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足踝形态综合信息采集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2021-12-01 01:2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足踝形态综合信息采集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2.对于先天性踝与足畸形的患者,后足内、外翻常为合并畸形出现;由慢性踝关节不稳、外伤或原发性踝关节炎等引起的关节改变,同样会伴随后足力线异常的情况出现。针对这类足踝畸形患者,制定合理治疗方案的关键是准确评估冠状面下后足力线的真实情况。
3.目前,对于体现踝与后足真实、准确的骨性解剖形态,负重ct是一种可以剔除软组织、单纯显露骨性结构且不存在骨性阻挡的有效手段,可作为足踝部力线测量的“金标准”。但足踝部专业的负重ct设备价格昂贵,且需要配合使用专业影像学软件进行剥离、定位、测量等相关操作,操作难度较大,因此负重ct在临床上的应用十分有限,难以普及。
4.虽然计算机断层扫描和磁共振成像技术能够显示后足冠状面排列,但由于上述检查时的足部均是在非负重位置成像,因此在大多数临床情况下缺乏实用性。
5.x线作为最常规的影像学检查,因其二维限制,标准的足部或踝部正位、侧位和斜位x线片均不能清晰显示胫骨与跟骨在冠状面上的力线情况。现临床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是saltzman位(20
°
)x线拍摄,即成像板与竖直方向呈20
°
夹角放置,双足平行正对成像板,x光机的x线球管正对双侧踝关节连线的中点,并垂直于成像板进行拍摄。通过获取的x线片测量胫骨轴线与跟骨轴线之间的夹角,进而可评估后足力线的情况。但这种方法对于足弓明显异常的情况,如平足或高弓足,均无法清晰显示胫距关节及距骨穹隆,因此会严重影响判断后足力线的准确性。
6.此外,同样具有评估价值的足踝部侧位x线片、站立姿势的后足力线及足内侧纵弓部位的静态外观、足底压力分布等,在临床中均已定义,但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患者在不同场所进行采集,费时费力,且采集的信息数据一致性较低,由此得出的结论也会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临床中通常采用单一的方法采集足踝部信息并进行评估,无法对患者做整体性评估,评估结果存在较大误差。
7.综上,需要探寻一种便捷有效、简单易操作的足踝部综合信息采集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8.为了解决现有的足踝形态信息采集方法均存在一定限制,可行性低,而足踝部综合信息的采集费时费力,信息数据一致性较低的问题,本发明现提供一种足踝形态综合信息采集系统及方法。
9.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10.一种足踝形态综合信息采集系统,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第一平台、第二平台、第三平台以及信息采集机构;
11.所述第一平台、第二平台、第三平台依次从低到高呈台阶状分布;
12.所述信息采集机构包括第一相机、第二相机、足印扫描仪、x光机、t型成像板以及
双目相机;
13.所述第一相机设置在第一平台一侧,用于拍摄一只足负重时内侧纵弓部位静态外观图像;
14.所述第二相机设置在第二平台另一侧,用于拍摄另一只足负重时内侧纵弓部位静态外观图像;
15.所述第二平台的顶面设有开口;所述足印扫描仪设置在第二平台内部,其踩踏扫描板嵌入第二平台顶面的开口内,用于扫描分析双足负重时足底压力分布情况;
16.所述第三平台的顶面设有t型插槽,第三平台内部设有角度调节机构;所述t型成像板包括横向板和纵向板,其中纵向板一端与横向板的成像面中部垂直相接,纵向板的两侧面均可成像;所述t型成像板插入t型插槽内,并通过角度调节机构调节t型成像板的横向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17.所述x光机的机头可绕第三平台移动并进行三维位置调节,用于拍摄双足后足力线位及侧位x线片;
18.所述双目相机设置在x光机的机头两侧,用于在x光机的机头移动过程中拍摄双足外观立体图像。
1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平台为可移动平板,所述第二平台和第三平台均为可移动箱体;所述第三平台侧面开设有收纳口,所述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可通过收纳口放入第三平台内部。
20.进一步地,所述t型成像板的横向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调节范围为10
°
~30
°

21.进一步地,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包括支撑板和多个卡槽;
22.所述支撑板设置在第三平台内部,所述多个卡槽并列设置在支撑板上,且平行于t型成像板的横向板;所述横向板的底边卡装在卡槽内;
23.所述第三平台的顶面为透明玻璃板。
24.进一步地,所述卡槽的数量为5个,其分别对应夹角为10
°
、15
°
、20
°
、25
°
、30
°

25.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平台上设置有伸缩扶手。
26.一种足踝形态综合信息采集方法,采用上述足踝形态综合信息采集系统,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7.1)被采集者一只足站在第一平台上,且该只足内侧正对第一相机,通过第一相机拍摄该只足负重时内侧纵弓部位静态外观图像;被采集者另一只足站在第二平台上,且该另一只足内侧正对第二相机,通过第二相机拍摄该另一只足负重时内侧纵弓部位静态外观图像;
28.2)被采集者双足站在第二平台上,且位于足印扫描仪的踩踏扫描板上,通过足印扫描仪扫描分析双足负重时足底压力分布情况;
29.3)设置t型成像板的横向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预判角度,被采集者双足站在第三平台上,且分别位于t型成像板的纵向板两侧,双足平行正对t型成像板的横向板;通过x光机分别拍摄双足后足力线位及侧位x线片,同时,在x光机的机头移动过程中,通过双目相机拍摄双足外观立体图像。
30.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中,通过x光机分别拍摄双足后足力线位及侧位x线片具体为:
31.a)调节x光机的机头位置,使机头内的x线球管正对一只足的外侧,并垂直于t型成像板的纵向板进行拍摄,获得该只足的侧位x线片;
32.b)调节x光机的机头位置,使机头内的x线球管正对双侧踝关节连线的中点,并垂直于t型成像板的横向板进行拍摄,获得双足的后足力线x线片;
33.c)调节x光机的机头位置,使机头内的x线球管正对另一只足的外侧,并垂直于t型成像板的纵向板进行拍摄,获得该另一只足的侧位x线片。
34.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中,预判角度根据足弓塌陷程度预判得到;足弓塌陷程度越大,预判角度越小。
35.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通过第一相机拍摄该只足负重时内侧纵弓部位静态外观图像时,要求被采集者身体重心放在该只足上;通过第二相机拍摄该另一只足负重时内侧纵弓部位静态外观图像时,要求被采集者身体重心放在该另一只足上。
36.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37.1、本发明提供的足踝形态综合信息采集系统,可在同一环境、同一时间,由同一人员对被采集者的足踝部各类相关信息进行一次性采集,包括双足后足力线位及侧位x线片、足底压力分布情况和足外观特征,大大节约了时间成本与效能,采集的信息数据一致性较高。根据影像学、足底压力及外观的综合信息,有助于准确评估被采集者足踝部畸形情况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相比负重ct,该系统结构简单易操作,且成本较低。
38.2、双足后足力线位x线拍摄基于saltzman位(20
°
)进行优化,增加了更多拍摄角度,可根据被采集者足弓塌陷程度进行选择,能够更好地显示胫骨与跟骨在冠状面上的力线情况,减少因骨性重叠带来的误差。
39.3、第一平台设计为可移动平板,第二平台和第三平台设计为可移动箱体,便于移动和收纳搬运。
40.4、角度调节机构采用卡槽的形式,可实现定点调节,结构简单,且角度调节快速精准。
附图说明
41.图1是本发明足踝形态综合信息采集系统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42.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平台、第二平台及第三平台的剖视图;
43.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t型成像板的不同卡装角度示意图;
44.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俯视图(未示出t型成像板);
45.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x光机机头位于不同位置的俯视图;
46.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收纳入第三平台的剖视图;
47.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t型成像板位于不同卡装角度拍摄的后足力线位x线片。
48.图中,1

第一平台,2

第二平台,3

第三平台,31

t型插槽,32

支撑板,33

卡槽,4

第一相机,5

第二相机,6

足印扫描仪,61

踩踏扫描板,7

x光机,71

机头,8

t型成像板,81

横向板,82

纵向板,9

双目相机,10

伸缩扶手。
具体实施方式
49.为使本发明的目的、优点和特征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
提出的一种足踝形态综合信息采集系统及方法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并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发明实施例。
50.本实施例提供的足踝形态综合信息采集系统如图1至图6所示,包括第一平台1、第二平台2、第三平台3以及信息采集机构。
51.第一平台1为矩形可移动平板,第二平台2和第三平台3均为矩形可移动箱体。第一平台1、第二平台2、第三平台3依次从低到高呈台阶状分布。
52.信息采集机构包括第一相机4、第二相机5、足印扫描仪6、x光机7、t型成像板8以及双目相机9。
53.如图4、图5所示,第一相机4设置在第一平台1的左侧,用于拍摄右足负重时内侧纵弓部位静态外观图像。第二相机5设置在第二平台2的右侧,用于拍摄左足负重时内侧纵弓部位静态外观图像。
54.第二平台2的顶面设有开口,足印扫描仪6设置在第二平台2内部,其踩踏扫描板61嵌入第二平台2顶面的开口内,且与第二平台2顶面齐平,用于扫描分析双足负重时足底压力分布情况。
55.第三平台3的顶面设有t型插槽31,t型插槽31的横向槽靠近第三平台3顶面远离第二平台2一侧,第三平台3内部设有角度调节机构。
56.t型成像板8由矩形的横向板81和矩形的纵向板82组成,纵向板82一端与横向板81的成像面中部垂直相接,纵向板82的两侧面均可成像。t型成像板8插入t型插槽31内,并通过角度调节机构调节t型成像板8的横向板81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也就是t型成像板8的横向板81向远离第二平台2一侧的倾斜角度,夹角调节范围为10
°
~30
°
,即可满足成像需求。需注意的是,t型插槽31的横向槽宽度应满足t型成像板8的横向板81在角度调节时的活动空间,t型插槽31的纵向槽长度应满足t型成像板8的纵向板82在角度调节时的活动空间,t型成像板8的横向板81高度应满足不同倾斜角度下对胫骨和跟骨的完整成像。
57.角度调节机构的实现形式较多,如通过电机或气缸推拉t型成像板8的横向板81下端,从而连续改变横向板81与竖直方向的夹角。本实施例现提供一种结构较为简单、可靠性高且角度调节快速精准的形式。
58.如图2、图3所示,角度调节机构包括支撑板32和5个卡槽33,支撑板32设置在第三平台3内部,且与第三平台3顶面平行,5个卡槽33并列设置在支撑板32上,且平行于t型成像板8的横向板81。t型成像板8的横向板81高度略大于纵向板82的高度,纵向板82与横向板81连接后,二者上端齐平,横向板81的底边卡装在卡槽33内。5个卡槽33分别对应夹角为10
°
、15
°
、20
°
、25
°
、30
°
,当然,也可根据需要设置其他角度对应的卡槽33。调节角度时,只需人工将t型成像板8提起并卡装入所需角度对应的卡槽33内即可,方便快捷,无需复杂的电气控制。为了将横向板81准确卡入所需角度对应的卡槽33内,可将第三平台3的一侧板去掉或者设置为透明板,在每个卡槽33一侧标注对应角度,以便于观察。本实施例中,将第三平台3的顶面设置为一块非拼接的透明玻璃板,一方面便于观察下方卡槽33,另一方面避免拼接处对成像产生影响。
59.x光机7的机头71可绕第三平台3移动并进行三维位置调节,用于拍摄双足后足力线位及侧位x线片,拍摄时,机头71内的x线球管需垂直于成像板。x光机7的机头71位置调节通过x光机7自身结构实现,为现有技术。
60.双目相机9设置在x光机7的机头71两侧,用于在x光机7的机头71移动过程中拍摄双足外观立体图像。
61.为了便于收纳和移动,第三平台3侧面开设有收纳口,支撑板32下方空间即为收纳空间,第一平台1和第二平台2可通过收纳口放入第三平台3内部的收纳空间,如图6所示。
62.由于被采集者可能存在站立不稳的情况,为防止拍摄x线片时因晃动导致废片,在第三平台3上设置高度可调节的伸缩扶手10,以适应不同身高被采集者使用,也便于压缩收纳。
63.第一平台1、第二平台2、第三平台3的顶面上均设有站立位置标识,如脚印贴纸等,被采集者可直接站在脚印贴纸位置处,保证相对位置固定,提高信息采集效率。
64.采用上述足踝形态综合信息采集系统进行信息采集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65.1)被采集者右足站在第一平台1上,且右足内侧正对第一相机4,此时左足可站在第二平台2上或悬空,保证被采集者身体重心放在右足上,右足为负重状态,通过第一相机4拍摄右足负重时内侧纵弓部位静态外观图像;被采集者左足站在第二平台2上,且左足内侧正对第二相机5,此时右足可站在第三平台3上或悬空,保证被采集者身体重心放在左足上,左足为负重状态,通过第二相机5拍摄左足负重时内侧纵弓部位静态外观图像。足部负重位置图像能够更好地显示内侧纵弓部位形态。
66.2)被采集者双足站在第二平台2上,且位于足印扫描仪6的踩踏扫描板61上,通过足印扫描仪6扫描分析双足负重时足底压力分布情况。
67.3)设置t型成像板8的横向板81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预判角度,被采集者双足站在第三平台3上,且分别位于t型成像板8的纵向板82两侧,双足平行正对t型成像板8的横向板81;通过x光机7分别拍摄双足后足力线位及侧位x线片,同时,x光机7的机头71移动过程中,通过双目相机9拍摄双足外观立体图像。
68.其中,预判角度是根据足弓塌陷程度预判得到,足弓塌陷程度越大,预判角度越小。对于平足患者,其足弓塌陷程度较大,设置t型成像板8的横向板81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10
°
时,所拍摄的x线片可以准确地反映后足外翻程度,如图7所示。对于高弓足患者,设置t型成像板8的横向板81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
°
时,所拍摄的x线片可以准确地反映后足内翻程度。
69.通过x光机7分别拍摄双足后足力线位及侧位x线片的具体过程为:
70.a)调节x光机7的机头71位置,使机头71内的x线球管正对一只足的外侧,并垂直于t型成像板8的纵向板82进行拍摄,获得该只足的侧位x线片;
71.b)调节x光机7的机头71位置,使机头71内的x线球管正对双侧踝关节连线的中点,并垂直于t型成像板8的横向板81进行拍摄,获得双足的后足力线x线片;
72.c)调节x光机7的机头71位置,使机头71内的x线球管正对另一只足的外侧,并垂直于t型成像板8的纵向板82进行拍摄,获得该另一只足的侧位x线片。
73.上述方法中,通过第一相机4、第二相机5及双目相机9拍摄的外观图像,可用于初步判断畸形严重程度及病理表现:根据后侧观判断“多趾征”,根据内侧观判断“内侧足弓塌陷程度”,根据外侧观判断“足跟外侧脂肪垫外翻程度”;通过x光机7拍摄的双足后足力线位及侧位x线片,可用于除软组织外的骨性畸形程度判断,以及围手术期的手术预判,如:是否需要手术、是否截骨、截骨部位以及截骨位移程度;将通过足印扫描仪6采集的足底压力分
布与正常人的足底压力分布进行对照分析,可进一步得出足部旋转畸形的严重程度、异常负重点以及足部负重时的稳定性情况。通过本发明提供的信息采集系统及方法采集的足踝部综合信息,相比单一方法采集的信息更加准确可靠。对于足踝畸形患者,可做到一次性采集评估,方便快捷,对身体伤害小,信息数据一致性高,有助于减少误差。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