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成套生物制药废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1-30 00:2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到生物制药企业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成套生物制药废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2.生物制药技术作为一种高新技术,是70年代初伴随着dna重组技术和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的发明和应用而诞生的。三十多年来,生物制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医疗业、制药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因此,世界各国都把生物制药确定为21世纪科技发展的关键技术和新兴产业。然而,生物制药技术在运行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水,主要有中试生产工艺废水、设备清洗废水、卫生清洁废水、研发废水、质检废水、动物房清洗废水和生活污水。
3.这些污水不仅来源复杂,给处理带来了各种不便,而且其中含有病原体污染物、耗氧污染物、植物营养物和有毒污染物等等,不能直接排放和运用,采用传统的污水处理方式不能达到有效净化的目的。因此,如何对生物制药技术中产生的污水进行处理,从而使污水变废为宝,甚至得到循环利用成为本技术所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成套生物制药废水处理装置,能够满足污水自流处理并达标排放,运行费用低。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成套生物制药废水处理装置,其关键在于:包括用于收集含菌废水的第一收集池与用于收集清洁废水的第二收集池,所述第一收集池的出水口通过第一提升泵连接至灭活池的进水口,所述灭活池内设置有蒸汽灭活器以对污水进行灭活处理,该灭活池的溢流口与所述第二收集池的进水口相连,所述第二收集池的出水口通过第二提升泵连接至混凝沉淀池,该混凝沉淀池的溢流口依次通过水解酸化池、生物接触氧化池后与污泥池的进水口相连,所述污泥池的溢流口与消毒池的进水口相连,所述污泥池还通过污泥回流管与所述生物接触氧化池的污泥回流口相连,在所述污泥回流管上设置有污泥泵。
7.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收集池与第二收集池内均设置有液位传感器。
8.进一步的,所述液位传感器采用浮筒式液位传感器、浮球式液位传感器、静压式液位传感器、超声波式液位传感器中的一种。
9.进一步的,所述混凝沉淀池内部通过隔板分为第一混凝沉淀区与第二混凝沉淀区,所述混凝沉淀池的进水口设置在第一混凝沉淀区,所述混凝沉淀池的溢流口设置在第二混凝沉淀区,所述第一混凝沉淀区与第二混凝沉淀区通过隔板下方的流道相连通,在所述第一混凝沉淀区与第二混凝沉淀区内均设置有搅拌装置。
10.进一步的,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电机以及与搅拌电机输出轴连接的搅拌轴,在所述搅拌轴的下部设置有多层搅拌叶。
11.进一步的,所述水解酸化池内部通过第一滤网分为一级水解酸化区与二级水解酸化区,所述水解酸化池的进水口设置在一级水解酸化区,所述一级水解酸化区与二级水解酸化区之间通过位于第一滤网下方的流道相连通,所述水解酸化池的溢流口设置在所述二级水解酸化区。
12.进一步的,所述生物接触氧化池内部通过第二滤网分为一级接触氧化区与二级接触氧化区,所述生物接触氧化池的进水口与污泥回流口设置在一级接触氧化区,所述一级接触氧化区与二级接触氧化区之间通过位于第二滤网下方的流道相连通,所述生物接触氧化池的溢流口设置于所述二级接触氧化区,在所述一级接触氧化区与二级接触氧化区上均设置有鼓风曝气机构。
13.本实用新型的显著效果是:
14.本装置通过灭活池、混凝沉淀池、水解酸化池、生物接触氧化池、污泥池与消毒池的逐步处理后,可以使得含有复杂成本的生物制药污水得到逐步地、较好地净化,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采用单一的净化设备或工艺进行净化,其能够对成分复杂的废水进行有效地净化;
15.本装置具有良好的技术先进性、适用性、可靠性与高性价比,通过污水自流进行净化处理并达标排放,降低了运行费用,易于推广实施。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工作原理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18.如图1所示,一种成套生物制药废水处理装置,包括用于收集含菌废水的第一收集池1与用于收集清洁废水的第二收集池4,所述第一收集池1的出水口通过第一提升泵2连接至灭活池3的进水口,所述灭活池3内设置有蒸汽灭活器以对污水进行灭活处理,该灭活池3的溢流口与所述第二收集池4的进水口相连,所述第二收集池4的出水口通过第二提升泵5连接至混凝沉淀池6,该混凝沉淀池6的溢流口依次通过水解酸化池7、生物接触氧化池8后与污泥池9的进水口相连,所述污泥池9的溢流口与消毒池10的进水口相连,所述污泥池9还通过污泥回流管91与所述生物接触氧化池8的污泥回流口相连,在所述污泥回流管91上设置有污泥泵92。
19.参见附图1,在所述第一收集池1与第二收集池4内均设置有液位传感器11;进一步的,所述液位传感器11采用浮筒式液位传感器、浮球式液位传感器、静压式液位传感器、超声波式液位传感器中的一种。
20.设置液位传感器11进行液位监测,从而可以提供报警以及与提升泵的联动功能,进而实现提升泵自动启停,达到无需人员值守。当高液位超过警戒液位时,会对车间的人员进行声光报警。
21.本例中,为了保证化学沉淀效果,以确保将悬浮物、总磷、急性毒性有效去除,所述混凝沉淀池6内部通过隔板63分为第一混凝沉淀区61与第二混凝沉淀区62,所述混凝沉淀池6的进水口设置在第一混凝沉淀区61,所述混凝沉淀池6的溢流口设置在第二混凝沉淀区
62,所述第一混凝沉淀区61与第二混凝沉淀区62通过隔板63下方的流道相连通,在所述第一混凝沉淀区61与第二混凝沉淀区62内均设置有搅拌装置64。
22.优选的,所述搅拌装置64包括搅拌电机641以及与搅拌电机输出轴连接的搅拌轴642,在所述搅拌轴642的下部设置有多层搅拌叶643。
23.本例中,为了保证生化处理效果,以确保充分的利用水解菌、酸化菌将水中不溶性有机物水解为溶解性有机物,将难生物降解的大分子物质转化为易生物降解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从而为后续生化处理提供良好的水质环境,所述水解酸化池7内部通过第一滤网71分为一级水解酸化区72与二级水解酸化区73,所述水解酸化池7的进水口设置在一级水解酸化区72,所述一级水解酸化区72与二级水解酸化区73之间通过位于第一滤网71下方的流道相连通,所述水解酸化池7的溢流口设置在所述二级水解酸化区73。
24.本例中,为了保证生化处理效果,以确保废水中呈溶解和胶体状态的有机物被充分降解并转化为无害的物质,所述生物接触氧化池8内部通过第二滤网81分为一级接触氧化区82与二级接触氧化区83,所述生物接触氧化池8的进水口与污泥回流口设置在一级接触氧化区82,所述一级接触氧化区82与二级接触氧化区83之间通过位于第二滤网81下方的流道相连通,所述生物接触氧化池8的溢流口设置于所述二级接触氧化区83,在所述一级接触氧化区82与二级接触氧化区83上均设置有鼓风曝气机构84,且该鼓风曝气机构84的出风口位于生物接触氧化池8的底部,通过鼓风曝气机构84对污水进行充氧,并使池体内污水处于流动状态,以保证污水与污水中的填料充分接触,避免生物接触氧化池8中存在污水与填料接触不均的缺陷。
25.在废水处理过程中,由于生物制药生产中的中试工艺废水、设备清洗废水、研发及分析检测实验室废水含有病菌,需单独收集,进行灭活处理后方能与其他废水混合处理。也即是分别通过第一收集池1与第二收集池4分别对生产中产生的含菌废水与不含菌的清洁废水进行分别收集,并通过第一提升泵2将第一收集池1内的含菌废水通入灭活池3内进行灭活处理,然后送入第二收集池4。
26.本例中,灭活处理方式宜采用蒸汽灭活器进行灭活处理。蒸汽灭活器可用于实验室及生产规模巴氏杀菌工艺。专为各种流体产品巴氏杀菌设计,特适用于黏度较大和流动性不强的产品。自动控制,自动化程度高,桌上型设计,产品美观大方,设备运行稳定,质量可靠,操作简单方便,不需其他外接设备,完全模拟工业化生产,实验数据准确,可直接放到工业化生产。
27.然后,由于生物制药生产中的废水属高浓度有机废水,cod值通常高达11000mg/l,同时总氮、总磷、悬浮物含量也很高。而排放标准明确提出了总氮、总磷、粪大肠菌群、要求,排放限值低。为快速、高效去除污染物质,本实施例采用第二收集池4内的废水通过第二提升泵5混凝沉淀池6通过化学沉淀预处理工艺,将悬浮物、总磷、急性毒性去除。
28.同时,由于废水有较好的生化性,因此采用水解酸化池7、生物接触氧化池8中的生化处理方式作为生产废水的二级处理,在生化处理完成后将废水送入污泥池。生化处理就是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功能,使废水中呈溶解和胶体状态的有机物被降解并转化为无害的物质,使废水得以净化。
29.在此过程中,为了保证更好的生化处理效果,确保废水得以充分净化,还可通过污泥泵将污泥池内的污泥,经过污泥回流管送入生物接触氧化池8内进行再次处理。
30.最后,将污泥池内的上层清水送入消毒池10内进行消毒处理,之后进行达标排放。
31.需要说明的是,污泥池底层的污泥还可通过压滤后将污泥送交环卫部分进行更进一步的净化处理或者送至其他环保公司进行资源化利用。
32.本装置通过灭活池3、混凝沉淀池6、水解酸化池7、生物接触氧化池8、污泥池9与消毒池10的逐步处理后,可以使得含有复杂成本的生物制药污水得到逐步地、较好地净化,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采用单一的净化设备或工艺进行净化,其能够对成分复杂的制药废水进行有效地净化。
33.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