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

2021-12-01 01:5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显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模组。


背景技术:

2.显示模组作为电子设备的显示部件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电子产品中,窄边框及柔性可折叠的设计也越来越受到终端厂商及消费者的青睐。窄边框方案的实现,主要是依靠绑定区域进行弯折,以使得驱动芯片弯折到显示模组的背面来实现。现有显示模组中,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以及位于显示区一侧的绑定区,在显示区内显示面板的背面一般贴附有泡棉结构和加强板,泡棉结构起到缓冲作用,加强板起到固定作用,在绑定区内对应于端子的部分仅设置背板。当显示面板在弯折过程中,位于绑定区内的端子部分仅在背板的支撑的作用下容易产生褶皱,从而导致显示模组显示不良。
3.因此,亟需一种显示模组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可以减小当前技术的显示模组在弯折过程中位于端子区的部分显示面板容易产生褶皱造成破裂的技术问题。
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以及支撑结构,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平面部、第二平面部和位于所述第一平面部和所述第二平面部之间的弯折部,所述第二平面部向背离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方向的一侧弯折,所述支撑结构位于所述第一平面部和所述第二平面部之间,所述支撑结构包括靠近所述第一平面部的第一支撑部以及靠近所述第二平面部的第二支撑部;
6.其中,所述第二支撑部的刚性大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刚性。
7.可选的,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部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厚度,所述第一支撑部沿第一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支撑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
8.可选的,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第一缓冲层以及第一金属层,所述第一缓冲层设置于背离所述第一平面部的出光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一金属层设置于所述第一缓冲层上远离所述第一平面部的一侧。
9.可选的,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部包括第二缓冲层、第二金属层以及加强板,所述第二缓冲层设置于背离所述第二平面部的出光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二金属层设置于所述第二缓冲层上远离所述第二平面部的一侧,所述加强板设置于所述第二金属层上远离所述第二缓冲层的一侧;
10.其中,所述加强板远离所述第二金属层的一侧与所述第一金属层相接触。
11.可选的,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缓冲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缓冲层的厚度,所述第一金属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金属层的厚度。
12.可选的,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强板包括补强层以及分别设置于所述补强层两对侧的第一压敏胶层以及第二压敏胶层。
13.可选的,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压敏胶层将所述第一金属层与所述补强层粘合,所述第二压敏胶层将所述补强层与所述第二金属层粘合。
14.可选的,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缓冲层以及所述第二缓冲层的材料为泡棉材料,所述第一金属层以及所述第二金属层的材料为不锈钢,所述补强层的材料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塑料。
15.可选的,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平面部与所述第一支撑部之间的第一背板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平面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的第二背板;
16.其中,所述第一背板与所述第二背板的厚度相同。
17.可选的,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平面部的膜厚、所述第一背板的膜厚、所述第一支撑部的膜厚、所述第二支撑部的膜厚、所述第二背板的膜厚、以及所述第二平面部的膜厚之和为所述弯折部的弯折半径的两倍。
1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该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以及支撑结构,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平面部、第二平面部和位于所述第一平面部和所述第二平面部之间的弯折部,所述第二平面部向背离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方向的一侧弯折,所述支撑结构位于所述第一平面部和所述第二平面部之间,所述支撑结构包括靠近所述第一平面部的第一支撑部以及靠近所述第二平面部的第二支撑部,其中,所述第二支撑部的刚性大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刚性;上述显示模组通过在显示面板对应于显示区的第一平面部的背面设置第一支撑部,在显示面板对应于绑定区的第二平面部内的背面设置第二支撑部,且所述第二支撑部的刚性大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刚性,增强了所述第二平面部的挺性,减小了所述显示模组在弯折过程中位于所述第二平面部的端子容易产生褶皱造成破裂的风险,进一步提升了所述显示模组的抗弯折性。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和“下”通常是指装置实际使用或工作状态下的上和下,具体为附图中的图面方向;而“内”和“外”则是针对装置的轮廓而言的。
23.本技术实施例针对当前技术的显示模组在弯折过程中位于端子区的部分显示面
板容易产生褶皱造成破裂的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能够改善上述技术问题。
24.现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25.请参阅图1至图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100,包括显示面板10以及支撑结构30,所述显示面板10包括第一平面部11、第二平面部12和位于所述第一平面部11和所述第二平面部12之间的弯折部13,所述第二平面部12向背离所述显示面板10的出光方向的一侧弯折,所述支撑结构30位于所述第一平面部11和所述第二平面部12之间,所述支撑结构30包括靠近所述第一平面部11的第一支撑部31以及靠近所述第二平面部12的第二支撑部32;
26.其中,所述第二支撑部32的刚性大于所述第一支撑部31的刚性。
27.本技术实施例的显示模组100通过在显示面板10对应于显示区的第一平面部11的背面设置第一支撑部31,在显示面板10对应于绑定区的第二平面部12内的背面设置第二支撑部32,且所述第二支撑部32的刚性大于所述第一支撑部31的刚性,增强了所述第二平面部12的挺性,减小了所述显示模组100在弯折过程中位于所述第二平面部12的端子容易产生褶皱造成破裂的风险,进一步提升了所述显示模组100的抗弯折性。
28.现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29.实施例一
30.如图1所示,为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100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所述显示模组100包括显示面板10以及支撑结构30,所述显示面板10包括第一平面部11、第二平面部12和位于所述第一平面部11和所述第二平面部12之间的弯折部13,所述第二平面部12向背离所述显示面板10的出光方向的一侧弯折,所述支撑结构30位于所述第一平面部11和所述第二平面部12之间,所述支撑结构30包括靠近所述第一平面部11的第一支撑部31以及靠近所述第二平面部12的第二支撑部32;
31.其中,所述第二支撑部32的刚性大于所述第一支撑部31的刚性。
32.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平面部11用以显示画面。为了实现窄边框设计,所述显示面板1010还包括第二平面部12和位于所述第一平面部11和所述第二平面部12之间的弯折部13。所述弯折部13用以将所述第一平面部11内的信号走线连接到驱动芯片上,所述第二平面部12连接有所述驱动芯片,所述弯折部13可朝背离所述显示面板10的出光面的一侧弯折,以使得所述驱动芯片位于所述显示面板10的背离其出光面的一侧。
33.可选的,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芯片为源极驱动芯片,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芯片可为栅极驱动芯片,也可为所述源极驱动芯片和所述栅极驱动芯片的集成芯片。
34.具体地,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部32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支撑部31的厚度,所述第一支撑部31沿第一方向d1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支撑部32沿所述第一方向d1的长度。这是由于所述第一平面部11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平面部12的面积,且所述第二平面部12受到的弯折应力大于所述第一平面部11受到的弯折应力。将所述第二支撑部32的厚度设计成大于所述第一支撑部31的厚度,在所述第二支撑部32与所述第一支撑部31膜层结构相同的情况下,可以有效提升所述第二平面部12的挺性。
35.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部31包括第一缓冲层311以及第一金属层312,所述第一缓冲层311设置于背离所述第一平面部11的出光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一金属层312
设置于所述第一缓冲层311上远离所述第一平面部11的一侧。
36.其中,所述第一缓冲层311与所述第一金属层312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一体成型结构是通过压膜工艺将所述第一缓冲层311以及所述第一金属层312压合成一层新型膜层材料。
37.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撑部32包括第二缓冲层321、第二金属层322以及加强板323,所述第二缓冲层321设置于背离所述第二平面部12的出光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二金属层322设置于所述第二缓冲层321上远离所述第二平面部12的一侧,所述加强板323设置于所述第二金属层322上远离所述第二缓冲层321的一侧;
38.其中,所述加强板323远离所述第二金属层322的一侧与所述第一金属层312相接触,所述第二缓冲层321、所述第二金属层322以及所述加强板323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一体成型结构是通过压膜工艺将所述第二缓冲层321、所述第二金属层322以及所述加强板323压合成一层新型膜层材料。
39.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缓冲层311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缓冲层321的厚度,所述第一金属层312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金属层322的厚度。这是因为所述第一支撑部31经过了1次压膜工艺制成,所述第一支撑部31由于有三层膜结构,所以需要经过两次压膜工艺制成。
40.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加强板323包括补强层以及分别设置于所述补强层两对侧的第一压敏胶层以及第二压敏胶层。其中,所述第一压敏胶层将所述第一金属层312与所述补强层粘合,所述第二压敏胶层将所述补强层与所述第二金属层322粘合。
41.具体地,所述补强层起到补强作用,可以增加所述第二支撑部32的可靠性;所述补强层还具有散热作用;可选地,所述补强层的材料为散热材料,具体可为金属材料,例如铜箔、铝箔等,或者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材料,还可为吸波材料。所述第一压敏胶层以及所述第二压敏胶层可为网格胶,所述网格胶具有贴合排气的作用,且具有柔性,不会影响所述显示模组100的柔性设计。
42.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缓冲层311以及所述第二缓冲层321可为泡棉,所述泡棉既能起到缓冲作用,也能起到遮光作用。
43.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金属层312以及所述第二金属层322的材料可为铜、铝中的一种金属或其合金结构或者为不锈钢,所述第一金属层312以及所述第二金属层322起到补强作用,可以增加所述第一支撑部31或者所述第二支撑部32的可靠性,并提升所述第一支撑部31或者所述第二支撑部32的刚性。
44.所述显示模组10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平面部11与所述第一支撑部31之间的第一背板21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平面部12与所述第二支撑部32之间的第二背板22;其中,所述第一背板21与所述第二背板22的厚度相同。
45.所述第一背板21和所述第二背板22起到支撑所述显示面板10的作用,所述第一背板21和所述第二背板22可经过同一张背板图案化得到,在所述第二平面部12上绑定了所述驱动芯片之后,将该背板进行图案化处理,将所述弯折部13对应区域的背板进行刻蚀,以避免该区域的背板影响所述弯折部13的弯折性能。
46.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弯折部13的表面贴附有紫外光固化胶,以增强所述弯折部13的弯折性能,有利于所述弯折部13弯折成弧形。
47.请继续参阅图1,所述第一平面部11的顶面与所述第二平面部12的底面之间的高度h等于所述弯折部13的弯折半径r(即圆弧半径)的两倍。
48.具体地,所述第一平面部11的膜厚、所述第一背板21的膜厚、所述第一支撑部31的膜厚、所述第二支撑部32的膜厚、所述第二背板22的膜厚、以及所述第二平面部12的膜厚之和为所述弯折部13的弯折半径的两倍。这样设计能够保证所述弯折部13不会变形,进而增强所述显示模组100的稳定性。
49.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平面部12还连接有柔性电路板。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平面部11的出光面一侧还贴附有偏光片40,所述偏光片40上还贴附有盖板60,所述盖板60通过光学胶层50与所述偏光片40贴合。
50.针对当前技术的显示模组100在弯折过程中位于端子区的部分显示面板10容易产生褶皱造成破裂的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100;该显示模组100包括显示面板10以及支撑结构30,所述显示面板10包括第一平面部11、第二平面部12和位于所述第一平面部11和所述第二平面部12之间的弯折部13,所述第二平面部12向背离所述显示面板10的出光方向的一侧弯折,所述支撑结构30位于所述第一平面部11和所述第二平面部12之间,所述支撑结构30包括靠近所述第一平面部11的第一支撑部31以及靠近所述第二平面部12的第二支撑部32,所述第二支撑部32的刚性大于所述第一支撑部31的刚性,其中,所述第一支撑部31包括第一缓冲层311以及第一金属层312,所述第一缓冲层311设置于背离所述第一平面部11的出光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一金属层312设置于所述第一缓冲层311上远离所述第一平面部11的一侧,所述第一缓冲层311与所述第一金属层312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第二支撑部32包括第二缓冲层321、第二金属层322以及加强板323,所述第二缓冲层321设置于背离所述第二平面部12的出光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二金属层322设置于所述第二缓冲层321上远离所述第二平面部12的一侧,所述加强板323设置于所述第二金属层322上远离所述第二缓冲层321的一侧,所述第一缓冲层311、所述第一金属层312以及所述加强板323为一体成型结构;上述显示模组100通过在显示面板10对应于显示区的第一平面部11的背面设置第一支撑部31,在显示面板10对应于绑定区的第二平面部12内的背面设置第二支撑部32,且所述第二支撑部32的刚性大于所述第一支撑部31的刚性,增强了所述第二平面部12的挺性,减小了所述显示模组100在弯折过程中位于所述第二平面部12的端子容易产生褶皱造成破裂的风险,进一步提升了所述显示模组100的抗弯折性。同时,所述第一支撑部31以及所述第二支撑部32均为一体化材料制成,使得所述显示模组100在弯折过程中不容易产生弯折鼓包,且减少了所述支撑结构30的材料成本,并优化面板弯折制程工艺的效果。
51.实施例二
52.如图2所示,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100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本技术实施例二中显示模组100的结构与本技术实施例一中显示模组100的结构相同或相似,不同之处仅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31包括第一缓冲层311、第一金属层312以及第二加强板313,所述第一缓冲层311设置于背离所述第一平面部11的出光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一金属层312设置于所述第一缓冲层311上远离所述第一平面部11的一侧,所述第二加强板313设置于所述第一金属层312上远离所述第一缓冲层311的一侧;其中,所述第一缓冲层311、所述第一金属层312以及所述第二加强板313为一体成型结构。本技术实施例二通过在所述第一支撑
部31上增加所述第二加强板313,能够进一步增加所述第一支撑部31的刚性,从而使得所述第一平面部11在弯折过程中不容易产生弯折鼓包。
53.针对当前技术的显示模组100在弯折过程中位于端子区的部分显示面板10容易产生褶皱造成破裂的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100;该显示模组100包括显示面板10以及支撑结构30,所述显示面板10包括第一平面部11、第二平面部12和位于所述第一平面部11和所述第二平面部12之间的弯折部13,所述第二平面部12向背离所述显示面板10的出光方向的一侧弯折,所述支撑结构30位于所述第一平面部11和所述第二平面部12之间,所述支撑结构30包括靠近所述第一平面部11的第一支撑部31以及靠近所述第二平面部12的第二支撑部32,所述第二支撑部32的刚性大于所述第一支撑部31的刚性,其中,所述第一支撑部31包括第一缓冲层311、第一金属层312以及第二加强板313,所述第一缓冲层311设置于背离所述第一平面部11的出光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一金属层312设置于所述第一缓冲层311上远离所述第一平面部11的一侧,所述第二加强板313设置于所述第一金属层312上远离所述第一缓冲层311的一侧,所述第一缓冲层311、所述第一金属层312以及所述第二加强板313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第二支撑部32包括第二缓冲层321、第二金属层322以及加强板323,所述第二缓冲层321设置于背离所述第二平面部12的出光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二金属层322设置于所述第二缓冲层321上远离所述第二平面部12的一侧,所述加强板323设置于所述第二金属层322上远离所述第二缓冲层321的一侧,所述第一缓冲层311、所述第一金属层312以及所述加强板323为一体成型结构;上述显示模组100通过在显示面板10对应于显示区的第一平面部11的背面设置第一支撑部31,在显示面板10对应于绑定区的第二平面部12内的背面设置第二支撑部32,且所述第二支撑部32的刚性大于所述第一支撑部31的刚性,增强了所述第二平面部12的挺性,减小了所述显示模组100在弯折过程中位于所述第二平面部12的端子容易产生褶皱造成破裂的风险,进一步提升了所述显示模组100的抗弯折性。同时,所述第一支撑部31以及所述第二支撑部32均为一体化材料制成,使得所述显示模组100在弯折过程中不容易产生弯折鼓包,且减少了所述支撑结构30的材料成本,并优化面板弯折制程工艺的效果。另外,在所述第一支撑部31上增加所述第二加强板313,能够进一步增加所述第一支撑部31的刚性,从而使得所述第一平面部11在弯折过程中不容易产生弯折鼓包。
54.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10可为oled显示面板10,可制备成柔性显示面板10。
5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100;该显示模组100包括显示面板10以及支撑结构30,所述显示面板10包括第一平面部11、第二平面部12和位于所述第一平面部11和所述第二平面部12之间的弯折部13,所述第二平面部12向背离所述显示面板10的出光方向的一侧弯折,所述支撑结构30位于所述第一平面部11和所述第二平面部12之间,所述支撑结构30包括靠近所述第一平面部11的第一支撑部31以及靠近所述第二平面部12的第二支撑部32,其中,所述第二支撑部32的刚性大于和所述第一支撑部31的刚性;上述显示模组100通过在显示面板10对应于显示区的第一平面部11的背面设置第一支撑部31,在显示面板10对应于绑定区的第二平面部12内的背面设置第二支撑部32,且所述第二支撑部32的刚性大于所述第一支撑部31的刚性,增强了所述第二平面部12的挺性,减小了所述显示模组100在弯折过程中位于所述第二平面部12的端子容易产生褶皱造成破裂的风险,进一步提升了所述
显示模组100的抗弯折性。
56.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100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