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干燥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1-12-01 09:5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橡塑生产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干燥设备。


背景技术:

2.在橡塑生产行业中,经常用到干燥设备对橡塑原料进行干燥。现有技术中的干燥设备包括干燥筒体、除湿装置和加热装置。除湿装置对风进行除湿,除湿的风进一步被加热装置加热后导入干燥筒体,并对干燥筒体内的橡塑原料进行干燥,使橡塑原料的表面湿度达到生产需求。现有的干燥设备中的风进入除湿装置时的露点比较高,使得除湿装置对风的除湿效果不好,进而影响了橡塑原料的干燥效果。
3.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干燥设备,旨在降低进入除湿装置的风的露点,提高干燥效果。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干燥设备,包括:
6.干燥筒体,所述干燥筒体具有入风口和排风口;
7.除湿装置,所述除湿装置包括壳体和吸附单元,所述壳体内形成有相互隔离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吸附单元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并且所述吸附单元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腔室,部分位于所述第二腔室,位于所述第一腔室的吸附单元与位于所述第二腔室的吸附单元位置可切换;所述第一腔室具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腔室具有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
8.第一加热装置,连通所述入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用于将由所述第一出风口吹出的风进行加热后导入所述干燥筒体内;
9.换热装置,与所述排风口和所述第一进风口连通,用于对由所述排风口排出的风降温后导入所述第一腔室内;
10.第二加热装置,与所述第二进风口连通,用于将外部空气吸入并进行加热后导入所述第二腔室内,并由所述第二出风口排出;以及
11.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从所述排风口排出的风经由所述入风口流入所述干燥筒体内。
1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除湿装置包括转轮,所述转轮转动安装于所述壳体内,所述转轮用于带动位于所述第一腔室的吸附单元与位于所述第二腔室的吸附单元位置切换。
1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换热装置设有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连通所述排风口和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二流道连通所述外部空气和所述第二加热装置,所述第二流道中的风与所述第一流道的风冷热交换后,被所述第二加热装置吸入并进行加热后导入所述第二腔室内,并由所述第二出风口排出。
1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干燥设备包括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外部空气经由所述第二流道流入所述第二加热装置,从所述第二加热装置导入所述第二腔室内,并由所述第二出风口排出。
1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干燥设备包括第一过滤装置,所述第一过滤装置连通外部空气和所述换热装置,用于对外部空气进行过滤并导入所述换热装置内。
1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腔室具有第三出风口,用于排出所述第一腔室内未经所述第一出风口导入所述第一加热装置内的风。
1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干燥设备包括第二过滤装置,所述第二过滤装置的一端连通所述换热装置,另一端连通所述排风口和所述第三出风口,所述第二过滤装置用于对流出所述排风口和所述第三出风口的风进行过滤并导入所述换热装置内。
1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干燥设备包括三通阀,所述三通阀具有第一进气口、第二进气口和第一出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连通所述排风口,所述第二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三出风口,所述第一出气口连通所述换热装置。
1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转轮为蜂巢转轮。
2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换热装置包括板式换热器、管壳式换热器和热管式换热器的至少一种。
21.本实用新型干燥设备包括干燥筒体、除湿装置、第一加热装置、换热装置、第二加热装置以及第一驱动装置,所述干燥筒体具有入风口和排风口;所述除湿装置包括壳体和吸附单元,所述壳体内形成有相互隔离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吸附单元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并且所述吸附单元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腔室,部分位于所述第二腔室,位于所述第一腔室的吸附单元与位于所述第二腔室的吸附单元位置可切换;所述第一腔室具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腔室具有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加热装置连通所述入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用于将由所述第一出风口吹出的风进行加热后导入所述干燥筒体内;所述换热装置与所述排风口和所述第一进风口连通,用于对由所述排风口排出的风降温后导入所述第一腔室内;所述第二加热装置与所述第二进风口连通,用于将外部空气吸入并进行加热后导入所述第二腔室内,并由所述第二出风口排出;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从所述排风口排出的风经由所述入风口流入所述干燥筒体内。如此,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驱动下,所述干燥筒体的风经由所述排风口导入所述换热装置,所述换热装置对风进行降温,降温后的风经由所述第一进风口导入所述第一腔室内,所述吸附单元对风进行除湿,除湿后的风经由所述第一出风口导入所述第一加热装置内,所述第一加热装置对风进行加热,加热后的风经由所述入风口导入所述干燥筒体内,对所述干燥筒体内的橡塑原料进行干燥;干燥橡塑原料后的风经由所述排风口再次导入所述换热装置,进入下一个循环;于此同时,所述第二加热装置吸入外部空气并对外部空气进行加热,加热后的外部空气导入所述第二腔室内,带走从所述第一腔室切换位置来的水饱和的所述吸附单元上的水,并由所述第二出风口排出。这样,所述换热装置降低了进入所述除湿装置的风的露点,从而提高了所述除湿装置对风的除湿效果,并进而提高了风对橡塑原料的干燥效果。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
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干燥设备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24.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干燥示意图。
25.附图标号说明:
26.标号名称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干燥设备11干燥筒体111入风口112排风口12除湿装置121第一进风口122第一出风口123第二进风口124第二出风口125第三出风口13第一加热装置14换热装置141冷风进口142冷风出口143热风进口144热风出口15第二加热装置16第一驱动装置17第二驱动装置18第一过滤装置19第二过滤装置110三通阀
ꢀꢀꢀꢀ
27.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28.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
29.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干燥设备。
30.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干燥设备1包括干燥筒体11、除湿装置12、第一加热装置13、换热装置14、第二加热装置15以及第一驱动装置16,所述干燥筒体11具有入风口111和排风口112;所述除湿装置12包括壳体和吸附单元,所述壳体内形成有相互隔离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吸附单元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并且所述吸附单元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腔室,部分位于所述第二腔室,位于所述第一腔室的吸附单元与位于所述第二腔室的吸附单元位置可切换;所述第一腔室具有第一进风口121和第一出风口122,所述第二腔室具有第二进风口123和第二出风口124;所述第一加热装置13连通所述入风口111和所述第一出风口122,用于将由所述第一出风口122吹出的风进行加热后导入所述干燥筒体11内;所述换热装置14与所述排风口112和所述第一进风口121连通,用于对由所述排风口112排出的风降温后导入所述第一腔室内;所述第二加热装置15与所述第二进风口123连通,用于将外部空气吸入并进行加热后导入所述第二腔室内,并由所述第二出风口124排出;所述第一驱动装置16用于驱动从所述排风口112排出的风经由所述入风口111流入所述干燥筒体11内。
31.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干燥筒体11用于放置需要干燥的橡塑原料。所述干燥筒体11可以大致呈圆锥体状、圆柱体状或者立方体状。所述入风口111和所述排风口112
可以分别设于所述干燥筒体11的同一端或者两端。所述干燥筒体11上可以设有放料口,用以放料和取出橡塑原料。
32.所述吸附单元可以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腔室,部分位于所述第二腔室,余下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之间。所述吸附单元也可以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腔室,余下部分位于所述第二腔室。在所述第一腔室内,所述吸附单元可以吸附风中的水,对风进行除湿。在所述第二腔室内,加热过的风可以带走所述吸附单元中的水,对所述吸附单元进行再生。通过位于所述第一腔室的吸附单元与位于所述第二腔室的吸附单元位置切换,实现所述吸附单元对风的除湿和再生。所述吸附单元可以为聚氯乙烯或者高效硅胶。
33.所述换热装置14内可以流动有多种冷的物质,用于与所述换热装置14内的热风发生冷热交换。例如,所述换热装置14可以吸入冷风,热风中的热量会自发地向冷风转移,通过热风与冷风的冷热交换,实现对热风的降温。所述换热装置14也可以吸入冷水,通过热风与冷水的冷热交换,实现对热风的降温。为了实现比较好的冷热交换效果,热风和冷风(冷水)的流动方向可以相反,且流动有热风和冷风(冷水)的两种管道可以相互缠绕设置。
34.所述第一驱动装置16可以为电机或者气缸。所述第一驱动装置16在所述换热装置14、所述除湿装置12、所述第一加热装置13和所述干燥筒体11之间的连接位置具有多种。所述第一驱动装置16可以设于所述换热装置14和所述除湿装置12之间,或者所述第一加热装置13和所述干燥筒体11之间,又或者所述干燥筒体11与所述换热装置14之间。
35.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干燥设备1包括干燥筒体11、除湿装置12、第一加热装置13、换热装置14、第二加热装置15和第一驱动装置16,所述干燥筒体11具有入风口111和排风口112;所述除湿装置12包括壳体和吸附单元,所述壳体内形成有相互隔离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吸附单元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并且所述吸附单元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腔室,部分位于所述第二腔室,位于所述第一腔室的吸附单元与位于所述第二腔室的吸附单元位置可切换;所述第一腔室具有第一进风口121和第一出风口122,所述第二腔室具有第二进风口123和第二出风口124;所述第一加热装置13连通所述入风口111和所述第一出风口122,用于将由所述第一出风口122吹出的风进行加热后导入所述干燥筒体11内;所述换热装置14与所述排风口112和所述第一进风口121连通,用于对由所述排风口112排出的风降温后导入所述第一腔室内;所述第二加热装置15与所述第二进风口123连通,用于将外部空气吸入并进行加热后导入所述第二腔室内,并由所述第二出风口124排出;所述第一驱动装置16用于驱动从所述排风口112排出的风经由所述入风口111流入所述干燥筒体11内。如此,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16的驱动下,所述干燥筒体11的风经由所述排风口112导入所述换热装置14,所述换热装置14对风进行降温,降温后的风经由所述第一进风口121导入所述第一腔室内,所述吸附单元对风进行除湿,除湿后的风经由所述第一出风口122导入所述第一加热装置13内,所述第一加热装置13对风进行加热,加热后的风经由所述入风口111导入所述干燥筒体11内,对所述干燥筒体11内的橡塑原料进行干燥;干燥橡塑原料后的风经由所述排风口112再次导入所述换热装置14,进入下一个循环;于此同时,所述第二加热装置15吸入外部空气并对外部空气进行加热,加热后的外部空气导入所述第二腔室内,带走从所述第一腔室切换位置来的水饱和的所述吸附单元上的水,并由所述第二出风口124排出。这样,所述换热装置14降低了进入所述除湿装置12的风的露点,从而提高了所述除湿装置12对风的除湿效果,并进而提高了风对橡塑原料的干燥效果。
36.请参阅图1和图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除湿装置12包括转轮,所述转轮转动安装于所述壳体内,用于带动位于所述第一腔室的吸附单元部分与位于所述第二腔室的吸附单元部分位置切换。具体地,所述第一腔室的所述吸附单元对风进行除湿趋近水饱和时,所述转轮带动位于所述第一腔室内的所述吸附单元转动至所述第二腔室内,进行再生;同时,所述转轮带动位于所述第二腔室的所述吸附单元进入所述第一腔室,继续对风进行除湿。所述转轮持续缓慢转动,实现所述吸附单元对风的除湿和不断再生。所述转轮可以为蜂巢转轮,这样增大了所述吸附单元与风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所述吸附单元的除湿能力。所述转轮可以由玻璃纤维或者耐热陶瓷材料等制备而成。所述除湿装置12还包括驱动件,例如电机或者气缸,用以驱动所述转轮转动。
37.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带动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转动,以使位于所述第一腔室的吸附单元与位于所述第二腔室的吸附单元位置切换。所述壳体缓慢带动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位置切换,同样可以实现所述吸附单元对风的除湿和不断再生。
38.请参阅图2,所述换热装置14设有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连通所述排风口112和所述第一进风口121,所述第二流道连通所述外部空气和所述第二加热装置15,所述第二流道中的风与所述第一流道的风冷热交换后,被所述第二加热装置15吸入并进行加热后导入所述第二腔室内,并由所述第二出风口124排出。所述第二流道中的外部空气与所述第一流道中的热风冷热交换后,温度会升高。相比没有经过所述换热装置14冷热交换过的外部空气,所述第二加热装置15加热冷热交换后的外部空气更加节能。
39.请参阅图2,所述干燥设备1包括第二驱动装置17,用于驱动外部空气经由所述第二流道流入所述第二加热装置15,从所述第二加热装置15导入所述第二腔室内,并由所述第二出风口124排出。所述第二驱动装置17的位置设置具有多种。所述第二驱动装置17可以设于所述换热装置14和所述第二加热装置15之间。在所述换热装置14和所述第二加热装置15之间流动的外部空气的温度比较低,可以降低对所述第二驱动装置17的潜在损害。所述第二驱动装置17也可以设于所述第二加热装置15和所述除湿装置12之间,或者所述第二出风口124处。
40.请参阅图2,所述干燥设备1包括第一过滤装置18,所述第一过滤装置18连通外部空气和所述换热装置14,用于对外部空气进行过滤并导入所述换热装置14。所述第一过滤装置18可以避免外部空气中的颗粒物降低外部空气与热风的换热效果,以及外部空气中的颗粒物对所述第二流道的潜在损害。
41.请参阅图2,所述第一腔室具有第三出风口125,用于排出所述第一腔室内未经所述第一出风口122导入所述第一加热装置13内的风。从所述第三出风口125排出的风可以排向所述换热装置14,所述换热装置14对所述第三出风口125排出的风进行降温,进行再次循环利用,这样比较节约能源。当然,所述第三出风口125排出的风也可以直接排空。
42.请参阅图2,所述干燥设备1包括第二过滤装置19,所述第二过滤装置19的一端连通所述换热装置14,另一端连通所述排风口112和所述第二出风口124,所述第二过滤装置19用于对流出所述排风口112和所述第一出风口122的风进行过滤并导入所述换热装置14内。所述第二过滤装置19的过滤可以防止热风中的颗粒物降低热风与外部空气的换热效果,以及热风中的颗粒物对所述第一流道的潜在损害。
43.请参阅图2,所述干燥设备1包括三通阀110,所述三通阀110有第一进气口、第二进
气口和第一出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连通所述排风口112,所述第二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三出风口125,所述第一出气口连通所述换热装置14。这样,所述排风口112和所述第二出风口124可以合并管路连接所述换热装置14,节约所述干燥设备1的占据空间。当然,所述第一出气口也可以连通所述第二过滤装置19,这样所述排风口112和所述第二出风口124排出的风经由所述第二过滤装置19过滤后,再导入所述换热装置14。
44.所述换热装置14的种类具有多种,所述换热装置14可以包括板式换热器、管壳式换热器和热管式换热器的至少一种,它们均能实现外部空气与热风的冷热交换效果。再请参阅图1和图2,所述换热装置14具有冷风进口141、冷风出口142、热风进口143和热风出口144,所述冷风进口141连通所述第二过滤装置19,所述冷风出口142连通所述第二驱动装置17,所述热风进口143连通所述排风口112,所述热风出口144连通所述第一驱动装置16。为了实现比较好的冷热交换效果,所述冷风进口141和所述冷风出口142分别设于所述换热装置14的相对两端,所述热风进口143靠近所述冷风出口142设置,所述热风出口144靠近所述冷风进口141设置。
45.请参阅图1,在上述所有实施例中,所述干燥设备1还包括安装平台,所述安装平台包括顶板、侧板和底板,所述底板的下方设有滑轮,所述干燥筒体11、所述除湿装置12、所述第一加热装置13、所述换热装置14、所述第二加热装置15、所述第一驱动装置16、所述第二驱动装置17、所述第一过滤装置18和所述第二过滤装置19均安装于所述安装平台。所述安装平台对上述多种装置起到保护和支持的作用。
4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