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空气净化器的制作方法

2021-11-30 00:2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设备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空气净化器。


背景技术:

2.目前人们生活水平上升,对于呼吸健康十分重视,在工作区域或小生活区域内常采用桌面式空气净化器来提供日常工作所需。在人们工作中多因工作压力产生疲劳及情绪烦躁的情况,低流量氧气可以提高人体抵抗力,对于情绪烦躁、过度疲惫等有一定的缓解改善作用,对于缓解皮肤衰老也有一定作用。现已将制氧设备融入各类家用场景中。
3.现有一种富氧气体净化器,其包括一条连接进风口和出风口的风道,富氧膜位于风道内,其工作原理类似于制氧机,经过处理的空气氧气浓度过高,需控制制氧时长,否则氧气过量会形成的负面影响。
4.另外还有一种森林氧吧气体发生器,分为室内和室外两部分,两部分间通过富氧管和吸氧管相连接,室外机部分主要包括粗滤芯组件、精滤芯组件、富氧膜芯。该方案结构复杂,需预先在墙面布孔,不适合桌面使用,并且该方案中风机没有对净化后的空气和富氧气体进行混合,气体混合不均匀,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能够放置于桌面上、并能够为各类办公及生活区域提供富氧气体的空气净化器。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气净化器,包括外壳、制氧部件、泵部件、过滤部件和风机;外壳设置有容置腔、第一进风口和出风口,制氧部件设置在容置腔内;外壳还设置有风道和第二进风口,第一进风口和出风口均与风道连通,风机位于风道靠近出风口的一端,第二进风口与容置腔连通;过滤部件位于风道内并靠近第一进风口设置,泵部件迫使容置腔内的富氧气体进入风道内。
7.由上述方案可见,在外壳上设置两个进风口和一个出风口,从第一进风口进入的空气经过过滤部件后形成的净化空气进入风道,从第二进风口进入的空气经过制氧部件后形成的富氧气体也会进入风道,净化空气与富氧气体在风道内混合形成适合日常呼吸的氧气浓度后从出风口排放到使用环境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净化器结构紧凑、体积小,能够放在桌面上使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无需在墙体上打孔,适合小区域空气净化。另外,该空气净化器不仅具有空气净化的作用,而且具有提供富氧气体的作用。同时,该空气净化器是通过将净化空气与富氧气体混合后形成适合日常呼吸的气体后排放,这样可以避免现有的制氧机制氧浓度过高,需控制制氧时长的问题。风机能够将经过的净化空气和富氧气体进行充分混合,保证从出风口出来的气体混合均匀。
8.一个优选的方案是,容置腔呈环状并沿着外壳的周向环绕风道。
9.由此可见,容置腔环绕风道能够提高空间利用率,使得装置结构小巧且能够提高制氧效率和制氧量。
10.进一步的方案是,制氧部件将容置腔分隔成沿外壳的径向布置的空气区和富氧区,第一进风口与空气区连通,泵部件与富氧区连通。
11.由此可见,泵部件与富氧区连通,保证经过制氧部件形成的富氧气体能够被泵部件抽入风道内。
12.一个优选的方案是,外壳包括沿着外壳的长度方向固定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进风口位于第一壳体的周壁上,过滤部件安装在第一壳体内;第二壳体的周壁上靠近第一壳体的一端形成有凸环,凸环自第二壳体的周壁沿径向向远离第二壳体的方向延伸,容置腔位于凸环内;凸环具有沿第二壳体的径向布置的凸环内周壁和凸环外周壁,第二进风口位于凸环外周壁上;凸环内周壁、第一壳体的周壁和第二壳体的周壁围成风道。
13.由此可见,凸环形成在第二壳体的周壁的径向外侧,因此容置腔不会占用风道的体积,同时能够使得凸环内周壁与第二壳体的周壁共轴线设置,这样可以保证凸环的内周壁与第二壳体的周壁的连接位置光滑过渡,从而保证空气能够顺利地通过连接位置,避免损失风量,而降低整机的工作效率。
14.进一步的方案是,凸环内还开设有泵部件安装槽,泵部件设置在泵部件安装槽内,泵部件安装槽与容置腔沿着第二壳体的周向布置。
15.进一步的方案是,容置腔设置有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容置腔呈具有开口的环状,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分别设置在容置腔的周向的两端并且均与富氧区连通;泵部件设置有第一吸气口、第二吸气口和排气口,第一吸气口与第一出气口连通,第二吸气口与第二出气口连通,排气口连接在凸环内周壁上并与风道连通。
16.由此可见,泵部件与容置腔沿着第二壳体的周向布置,也即泵部件安装在环状的容置腔的缺口位置,这样可以使得整体结构更紧凑。
17.一个优选的方案是,出风口设置在第二壳体的周壁上并位于凸环远离第一壳体的一侧。
18.由此可见,保证净化空气和富氧气体混合后从出风口排出。
19.一个优选的方案是,风机设置在第二壳体内并位于第二壳体的长度方向远离第一壳体的端部;风机包括相互连接的电机和离心风叶,电机固定在第二壳体上,离心风叶与出风口在第二壳体的径向上相对设置。
20.由此可见,离心风叶的设置促进了风道内的混合后的空气进入出风口,同时促进空气净化器外部的空气更加快速地进入风道内。
21.一个优选的方案是,第二进风口包括多个呈矩阵布置的进风孔。
22.由此可见,多个第二进风口能够提高进入风道内的空气量,从而提高空气净化器的工作效率。
23.一个优选的方案是,第一壳体靠近第二壳体的一端设置有外沿部,外沿部自第一壳体的周壁沿径向向远离第一壳体的方向凸出,凸环与外沿部固定连接。
24.由此可见,这样保证了容置腔及风道的密封性。
25.一个优选的方案是,制氧部件包括富氧膜,富氧膜呈褶皱状并沿着容置腔的周向延伸。
26.由此可见,褶皱状富氧膜,增加了空气与富氧膜的接触次数并且增大了空气与富氧膜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制氧效率。
27.进一步的方案是,富氧膜呈具有开口的环状,富氧膜的周向的两端分别与容置腔的周向的两端壁接触。
28.由此可见,保证空气区与富氧区为两个分隔开且各自独立的空间,避免空气区的气体被泵部件的吸气口抽走而影响空气净化程度以及氧含量。
29.一个优选的方案是,过滤部件呈环状,且过滤部件的中心轴平行于外壳的中心轴,过滤部件的中部设有净化空气通道,净化空气通道与风道连通,过滤部件与第一进风口在外壳的径向上相对设置。
30.由此可见,从第一进风口进入的空气沿径向经过过滤部件后经过净化空气通道进入到风道内,从而提高了空气的净化效率。
附图说明
31.图1是本实用新型空气净化器实施例的结构图。
32.图2是本实用新型空气净化器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
33.图3是本实用新型空气净化器实施例的剖视图。
34.图4是本实用新型空气净化器实施例中第二壳体的剖视图。
35.图5是本实用新型空气净化器实施例中第二壳体、泵部件和制氧部件的剖视图。
36.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37.参见图1和图2,空气净化器包括外壳1、制氧部件2、泵部件3、过滤部件4和风机5。
38.外壳1大致呈圆柱状,且外壳1长度方向的中部设置有凸环13,凸环13自外壳1的外周壁径向向远离外壳1的方向凸出。外壳1包括沿着外壳1的长度方向固定连接且共轴线设置的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均沿着竖直方向延伸,第二壳体12位于第一壳体11的上方,第一壳体11的周壁110上开设有第一进风口111,第一进风口111包括多个呈矩阵布置的第一进风孔112。第一壳体11靠近第二壳体12的一端设置有自第一壳体11的周壁110沿径向向外凸出的外沿部113。
39.参见图3至图5,过滤部件4安装在第一壳体11内靠近第一进风口111处并与第一进风口111在第一壳体11的径向上相对设置。过滤部件4呈圆环柱状,且过滤部件4与外壳1共轴线设置,过滤部件4的中部设有净化空气通道41。
40.凸环13设置在第二壳体12的周壁123上靠近第一壳体11的一端,凸环13自第二壳体12的周壁123沿径向向外延伸,凸环13包括凸环内周壁131、凸环外周壁132、凸环顶壁133、凸环底壁134、第一隔板135和第二隔板136,凸环内周壁131和凸环外周壁132沿着第二壳体12的径向布置,第一隔板135和第二隔板136均连接在凸环内周壁131和凸环外周壁132之间。凸环内周壁131、凸环外周壁132、凸环顶壁133、凸环底壁134、第一隔板135和第二隔板136围成沿着第二壳体12的周向布置的容置腔130和泵部件安装槽137,制氧部件2安装在容置腔130内,泵部件3设置在泵部件安装槽137内。凸环底壁134与第一壳体11的外沿部113通过粘结的方式固定连接。
41.如图3所示,凸环内周壁131、第一壳体11的周壁110和第二壳体12的周壁123围成风道14,凸环内周壁131、第一壳体11的周壁110、第二壳体12的周壁123三者的内径几乎相
等,保证进入风道的风能够顺利地流向出风口121。容置腔130呈具有开口的环状并沿着外壳1的周向环绕风道14。容置腔130设置有第一出气口1301和第二出气口1302,第一出气口1301和第二出气口1302分别位于容置腔130的周向两端的第一隔板135和第二隔板136上,第一出气口1301和第二出气口1302均与容置腔130的富氧区1304连通。
42.泵部件3设置有第一吸气口31、第二吸气口32和排气口33,第一吸气口31与第一出气口1301连通,第二吸气口32与第二出气口1302连通,凸环内周壁131开设有进气口1311,泵部件3的排气口33与进气口1311连接并与风道14连通。泵部件3为空气泵,能够迫使容置腔130内的富氧气体进入风道14内。
43.凸环外周壁132上开设有第二进风口1321,第二进风口1321与容置腔130连通,第二进风口1321包括多个呈矩阵布置的第二进风孔1322,第一进风孔112和第二进风孔1322均呈圆形。第二壳体12的周壁123上开设有出风口121,并且出风口121位于凸环13远离第一壳体11的一侧。出风口121包括多个呈矩阵布置的出风孔122,出风孔122大致呈矩形并沿着第二壳体12的周向延伸。第一进风口111、第二进风口1321、出风口121和净化空气通道41均与风道14连通。
44.风机5位于风道14靠近出风口121的一端,风机5设置在第二壳体12的顶壁124上,第二壳体12的顶壁124上开设有散热孔1241,散热孔1241用于供电机51散热。风机5包括相互连接的电机51和离心风叶52,电机51通过电机支架53固定在第二壳体12上,离心风叶52与出风口121在第二壳体12的径向上相对设置。
45.参见图5,制氧部件2包括富氧膜,富氧膜呈具有开口的环状,并且呈褶皱状并沿着容置腔130的周向延伸,富氧膜的周向的两端分别与容置腔130的周向的两端的第一隔板135和第二隔板136接触。富氧膜将容置腔130分隔成沿第二壳体12的径向布置的空气区1303和富氧区1304,第一进风口111与空气区1303连通,泵部件3与富氧区1304连通。图5中所示的富氧膜为示意性图纸,实际使用中,富氧膜在径向上会有重叠,这样空气可以多次经过富氧膜,从而提高制氧效率。
46.空气净化器开启制氧净化模式后,一部分空气从第一壳体11上的第一进风口111进入并经过过滤部件4过滤净化后形成净化空气通过净化空气通道41进入风道14内。另一部分空气从第二壳体12上的第二进风口1321进入容置腔130的空气区1303,空气泵3会使更多的空气通过第二进风口1321进入,由于环状的容置腔130的设置以及褶皱状的富氧膜2的作用,空气多次通过富氧膜2,由于空气中不同气体通过富氧膜2的速率不同,氧气被分离并进入富氧区1304,富氧膜2的设置也能够对从第二进风口1321进入的空气进行净化,富氧区1304的空气被空气泵3抽入风道14中并与从第一进风口111进入风道14的净化空气充分混合,混合后的富氧气体在离心风叶52的作用下从出风口121排出。
47.由上可见,在外壳上设置两个进风口和一个出风口,从第一进风口进入的空气经过过滤部件后形成的净化空气进入风道,从第二进风口进入的空气经过制氧部件后形成的富氧气体也会进入风道,净化空气与富氧气体在风道内混合形成适合日常呼吸的氧气浓度后从出风口排放到使用环境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净化器结构紧凑、体积小,能够放在桌面上使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无需在墙体上打孔,适合小区域空气净化。另外,该空气净化器不仅具有空气净化的作用,而且具有提供富氧气体的作用。同时,该空气净化器是通过将净化空气与富氧气体混合后形成适合日常呼吸的气体后排放,这样可以避免现有的制氧机
制氧浓度过高,需控制制氧时长的问题。风机能够将经过的净化空气和富氧气体进行充分混合,保证从出风口出来的气体混合均匀。
48.此外,外壳也可以呈矩形柱或其他形状,过滤部件也可以与外壳不共轴线设置,例如过滤部件的中心轴可以与外壳的中心轴平行设置等。第一进风孔、第二进风孔和出风孔的形状和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改变。上述改变也能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49.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变化和更改,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