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多功能夜间抢修车的制作方法

2021-11-29 13:1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抢修设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功能夜间抢修车。


背景技术:

2.抢修是事故发生后或因时间紧而动员人们抓紧时间高速度地对损坏位置进行修理,通常需要工人携带抢修工具第一时间前往事故发生地。
3.但是在夜间时分,老旧小区或小巷子的内部道路常常被私家车占用,导致大型抢修设备很难进入,延误抢修时机,加重了居民的财产损失,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实现快速抢修,本技术提供一种多功能夜间抢修车。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多功能夜间抢修车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夜间抢修车,包括推车、设置于所述推车上的箱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箱体上的箱盖,所述箱体的内部设置有盛装工具的工具箱、盛装蓄电池的蓄电池箱、盛装水泵的水泵箱以及盛装逆变器的逆变箱。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便携式的抢修车,能够在窄小的路段行进,同时抢修车携带不同的作业工具,满足不同的抢修需求,争分夺秒的抢占抢修时机,实现快速抢修,同时维护居民的财产安全。
7.可选的,所述箱体的侧壁设置有调节支架,所述调节支架上设置有照明灯。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照明灯为维修地点提供光亮,保证工人的正常维修工作,同时实现抢修车的多功能化。
9.可选的,所述箱盖的两端均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动板,所述滑动板包括内板和外板,所述内板与所述外板通过铰接板相连接,并且所述外板翻转后覆盖所述内板上端面,且与箱盖的上端面相平齐。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抢修现场有人员受伤时,可以将滑动板拉出,然后对外板进行翻转,使外板重叠覆盖在内板上,并与箱盖的上端面相平齐。此时箱盖和滑动板形成长条形的平台供伤员平躺,使箱盖能够充当担架,并对伤员进行转运,提高了抢修车的功能和实用性。
11.可选的,所述外板背离所述内板的一端设置有插块,所述箱盖的两端端面均设置有供所述插块插接的插槽,所述箱盖的两端均水平螺纹连接有锁杆,所述内板和所述外板相互远离的一端侧壁均设置有供所述锁杆插接的锁孔。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将外板折叠至内板上后,驱动外板朝向箱盖方向运动,使外板上的插块插接插槽,实现外板的限位。随后再利用锁杆插接内板上的锁孔,实现整个滑动板的固定,增大对病人转运时的稳定性。同时在滑动板内嵌至箱盖内时,利用锁杆插接外板上的锁孔,实现滑动板的内嵌式固定,增大滑动板的稳定性,保证整个抢修车的稳定工作。
13.可选的,所述箱盖上端面的两侧均竖直设置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内竖直滑动连接有防护栏,所述箱盖内设置有驱动所述防护栏升降的驱动机构。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升降式的防护栏,对伤员进行防护,避免转运时发生跌落危险,保证伤员的稳定转运。
15.可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两对驱动轮,每对所述驱动轮均分布于所述内板背离所述外板一端的两侧,且与所述内板的两侧转动连接,每个所述防护栏上均倾斜设置有一对驱动孔,一对所述驱动孔相互靠近的一端高于另一端,且供位于同一侧的所述驱动轮滑移。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驱动内板和外板向外或向内滑移时,将会带动驱动轮同步运动,此时在倾斜的驱动孔的导向作用下,使防护栏跟随内板的滑移同步升降运动。因此利用内板和外板的滑移以及巧妙的驱动机构,实现防护栏的自动升降控制,使得箱盖作为担架的的使用过程更加方便。
17.可选的,所述外板与所述箱盖上端面相平齐的一侧横向设置有气囊,所述外板内设置有对所述气囊充气的充气机构。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将整个滑动板展开充当担架时,利用充气机构对气囊进行充气,以形成枕头对伤员的头部进行支撑,增大伤员的舒适程度,保证伤员的稳定转运。
19.可选的,所述充气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外板内的充气管,所述充气管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气囊的长度方向相垂直,并且所述充气管的其中一端连通所述气囊;所述充气管内滑动连接有活塞,所述活塞上水平设置有延伸至所述充气管外部的推杆,所述推杆背离所述活塞的一端向上弯折并贯穿所述外板,所述外板上设置有供所述推杆滑移的条形孔;所述条形孔内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推杆相固定,且两侧均设置有卡块,并且所述条形孔的两侧内壁均设置有与所述卡块卡接配合的卡齿。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对气囊进行充气和放气时,控制滑块带动推杆以及活塞同步滑移,利用充气管将空气充入气囊内或将气囊内的空气抽出,以实现气囊的便捷充气和抽气。
21.可选的,所述箱盖的一侧与所述箱体相铰接,且另一侧设置有搭扣,所述箱盖与所述箱体相铰接的一侧均水平且交错设置有多个铰接管,多个所述铰接管内横穿有铰接轴;所述铰接轴包括四根轴杆,所述轴杆的一端设置有螺杆,且另一端设置有供所述螺杆旋入的螺孔,同时所述铰接板的外壁设置有供所述螺杆旋入的固定孔。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伤员进行转运时,将铰接轴拆除,然后将铰接轴进行拆解,并旋入铰接板的两侧,以形成手柄供人员握持,实现伤员的抬放,从而提高整个抢修车的实用性。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通过设置便携式的抢修车,能够在窄小的路段行进,同时抢修车携带不同的作业工具,满足不同的抢修需求,实现快速抢修,维护居民的财产安全;通过设置使用面积可调节的箱盖,使箱盖能够充当担架,并对伤员进行承载和转运,提高了抢修车的功能和实用性;通过利用内板和外板的滑移以及巧妙的驱动机构,实现防护栏的自动升降控制,
使得箱盖作为担架的的使用过程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24.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5.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滑动板的结构示意图。
26.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箱盖充当担架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7.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箱体与箱盖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28.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滑动板与防护栏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29.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充气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0.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外板的结构示意图。
31.附图标记说明:1、推车;2、箱体;21、工具箱;22、蓄电池箱;23、水泵箱;24、逆变箱;25、箱门;26、调节支架;27、照明灯;3、箱盖;31、搭扣;32、滑槽;34、插槽;35、锁杆;36、容纳槽;37、防护栏;38、驱动孔;4、滑动板;41、内板;42、外板;43、铰接板;45、插块;46、锁孔;47、固定孔;5、铰接管;51、铰接轴;52、轴杆;53、螺杆;54、螺孔;6、驱动机构;61、驱动轮;7、气囊;8、充气机构;81、充气管;82、活塞;83、推杆;84、条形孔;85、滑块;86、卡块;87、卡齿。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附图1

7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3.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多功能夜间抢修车。
34.参照图1,该抢修车包括推车1、箱体2以及箱盖3。箱体2设置于推车1上,且上端呈开口状设置。箱盖3设置于箱体2的上端,且其中一侧与箱体2铰接,另一侧与箱体2之间设置有搭扣31,以用于实现箱盖3的固定。
35.参照图1,箱体2的内部设置有工具箱21、蓄电池箱22、水泵箱23以及逆变箱24。工具箱21内盛装有抢修用的工具,蓄电池箱22内盛装有蓄电池,实现设备的供电,水泵箱23内盛装有水泵,用于对积水进行抽吸,逆变箱24内盛装有逆变器,用于对直流电转化为交流电。
36.参照图1,其中蓄电池箱22和逆变箱24位于下方,且箱体2上设置有连通蓄电池箱22和逆变箱24的箱门25,以实现蓄电池和逆变器的装放和取卸。工具箱21和水泵箱23分别位于蓄电池箱22和逆变箱24的上方,且上端呈开口状设置,因此箱盖3的启闭能够实现工具箱21和水泵箱23的启闭控制,便于工人使用工具和水泵。
37.参照图1,箱体2的侧壁设置有调节支架26,调节支架26上设置有照明灯27,照明灯27通过导线与蓄电池箱22内的蓄电池相连接,以实现对照明灯27的供电,并对维修环境提高光亮,便于工人进行抢修作业。
38.其中调节支架26在使用时,调节支架26能够自由旋转,并且还能够自由伸缩,因此照明灯27的高度位置、转动角度以及俯仰方向均能够自由调整,方便工人在施工时对不同位置进行补光,满足维修需求。
39.参照图1、图2,箱盖3的两端均设置有滑槽32,一对滑槽32延伸至箱盖3的中部位置,并且滑槽32的宽度趋近于箱盖3的宽度。滑槽32内水平滑动连接有滑动板4,滑动板4的滑出能够增大整个箱盖3的使用面积。
40.参照图2、图3,滑动板4包括内板41、外板42和铰接板43,铰接板43位于内板41与外板42之间,并且内板41和外板42通过铰接板43相连接。其中外板42能够在铰接板43的铰接位置向上翻转,并且外板42翻转后能够叠摞覆盖内板41上端面,且抵触箱盖3的端部。
41.与此同时,外板42与箱盖3的上端面相平齐,并且一对外板42与箱盖3的上端面之间形成一个表面平整的平台,该平整的平台能够充当担架,可以供伤员躺卧,随后能够推动抢修车实现伤员的极速转运,快速将伤员运出抢修现场。
42.参照图2、图3,外板42背离内板41的一端端面设置有插块45,箱盖3的两端端面均设置有插槽34,插槽34用于供插孔插接,因此外板42翻转后,在控制外板42反向运动,能够实现外板42的限位,从而限制外板42向上翻转。
43.参照图2、图3,箱盖3的两端均水平螺纹连接有锁杆35,并且锁杆35连通滑槽32。内板41和外板42相互远离的一端侧壁均设置有供锁杆35插接的锁孔46,并且当锁杆35插接不同的锁孔46时,分别实现滑动板4展开状态和收纳状态的固定,实现滑动板4的稳定使用和稳定收纳。
44.参照图4,箱盖3与箱体2相铰接的一侧均水平设置有多个铰接管5,箱盖3和箱体2上的铰接管5呈交错状布设,且同轴设置。其中多个铰接管5内横穿有铰接轴51,以实现箱盖3与箱体2之间的铰接配合。
45.参照图4,铰接轴51包括四根轴杆52,四根轴杆52的其中一端设置有螺杆53,且另一端设置有供螺杆53旋入的螺孔54,因此四根轴杆52的相互旋紧能够形成轴杆52。
46.参照图4,铰接板43的外壁还设置有供螺杆53旋入的固定孔47,因此在铰接轴51拆卸下来后,箱盖3与箱体2独立,形成独立的担架。与此同时,将铰接轴51进行拆解,并将铰接轴51固定在铰接板43上,形成手柄供人们握持,能够实现箱盖3以及伤员的转运,并且抢修车内的工具能够留在原地供工人继续使用。
47.参照图4,箱盖3上端面设置有一对容纳槽36,一对容纳槽36分布于箱盖3的两侧,且沿箱盖3的长度方向设置。容纳槽36内竖直滑动连接有防护栏37,防护栏37升起后能够夹持伤员,对伤员进行保护,防止伤员跌落。
48.参照图4、图5,箱盖3内设置有驱动防护栏37升降的驱动机构6。驱动机构6包括两对驱动轮61,每对驱动轮61均分布于内板41的两侧,且位于背离外板42的一端,同时所有的驱动轮61均与内板41转动连接。
49.参照图4、图5,每个防护栏37的下端均贯穿设置有一对驱动孔38,一对驱动孔38呈八字形倾斜状设置,且相互靠近的一端高于另一端,并供位于同一侧的驱动轮61滑移。
50.因此在驱动轮61跟随内板41同步滑移的过程中,驱动孔38的顶壁和底壁能够自动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在驱动轮61轴心位置不变的情况下,控制防护栏37自动升降,实现担架状态的快速形成。
51.参照图4、图6,外板42与箱盖3上端面相平齐的一侧设置有气囊7,气囊7位于外板42靠近内板41的一端,且横向布设,以形成枕头供伤员躺卧,在对伤员转运时,尽量避免伤员出现二次伤害。
52.参照图4、图6,外板42内设置有对气囊7充气和放气的充气机构8,能够对气囊7充气以形成枕头,同时还能将气囊7内的气体抽出,保证气囊7可以跟随外板42一同嵌入箱盖3内,实现一同储存。
53.参照图6,充气机构8包括充气管81、活塞82以及推杆83。充气管81为长条形的管体,且设置于外板42内部。其中充气管81的长度方向与气囊7的长度方向相垂直,并且充气管81靠近气囊7的一端与气囊7相连通。
54.参照图6,活塞82设置于充气管81内,且与充气管81滑动连接,用于将充气管81内的气体充入气囊7中,或者将气囊7中的气体进行抽吸。推杆83设置于充气管81内,推杆83的其中一端固定于活塞82,且另一端延伸至充气管81的外部。
55.参照图6、图7,推杆83背离活塞82的一端向上弯折,并且外板42上设置有长条形的供推杆83弯折端滑移的条形孔84。其中条形孔84内嵌设有滑块85,滑块85的表面与外板42的表面相平齐,且与条形孔84滑动连接。
56.参照图6、图7,滑块85与推杆83相固定,其中滑块85的两侧均设置有弹性的卡块86,并且条形孔84的两侧内壁均设置有与卡块86卡接配合的卡齿87,以实现滑块85以及推杆83的固定。
57.因此当对伤员进行转运时,可以控制滑块85带动驱动杆以及活塞82运动,实现气囊7的充气,并且充气后,在卡块86和卡齿87的卡接配合作用下,实现活塞82的固定,从而保证气囊7始终处于充气状态。
58.当对伤员转运完毕后,控制滑块85带动驱动杆以及活塞82反向运动,并将气囊7内的空气抽出,使气囊7瘪掉,能够跟随外板42的滑移内嵌到箱盖3内,实现气囊7的一同收纳。
59.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多功能夜间抢修车的实施原理为:当需要对损坏位置进行抢修时,通过推动推车1带动所有的抢修工具和修设备快速抵达现场,实现进行抢修作业。
60.当抢修现场有人员受伤时,可以将滑动板4拉出,然后对外板42进行翻转,使外板42重叠覆盖在内板41上,并与箱盖3的上端面相平齐。此时箱盖3和滑动板4形成充当担架的平台,实现伤员的转运。
61.与此同时,在滑动板4的滑出过程中,能够控制箱盖3上的防护栏37升起,形成对伤员的防护。同时还可以对外板42上的气囊7充气,供伤员躺卧,避免对伤员造成二次伤害。
62.同时当需要抬运伤员时,能够将箱盖3铰接端的铰接轴51进行拆卸和拆解,并固定在滑动板4的两端,实现箱盖3和滑动板4的整体抬运,从而实现伤员的抬运和抢救。
63.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