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新型电缆分接箱的制作方法

2021-11-30 00:1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输送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电缆分接箱。


背景技术:

2.现如今,电缆分接箱是一种用来对电缆线路实施分接、分支、接续及转换电路的设备,多数用于户外。
3.传统的电缆分接箱散热性能差,内部电器件在长期运行后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而影响输电性能,严重的情况下会造成设备的损坏,甚至发生火灾,且内部由于密封性较差,灰尘会积聚在电器设备上,影响电器设备的散热性能,且容易引起短路而发生火灾,严重影响电网的运行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电缆分接箱,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6.一种新型电缆分接箱,包括分接主体箱,所述分接主体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顶部通过支撑架固定有三角顶棚,所述箱体的内侧通过隔板分隔有分接室和散热室,所述分接室位于散热室的上方,所述散热室的外侧于箱体的左侧壁上开设有散热口,所述散热口的外端一侧配置有防尘网罩,所述散热室的内腔于散热口处安装有散热器,所述散热器的右侧安装有散热扇,所述散热室的内腔于箱体的底部放置有储液箱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自带有定时启动系统,所述储液箱的右侧安装有微循环水泵,所述微循环水泵的吸收端口延伸储液箱的内侧底部,所述分接室内安装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表面安装有一个隔离开关和四个分接座,四个所述分接座均导电铜排连接隔离开关的输出端口,所述隔离开关的左侧于箱体的外壁设有缆线进管,所述缆线进管的内侧表面黏结有海绵垫圈,所述箱体的右侧外壁设有四个出线管,四个所述出线管分别与四个分接座相对应,所述分接室的内侧底部于隔板的上表面设有落尘口,所述落尘口的底部连接有集尘罩,所述集尘罩的底部安装有静电除尘器,所述静电除尘器位于散热室内,所述散热室的正面安装有与箱体相适配的检修门,所述分接室的正面安装有与箱体相适配的箱门,所述箱门的正面印有警告标志。
7.优选的,所述分接室内于箱体的内壁上固定有四个呈矩形阵列分布的限位块,四个所述限位块上均安装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外表面均套设有缓冲弹簧。
8.优选的,所述安装板包括矩形框,所述矩形框的两端侧边均固定有上下两个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表面均开设有与螺纹杆相适配的通孔,所述螺纹杆的上端贯穿通孔且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母,所述紧固螺母的表面焊接有转柄。
9.优选的,所述矩形框的内侧卡接有碳化硅陶瓷面板,所述碳化硅陶瓷面板的底部粘接有导热铜板,所述导热铜板的底部贴附有冷凝管,所述冷凝管呈“s”型走位设置且进出
水端口均延伸到矩形框的外侧。
10.优选的,所述冷凝管的进出水端口均通过水管接头连接通液管和出液管,所述通液管的末端连接散热器的进水端口,所述散热器的出水端口与储液箱的内侧通过回流管相连通,所述出液管的末端连接微循环水泵的出水端口。
11.优选的,所述储液箱的顶部设有液剂添加口,所述液剂添加口配带有旋转盖,所述储液箱的正面设有条形透明观察窗。
12.优选的,所述导电铜排的外表面从内到外依次套有耐火云母带和陶瓷硅复合带。
13.优选的,所述落尘口的内侧安装有分子筛层。
14.优选的,所述箱体的顶部中间位置固定有支撑套筒,所述支撑套筒的内侧滑动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部固定有与三角顶棚底部相适配的楔形块,所述楔形块的底部与支撑套筒的顶部之间于支撑杆的外表面套有复位弹簧,所述支撑套筒的内侧填充有足量的阻尼油。
15.优选的,所述三角顶棚的顶部安装有避雷针,所述三角顶棚包括挡雨顶板和粘接在其底部的玻璃纤维棉毡,所挡雨顶板的上端面开设有疏水槽。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7.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隔板可将散热室和分接室进行分隔,避免内部构件过于复杂而影响工作人员进行检修和电缆分接操作,提高该装置的整体实用性能;
18.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三角顶棚具有良好的挡雨和隔热性能,可提高该装置在户外的适应能力;
19.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安装板兼具吸热、绝缘的优良性能,既提高使用的安全性,也可降低电器件在运行产生的高温,减少了电能的损耗;
20.4、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静电除尘器在控制器的作用下可定期对分接室内部进行除尘作业,防止灰尘积聚在电器件上而影响设备的使用,保证电器设备的散热性能,防止电源短路而引发火灾。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外观结构主视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安装板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导电铜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本实用新型a部分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26.图6为本实用新型b部分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27.图中:1、分接主体箱;101、箱体;102、隔板;103、散热口;104、防尘网罩;105、检修门;106、箱门;107、警告标志;2、分接室;201、落尘口;202、集尘罩;203、静电除尘器;204、限位块;205、螺纹杆;206、缓冲弹簧;3、散热室;301、散热器;302、通液管;303、回流管;304、散热扇;4、三角顶棚;401、挡雨顶板;402、玻璃纤维棉毡;403、疏水槽;5、储液箱;501、液剂添加口;502、条形透明观察窗;6、微循环水泵;601、出液管;7、安装板;701、矩形框;702、碳化硅陶瓷面板;703、导热铜板;704、冷凝管;705、连接板;706、通孔;707、紧固螺母;708、转柄;8、隔离开关;9、分接座;10、导电铜排;1001、耐火云母带;1002、陶瓷硅复合带;11、支撑套
筒;1101、支撑杆;1102、楔形块;1103、复位弹簧;12、缆线进管;1201、海绵垫圈;13、出线管;14、水管接头;15、分子筛层;16、控制器;17、避雷针。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29.如图1

6所示,一种新型电缆分接箱,包括分接主体箱1,所述分接主体箱1包括箱体101,所述箱体101的顶部通过支撑架固定有三角顶棚4,所述箱体101的内侧通过隔板102分隔有分接室2和散热室3,所述分接室2位于散热室3的上方,所述散热室3的外侧于箱体101的左侧壁上开设有散热口103,所述散热口103的外端一侧配置有防尘网罩104,所述散热室3的内腔于散热口103处安装有散热器301,所述散热器301的右侧安装有散热扇304,所述散热室3的内腔于箱体101的底部放置有储液箱5和控制器16,所述控制器16自带有定时启动系统,所述储液箱5的右侧安装有微循环水泵6,所述微循环水泵6的吸收端口延伸储液箱5的内侧底部,所述分接室2内安装有安装板7,所述安装板7的表面安装有一个隔离开关8和四个分接座9,四个所述分接座9均导电铜排10连接隔离开关8的输出端口,所述隔离开关8的左侧于箱体101的外壁设有缆线进管12,所述缆线进管12的内侧表面黏结有海绵垫圈1201,所述箱体101的右侧外壁设有四个出线管13,四个所述出线管13分别与四个分接座9相对应,所述分接室2的内侧底部于隔板102的上表面设有落尘口201,所述落尘口201的底部连接有集尘罩202,所述集尘罩202的底部安装有静电除尘器203,所述静电除尘器203位于散热室3内,所述散热室3的正面安装有与箱体101相适配的检修门105,所述分接室2的正面安装有与箱体101相适配的箱门106,所述箱门106的正面印有警告标志107。
30.所述分接室2内于箱体101的内壁上固定有四个呈矩形阵列分布的限位块204,四个所述限位块204上均安装有螺纹杆205,所述螺纹杆205的外表面均套设有缓冲弹簧206。
31.所述安装板7包括矩形框701,所述矩形框701的两端侧边均固定有上下两个连接板705,所述连接板705的表面均开设有与螺纹杆205相适配的通孔706,所述螺纹杆205的上端贯穿通孔706且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母707,所述紧固螺母707的表面焊接有转柄708,实现了安装板7的可拆卸式安装,方便对相关电器部件进行维修更换,同时设置的缓冲弹簧206对安装板7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32.所述矩形框701的内侧卡接有碳化硅陶瓷面板702,所述碳化硅陶瓷面板702的底部粘接有导热铜板703,所述导热铜板703的底部贴附有冷凝管704,所述冷凝管704呈“s”型走位设置且进出水端口均延伸到矩形框701的外侧,设置的碳化硅陶瓷面板702具有良好的绝缘性和导热性,保证了电路安全,同时可将相关电器件运行时产生的热量通过导热铜板703传递给冷凝管704,冷凝管704呈“s”型走位设置,可较大程度地吸收热量,以便快速降低分接室2内部的温度。
33.所述冷凝管704的进出水端口均通过水管接头14连接通液管302和出液管601,所述通液管302的末端连接散热器301的进水端口,所述散热器301的出水端口与储液箱5的内侧通过回流管303相连通,所述出液管601的末端连接微循环水泵6的出水端口,设置的水管接头14方便对安装板7进行拆装,同时设置的储液箱5、微循环水泵6、出液管601、冷凝管704、通液管302、散热器301和回流管303组成了一个完整的水冷散热系统,可有效降低分接
室2内部的温度。
34.所述储液箱5的顶部设有液剂添加口501,所述液剂添加口501配带有旋转盖,所述储液箱5的正面设有条形透明观察窗502,可透过条形透明观察窗502观察储液箱5内部冷却液的含量,并可通过液剂添加口501进行冷却液的补充。
35.所述导电铜排10的外表面从内到外依次套有耐火云母带1001和陶瓷硅复合带1002,设置的耐火云母带1001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和耐燃烧性,设置的陶瓷硅复合带1002强度高,弹性好且柔软,有自粘性、密封性能优,能很好地对导电铜排10进行包裹,同时耐火等级高,电绝缘性能优异,为导电铜排10提供了良好的绝缘保护,防止导电铜排10在输电时产生电弧而带来安全隐患,有效的保证了电量传输的稳定性和使用的安全性。
36.所述落尘口201的内侧安装有分子筛层15,可吸收分接室2内部的湿气,防止分接室2内部湿气过大而造成电源短路,引起安全事故。
37.所述箱体101的顶部中间位置固定有支撑套筒11,所述支撑套筒11的内侧滑动连接有支撑杆1101,所述支撑杆1101的顶部固定有与三角顶棚4底部相适配的楔形块1102,所述楔形块1102的底部与支撑套筒11的顶部之间于支撑杆1101的外表面套有复位弹簧1103,所述支撑套筒11的内侧填充有足量的阻尼油,使三角顶棚4整体结构更为稳定,同时抗大风大雨的能力强,从而能提高其户外适应能力。
38.所述三角顶棚4的顶部安装有避雷针17,所述三角顶棚4包括挡雨顶板401和粘接在其底部的玻璃纤维棉毡402,所挡雨顶板401的上端面开设有疏水槽403,使三角顶棚4具有良好的挡雨和隔热性能,从而对分接主体箱1有一定的防护作用。
39.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新型电缆分接箱,使用时,分接主体箱1的内部通过隔板102将分接室2与散热室3进行分隔,避免了箱体101内部整体构件排布过于复杂,不便进行检修与安装操作,通过缆线进管12将电缆线引入到分接室2内并连接隔离开关8的输出端,缆线进管12的内侧表面黏结的海绵垫圈1201具有收缩性,且包裹在电缆上,从而提高分接室2的整体密封性,隔绝空气流动,隔离开关8 的输出端通过四个导电铜排10分别连接四个对应的分接座9, 再通过分接座9进行电缆的分接或者接续,最后分接完成后的电缆线则通过出线管13引出,使分接结构简单化,降低了内部电路的复杂性,便于检修,导电铜排10的的外表面从内到外依次套有耐火云母带1001和陶瓷硅复合带1002,耐火云母带1001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和耐燃烧性,陶瓷硅复合带1002强度高,弹性好且柔软,有自粘性、密封性能优,能很好地对导电铜排10进行包裹,同时耐火等级高,电绝缘性能优异,为导电铜排10提供了良好的绝缘保护,防止导电铜排10在输电时产生电弧而带来安全隐患,有效的保证了电量传输的稳定性和使用的安全性,设置的隔离开关8和分接座9均安装在安装板7的碳化硅陶瓷面板702上,具有良好的绝缘性和导热性,既提高了电路安全也可将电器件运行时产生的热量通过导热铜板703传递给冷凝管704,以防止分接室2内部温度过高,冷凝管704贴附在导热铜板703的底部且呈“s”型走位设置,可较大程度地吸收所产生的热量,通过紧固螺母707固定连接板705和螺纹杆205,实现了安装板7在分接室2内部的可拆卸式安装,使相关电器件的维修更为方便,紧固螺母707的表面焊接的转柄708方便对紧固螺母707进行松紧,同时设置的缓冲弹簧206对安装板7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设置的储液箱5、微循环水泵6、出液管601、冷凝管704、通液管302、散热器301和回流管303组成了一个完整的水冷散热系统,保证冷凝管704了对碳化硅陶瓷面板702的吸热效果,出液管601和通液管302均
通过水管接头14分别连接冷凝管704的两端,方便对安装板7进行拆装,可通过储液箱5的正面设有的条形透明观察窗502观察其内部冷却液的含量,并可通过液剂添加口501进行冷却液的补充,以保证水冷系统的运行稳定,在静电除尘器203的作用下分接室2内部漂浮的灰尘通过落尘口201落入到集尘罩202,防止分接室2内部的灰尘积聚在电器件上而影响设备的使用,保证电器设备的散热性能,防止电源短路而引发火灾,同时静电除尘器203的启动收控制器16内定时启动系统的控制,节约了电能,而落尘口201的内侧安装有分子筛层15,可吸收分接室2内部的湿气,防止分接室2内部湿气过大而造成电源短路,引起安全事故,箱体101的顶部中间位置固定有支撑套筒11,支撑套筒11的内侧滑动连接有支撑杆1101,支撑杆1101的顶部固定有与三角顶棚4底部相适配的楔形块1102,楔形块1102的底部与支撑套筒11的顶部之间于支撑杆1101的外表面套有复位弹簧1103,支撑套筒11的内侧填充有足量的阻尼油,使三角顶棚4整体结构更为稳定,同时抗大风大雨的能力强,三角顶棚4的顶部安装的避雷针17具有引雷的作用,提高了该装置的使用安全,三角顶棚4包括挡雨顶板401和粘接在其底部的玻璃纤维棉毡402,挡雨顶板401的上端面开设有疏水槽403,使三角顶棚4具有良好的挡雨和隔热性能,从而对分接主体箱1有一定的防护作用,从而能提高其户外适应能力。
40.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