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变压器线盘的刹车方法与流程

2021-11-29 14:0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变压器线盘的刹车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杠杆轮组将刹车线施力方向扩大,改变刹车线的行程以及力度,保证变压器线圈在绕线时获得持续均匀的拉紧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变压器线盘的刹车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安装线盘(5),在底座(1)的一端安装线盘基座(12),线盘基座(12)上安装线盘(5),在线盘(5)与线盘基座(12)之间的中轴上安装刹车(3);步骤s2:安装杠杆轮组,在底座(1)的另一端安装杠杆轮组支架(11),杠杆轮组的施动轮(21)中心套设在杠杆轮组支架(11)的旋转轴上,杠杆轮组的从动轮(22)与施动轮(21)同轴固定;步骤s3:安装刹车(3),刹车(3)的刹车主件(31)套设在线盘(5)与线盘基座(12)之间的中轴上,弹簧(32)安装在刹车主件(31)内,在弹簧(32)与线盘(5)的中轴之间安装刹车垫(33);步骤s4:安装刹车线,第一刹车线(4)缠绕在施动轮(21)轮缘上,第二刹车线(41)的一端缠绕在从动轮(22)轮缘上,第二刹车线(41)的另一端与刹车主件(31)连接;步骤s5:测试,第一刹车线(4)未受力,第二刹车线(41)处于放松状态,刹车(3)不受外力,刹车主件(31)内的弹簧(32)处于最大伸长状态,线盘(5)的中轴位于刹车主件(31)靠近杠杆轮组的最边缘;步骤s6:变压器在绕制过程中,需要收紧绕制导线时,收紧第一刹车线(4),施动轮(21)释放第一刹车线(4),带动第二刹车线(41)被从动轮(22)收紧,刹车(3)向杠杆轮组方向运动,刹车(3)内的弹簧(32)被持续压缩,弹簧(32)通过刹车垫(33)将作用力传递至线盘(5)的中轴上,中轴与刹车垫(33)摩擦增大,对线盘(5)施加的拉力增大,导线拉紧;步骤s7:变压器在绕制过程中,绕制导线过紧需要放松时,对第一刹车线(4)进行放松,施动轮(21)沿第一刹车线(4)收紧方向转动,从动轮(22)释放第二刹车线(41),刹车(3)受第二刹车线(41)的拉力减小,带动弹簧(32)所受的压缩力减小,中轴与刹车垫(33)摩擦也减小,对线盘(5)施加的阻力减小,导线放松。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变压器线盘的刹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轮(22)的直径小于施动轮(21)的直径,两者不发生相对转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变压器线盘的刹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刹车(3)包括刹车主件(31)、弹簧(32)和刹车垫(33),所述刹车主件(31)呈矩形中空结构,在刹车主件(31)内安装刹车垫(33),刹车垫(33)将刹车主件(31)的矩形中空结构分成两个部分,其中一个部分内连接弹簧(32),即弹簧(32)的一端与刹车垫(33)连接,其另一端与刹车主件(31)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变压器线盘的刹车方法,其特征在于:刹车主件(31)套设在线盘(5)与线盘基座(12)之间的中轴上,且刹车垫(33)与弹簧(32)位于中轴的同侧,矩形中空结构的另一个部分靠近杠杆轮组;第二刹车线(41)的延伸端与刹车主件(31)的另一个部分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变压器线盘的刹车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刹车支架(13),其卡设在刹车主件(31)的边框上,且刹车支架(13)底部固定在线盘基座(12)表面。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变压器线盘的刹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刹车线
(41)的运动距离限制在弹簧(32)可伸缩范围内,第一刹车线(4)受力时,弹簧(32)处于持续被压缩状态,且弹簧(32)的收缩长度与第二刹车线(41)收紧长度匹配。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变压器线盘的刹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刹车主件(31)与刹车支架(13)可发生相对移动,且刹车主件(31)移动方向与第二刹车线(41)拉伸方向一致。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变压器线盘的刹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轮(22)与第二刹车线(41)相切点在刹车(3)移动方向形成的直线上,即刹车主件(31)的移动方向形成的直线与从动轮(22)绕线的转动面重合。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变压器线盘的刹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盘(5)的中轴与刹车垫(33)之间形成摩擦力,摩擦力与刹车线行程成线性关系。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变压器线盘的刹车方法,使用杠杆轮组将刹车线施力方向扩大,改变刹车线的行程以及力度,保证变压器线圈在绕线时获得持续均匀的拉紧力;本发明刹车摩擦力与刹车线行程成线性关系,通过改变杠杆轮组或刹车中的弹簧弹性系数等,可对刹车线行程和刹车制动力进行预置调整,可以控制刹车力的大小,使得变压器线圈在绕线时获得持续均匀的拉紧力,从而提高了线圈绕线质量。从而提高了线圈绕线质量。从而提高了线圈绕线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崔荣华 李红兵 赵永林 潘宝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通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1.08.27
技术公布日:2021/11/28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