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教学管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1-12-01 01:1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教学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教学管理设备。


背景技术:

2.老师在进行授课时,往往会对一些内容进行教学演示,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便于教学管理,现有的教学管理设备大多是通过在演示板上呈现相应内容来进行演示教学,现有的教学管理设备存在不足之处,一是演示板更换不便,不利于教学授课;二是演示板面积较小,显示内容有限,因此急需对此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教学管理设备,通过升降装置、转移装置和举升装置可对不同的演示板进行切换,便于演示板的更换,通过设置升降板,可大大提高演示板的使用面积,使得演示板能够显示更多内容,便于老师授课,结构简单合理,实用性好。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教学管理设备,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内部底面设有多个竖直放置的演示板,每个所述演示板左右两侧设有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可带动演示板上下移动,所述主体两侧设有转移装置,所述转移装置与升降装置同侧设置,所述主体内部设有举升装置,所述转移装置可带动演示板移动靠近举升装置,所述举升装置包括可上下升降的第二支撑座,所述演示板下部可抵接第二支撑座上部,所述第二支撑座可带动演示板超出主体上部,所述演示板上部盖合有盖子,所述盖子与演示板扣合,所述演示板内部设有升降板,当所述演示板超出主体上部时,所述盖子打开且升降板上部高于演示板上部。
6.所述主体底部设有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二支撑座上部设有背板,所述背板上部铰接有翻转板,所述盖子下部抵接翻转板上部,所述翻转板下部设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与第二连接块通过绳索连接。
7.所述背板背面设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上部设有环形筋,所述环形筋内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上部抵接翻转板下部。
8.所述升降板内部设有安装槽,所述演示板内部下表面设有液压顶杆,所述液压顶杆插入安装槽内,所述液压顶杆的伸缩杆抵接安装槽上部。
9.所述演示板靠近背板的一侧设有多个缺口,所述盖子下部设有与缺口对应的卡扣,所述卡扣与缺口扣合。
10.所述第二支撑座上部设有可移动靠近或远离背板的限位板,所述演示板位于背板与限位板之间;
11.所述第二支撑座上部设有多个第三导向槽,所述限位板下部向下延伸设有贯穿第三导向槽的第二导向筋,多个所述第二导向筋下端通过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二导向筋可沿着第三导向槽移动。
12.所述第二支撑座下部向下延伸设有多个第一凸起,所述连接板下部向下延伸设有与第一凸起对应的第二凸起,相对的所述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通过拉簧连接。
13.所述主体底部向上延伸设有与第三导向槽对应的立柱,所述立柱上部可插入或脱离第三导向槽,所述立柱上端位于背板和限位板之间,所述立柱上部朝限位板一侧设有倾斜向下的斜面,所述斜面可抵接或脱离限位板之间。
14.所述主体内部两侧设有与演示板对应且竖直设置的第一直齿条,所述升降装置包括齿轮一,所述齿轮一与第一直齿条啮合,所述齿轮一可沿着第一直齿条滚动,所述演示板两侧靠近齿轮一处设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可插入或脱离齿轮一内部。
15.所述主体两侧设有与演示板对应的第一导向槽,所述升降装置包括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位于主体外侧,所述第一电机包括转动轴,所述转动轴贯穿第一导向槽并与齿轮一固定连接;
16.所述第一导向槽向外延伸设有第一导向筋,所述转动轴外侧套设有导向套,所述第一导向筋插入导向套内限位,所述导向套可沿着第一导向筋上下移动;
17.所述主体内部两侧设有第二直齿条,所述第一直齿条与第二直齿条分别位于第一导向槽两侧,所述转动轴外侧轴承连接有齿轮二,所述齿轮二与第二直齿条啮合,所述齿轮二截面直径小于齿轮一截面直径。
1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9.1.演示板通过升降装置转移到转移装置内,通过转移装置转移到举升装置内,通过举升装置可将演示板举升到主体上部,实现了演示板的自动切换功能,从而便于老师进行教学演示,大大提高了老师的教学效率,结构简单合理,实用性好;
20.2.通过齿轮一与第一直齿条的配合,齿轮二与第二直齿条的配合,大大提高了升降装置移动的精度,使得演示板能够准确的转移到转移装置内,结构简单合理,实用性好;
21.3.通过绳索、升降气缸、液压顶杆、盖子、翻转板、演示板的配合,实现了升降板的自动上升功能,即当演示板高于主体上部时,升降板自动上升,通过演示板和升降板可以显示更多教学内容,提高老师的授课效率;并且,通过设置隐藏式升降板,大大减小了占用空间,从而减小了本发明的体积,便于教学使用。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发明在第一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发明第一种状态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发明在第一种状态下的剖视图;
25.图4为图3在a处的放大图;
26.图5为图3在b处的放大图;
27.图6为本发明在第二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28.图7为本发明在第二种状态下的局部剖视图;
29.图8为本发明在第三种状态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30.图9为本发明在第三种状态下的剖视图;
31.图10为图9在c处的放大图;
32.图11为图9在d处的放大图。
33.图12为本发明在第四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34.图13为演示板的剖视图;
35.图14为举升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36.图15为演示板转移到举升装置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37.图中:主体1、第一导向槽101、第一导向筋1011、第二导向槽102、第一直齿条103、第二直齿条104、翻盖105、第一连接块106、升降装置2、第一电机201、转动轴2011、导向套202、第一支撑座2021、齿轮一203、限位槽2031、齿轮二204、演示板3、固定板301、第一气缸302、限位柱303、限位孔304、升降板305、安装槽306、液压顶杆307、盖子308、卡扣309、缺口310、转移装置4、支撑板401、丝杆402、导向杆403、第二电机404、滑块405、第二气缸406、举升装置5、升降气缸501、第二支撑座502、第三导向槽5021、背板503、限位板504、第二导向筋5041、连接板5042、拉簧505、第一凸起506、第二凸起507、支撑块508、翻转板509、第二连接块510、环形筋511、弹簧512、铰接部513、立柱6、绳索7。
具体实施方式
3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39.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40.如图1至图15所示,一种教学管理设备,包括主体1,所述主体1内部底面设有多个竖直放置的演示板3,每个所述演示板3左右两侧设有升降装置2,所述升降装置2可带动演示板上下移动;
41.如图3

图7所示,具体为,所述主体1内部两侧设有与演示板3对应且竖直设置的第一直齿条103,所述升降装置2包括齿轮一203,所述齿轮一203与第一直齿条103啮合,所述齿轮一203可沿着第一直齿条103滚动,所述演示板3两侧靠近齿轮一203处设有限位柱303,所述限位柱303可插入或脱离齿轮一203内部,即齿轮一203侧面设有限位槽2031,所述限位柱303可插入或脱离限位槽2031;
42.所述主体1两侧设有与演示板3对应的第一导向槽101,所述升降装置2包括第一电机201,所述第一电机201位于主体1外侧,所述第一电机201包括转动轴2011,所述转动轴2011贯穿第一导向槽101并与齿轮一203固定连接。
43.当老师需要进行教学时,所需的演示板3上的限位柱303插入齿轮一203内,两侧的第一电机201工作,带动齿轮一203旋转,齿轮一203沿着第一直齿条103向上滚动从而带动演示板3向上移动,直到高于其余的演示板3;升降装置2通过齿轮一203与第一直齿条103的配合,实现演示板3的上下移动,大大提高了移动精度,便于演示板3进行切换转移,结构简单合理,实用性好。
44.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导向槽101向外延伸设有第一导向筋1011,所述转动轴2011外侧套设有导向套202,所述第一导向筋1011插入导向套202内限位,所述导向套202可沿着第一导向筋1011上下移动,所述导向套202下部向外延伸设有第一支撑座2021,所述第一电机201固定在第一支撑座2021上,通过导向套202和第一导向筋1011的配合,即可以起到导向
作用,防止升降装置2在上升过程中偏移,还可以防止齿轮一203脱离第一直齿条103,提高了移动的准确性。
45.其中,所述主体1内部两侧设有第二直齿条104,所述第一直齿条103与第二直齿条104分别位于第一导向槽101两侧,所述转动轴2011外侧轴承连接有齿轮二204,所述齿轮二204与第二直齿条104啮合,所述齿轮二204截面直径小于齿轮一203截面直径,通过上述设计,当升降装置2在升降过程中,齿轮二204也可沿着第二直齿条104滚动,通过齿轮一203与第一直齿条103的配合,齿轮二204与第二直齿条104,大大提高了升降装置2移动的精度,结构简单合理,实用性好。
46.如图3

图7所示,所述主体1两侧设有转移装置4,所述转移装置4与升降装置2同侧设置,所述主体1内部设有举升装置5;
47.所述转移装置4可带动演示板3移动靠近举升装置5,所述转移装置4包括滑块405,所述滑块405可移动靠近或远离举升装置5,所述滑块405朝演示板3的一侧设有第二气缸406,所述第二气缸406的伸缩杆可插入或脱离演示板3;
48.具体为,主体1两侧设有第二导向槽102,所述第二气缸406的伸缩杆插入第二导向槽102内,所述演示板3两侧设有限位孔304,所述第二气缸406的伸缩杆可插入或脱离限位孔304。
49.所述演示板3内部设有固定板301,所述固定板301外侧设有第一气缸302,所述第一气缸302的伸缩杆端部与限位柱303固定连接,当演示板3通过升降装置2上升到一定高度时,滑块405带动第二气缸406移动,使得第二气缸406的伸缩杆正对限位孔304,此时,第二气缸406的伸缩杆插入限位孔304内限位,之后第一气缸302工作,带动限位柱303脱离齿轮一203,使得演示板3与升降装置2脱离,通过上述结构设计,可以完成演示板3从升降装置2到转移装置4的转移,便于演示板3的切换,从而便于老师的教学。
50.其中,主体1两侧靠近前后表面处设有支撑板401,同侧的两个支撑板401之间通过两个导向杆403连接,两个所述导向杆403之间设有丝杆402,所述丝杆402和导向杆403分别贯穿滑块405,所述滑块405与丝杆402螺纹连接,所述滑块405可沿着导向杆403移动,靠近主体1背面的支撑板401上设有第二电机404,所述第二电机404的驱动轴与丝杆402连接,当需要将演示板3转移到举升装置5上时,第二电机404工作带动丝杆402转动,丝杆402带动滑块405移动靠近举升装置5,从而带动演示板3靠近举升装置5。
51.所述举升装置5包括可上下升降的第二支撑座502,所述演示板3下部可抵接第二支撑座502上部,所述第二支撑座502可带动演示板3超出主体1上部,当转移装置4带动演示板3移动到举升装置5处时,举升装置5上升,使得演示板3下部抵接第二支撑座502上部;
52.具体为,所述第二支撑座502上部设有背板503和可移动靠近或远离背板503的限位板504,所述演示板3位于背板503与限位板504之间,当第二支撑座502上升时,限位板504朝演示板3处移动并抵接演示板3,从而完成对演示板3的限位,有效的防止演示板3在上升过程中偏位或倾倒,影响老师的教学质量。
53.如图8

图15所示,所述第二支撑座502上部设有多个第三导向槽5021,所述限位板504下部向下延伸设有贯穿第三导向槽5021的第二导向筋5041,多个所述第二导向筋5041下端通过连接板5042连接,所述第二导向筋5041可沿着第三导向槽5021移动,通过第二导向筋5041与第三导向槽5021的配合,使得限位板504移动更加顺滑,防止限位板504移动时
卡顿,影响对演示板3的夹持效果。
54.所述第二支撑座502下部向下延伸设有多个第一凸起506,所述连接板5042下部向下延伸设有与第一凸起506对应的第二凸起507,相对的所述第一凸起506和第二凸起507通过拉簧505连接,所述主体1底部向上延伸设有与第三导向槽5021对应的立柱6,所述立柱6上部可插入或脱离第三导向槽5021,所述立柱6上端位于背板503和限位板504之间,所述立柱6上部朝限位板504一侧设有倾斜向下的斜面,所述斜面可抵接或脱离限位板504之间;
55.通过上述设计,在初始状态时,如图15所示,立柱6上端贯穿第三导向槽5021,并且立柱6位于限位板504的一侧抵接限位板504,此时,限位板504远离背板503,拉簧505拉伸;当演示板3通过转移装置4移动到第二支撑座502上方时,第二支撑座502上升,限位板504沿着立柱6的斜面靠近背板503,演示板3下端插入背板503与限位板504之间,当演示板3抵接第二支撑座502时,立柱6脱离第三导向槽5021,限位板504移动抵接演示板3,完成对演示板3的夹持,结构简单合理,实用性好。
56.其中,主体1底部设有竖直向上的升降气缸501,背板503背面设有支撑块508,升降气缸501的伸缩杆与支撑块508连接,通过升降气缸501可带动第二支撑座502上升或下降。
57.主体1上部盖合有翻盖105,所述翻盖105与主体1铰接,当演示板3通过举升装置5上升时,演示板3向上移动抵接并打开翻盖105,当演示板3高于主体1上部时,老师可通过演示板3进行教学作业,从而提高老师授课的效率和质量,结构简单合理,实用性好。
58.如图11

图13所示,所述演示板3上部盖合有盖子308,所述盖子308与演示板3扣合,所述演示板3内部设有升降板305,当所述演示板3超出主体1上部时,所述盖子308打开且升降板305上部高于演示板3上部,具体为,盖子308与演示板3上部铰接,所述演示板3靠近背板503的一侧设有多个缺口310,所述盖子308下部设有与缺口310对应的卡扣309,所述卡扣309与缺口310扣合,通过上述设计,既可以有效的防止演示板3在移动过程中升降板305顶开盖子308,又方便盖子308打开,结构简单合理,实用性好。
59.所述主体1底部设有第一连接块106,所述背板503上部铰接有翻转板509,其中,背板503与翻转板509在铰接部513处铰接,所述盖子308下部抵接翻转板509上部,所述翻转板509下部设有第二连接块510,所述第一连接块106与第二连接块510通过绳索7连接;
60.所述升降板305内部设有安装槽306,所述演示板3内部下表面设有液压顶杆307,所述液压顶杆307插入安装槽306内,所述液压顶杆307的伸缩杆抵接安装槽306上部。
61.具体为,当举升装置5位于主体1内部时,绳索7处于松弛状态,当升降气缸501推动演示板3上升时,绳索7逐渐拉紧;当升降气缸501推动演示板3高于主体1上表面时,绳索7拉紧并拉动翻转板509,使得翻转板509的左侧沿着铰接部513向下旋转,并且翻转板509右侧向上旋转抵接并推动盖子308向上旋转;从而使得卡扣309脱离缺口310;液压顶杆307推动升降板305向上移动并高于演示板3上部;
62.其中,升降板305上可以显示教学内容,通过上述结构设计,实现了升降板305的自动上升功能,即当演示板3高于主体1上部时,升降板305自动上升,通过演示板3和升降板305可以显示更多教学内容,提高老师的授课效率;并且,通过设置隐藏式升降板305,大大减小了占用空间,从而减小了本发明的体积,便于教学使用。
63.所述背板503背面设有支撑块508,所述支撑块508上部设有环形筋511,所述环形筋511内设有弹簧512,所述弹簧512上部抵接翻转板509下部,当绳索7处于松弛状态时,翻
转板509收到弹簧512的弹力,使得翻转板509位于铰接部513的右侧抵接背板503上部,当绳索7拉动翻转板509向下旋转时,压缩弹簧512;当升降气缸501带动演示板3下降时,绳索7松弛,弹簧512回弹,使得翻转板509复位,通过上述设计,实现翻转板509的自动复位,结构简单合理,实用性好。
64.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