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治疗无名肿毒的外敷中药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2021-12-01 00:4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中药领域,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治疗无名肿毒的外敷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无名肿毒是一种皮下、筋膜下或深部疏松结缔组织呈急性弥漫性化脓感染的疾病,其特点为所患浮浅,局部光软无头,红肿疼痛,结块深达9~12

,发病迅速,易肿、易化脓、易溃、易敛,并伴有全身不适如高烧、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3.无名肿毒是临床常见病症,临床上用抗生素治疗,往往因为疗效差,使疗程拉长,甚至使用抗生素逐渐升级,这样,临床上不仅产生耐药性,而且增加了患者的痛苦,病痛长期得不到缓解,增加了患者的精神压力,且长期用抗生素,其毒副作用(肝、肾、胃肠道反应)增加了身体病痛,另外,长期用抗生素,增加了经济负担。
4.因此,怎样提高治疗无名肿毒的疗效,且毒副作用小,治疗价格低廉,已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治疗无名肿毒的外敷中药,能提高治疗无名肿毒的疗效,且毒副作用小,治疗价格低廉。
6.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7.本技术提供一种治疗无名肿毒的外敷中药,包括以下重量组分:白及1.5

6份,白矾0.5

5.5份,大黄1

6份,生南星各1

9份,麝香0.5

4.5份,五倍子0.5

7份,皂角刺0.5

5份,芒硝0.2

2.8份,冰片1

7.5份,黄柏0.5

6.5份,透骨草0.3

5.5份,乳香0.5

3.6份。
8.进一步地,在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方式中,包括以下重量组分:白及2.5

5份,白矾1

5.5份,大黄1.5

5.5份,生南星各2

6份,麝香1.2

4份,五倍子1.5

6份,皂角刺0.8

3.5份,芒硝0.5

2.2份,冰片1.5

4.5份,黄柏0.8

3.5份,透骨草0.7

2.5份,乳香0.6

1.8份。
9.进一步地,在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方式中,包括以下重量组分:白及4份,白矾4份,大黄4份,生南星各4份,麝香2份,五倍子3份,皂角刺1.5份,芒硝1份,冰片2.5份,黄柏2份,透骨草1.7份,乳香1.2份。
10.在本发明中,所述治疗无名肿毒的外敷中药的各组成成分中药的功效如下:
11.白及:性微寒,味苦、甘、涩,具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的作用。
12.白矾:外用具有解毒杀虫,燥湿止痒之功效,内服具有止血止泻,祛除风痰之功效,外治用于湿疹,疥癣,脱肛,痔疮,聤耳流脓,内服用于久泻不止,便血,崩漏,癫痫发狂。
13.大黄:味苦、寒,常用来治疗实热便秘、谵语发托、食积痞满、痢疾初起、里急后重,主要是由于大黄有泻热毒、破积滞、行瘀血的功效。
14.生南星各:味苦、性温,用于祛湿、化痰、祛风止经、散结消肿。
15.麝香:味辛,性温,主治中风、痰厥、惊痫、中恶烦闷、心腹暴痛、跌打损伤、痈疽肿
毒。
16.五倍子:性偏凉,味酸涩,具有清肺、敛肺止咳、涩肠止泻、脱肛收涩、止血、敛汗、敛疮收口的功能,用于人体虚弱造成的伤口久溃不愈。
17.皂角刺:味辛,性温,具有消肿、排脓、杀虫等功效,对于患有痈疽肿毒、疠风等症状,都有很好的治疗作用,还有活血祛瘀的作用、可以治疗厉痈,癣疮等病症。
18.芒硝:味咸,苦,性寒,具有泻下通便,润燥软坚,清火消肿的作用,可以进行外部热敷,主要的功效是清热降火、促进炎症消散。
19.冰片:性味辛、苦、微寒,主要用于开窍醒神、清热止痛,外用可以清热止痛、明目退翳、生肌敛疮,可以用于治疗目赤肿痛、喉痹口疮、疮疡肿痛、溃疡久不收口以及耳道流脓等病症。
20.黄柏:具有清热燥湿、清退虚热、泻火解毒、抗菌消炎以及保肝利胆等作用,可以用于辅助治疗湿热痢疾、肾脏虚火、黄疸尿赤、皮肤瘙痒以及调节血压等。
21.透骨草:为透骨草科透骨草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于全国各地,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活血止痛,解毒化疹及散瘀止痛之功效。
22.乳香:性味辛、苦、温,入心、肝、脾经,具有活血行气,止痛,消肿,行气伸筋,活血,祛风,排脓,化瘀等功效。
23.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治疗无名肿毒的外敷中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4.s1、将4份白及、4份白矾、4份大黄、4份生南星各、3份五倍子、1.5份皂角刺、1份芒硝、2.5份冰片、2份黄柏烘干后,过50

100目筛得第一药粉;
25.s2、将1.7份透骨草、1.2份乳香按照质量比为1:6

13混合加水蒸馏,收集蒸馏液,对蒸馏液进行1

4次提取,每次提取1.5

3h,过滤后制得提取液;
26.s3、将2份麝香研磨后,过50目筛得第二药粉;
27.s4、将所述提取液与所述第一药粉按照1:2

7的质量比混合加热成膏状,制得药膏,使用时将所述第二药粉与所述药膏按照1:2.5

4的质量比混合均匀后,加入醋调和均匀后外敷至发肿部位。
28.进一步地,在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方式中,所述步骤s2中对所述蒸馏液进行提取的次数为2次,每次提取2h。
29.进一步地,在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方式中,所述步骤s4中所述提取液与所述第一药粉按照1:3.5的质量比混合。
30.进一步地,在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方式中,所述步骤s4中的醋为米醋。
31.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涉及的治疗无名肿毒的外敷中药,包括以下重量组分:白及1.5

6份,白矾0.5

5.5份,大黄1

6份,生南星各1

9份,麝香0.5

4.5份,五倍子0.5

7份,皂角刺0.5

5份,芒硝0.2

2.8份,冰片1

7.5份,黄柏0.5

6.5份,透骨草0.3

5.5份,乳香0.5

3.6份,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涉及的治疗无名肿毒的外敷中药,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消炎止痒,毒副作用小,治疗无名肿毒见效快,无不良反应,效果显著,且治疗费低。
附图说明
3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
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3.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治疗无名肿毒的外敷中药的制备方法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4.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5.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设置在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另一个元件上。
36.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第一”、“第二”、“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37.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若干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8.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说明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39.本技术提供一种治疗无名肿毒的外敷中药,包括以下重量组分:白及1.5

6份,白矾0.5

5.5份,大黄1

6份,生南星各1

9份,麝香0.5

4.5份,五倍子0.5

7份,皂角刺0.5

5份,芒硝0.2

2.8份,冰片1

7.5份,黄柏0.5

6.5份,透骨草0.3

5.5份,乳香0.5

3.6份。
40.本发明提供的治疗无名肿毒的外敷中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涉及的治疗无名肿毒的外敷中药,包括以下重量组分:白及1.5

6份,白矾0.5

5.5份,大黄1

6份,生南星各1

9份,麝香0.5

4.5份,五倍子0.5

7份,皂角刺0.5

5份,芒硝0.2

2.8份,冰片1

7.5份,黄柏0.5

6.5份,透骨草0.3

5.5份,乳香0.5

3.6份,本发明涉及的治疗无名肿毒的外敷中药,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消炎止痒,毒副作用小,治疗无名肿毒见效快,无不良反应,效果显著,且治疗费低。
41.具体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包括以下重量组分:白及2.5

5份,白矾1

5.5份,大黄1.5

5.5份,生南星各2

6份,麝香1.2

4份,五倍子1.5

6份,皂角刺0.8

3.5份,芒硝0.5

2.2份,冰片1.5

4.5份,黄柏0.8

3.5份,透骨草0.7

2.5份,乳香0.6

1.8份。
42.具体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包括以下重量组分:白及4份,白矾4份,大黄4份,生南
星各4份,麝香2份,五倍子3份,皂角刺1.5份,芒硝1份,冰片2.5份,黄柏2份,透骨草1.7份,乳香1.2份。
43.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所述治疗无名肿毒的外敷中药,包括以下重量组分:白及4分,白矾4分,大黄4分,生南星各4分,麝香2分,五倍子3分,皂角刺1.5分,芒硝1分,冰片2.5分,黄柏2分,透骨草1.7分,乳香1.2分。
44.请如图1所示,本发明还提供治疗无名肿毒的外敷中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5.s1、将4份白及、4份白矾、4份大黄、4份生南星各、3份五倍子、1.5份皂角刺、1份芒硝、2.5份冰片、2份黄柏烘干后,过50

100目筛得第一药粉;
46.s2、将1.7份透骨草、1.2份乳香按照质量比为1:6

13混合加水蒸馏,收集蒸馏液,对蒸馏液进行1

4次提取,每次提取1.5

3h,过滤后制得提取液;
47.s3、将2份麝香研磨后,过50目筛得第二药粉;
48.s4、将所述提取液与所述第一药粉按照1:2

7的质量比混合加热成膏状,制得药膏,使用时将所述第二药粉与所述药膏按照1:2.5

4的质量比混合均匀后,加入醋调和均匀后外敷至发肿部位。
49.具体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2中对所述蒸馏液进行提取的次数为2次,每次提取2h。
50.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2中透骨草、乳香与时按照质量比1:6

13:38混合。
51.具体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4中所述提取液与所述第一药粉按照1:3.5的质量比混合。
52.具体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4中的醋为米醋。
53.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4所述第二药粉与所述药膏按照1:3.5的质量比混合。
54.更为具体地阐述,所述第二药粉、所述药膏、所述醋的按照1:3.5:6.5的质量比混合。
55.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涉及的治疗无名肿毒的外敷中药的治疗效果,通过配置重量比重不同的组成成分对所述治疗无名肿毒的外敷中药的制备进行举例验证说明:
56.实施例1:
57.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治疗无名肿毒的外敷中药,包括以下重量组份:白及2.8份,白矾2.5份,大黄3.2份,生南星各2.6份,麝香1.2份,五倍子1.7份,皂角刺0.9份,芒硝0.7份,冰片1.6份,黄柏1.1份,透骨草0.9份,乳香0.8份。
58.将白及2.8分,白矾2.5分,大黄3.2分,生南星各2.6分,五倍子1.7分,皂角刺0.9分,芒硝0.7分,冰片1.6分,黄柏1.1分烘干后,过50

100目筛得第一药粉,将透骨草0.9分,乳香0.8分与水按照质量比1:6

13:38进行混合,混合后蒸馏,收集蒸馏液,对蒸馏液进行2次提取,每次提取2h,过滤后制得提取液,将1.2分麝香研磨后,过50目筛得第二药粉,将所述提取液与所述第一药粉按照1:2

7的质量比混合加热成膏状,制得药膏,使用时将所述第二药粉与所述药膏按照1:3.5的质量比混合均匀后加入米醋,所述第二药粉、所述药膏、所
述醋的按照1:3.5:6.5的质量比混合调制成第一药剂。
59.实施例2:
60.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治疗无名肿毒的外敷中药,包括以下重量组份:白及4份,白矾4份,大黄4份,生南星各4份,麝香2份,五倍子3份,皂角刺1.5份,芒硝1份,冰片2.5份,黄柏2份,透骨草1.7份,乳香1.2份。
61.将白及4分,白矾4分,大黄4分,生南星各4分,五倍子3分,皂角刺1.5分,芒硝1分,冰片2.5分,黄柏2分烘干后,过50

100目筛得第一药粉,将透骨草1.7分,乳香1.2分与水按照质量比1:6

13:38进行混合,混合后蒸馏,收集蒸馏液,对蒸馏液进行2次提取,每次提取2h,过滤后制得提取液,将2分麝香研磨后,过50目筛得第二药粉,将所述提取液与所述第一药粉按照1:2

7的质量比混合加热成膏状,制得药膏,使用时将所述第二药粉与所述药膏按照1:3.5的质量比混合均匀后加入米醋,所述第二药粉、所述药膏、所述醋的按照1:3.5:6.5的质量比混合调制成第二药剂。
62.实施例3:
6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治疗无名肿毒的外敷中药,包括以下重量组份:白及4.9份,白矾5.3份,大黄5.2份,生南星各5.8份,麝香3.8份,五倍子5.4份,皂角刺3.4份,芒硝2份,冰片4.3份,黄柏3.1份,透骨草2.4份,乳香1.7份。
64.将白及4.9分,白矾5.3分,大黄5.2分,生南星各5.8分,五倍子5.4分,皂角刺3.4分,芒硝2分,冰片4.3分,黄柏3.1分烘干后,过50

100目筛得第一药粉,将透骨草2.4分,乳香1.7分与水按照质量比1:6

13:38进行混合,混合后蒸馏,收集蒸馏液,对蒸馏液进行2次提取,每次提取2h,过滤后制得提取液,将3.8分麝香研磨后,过50目筛得第二药粉,将所述提取液与所述第一药粉按照1:2

7的质量比混合加热成膏状,制得药膏,使用时将所述第二药粉与所述药膏按照1:3.5的质量比混合均匀后加入米醋,所述第二药粉、所述药膏、所述醋的按照1:3.5:6.5的质量比混合调制成第三药剂。
65.对比实施例4:
66.选用适量内服或外用药,适用于无名肿毒治疗的药(如注射青霉素或口服阿莫西林、头孢类抗生素,也可采用红霉素软膏、莫匹罗星软膏涂抹),作为第四药剂。
67.选取20例无名肿胀患者,随机分成四组,每组5例,四组患者均具有以下症状:皮肤表皮红肿,且红肿部分疼痛,体温正常。
68.各组具体信息如下:
69.实验组一:男2例,女3例,平均年龄(35.72
±
10.68)岁,病程1

8天;实验组二:男3例,女2例,平均年龄(35.77
±
10.15)岁,病程1

9天;实验组三:男2例,女3例,平均年龄(39.77
±
9.42)岁,病程1

8天;实验组四:男2例,女3例,平均年龄(40.13
±
8.46)岁,病程1

8天;以上四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生活水平和既往病史等一般资料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70.实验组一的患者,将红肿部位用温开水擦拭干净后,将所述第一药剂涂在消毒的辅料块上贴敷于红肿的部位,服药厚度3

,用医用胶布固定,每隔一天换药一次,直至红肿消退、疼痛减轻为止,实验组二的患者,将红肿部位用温开水擦拭干净后,将所述第二药剂涂在消毒的辅料块上贴敷于红肿的部位,服药厚度3

,用医用胶布固定,每隔一天换药一次,直至红肿消退、疼痛减轻为止,实验组三的患者,将红肿部位用温开水擦拭干净后,将所
述第三药剂涂在消毒的辅料块上贴敷于红肿的部位,服药厚度3

,用医用胶布固定,每隔一天换药一次,直至红肿消退、疼痛减轻为止,实验组三的患者将红肿部位用温开水擦拭干净后,红霉素软膏、莫匹罗星软膏,一日两次,3天后观察以上4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得出表1的四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表,持续观察以上4组患者的恢复情况得出表2四组患者治愈时间比较表。
71.表1四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
72.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实验组一51(20.00)1(20.00)3(60.00)4(40.00)实验组二52(40.00)2(40.00)1(20.00)4(80.00)实验组三51(20.00)2(40.00)2(20.00)3(60.00)实验组四501(20.00)4(80.00)3(20.00)
73.表2四组患者治愈时间比较
74.组别例数治愈时间实验组一59.54
±
0.38实验组二56.72
±
1.23实验组三58.75
±
1.46实验组四510.43
±
1.75
75.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在本实验中,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疗效评定,临床疗效评定如下:显著:红肿、疼痛等症状完全消失;有效:红肿、疼痛等症状缓解;无效:红肿、疼痛等症状未缓解,总有效率位显效率和有效率的和。
76.由于各患者的自身身体素质的差异,难以保证实验条件完全一致,所以以上实验数据存在一定的误差,但不影响最终的实验结果,由表1与表2可知,实验组四的治疗效果明显低于实验组一至三,即本技术涉及的治疗无名肿毒的外敷中药的治疗效果整体大于对比实施例4的治疗效果,且本技术涉及的治疗无名肿毒的外敷中药的3个实施例中,各疗效的大小关系为:第二药剂>第三药剂>第一药剂,因此,实施例2中的所述各原料的组分为效果最优的配比。
77.因此,具有以下重量组分的所述治疗无名肿毒的外敷中药:白及4分,白矾4分,大黄4分,生南星各4分,麝香2分,五倍子3分,皂角刺1.5分,芒硝1分,冰片2.5分,黄柏2分,透骨草1.7分,乳香1.2分,治疗无名肿毒的效果最为显著,利用上述组份比制备的所述治疗无名肿毒的外敷中药,治疗无名肿毒见效快,无不良反应,原料易得,毒副作用小,治疗效果显著,且治疗费低。
78.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他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