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无创心输出量测量仪超声传感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2021-11-30 00:3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无创心输出量测量仪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无创心输出量测量仪超声传感器组件。


背景技术:

2.目前,创心输出量测量仪又叫无创超声心输出量监测仪,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是急危重症患者监护的一项重要手段,其中心输出量是较为关键的参数指标,能反映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有助于临床医生快速、准确地判断其病情、调整治疗方案,对指导临床准确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目前,创心输出量测量仪的技术已具备便携性,其超声传感器组件也已向精细方向发展,且技术也已投入实用,参考常规的便携创心输出量测量仪的设计,整体设计缺乏相应的防护设计,使其在外出携带时,很容易因为路途颠簸等问题导致创心输出量测量仪的损坏损毁,进而影响其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技术提供了无创心输出量测量仪超声传感器组件,旨在改善参考常规的便携创心输出量测量仪的设计,整体设计缺乏相应的防护设计,使其在外出携带时,很容易因为路途颠簸问题导致创心输出量测量仪的损坏,进而影响其使用的问题。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无创心输出量测量仪超声传感器组件,包括测量仪本体和防护组件。
5.所述防护组件包括箱体、限位部和减震部,所述限位部包括固定柱、第一弹簧和限位块,所述固定柱对称固定连接于所述箱体内壁,所述限位块套接于所述固定柱外部,所述第一弹簧固定连接于所述限位块上表面与所述箱体内壁之间,所述减震部包括放置板、第二弹簧和支杆,所述测量仪本体位于所述放置板与所述限位块之间,所述放置板滑动连接于所述箱体内,所述第二弹簧对称固定连接于所述放置板底部与所述箱体内底面之间,所述支杆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放置板底部,且所述支杆另一端滑动连接于所述箱体内底面。
6.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在携带运输过程中,路途颠簸时,通过第二弹簧设计以及放置板滑动连接配合带动测量仪本体进行升降减震,降低颠簸造成的伤害,在升降减震过程中,通过第一弹簧带动限位块配合升降,实现同对测量仪本体进行限位以及配合升降,使其避免测量仪本体弹起,且在升降减震过程中,通过支杆转动连接设计以及滑动连接设计,带动支杆滑动升降,整体实现对放置板和测量仪本体进行限位减震升降,实现对其实时防护,且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通过限位块套接于固定柱外部设计,转动限位块,即可取出测量仪本体,使本装置可对应多个测量仪本体使用,且在实际使用时,通过第一弹簧和限位块配合,便于对不同型号尺寸的测量仪本体进行限位使用,通过本装置的设计,整体设计优化了常规的测量仪本体的设计,整体实现对其实时保护的设计,便于在外出携带时防止因路途颠簸等问题导致测量仪本体的损坏损毁,避免影响使用。
7.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支杆包括杆体、第一支块和第二支块,所述第一支
块和所述第二支块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杆体顶部和底部。
8.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杆体实现对第一支块和第二支块的支撑固定,使其便于后期使用时转动和滑动设计。
9.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支块侧壁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一支块通过所述通孔转动连接于所述放置板底部。
10.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通孔设计以及第一支块通过所述通孔转动连接于所述放置板底部的设计,整体设计实现了支杆转动连接设计。
11.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放置板底部对称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第一支块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块之间。
12.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固定块设计以及第一支块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块之间的设计,整体实现支杆转动连接于放置板底部的设计,支杆为对称设计。
13.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支块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箱体底部对称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块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滑槽内。
14.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第二滑块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滑槽内设计,实现第二支块滑动连接于所述箱体底部的设计,整体实现支杆滑动连接于箱体内底面的设计。
15.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箱体内壁位于所述固定柱位置均开设有缺口,所述第一弹簧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缺口内壁。
16.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缺口设计以及第一弹簧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缺口内壁的设计,使其便于对第一弹簧的固定。
17.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箱体内壁对称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放置板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滑槽内。
18.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第一滑块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滑槽内的设计,整体设计实现放置板滑动连接于所述箱体内的设计,使其便于在颠簸路段时对测量仪本体进行保护。
19.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限位块底部固定连接有防护垫,所述防护垫底部与所述测量仪本体上表面贴合。
20.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防护垫设计以及防护垫底部与所述测量仪本体上表面贴合的设计,防止在实际使用时对测量仪本体造成损伤。
21.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放置板上表面胶接有阻尼垫,所述阻尼垫上表面与所述测量仪本体底部贴合设置。
22.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阻尼垫设计以及阻尼垫上表面与所述测量仪本体底部贴合设置的设计,一方面防止对测量仪本体底部造成损伤,另一方面增加阻尼,降低测量仪本体的移动性。
23.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箱体外壁转动连接有把手。
24.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把手的设计,便于携带本装置移动。
附图说明
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
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9.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无创心输出量测量仪超声传感器组件,包括测量仪本体100和防护组件200。
40.其中,通过防护组件200实现对测量仪本体100的实时保护,且便于对测量仪本体100的拆卸。
41.请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防护组件200包括箱体210、限位部220和减震部230,箱体210外壁转动连接有把手211,通过把手211的设计,便于携带本装置移动,限位部220包括固定柱221、第一弹簧222和限位块223,固定柱221对称固定连接于箱体210内壁,限位块223套接于固定柱221外部,第一弹簧222固定连接于限位块223上表面与箱体210内壁之间,箱体210内壁位于固定柱221位置均开设有缺口213,第一弹簧222一端固定连接于缺口213内壁,通过缺口213设计以及第一弹簧222一端固定连接于缺口213内壁的设计,使其便于对第一弹簧222的固定。
42.在本技术文件中,减震部230包括放置板231、第二弹簧232和支杆233,测量仪本体100位于放置板231与限位块223之间,限位块223底部固定连接有防护垫2231,防护垫2231底部与测量仪本体100上表面贴合,通过防护垫2231设计以及防护垫2231底部与测量仪本体100上表面贴合的设计,防止在实际使用时对测量仪本体100造成损伤,放置板231上表面胶接有阻尼垫2313,阻尼垫2313上表面与测量仪本体100底部贴合设置,通过阻尼垫2313设计以及阻尼垫2313上表面与测量仪本体100底部贴合设置的设计,一方面防止对测量仪本体100底部造成损伤,另一方面增加阻尼,降低测量仪本体100的移动性,放置板231滑动连接于箱体210内,箱体210内壁对称开设有第一滑槽214,放置板231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2311,第一滑块2311滑动连接于第一滑槽214内,通过第一滑块2311滑动连接于第一滑槽214内的设计,整体设计实现放置板231滑动连接于箱体210内的设计,使其便于在颠簸路段时对测量仪本体100进行保护,第二弹簧232对称固定连接于放置板231底部与箱体210内底面之间。
43.在本实施例中,支杆233一端转动连接于放置板231底部,且支杆233另一端滑动连接于箱体210内底面,支杆233包括杆体2331、第一支块2332和第二支块2334,第一支块2332和第二支块2334分别固定连接于杆体2331顶部和底部,通过杆体2331实现对第一支块2332和第二支块2334的支撑固定,使其便于后期使用时转动和滑动设计,第一支块2332侧壁开设有通孔2333,第一支块2332通过通孔2333转动连接于放置板231底部,通过通孔2333设计以及第一支块2332通过通孔2333转动连接于放置板231底部的设计,整体设计实现了支杆233转动连接设计,放置板231底部对称固定连接有固定块2312,第一支块2332转动连接于固定块2312之间,通过固定块2312设计以及第一支块2332转动连接于固定块2312之间的设计,整体实现支杆233转动连接于放置板231底部的设计,支杆233为对称设计,第二支块2334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2335,箱体210底部对称开设有第二滑槽215,第二滑块2335滑动连接于第二滑槽215内,通过第二滑块2335滑动连接于第二滑槽215内设计,实现第二
支块2334滑动连接于箱体210底部的设计,整体实现支杆233滑动连接于箱体210内底面的设计。
44.具体的,该无创心输出量测量仪超声传感器组件的工作原理:使用时,把测量仪本体100放入防护组件200内,通过防护组件200对其实时保护,在携带运输过程中,路途颠簸时,通过第二弹簧232设计以及放置板231滑动连接配合带动测量仪本体100进行升降减震,降低颠簸造成的伤害,在升降减震过程中,通过第一弹簧222带动限位块223和防护垫2231配合升降,实现同对测量仪本体100进行限位以及配合升降,使其避免测量仪本体100弹起,且在升降减震过程中,通过第一支块2332转动连接设计以及第二滑块2335滑动连接设计,带动杆体2331滑动升降,整体实现对放置板231和测量仪本体100进行限位减震升降,实现对其实时防护,且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通过限位块223套接于固定柱221外部设计,转动限位块223,即可取出测量仪本体100,使本装置可对应多个测量仪本体100使用,且在实际使用时,通过第一弹簧222和限位块223配合,便于对不同型号尺寸的测量仪本体100进行限位使用,通过本装置的设计,整体设计优化了常规的测量仪本体100的设计,整体实现对其实时保护的设计,便于在外出携带时防止因路途颠簸等问题导致测量仪本体100的损坏损毁,避免影响使用。
45.需要说明的是,测量仪本体100具体的型号规格需根据该装置的实际规格等进行选型确定,具体选型计算方法采用本领域现有技术,故不再详细赘述。
46.测量仪本体100的供电及其原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清楚的,在此不予详细说明。
47.以上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48.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