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智能化黑茶发酵与干燥机的制作方法

2021-11-29 19:2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加工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智能化黑茶发酵与干燥机。


背景技术:

2.黑茶是我国六大茶类中之一,生产地域广、产量大,因其具有良好的口感和保健价值,深受我国消费者喜爱。然而现有的黑茶生产相对还较粗犷,以自然渥堆发酵为主,难以实现人工控制和连续化生产。
3.渥堆是黑茶品质形成的最重要工序,主要通过湿热作用和微生物作用形成黑茶品质,现有加工中,渥堆主要以自然渥堆为主,将揉捻好的茶叶堆成梯形或长方体的形状,在自然温湿度下开展渥堆发酵,温度与湿度无法控制,茶叶的渥堆时长和程度控制完全由制茶人员掌握,对制茶人员加工技术要求较高,很难实现标准化加工生产。同时,自然条件下渥堆,清洁化生产很难达到标准。
4.目前,很多企业都在研发黑茶发酵机,如中国发明专利201110332098.7公开了一种黑茶自动渥堆装置,包括湿热空气发生器、机架,机架上安装有渥堆筒体,渥堆筒体内设置有带螺旋片的旋转轴,渥堆筒体的前端上部设有进茶口,渥堆筒体末端设有出茶口,旋转轴通过轴承支撑在机架上,湿热空气发生器通过管道接入渥堆筒体内,旋转轴由动力装置传动,进茶口和出茶口设有门盖。其加湿或加热方式是利用湿热空气发生器向渥堆筒体输进湿热空气,然而实际生产中该发酵机如果想加温,就必然通过加湿来完成,该技术不能实现独立控湿控热生产要求。如中国发明专利201610708680.1公开了一种智能黄茶发酵机,其缺少黑茶加工中自动翻堆装置。
5.黑茶加工是一套复杂的加工技术,存在多次渥堆与干燥反复进行,因此,如何开发一款发酵和干燥一体的智能机,实现对黑茶的连续自动化加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化黑茶发酵与干燥机,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8.一种智能化黑茶发酵与干燥机,包括:
9.底座;
10.外筒;所述外筒两端开口,且水平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外筒的内壁下方固定有支撑轮;
11.内滚筒;所述内滚筒同轴间隔套设在所述外筒内部,且两端伸出所述外筒的两端;所述内滚筒的外侧壁与所述支撑轮贴合滑动;所述内滚筒的内侧壁具有翻堆叶片;
12.调控机构;所述调控机构包括固定在所述外筒外侧壁的加湿器、除湿器和加热器;
所述加湿器的加湿头和所述除湿器的抽湿头均从所述内滚筒的端头伸入其内部;所述加热器的热盘管盘绕在所述外筒的内壁上;
13.智能控制机构;所述智能控制机构包括总控制器,以及与其电性连接的温度感应探头和湿度感应探头;所述温度感应探头和所述湿度感应探头布置在所述内滚筒的内部;所述总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加湿器、所述除湿器和所述加热器电性连接;
14.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固定在所述底座上,且用于驱动所述内滚筒转动。
1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酵与干燥机可用于黑茶渥堆发酵与干燥,实现自动恒温和自动控湿,使黑茶渥堆发酵更加充分均匀,同时带有干燥功能,可组装形成黑茶清洁化、连续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生产线,使得茶叶的品质得到极大的提高。
16.优选的,在上述一种智能化黑茶发酵与干燥机中,所述加湿头和所述抽湿头分别从所述内滚筒的两端伸入其内部,且均通过u型管分别与所述加湿器和所述除湿器连接。能够防止对内滚筒转动的干涉。
17.优选的,在上述一种智能化黑茶发酵与干燥机中,所述温度感应探头和所述湿度感应探头分别固定在两个所述u型管上。连接方便,且便于线缆引出。
18.优选的,在上述一种智能化黑茶发酵与干燥机中,所述外筒的外壁上具有支撑所述u型管的固定块。能够有效提高u型管连接的稳定性。
19.优选的,在上述一种智能化黑茶发酵与干燥机中,所述内滚筒两端扣合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开设有避让所述u型管的槽口;所述密封盖上均匀开设有多个通气孔。当内滚筒停止转动,进行发酵时,可以将密封盖扣合,保证内部环境的稳定与透气。
20.优选的,在上述一种智能化黑茶发酵与干燥机中,所述密封盖通过卡扣与所述内滚筒的端头卡接固定,或者所述密封盖通过外部液压缸的推拉实现扣合和开启。能够根据需求选择开闭方式,适用范围更广。
21.优选的,在上述一种智能化黑茶发酵与干燥机中,所述支撑轮的数量为两组,且分别固定在所述外筒两端的内壁上;所述内滚筒的外侧壁上具有与所述支撑轮配合的凸环。提高转动连接的稳定性。
22.优选的,在上述一种智能化黑茶发酵与干燥机中,所述翻堆叶片倾斜固定在所述内滚筒的内壁上,且截面为“v”型,所述翻堆叶片的表面具有多个凸起的凸点。翻堆叶片的结构特点能够有效对茶叶进行翻动。
23.优选的,在上述一种智能化黑茶发酵与干燥机中,所述内滚筒的两端分别为口径逐渐缩小的变径结构;所述内滚筒的两端分别为进茶口和出茶口;所述出茶口的内壁上具有螺旋导叶板;当所述内滚筒正转时,所述螺旋导叶板阻止茶叶向外运动;当所述内滚筒反转时,所述螺旋导叶板向外输送茶叶。通过控制内滚筒的正反转,能够实现对翻动和出茶的控制。
24.优选的,在上述一种智能化黑茶发酵与干燥机中,所述底座靠近所述进茶口一端的支腿为液压缸结构,能够实现所述进茶口一端的升降。能够保证进茶口高于或低于出茶口。
25.优选的,在上述一种智能化黑茶发酵与干燥机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从动齿圈和主动齿轮;所述电机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从动齿圈固套在所述内滚筒上,且位于所述外筒外部;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电机的动力输出轴固定连接,且与所述从动齿圈啮合。结
构简单,驱动稳定。
26.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公开提供了一种智能化黑茶发酵与干燥机,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7.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酵与干燥机可用于黑茶渥堆发酵与干燥,实现自动恒温和自动控湿,使黑茶渥堆发酵更加充分均匀,同时带有干燥功能,可组装形成黑茶清洁化、连续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生产线,使得茶叶的品质得到极大的提高。
28.2、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智能控制机构可以根据对温湿度的监控自行对加湿器、除湿器和加热器进行控制,能够根据需求条件进行自动化的调节,智能化程度更高。
附图说明
2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0.图1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化黑茶发酵与干燥机的结构示意图;
31.图2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翻堆叶片的截面图;
32.图3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密封盖的结构示意图;
33.图4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控制机构的电连接示意图。
34.其中:
[0035]1‑
底座;
[0036]2‑
外筒;
[0037]
21

支撑轮;
[0038]3‑
内滚筒;
[0039]
31

翻堆叶片;311

凸点;32

凸环;33

螺旋导叶板;
[0040]4‑
调控机构;
[0041]
41

加湿器;411

加湿头;42

除湿器;421

抽湿头;43

加热器;431

热盘管;44

u型管;45

固定块;
[0042]5‑
智能控制机构;
[0043]
51

总控制器;52

温度感应探头;53

湿度感应探头;
[0044]6‑
驱动机构;
[0045]
61

电机;62

从动齿圈;63

主动齿轮;
[0046]7‑
密封盖;
[0047]
71

槽口;72

通气孔;73

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0048]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49]
参见附图1至附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智能化黑茶发酵与干燥机,包括:
[0050]
底座1;
[0051]
外筒2;外筒2两端开口,且水平固定在底座1上;外筒2的内壁下方固定有支撑轮21;
[0052]
内滚筒3;内滚筒3同轴间隔套设在外筒2内部,且两端伸出外筒2的两端;内滚筒3的外侧壁与支撑轮21贴合滑动;内滚筒3的内侧壁具有翻堆叶片31;
[0053]
调控机构4;调控机构4包括固定在外筒2外侧壁的加湿器41、除湿器42和加热器43;加湿器41的加湿头411和除湿器42的抽湿头421均从内滚筒3的端头伸入其内部;加热器43的热盘管431盘绕在外筒2的内壁上;
[0054]
智能控制机构5;智能控制机构5包括总控制器51,以及与其电性连接的温度感应探头52和湿度感应探头53;温度感应探头52和湿度感应探头53布置在内滚筒3的内部;总控制器51分别与加湿器41、除湿器42和加热器43电性连接;
[0055]
驱动机构6;驱动机构6固定在底座1上,且用于驱动内滚筒3转动。
[0056]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加湿头411和抽湿头421分别从内滚筒3的两端伸入其内部,且均通过u型管44分别与加湿器41和除湿器42连接。
[0057]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温度感应探头52和湿度感应探头53分别固定在两个u型管44上。
[0058]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外筒2的外壁上具有支撑u型管44的固定块45。
[0059]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内滚筒3两端扣合有密封盖7;密封盖7开设有避让u型管44的槽口71;密封盖7上均匀开设有多个通气孔72。
[0060]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密封盖7通过卡扣73与内滚筒3的端头卡接固定,或者密封盖7通过外部液压缸的推拉实现扣合和开启。
[0061]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支撑轮21的数量为两组,且分别固定在外筒2两端的内壁上;内滚筒3的外侧壁上具有与支撑轮21配合的凸环32。
[0062]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翻堆叶片31倾斜固定在内滚筒3的内壁上,且截面为“v”型,翻堆叶片31的表面具有多个凸起的凸点311。
[0063]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内滚筒3的两端分别为口径逐渐缩小的变径结构;内滚筒3的两端分别为进茶口和出茶口;出茶口的内壁上具有螺旋导叶板33;当内滚筒3正转时,螺旋导叶板33阻止茶叶向外运动;当内滚筒3反转时,螺旋导叶板33向外输送茶叶。
[0064]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底座1靠近进茶口一端的支腿为液压缸结构,能够实现进茶口一端的升降。
[0065]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驱动机构6包括电机61、从动齿圈62和主动齿轮63;电机61固定在底座1上;从动齿圈62固套在内滚筒3上,且位于外筒2外部;主动齿轮63与电机61的动力输出轴固定连接,且与从动齿圈62啮合。
[0066]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0067]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