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双轴弧形枢纽器及使用其之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1-29 19:3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轴弧形枢纽器及使用其之电子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双轴以弧型两段式切换来达到电子装置折迭翻转运作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现有的可折式电子装置,例如笔记本电脑,其包括枢纽器与两板件。枢纽器连接于两板件之间。两板件可通过枢纽器相对闭合或展开,例如可使两板件的相对夹角为0至360度中任一角度。可折式电子装置可采用具有两段式及三段式切换结构的枢纽器,让使用者可依序扳动两板件。此种枢纽器包括两转轴,其中两转轴分别连接电子装置的两板体,让两板体可分别以两转轴为轴心旋转。然而,随着电子装置的薄型化,现有的两段式或三段式枢纽器其切换之滑块均为平挡平切式,故枢纽器体积占用较大空间,进而形成影响整体电子装置之外观及美感,同时影响选购意愿及降低竞争力之缺失。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枢纽器与使用其之电子装置,利用弧型结构设计搭配枢纽组件的组设,同时兼具双轴两段式切换功能与整体体积轻薄缩小化的功效。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双轴弧形枢纽器,包括弧形扭力单元、弧形限位件、弧形切换件、第一转轴以及第二转轴。弧形限位件连接于弧形扭力单元,弧形限位件具有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弧形切换件设置于弧形限位件上,弧形切换件的两端分别具有第一切换端部与第二切换端部。第一转轴是穿设轴接于弧形限位件与弧形扭力单元中,第一转轴相邻设置有第一对位部与第一自由端部,以及第一导引部,第一对位部、第一自由端部与第一切换端部的位置相对应。第一导引部与第一限位部的位置相对应。第二转轴与第一转轴平行设置,第二转轴是穿设轴接于弧形限位件与弧形扭力单元中,第二转轴相邻设置有第二对位部与第二自由端部,以及第二导引部,第二对位部、第二自由端部与第二切换端部的位置相对应。第二导引部与第二限位部的位置相对应。其中,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相对枢转时,弧形切换件用以交替切换第一切换端部至第一对位部、第一自由端部,以及第二切换端部至第二对位部、第二自由端部,同时弧形限位件相应弧形切换件的作动,使第一导引部于第一限位部中呈停止枢转限位,以及第二导引部于第二限位部中呈停止枢转限位,据以呈现两段式切换与限位旋转角度。
6.在本实用新型的双轴弧形枢纽器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弧型中空壳体,弧形扭力单元、弧形切换件、弧形限位件设置于弧型中空壳体内,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的部分轴部设置于弧型中空壳体内。
7.在本实用新型的双轴弧形枢纽器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间隔件,间隔件位于弧型中空壳体的一端,间隔件具有第一嵌合开槽与第二嵌合开槽,第一嵌合开槽嵌合于第一转轴上,第二嵌合开槽嵌合于第二转轴上。
8.在本实用新型的双轴弧形枢纽器的一实施例中,第一导引部具有第一止挡端,第一止挡端配合第一限位部的限位位置,第二导引部具有第二止挡端,第二止挡端配合第二限位部的限位位置。
9.在本实用新型的双轴弧形枢纽器的一实施例中,当双轴弧形枢纽器处于0 度时,第一转轴的第一对位部抵接弧形切换件的第一切换端部,第一导引部的第一止挡端抵靠于第一限位部中呈停止枢转限位,第二转轴的第二自由端抵接弧形切换件的第二切换端,使第一转轴无法旋转。第二转轴的第二自由端部可于第二切换端部上枢转。
10.在本实用新型的双轴弧形枢纽器的一实施例中,两段式切换与限位旋转角度分区为第一切换角度(r1)与第二切换角度(r2),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相对枢转至第一切换角度时,第一转轴的第一对位部与第一切换端部抵靠固定,同时第一导引部的一第一止档部枢转抵靠至第一限位部以呈现限位停止枢转状态。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相对枢转至第二切换角度时,第二转轴的第二对位部与第二切换端部抵靠固定,同时第二导引部的一第二止档部枢转抵靠至第二限位部以呈现限位停止枢转状态。
11.在本实用新型的双轴弧形枢纽器的一实施例中,弧形切换件进一步具有二个切换开孔,弧形限位件进一步具有二限位件,每一个限位件是对应穿设于每一个切换开孔中。
12.在本实用新型的双轴弧形枢纽器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至少一个弧形固定件,弧形扭力单元的两侧部分别设置有弧形固定件与弧形限位件。
13.在本实用新型的双轴弧形枢纽器的一实施例中,第一转轴具有第一操作部与第一轴接部。第一对位部、第一自由端部与第一导引部位于第一操作部与第一轴接部之间。第二转轴具有一第二操作部与一第二轴接部。第二对位部、第二自由端部与第二导引部位于第二操作部与第二轴接部之间。
14.在本实用新型的双轴弧形枢纽器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扭力件与第二扭力件。第一扭力件枢接于第一轴接部,第一扭力件远离第一操作部,第二扭力件枢接于第二轴接部,第二扭力件远离第二操作部。
15.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如前所述的双轴弧形枢纽器、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第一板体连接第一转轴。第二板体连接第二转轴。第一板体利用一第一安装件连接于第一转轴。第二板体利用第二安装件连接于第二转轴。
16.综上所述,翻转电子装置第一板体连动枢纽器运转,利用弧形扭力单元、弧形切换件、弧形限位件配合一弧型中空壳体形状的组件组设形成具有两段式切换与限位旋转角度的功能,使双轴弧形枢纽器的枢纽器整体体积缩小不占空间及可呈以曲度视觉呈现,达到美观、轻薄之效。
17.为让本实用新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立体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视角结构立体图。
20.图3为图1之结构分解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之弧形限位件的结构放大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结构立体图。
23.图6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电子装置上且于掀开翻转前的状态示意图。
24.图7为图6的切换止挡状态剖视图。
25.图8为图6的限位翻转状态剖视图。
26.图9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电子装置上且于掀开翻转第一角度的状态示意图。
27.图10为图9的切换转换止挡前之状态剖视图。
28.图11为图9的切换转换止挡后之状态示意图。
29.图12为图9的限位翻转状态剖视图。
30.图13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电子装置上且于掀开翻转第二角度的状态示意图。
31.图14为图13的切换止挡状态剖视图。
32.图15为图13的限位翻转状态剖视图。
33.【符号说明】
34.100双轴弧形枢纽器
ꢀꢀꢀꢀꢀ
200电子装置
ꢀꢀꢀꢀꢀꢀꢀꢀꢀꢀꢀ
201第一板体
35.202第二板体
ꢀꢀꢀꢀꢀꢀꢀꢀꢀꢀꢀ
10弧形扭力单元
ꢀꢀꢀꢀꢀꢀꢀꢀ
11第一枢接孔
36.12第二枢接孔
ꢀꢀꢀꢀꢀꢀꢀꢀꢀꢀ
20弧形切换件
ꢀꢀꢀꢀꢀꢀꢀꢀꢀꢀ
21第一切换端部
37.22第二切换端部
ꢀꢀꢀꢀꢀꢀꢀꢀ
23切换开孔
ꢀꢀꢀꢀꢀꢀꢀꢀꢀꢀꢀꢀ
30弧形限位件
38.31第一限位部
ꢀꢀꢀꢀꢀꢀꢀꢀꢀꢀ
32第二限位部
ꢀꢀꢀꢀꢀꢀꢀꢀꢀꢀ
33限位件
39.34:第一定位孔
ꢀꢀꢀꢀꢀꢀꢀꢀꢀ
35:第二定位孔
ꢀꢀꢀꢀꢀꢀꢀꢀꢀ
40第一转轴
40.41第一对位部
ꢀꢀꢀꢀꢀꢀꢀꢀꢀꢀ
42第一自由端部
ꢀꢀꢀꢀꢀꢀꢀꢀ
43第一导引部
41.431第一止档端
ꢀꢀꢀꢀꢀꢀꢀꢀꢀ
44第一操作部
ꢀꢀꢀꢀꢀꢀꢀꢀꢀꢀ
45第一轴接部
42.46第一安装件
ꢀꢀꢀꢀꢀꢀꢀꢀꢀꢀ
50第二转轴
ꢀꢀꢀꢀꢀꢀꢀꢀꢀꢀꢀꢀ
51第二对位部
43.52第二自由端部
ꢀꢀꢀꢀꢀꢀꢀꢀ
53第二导引部
ꢀꢀꢀꢀꢀꢀꢀꢀꢀꢀ
531第二止档端
44.54第二操作部
ꢀꢀꢀꢀꢀꢀꢀꢀꢀꢀ
55第二轴接部
ꢀꢀꢀꢀꢀꢀꢀꢀꢀꢀ
56第二安装件
45.60弧型中空壳体
ꢀꢀꢀꢀꢀꢀꢀꢀ
70间隔件
ꢀꢀꢀꢀꢀꢀꢀꢀꢀꢀꢀꢀꢀꢀ
71第一嵌合开槽
46.72第二嵌合开槽
ꢀꢀꢀꢀꢀꢀꢀꢀ
80弧形固定件
ꢀꢀꢀꢀꢀꢀꢀꢀꢀꢀ
91第一扭力件
47.92第二扭力件
ꢀꢀꢀꢀꢀꢀꢀꢀꢀꢀ
r1第一切换角度
ꢀꢀꢀꢀꢀꢀꢀꢀ
r2第二切换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48.请同时参阅图1、图2、图3与图4,图1、图2分别为本实用新型不同视角的结构立体图;图3为图1之结构分解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之弧形限位件的结构放大图。首先,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双轴弧形枢纽器整体结构的组成组件及其组装方式。双轴弧形枢纽器100包括弧形扭力单元10、弧形限位件30、弧形切换件20、第一转轴40以及第二转轴50。弧形限位件30连接于弧形扭力单元10,弧形切换件20设置于弧形限位件30上。第二转轴50与第一转轴40 平行设置,第一转轴40穿设轴接于弧形限位件30与弧形扭力单元10,第二转轴50穿设轴接于弧形限位件30与弧形扭力单元10。弧形扭力单元10、弧形切换件20、弧形限位件30呈彼此相对应之弧形。
49.弧形扭力单元10为多个扭力弹片层迭而成,或是视实际需求预设扭力系数设计一体成型的扭力弹片,在此不限定扭力弹片的类型,只要是设计为弧形扭力结构态样即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畴。弧形扭力单元10的两端分别具有第一枢接孔11与第二枢接孔
12。弧形扭力单元10的两侧部分别设置有弧形固定件80与弧形限位件30。弧形限位件30具有反向的第一限位部31、第二限位部32,以及二限位件33。二限位件33位于第一限位部31与第二限位部32 之间。弧形限位件30进一步具有第一定位孔34与第二定位孔35,第一枢接孔 11与第一定位孔34的位置相对应;第二枢接孔12与第二定位孔35的位置相对应。
50.弧形切换件20的两端分别具有第一切换端部21、第二切换端部22以及二个切换开孔23,二个切换开孔23位于第一切换端部21与第二切换端部22之间。二限位件33分别对应装设于于二个切换开孔23中,且二限位件33可根据第一转轴40与第二转轴50的旋转作动而在二个切换开孔23中相应移动。
51.第一转轴40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对位部41与第一自由端部42,以及第一导引部43。第一对位部41、第一自由端部42与第一切换端部21的位置相对应。第一导引部43具有第一止挡端431,第一止挡端431配合第一限位部31的限位位置。第一转轴40进一步包括第一操作部44与第一轴接部45。第一对位部41、第一自由端部42与第一导引部43位于第一操作部44与第一轴接部45之间。
52.第一转轴40依序穿设轴接于第一定位孔34、第一枢接孔11至弧形固定件80中。双轴弧形枢纽器100还包括第一扭力件91,第一扭力件91枢接于第一轴接部 45;第一扭力件91远离第一操作部44,弧形切换件20邻近第一操作部44。
53.第二转轴50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二对位部51与第二自由端部52,以及第二导引部53。第二对位部51、第二自由端部52与第二切换端部22的位置相对应。第二导引部53与第二限位部32的位置相对应。第二导引部53具有第二止挡端 531,第二止挡端531配合第二限位部32的限位位置。第二转轴50进一步包括第二操作部54与第二轴接部55。第二对位部51、第二自由端部52与第二导引部53位于第二操作部54与第二轴接部55之间。第二转轴50依序穿设轴接于第二定位孔35、第二枢接孔12至弧形固定件80中。双轴弧形枢纽器100还包括第二扭力件92,第二扭力件92枢接于第二轴接部55,第二扭力件92远离第二操作部54,弧形切换件20邻近第二操作部54。
54.双轴弧形枢纽器100还包括间隔件70,装设于第一转轴40与第二转轴50 上。间隔件70具有第一嵌合开槽71与第二嵌合开槽72。第一嵌合开槽71嵌合于第一转轴40上,第二嵌合开槽72嵌合于第二转轴50上。在本实施例中,间隔件70的第一嵌合开槽71与第二嵌合开槽72的剖槽方向分别为横向剖槽与纵向剖槽,此结构设计能够简化组件组装面积,同时能够达到固定第一转轴40与第二转轴50的作用。
55.第一转轴40与第二转轴50相对枢转时,弧形切换件20用以交替切换第一切换端部21至第一对位部41、第一自由端部42,以及第二切换端部22至第二对位部51、第二自由端部52,同时弧形限位件30相应弧形切换件20之作动,使第一导引部43于第一限位部31中呈停止枢转限位,以及第二导引部53于第二限位部32中呈停止枢转限位,据以呈现两段式切换与限位旋转角度,容后详述。
56.请同时参阅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结构立体图。双轴弧形枢纽器100还包括一弧型中空壳体60,弧型中空壳体60的形状是配合弧形扭力单元10、弧形切换件20、弧形限位件30的弧型结构所设计,除了第一转轴40的第一操作部44与第二转轴50的第二操作部54位于弧型中空壳体60外侧,其他组件都装设于内部,如弧形扭力单元10、弧形切换件20、弧形限位件30、第一扭力件91与第二扭力件92皆设置于弧型中空壳体10内。其中,通过间隔件70
以使第一转轴40与第二转轴50的部分轴部设置于弧型中空壳体60内。
57.由上述已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组成组件与相对作动之后,接续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如何实际应用于电子装置,以达到折迭翻转两段式切换与限位旋转角度功效。请同时参阅图6、图7与图8,图6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电子装置上且于掀开翻转前的状态示意图;图7为图6的切换止挡状态剖视图;图8为图6的限位翻转状态剖视图。电子装置200包括如图1所示的双轴弧形枢纽器100、第一板体201与第二板体202。其中,第一板体201可为屏幕,第二板体202可为主机底座。第一板体201可通过第一安装件46连接于第一转轴40,第二板体 202可通过第二安装件56连接于第二转轴50。
58.由图7所示,第一板体201与第二板体202呈闭合状态,在本实施例中,以第一安装件46作为第一板体201的掀转状态,以第二安装件56作为第二板体202的掀转状态。在掀转状态为0度时,第一转轴40的第一对位部41与弧形切换件20之第一切换端部21的位置对应,第一对位部41与第一切换端部21 为平面结构设计,故相互抵靠时会形成固定状态;而另一端的第二转轴50的动态,则第二转轴50的第二自由端部52与弧形切换件20之第二切换端部22的位置对应,第二切换端部22为平面结构设计,而第二自由端部52为圆弧形结构设计,故相互抵靠时,第二自由端部52可在第二切换端部22上枢转。
59.更进一步说明,如图8所示,由于第一导引部43的第一止挡端431配合第一限位部31的限位位置,第二导引部53的第二止挡端531配合第二限位部32 的限位位置。举例来说,第一限位部31与第二限位部32可设计为折角结构,能够配合第一止挡端431与第二止挡端531的限位位置。当然,本实用新型不局限第一限位部31与第二限位部32的结构设计,只要能够形呈限位作用皆属于本专利保护范畴。实际作动来说,第一转轴40的第一导引部43上的第一止挡端431抵靠于弧形限位件30的第一限位部31中,呈现停止枢转限位,除了第一对位部41与第一切换端部21相互抵靠固定之外,同时第一止挡端431也会限制第一转轴40继续枢转。而第二转轴50的动态,第二转轴50的第二自由端部52可在第二切换端部22上进行枢转,使得第二导引部53上的第二止挡端531远离第二限位部32的限位位置,形成可枢转的移动行程。
60.请同时参阅图9、图10、图11与图12,图9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电子装置上且于掀开翻转第一切换角度的状态示意图;图10为图9的切换转换止挡前之状态剖视图;图11为图9的切换转换止挡后之状态示意图;图12为图9的限位翻转状态剖视图。当开始掀转第一板体201时,第二转轴50的第二自由端部 52可在第二切换端部22上枢转,直至第二对位部51与第二切换端部22位置相对应,且彼此互相远离。值得注意的是,于枢转到第一切换角度r1时,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切换角度r1是以200度为基准点为例说明,如图11所示,弧形切换件20的第二切换端部22会切换抵靠至第二转轴50的第二对位部51。而另一端的第一转轴40的动态,则第一转轴40的第一对位部41与第一切换端部21 的相对位置彼此互相远离,也就是可以开始进行枢转状态。
61.更进一步说明,如图12所示,第二导引部53的第二止挡端531是配合第二限位部32的限位位置。第二止挡端531抵靠于弧形限位件30的第二限位部 32中,呈现停止枢转限位,除了第二对位部51与第二切换端部22相互抵靠固定之外,同时第二止挡端531也会限制第二转轴50继续枢转。而第一转轴40 的动态,第一转轴40的第一自由端部42可在第一切换端部21上进行枢转,使得第一导引部43上的第一止挡端431远离第一限位部31的限位位置,形
成可枢转的移动行程。
62.请同时参阅图13、图14与图15,图13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电子装置上且于掀开翻转第二切换角度的状态示意图;图14为图13的切换止挡状态剖视图;图15为图13的限位翻转状态剖视图。当开始掀转第一板体201从第一切换角度r1位置掀转至第二切换角度r2位置时,在本实施例中,以第一切换角度r1 设定为200度,第二切换角度r2设定为360度为例说明。第二转轴50呈现停止枢转限位,其中弧形切换件20的第二切换端部22是切换抵靠至第二转轴50 的第二对位部51,第二导引部53的第二止挡端531抵靠于弧形限位件30的第二限位部32中的限位位置。而第一转轴40的动态,则第一转轴40的第一自由端部42可在第一切换端部21上进行枢转,使得第一导引部43上的第一止挡端 431远离第一限位部31的限位位置,形成可枢转的移动行程。
63.其中,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第一、第二对位部41、51、第一、第二自由端部42、52与第一、第二导引部43、53的设计,可设计出各种两段式双轴切换角度结构,例如0~200度与200~360度的两段式切换结构;同时具有限位枢转作用。当电子装置200欲掀迭收合(即再翻转回到角度为0时),由上述第二切换角度r2的实施例操作步骤反推执行至0角度的实施例操作步骤即可完成。其中,两段式切换角度之第一切换角度r1预设为0度旋转至200度,以200度为切换基准点,第二切换角度r2预设为201度旋转至360度,当然,切换角度的基准点不局限为200度,可视实际应用需求而作调整。
6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