶部螺纹连接,且滤尘袋的顶部为开口结构,环形盖的顶部与外界连通,环形盖的顶部设有盖板。
10.优选地,安装箱内腔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电推杆,电推杆的推杆端固定连接有活动杆。
11.优选地,第二出料管内腔顶部的左右两侧均活动连接有转轴,转轴的外围固定安装有转板,当两个转板的板面均转动至水平放置时,两个转板相对的一侧贴合在一起,且转轴上连接有驱动转轴转动的驱动件。
12.优选地,驱动件包括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两个转轴的一端均延伸出第二出料管的外部,并分别与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中心固定连接,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位于相同的一侧,第二齿轮的一侧啮合有齿轮柱,齿轮柱与第一齿轮之间通过传输带传动连接,齿轮柱
与第二出料管的外围活动连接,第一齿轮中部的转轴贯穿第一齿轮,并与固定安装在第二出料管外围的电机固定连接。
13.优选地,第二出料管的外围固定安装有固体流量计,且固体流量计位于转板的下方。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5.1、通过设置滤尘袋,在旋风分离器的排气端安装滤尘袋,滤尘袋对排出的气体进行过滤,将气体中的粉尘过滤掉,这样排出的气体中不含粉尘,避免操作工因为吸入粉尘造成身体损伤。
16.2、通过设置环形盖,环形盖与安装箱的顶部螺纹连接,当滤尘袋内部的粉尘需要清理时,先将环形盖从安装箱的顶部拆下,再将安装管从第二连接管的一侧拧出,这样即可将滤尘袋从安装箱的内部拿出,再打开盖板,将滤尘袋内部的粉尘倒出即可,十分便捷。
17.3、通过设置转板,磨好的粉末从两个转板之间的缝隙排出,可通过转动转板,控制粉末下落的速度,固体流量计对固体粉末下落的速度进行很好的显示,便于人们观察。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板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齿轮结构示意图。
21.1、粉碎箱;2、进料口;3、盖板;4、第一出料管;5、第一连接管;6、固体流量计;7、第二出料管;8、电推杆;9、活动杆;10、安装箱;11、滤尘袋;12、短管;13、环形盖;14、安装管;15、第二连接管;16、旋风分离器;17、第一齿轮;18、转板;19、转轴;20、传动带;21、第二齿轮;22、齿轮柱。
具体实施方式
22.参照图1至图3对本实用新型一种护足蜜生产用粉磨设备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23.见图1,一种护足蜜生产用粉磨设备,包括粉碎箱1,粉碎箱1的顶部设有进料口2,粉碎箱1的底部设有第一出料管4,第一出料管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分离设备,分离设备的底部设有第二出料管7,分离设备一侧的空气排出口处设有滤尘袋11。将需要粉碎的原料从进料口2倒入粉碎箱1中,粉碎箱1对进入粉碎箱1内部的原料进行粉碎,粉碎后的粉末进入分离设备,分离设备将气体中的固体颗粒分离出,分离后的固体颗粒从第二出料管7中排出,空气从分离设备一侧的空气排出口排出,排出的空气中含粉尘,滤尘袋11对排出的空气进行过滤,将空气中的粉尘过滤掉,这样排出进入空气中的气体不含粉尘。
24.见图1,分离设备包括旋风分离器16,第一出料管4的底部通过第一连接管5与旋风分离器16的进口管固定连接,第二出料管7固定安装在旋风分离器16的底部,旋风分离器16的出气管通过第二连接管15与滤尘袋11的进口端连接。粉碎后的粉末通过第一连接管5进入旋风分离器16中,旋风分离器16利用离心力分离气流中固体颗粒,分离后的固体颗粒从第二出料管7中排出,空气从第二连接管15进入滤尘袋11中。
25.见图1,第二连接管15远离旋风分离器16的一侧设有安装箱10,滤尘袋11位于安装箱10的内部,且滤尘袋11与安装箱10之间可拆卸连接。当需要对滤尘袋11内部的粉尘进行
清理时,只需将滤尘袋11从安装箱10中拆下清洗,再装上即可,不影响装置的运行。
26.见图1,安装箱10靠近第二连接管15的一侧设有通口,第二连接管15穿过通口,且第二连接管15与安装箱10固定连接,第二连接管15靠近滤尘袋11一侧的内腔开设有内螺纹,滤尘袋11的外侧靠近第二连接管15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短管12,短管12远离滤尘袋11的一侧活动连接有安装管14,安装管14的外围开设有与第二连接管15内腔相配合的外螺纹。当需要安装滤尘袋11时,将滤尘袋11一侧的安装管14螺纹套接在第二连接管15内腔开设的内螺纹中,即可将滤尘袋11安装牢固,利用此方法对滤尘袋11进行安装十分便捷。
27.见图1,滤尘袋1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环形盖13,环形盖13与安装箱10的顶部螺纹连接,且滤尘袋11的顶部为开口结构,环形盖13的顶部与外界连通,环形盖13的顶部设有盖板3。当滤尘袋11拆下,需要对滤尘袋11进行清洗时,只需将环形盖13顶部的盖板3拿下,更加便于滤尘袋11的清洗。
28.见图1,安装箱10内腔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电推杆8,电推杆8的推杆端固定连接有活动杆9。在实用滤尘袋11对粉尘进行过滤时,启动电推杆8,利用电推杆8收缩和拉伸带动活动杆9对滤尘袋11进行碰撞,这样可及时将滤尘袋11内壁粘附的粉尘抖落,避免滤尘袋11在使用过程中因为内壁粘附的粉尘过多而影响过滤的效果。
29.见图2,第二出料管7内腔顶部的左右两侧均活动连接有转轴19,转轴19的外围固定安装有转板18,当两个转板18的板面均转动至水平放置时,两个转板18相对的一侧贴合在一起,且转轴19上连接有驱动转轴19转动的驱动件。利用驱动件驱动转轴19转动,转轴19转动带动转板18转动,两个转板18之间的缝隙供粉磨后的粉末落下,可通过这样的方式对出口处的粉末流动速度进行控制。
30.见图2和3,驱动件包括第一齿轮17和第二齿轮21,两个转轴19的一端均延伸出第二出料管7的外部,并分别与第一齿轮17和第二齿轮21的中心固定连接,第一齿轮17和第二齿轮21位于相同的一侧,第二齿轮21的一侧啮合有齿轮柱22,齿轮柱22与第一齿轮17之间通过传输带20传动连接,齿轮柱22与第二出料管7的外围活动连接,第一齿轮17中部的转轴19贯穿第一齿轮17,并与固定安装在第二出料管7外围的电机固定连接。启动电机,由于传动带20的存在,则第一齿轮17转动带动齿轮柱22转动,由于齿轮柱22与第二齿轮21啮合,则第二齿轮21与第一齿轮17的转动方向相反,这样两个转轴19转动时,带动两个转板18开合。
31.见图2,第二出料管7的外围固定安装有固体流量计6,且固体流量计6位于转板18的下方。固体流量计6安装在第二出料管7的外围,可用于检测第二出料管7内粉末的流量进行测量,更加便于人们对粉末流下的速度进行观察。
32.工作原理:将护足蜜原料从进料口2倒入粉碎箱1的内部,粉碎箱1对进入的原料进行粉碎,粉碎后的原料通过第一连接管5进入旋风分离器16中,旋风分离器16利用离心力分离气流中固体颗粒,可根据需要对粉末下料的速度进行控制,启动电机,则转轴19转动,带动第一齿轮17和齿轮柱22和第二齿轮21转动,且第一齿轮17和第二齿轮21转动的方向相反,进行转板18的开合,固体流量计6对两个转板18中间流出的粉末流速进行检测,便于人们直接对粉末流速进行观察,从旋风分离器16中排出的气体进入滤尘袋11中,滤尘袋11对气体中的粉尘进行过滤,这样排出的气体中不含粉尘,当需要对滤尘袋11清理时,对环形盖13进行旋转,将滤尘袋11拿出,打开盖板3,将滤尘袋11内部的粉尘从盖板3处倒出,清理完毕,将滤尘袋11放入安装箱10内部,将安装管14螺纹套在第二连接管15的一侧,再将盖板3
螺纹套接在安装箱10的顶部,盖上盖板3,则滤尘袋11安装完毕,即可。
33.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