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防淤球形贝藻类移殖用人工鱼礁的制作方法

2021-11-30 01:2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人工鱼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淤球形贝藻类移殖用人工鱼礁。


背景技术:

2.近些年,我国海洋捕捞强度过大,渔业资源持续衰退,渔业产量持续下降,海洋生物栖息地退化和丧失,海洋渔业尤其是底拖网渔业使海洋低栖生物的栖息地发生结构性的变化,海洋生物的种群和物种数量减少,资源结构恶化,渔业资源的自然再生量已无法承受捕捞强度的增长,各海区沿岸近海的传统优质资源相继出现衰退;因此,针对以上问题,如何采取措施来改善海洋环境和资源已势在必行,其中在近海投放人工鱼礁来改善海洋生态环境已取得较好效果,人工鱼礁对于恢复和保护近海渔业资源、改善沿海生态环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3.现有的人工鱼礁虽种类繁多,但主要还是针对如何为鱼类等提供繁殖、生长、索饵和庇敌等的场所,功能比较单一,容易发生阻塞等现象,甚至对海流有一定的阻挡作用,从而引起海域内温跃层和盐跃层的出现,减缓了水体的垂直交换而使海底形成缺氧层,容易导致贝藻类生物出现死亡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淤球形贝藻类移殖用人工鱼礁。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淤球形贝藻类移殖用人工鱼礁,包括鱼礁本体,鱼礁本体呈内部中空的球形结构设置,鱼礁本体的顶部开设有贯通至鱼礁本体内部中空结构处的第一通孔,鱼礁本体的周侧侧壁上开设有贯通至鱼礁本体内部中空结构处的第二通孔,其中,第二通孔在鱼礁本体的周侧侧壁上以鱼礁本体的中心线为阵列中心呈环形阵列分布设置。
6.优选的,所述鱼礁本体的底部设有呈弧形结构设置的防淤板,防淤板的弧形部朝远离鱼礁本体的方向设置。
7.优选的,所述鱼礁本体位于第一通孔孔口的位置处上设有固定环。
8.较之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9.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鱼礁本体设置为内部中空的球形结构,并开设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球形结构的鱼礁本体具有表面积大的特点,能够为贝藻类生物提供足够的附着空间,设置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在海流流入第二通孔内时,能够形成上升流从第一通孔流出,不仅能够疏通鱼礁本体内的淤泥,防止鱼礁本体出现堵塞现象,还能为附着于鱼礁本体上的贝藻类生物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同时令该人工鱼礁难以对海流产生阻挡,以此避免海底形成缺氧层,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不易堵塞、难以形成缺氧层、为贝藻类生物提供良好的生活场所以此防止贝藻类生物死亡的优点。
10.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鱼礁本体的底部设置呈弧形结构设置的防淤板,弧形结构使
得该防淤板的面积较大,可增大该防淤板与海底泥沙的接触面积,以此能够极大的减缓该人工鱼礁的淤陷过程,从而延长其使用寿命,还能够减小该人工鱼礁投放对海底环境的影响。
附图说明
1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14.附图标记:1、鱼礁本体;2、第一通孔;3、第二通孔;4、防淤板;5、固定环。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6.实施例: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防淤球形贝藻类移殖用人工鱼礁,包括鱼礁本体1,鱼礁本体1呈内部中空的球形结构设置,呈内部中空球形结构设置的鱼礁本体1具备有在同等体积下表面积最大的特点,从而能够为贝藻类生物提供足够外表面和内表面的附着空间,令贝藻类生物能够更快速的形成种群;鱼礁本体1的顶部开设有贯通至鱼礁本体1内部中空结构处的第一通孔2,鱼礁本体1的周侧侧壁上开设有贯通至鱼礁本体1内部中空结构处的第二通孔3,其中,第二通孔3在鱼礁本体1的周侧侧壁上以鱼礁本体1的中心线为阵列中心呈环形阵列分布设置;本实施例中,第一通孔2的数量为1个,第二通孔3的数量为4个,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第一通孔2和第二通孔3的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定制,通过第一通孔2和第二通孔3的开设,在海流流入第二通孔3内时,能够形成上升流从第一通孔2向外流出,不仅能够疏通鱼礁本体1内的淤泥,防止鱼礁本体1出现堵塞现象,还能为附着于鱼礁本体1上的贝藻类生物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同时,第二通孔3的开设能够令该鱼礁本体1难以对海流产生阻挡,以此避免海底形成缺氧层,保证贝藻类生物的生存环境。
17.为进一步提高该鱼礁本体1的实用性,鱼礁本体1的底部设有呈弧形结构设置的防淤板4,防淤板4的弧形部朝远离鱼礁本体1的方向设置,呈弧形结构设置的防淤板4在与海底泥沙接触时面积较大,以此能够极大的减缓该人工鱼礁的淤陷过程,从而延长其使用寿命,并且,由于极大的减缓了该人工鱼礁的淤陷过程,从而使得该人鱼鱼礁对海底泥沙的破坏较为缓慢,以此能够减小该人工鱼礁的投放对海底环境的影响。
18.为方便该人工鱼礁的使用,鱼礁本体1位于第一通孔2孔口的位置处上设有固定环5,固定环5以第一通孔2的中心线为阵列中心呈环形阵列分布于鱼礁本体1位于第一通孔2孔口的位置处上,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固定环5的分布以及其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定制,固定环5的设置用于在对贝藻类生物进行移植时进行苗绳的固定捆绑。
1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0.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1.以上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典型实例,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它多种具体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防淤球形贝藻类移殖用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包括鱼礁本体(1),鱼礁本体(1)呈内部中空的球形结构设置,鱼礁本体(1)的顶部开设有贯通至鱼礁本体(1)内部中空结构处的第一通孔(2),鱼礁本体(1)的周侧侧壁上开设有贯通至鱼礁本体(1)内部中空结构处的第二通孔(3),其中,第二通孔(3)在鱼礁本体(1)的周侧侧壁上以鱼礁本体(1)的中心线为阵列中心呈环形阵列分布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淤球形贝藻类移殖用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鱼礁本体(1)的底部设有呈弧形结构设置的防淤板(4),防淤板(4)的弧形部朝远离鱼礁本体(1)的方向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淤球形贝藻类移殖用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鱼礁本体(1)位于第一通孔(2)孔口的位置处上设有固定环(5)。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工鱼礁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防淤球形贝藻类移殖用人工鱼礁,包括鱼礁本体,鱼礁本体呈内部中空的球形结构设置,鱼礁本体的顶部开设有贯通至鱼礁本体内部中空结构处的第一通孔,鱼礁本体的周侧侧壁上开设有贯通至鱼礁本体内部中空结构处的第二通孔,其中,第二通孔在鱼礁本体的周侧侧壁上以鱼礁本体的中心线为阵列中心呈环形阵列分布设置;本实用新型具有不易堵塞、难以形成缺氧层、为贝藻类生物提供良好的生活场所以此防止贝藻类生物死亡的特点。类生物死亡的特点。类生物死亡的特点。


技术研发人员:孙彬 林楠 刘茜 姜德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建省环境保护设计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7.15
技术公布日:2021/11/29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