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天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1-27 02:1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天线装置。


背景技术:

2.作为平面天线,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隔着电介质对置配设接地导体和辐射导体而成的平面天线,在该平面天线中,平板形辐射导体和环形辐射导体作为上述辐射导体同心配置于同一平面,在上述环形辐射导体的外周部整周中其一部分或者全部连接于上述接地导体,上述平板形辐射导体和环形辐射导体具有在任意频带通过相互耦合而以同一模式激振的大小。
3.此外,例如,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双频共用天线,其中,在电介质基板的表面具备呈圆环状且中心侧的端部与电介质基板的背面的接地电极短路的第一辐射电极,在该辐射电极的内侧具备中央部分与接地电极短路的圆形的第二辐射电极,第一辐射电极和第二辐射电极以不同的模式且以不同的频率工作。
4.现有技术文献
5.专利文献
6.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003272号公报
7.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3020777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8.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9.以往,作为薄型的天线,公知有微带天线。另一方面,在从天线辐射圆极化波的情况下,作为圆极化波的长轴和短轴的比值的轴比成为重要的参数。
10.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作为微带天线的、薄型且实现良好的轴比的天线装置。
11.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1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应用本发明的天线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电介质基板;接地导体,配置于所述电介质基板的下表面;以及辐射元件,配置于所述电介质基板的上表面,通过两个馈电点收发圆极化波,所述辐射元件的外缘具有多边形状,在该外缘的角部形成有缺口部。
13.在此,可以是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元件的外缘具有矩形形状,所述缺口部形成于所述外缘的、在对角方向上分别对置的两组角部中的至少一组角部。
14.此外,可以是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部为矩形形状。
15.而且,可以是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元件在中心具有贯通孔。
16.此外,可以是其特征在于,还具备以包围所述辐射元件的周围的方式配置于所述电介质基板的上表面的寄生振子,所述寄生振子的外缘具有多边形状,在该外缘的角部形成有缺口部。
17.而且,可以是其特征在于,所述寄生振子的外缘具有矩形形状,所述寄生振子的所述缺口部形成于该寄生振子的外缘的、在对角方向上分别对置的两组角部中的至少一组角部。
18.并且,可以是其特征在于,所述寄生振子的所述缺口部为矩形形状。
19.此外,若从其他观点来看,应用本发明的天线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电介质基板;接地导体,配置于所述电介质基板的下表面;以及辐射元件,配置于所述电介质基板的上表面,通过两个馈电点收发圆极化波,所述辐射元件的外缘具有多边形状,在该外缘的角部形成有朝径向的外侧方向突出的突出部。
20.发明效果
21.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作为微带天线的、薄型且实现良好的轴比的天线装置。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的立体图。
23.图2的(a)为从上表面观察本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的俯视图,图2的(b)为表示缺口部的一个例子的图。
24.图3的(a)为在图2的(a)a-a线处的剖视图,图3的(b)为在图2的(a)b-b线处的剖视图。
25.图4为表示在电磁场模拟中所使用的天线装置的各个参数的值的图。
26.图5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的vswr特性的图。
27.图6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的ar的图。
28.图7的(a)~(c)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的辐射图案的一个例子的图。
29.图8的(a)~(c)为表示无缺口部的天线装置的辐射图案的一个例子的图。
30.图9的(a)、图9的(b)为表示在天线装置设置了突出部的构成的一个例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
32.<天线装置的构成>
33.首先,参照附图1~3对本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1的构成进行说明。
34.图1为本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1的立体图。
35.图2的(a)为从上表面观察本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1的俯视图,图2的(b)为表示缺口部31a的一个例子的图。
36.图3的(a)为在图2的(a)的a-a线处的剖视图,图3的(b)为在图2的(a)的b-b线处的剖视图。
37.天线装置1具备电介质基板10、接地导体20、第一辐射元件30、第一馈电点40、第二馈电点50、第二辐射元件60。
38.例如,电介质基板10是由环氧玻璃树脂、聚四氟乙烯等氟系树脂、陶瓷等电介质材料构成的基板。电介质基板10例如具有一边长度l、厚度h的长方体形状。
39.接地导体20配置于电介质基板10的下表面(图1的-z侧的面),由铜或铝等导电材料构成。该接地导体20例如与地线连接,向第一辐射元件30和第二辐射元件60提供基准电
位。接地导体20例如具有一边长度l的矩形形状。
40.第一辐射元件30以与接地导体20对置的方式配置于电介质基板10的上表面(图1的 z侧的面),作为以接地导体20为底板的微带天线来工作。第一辐射元件30例如具有一边长度l
a
的矩形形状。即,第一辐射元件30的外缘(即,外周的边缘)具有一边长度l
a
的矩形形状。此外,第一辐射元件30在中心具有矩形的贯通孔32。贯通孔32例如为一边长度l
h
的矩形形状。即,第一辐射元件30的内缘(即,内周的边缘)具有一边长度l
a
的矩形形状。并且,在贯通孔32的下表面存在电介质基板10。
41.此外,第一辐射元件30具有w1的宽度。换言之,贯通孔32的矩形形状的外缘(即,第一辐射元件30的矩形形状的内缘)和第一辐射元件30的矩形形状的外缘之间的宽度为w1。并且,第一辐射元件30的一边长度l
a
为(2w1 l
h
)的长度。
42.此外,在第一辐射元件30的外缘的、在对角方向上分别对置的两组角部中的一组角部(在图2的(a)所示的示例中为左上和右下的一对角部)形成有缺口部31a、31b。
43.如图2的(b)所示,缺口部31a例如具有一边长度s
x
和s
y
的矩形形状。此外,缺口部31b也具有与缺口部31a相同的形状。
44.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辐射元件30由铜或铝等导电材料形成,通过刻蚀等被加工为预先确定的形状。
45.第一馈电点40经由贯通电介质基板10的馈电线路41,与配置于接地导体20的正下方的信号发生器70连接,从信号发生器70经由馈电线路41接受馈电。如图2的(a)所示,该第一馈电点40在以电介质基板10的上表面(图1的 z侧的面)的中心位置为原点o而设定的正交坐标系中,配置于坐标(x
a
,y
a
)的位置。
46.与第一馈电点40相同,第二馈电点50经由贯通电介质基板10的馈电线路51,与配置于接地导体20的正下方的信号发生器70连接,从信号发生器70经由馈电线路51接受馈电。如图2的(a)所示,该第二馈电点50在电介质基板10的上表面(图1的 z侧的面)中,配置于坐标(x
b
,y
b
)的位置。
47.在此,在从信号发生器70向第一馈电点40和第二馈电点50馈电的情况下,从信号发生器70向第一馈电点40和第二馈电点50发送共同频率的信号。不过,使从信号发生器70向第二馈电点50发送的信号的相位相对于向第一馈电点40发送的信号的相位延迟90度。如此,通过将两个信号的相位错开90度,在第一辐射元件30实现圆极化波辐射。圆极化波从第一辐射元件30向 z侧方向、-z侧方向辐射。
48.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实现圆极化波辐射,将从信号发生器70发送的两个信号的相位错开即可。因此,也可以是将从信号发生器70向第一馈电点40发送的信号的相位相对于从信号发生器70向第二馈电点50发送的信号的相位延迟90度。
49.换言之,通过使从信号发生器70发送的两个信号中的哪一个的相位延迟来确定圆极化波的极化面的旋转方向。例如,在使从信号发生器70向第二馈电点50发送的信号的相位相对于从信号发生器70向第一馈电点40发送的信号的相位延迟90度的情况下,在第一辐射元件30中,向 z侧方向辐射右旋圆极化波,向-z侧方向辐射左旋圆极化波。另一方面,在使从信号发生器70向第一馈电点40发送的信号的相位相对于从信号发生器70向第二馈电点50发送的信号的相位延迟90度的情况下,在第一辐射元件30中,向 z侧方向辐射左旋圆极化波,向-z侧方向辐射右旋圆极化波。
50.此外,只要由第一辐射元件30辐射圆极化波,从信号发生器70发送的两个信号的相位的偏差也可以不为90度。不过,通过使相位的偏差接近90度,圆极化波的圆的精度提高。
51.而且,只要由第一辐射元件30辐射圆极化波,第一馈电点40和第二馈电点50的位置也可以进行变更。
52.与第一辐射元件30相同,第二辐射元件60以与接地导体20对置的方式配置于电介质基板10的上表面(图1的 z侧的面),作为以接地导体20为底板的微带天线来工作。第二辐射元件60是没有馈电点的寄生振子,具有包围第一辐射元件30的环状的形状。第二辐射元件60以与第一辐射元件30电磁耦合的方式,隔着由宽度g的间隙形成的空隙62,配置于第一辐射元件30的周围。第二辐射元件60具有w
rng
的宽度。
53.换言之,第二辐射元件60以包围第一辐射元件30的周围的方式配置于电介质基板10的上表面(图1的 z侧的面),第二辐射元件60的外缘和内缘具有矩形形状。此外,第二辐射元件60的矩形形状的内缘和第一辐射元件30的矩形形状的外缘之间由空隙62隔开。并且,第二辐射元件60通过与第一辐射元件30的电磁耦合,以无馈电方式进行工作。
54.而且,与第一辐射元件30相同,在第二辐射元件60的外缘的对角方向上形成有缺口部61a、61b。缺口部61a、61b形成于第二辐射元件60的、在对角方向上分别对置的两组角部中的一组角部(在图2的(a)所示的示例中为左上和右下的一对角部)。此外,缺口部61a、61b具有与图2的(b)中所示的缺口部31a相同的矩形形状。
55.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辐射元件60由铜或铝等导电材料形成,通过刻蚀等被加工为预先确定的形状。
56.在此,当从信号发生器70向第一馈电点40和第二馈电点50进行馈电时,第一辐射元件30和第二辐射元件60电磁耦合。通过该电磁耦合,第二辐射元件60被激励,在第二辐射元件60中实现圆极化波辐射。圆极化波从第二辐射元件60向 z侧方向、-z侧方向辐射。
57.换言之,与第一辐射元件30相同,通过使从信号发生器70发送的两个信号中的哪一个的相位延迟来确定圆极化波的极化面的旋转方向。例如,在将从信号发生器70向第二馈电点50发送的信号的相位相对于从信号发生器70向第一馈电点40发送的信号的相位延迟90度的情况下,在第二辐射元件60中,向 z侧方向辐射右旋圆极化波,向-z侧方向辐射左旋圆极化波。另一方面,在使从信号发生器70向第一馈电点40发送的信号的相位相对于从信号发生器70向第二馈电点50发送的信号的相位延迟90度的情况下,在第二辐射元件60中,向 z侧方向辐射左旋圆极化波,向-z侧方向辐射右旋圆极化波。
58.<基于电磁场模拟的计算结果>
59.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1,通过电磁场模拟进行了计算。图4为表示在电磁场模拟中所使用的天线装置1的各个参数的值的图。需要说明的是,图4所示的各个参数的值是一个例子,天线装置1的各个参数的值不限于图4所示的内容。
60.如图4所示,l=37.74mm、w1=6.275mm、w
rng
=0.8mm、l
h
=4.12mm、h=15mm、x
a
=3.225mm、y
a
=4.254mm、x
b
=-4.32mm、y
b
=3.02mm、ε
r
=20.0、g=1.0mm、s
x
=0.5mm、s
y
=0.5mm。
61.需要说明的是,ε
r
为电介质基板10的相对介电常数。
62.接着,参照附图5~8对电磁场模拟的计算结果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图5~8
所示的示例中,使用图4所示的各个参数。
63.图5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1的vswr(电压驻波比:voltage standing wave ratio)特性的图。在此,对具有缺口部31a、31b和缺口部61a、61b的天线装置1与不具有缺口部31a、31b和缺口部61a、61b的天线装置(以下称作“无缺口部的天线装置”)进行了比较。需要说明的是,在无缺口部的天线装置中,除了缺口部31a、31b和缺口部61a、61b以外的形状与天线装置1相同。即,在无缺口部的天线装置中,使用在图4所示的各参数中除了s
x
和s
y
以外的各参数。
64.图5的图表的横轴表示从信号发生器70发送的信号的频率。此外,纵轴表示从天线装置1或无缺口部的天线装置产生的电波的vswr特性。在图5所示的示例中,“有缺口部”表示天线装置1的vswr特性,“无缺口部”表示无缺口部的天线装置的vswr特性。
65.在此,vswr特性是表示高频特性的指标之一,是指高频信号通过时信号的一部分在电路上被反射的程度。反射越大,vswr的数值越大,表示信号损耗(即,回波损耗)越大。因此,一般而言,要求vswr尽可能得低。
66.像图示那样,确认了天线装置1和无缺口部的天线装置具有两个共振频率。具体而言,天线装置1具有1.18~1.23ghz的频带和1.58ghz的频带这两个共振频率。即,在从信号发生器70向第一馈电点40和第二馈电点50发送的信号的频率例如为1.18ghz频带、1.23ghz频带、1.58ghz频带的情况下,天线装置1辐射圆极化波。
67.需要说明的是,1.18ghz频带、1.23ghz频带、1.58ghz频带分别被称为l5频带、l2频带、l1频带,例如,是在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全球定位卫星系统)中使用的频带。
68.换言之,第二辐射元件60的矩形形状的周长比第一辐射元件30的矩形形状的周长长。因此,与第一辐射元件30相比,第二辐射元件60作为在低频带共振的天线元件来工作。在该例子中,第二辐射元件60作为在1.18~1.23ghz的频带共振的天线元件来工作。另一方面,第一辐射元件30作为在1.58ghz的频带共振的天线元件来工作。
69.在此,第一辐射元件30由第一馈电点40和第二馈电点50馈电,电流沿第一辐射元件30的矩形形状的周向流动,由此第一辐射元件30以特定的频率共振。该共振频率主要由作为电流流动的路径的第一辐射元件30的矩形形状外缘的长度影响。
70.进一步说明,例如,即使是在第一辐射元件30不设置贯通孔32的构成,通过向第一馈电点40和第二馈电点50馈电,能从第一辐射元件30辐射圆极化波。不过,像本实施方式那样,在第一辐射元件30设置贯通孔32的构成中,电流不在第一辐射元件30的中心附近流动。因此,电流流动的路径变长,第一辐射元件30的共振频率变低。此外,通过将贯通孔32扩大,电流不流动的区域变大。因此,电流流动的路径变长,第一辐射元件30的共振频率变低。
71.如此,通过第一辐射元件30的贯通孔32来调整共振频率。
72.接着,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1的ar(axial ratio:轴比)的图。ar为轴比。例如,在ar为1的情况下,表示长轴和短轴相等的圆。如果考虑到理想的是圆极化波尽可能地接近圆,则要求使ar接近1。需要说明的是,在图6所示的例子中,由于ar的单位为db,因此在ar=0db的情况下,圆极化波的长轴和短轴相等。
73.在图6所示的例子中,“有缺口部”示出了天线装置1的ar,“无缺口部”示出了无缺口部的天线装置的ar。
74.像图示那样,确认了在1.1~约1.6ghz的频带中,与无缺口部的天线装置相比,天线装置1的ar小。例如,在天线装置1的共振频率1.18~1.23ghz的频带、1.58ghz的频带中,与无缺口部的天线装置相比,天线装置1的ar小。此外,例如即使在共振频率以外的频带中,与无缺口部的天线装置相比,天线装置1的ar也小。
75.如此,通过设置缺口部31a、31b和缺口部61a、61b,改善了轴比。
76.换言之,通过在第一馈电点40和第二馈电点50这两点馈电,产生具有约90度相位差的交叉极化波分量。这里的交叉极化波分量是水平极化波相对于垂直极化波的分量(或者是垂直极化波相对于水平极化波的分量)。因此,在从信号发生器70向第一馈电点40和第二馈电点50赋予90度相位差而进行馈电的情况下,对交叉极化波分量进一步施加90度相位差,因此产生相互增强的极化波(即,垂直极化波、水平极化波)和相互减弱的极化波(即,垂直极化波、水平极化波)。其结果是,圆极化波的轴比恶化。
77.在此,在设有缺口部31a、31b的情况下,在第一辐射元件30的外缘,在具有缺口部31a、31b的角部和无缺口部31a、31b的角部,电流流动的路径的长度产生差分。即,通过设置缺口部31a、31b,在第一辐射元件30的外缘,有缺口部31a、31b的角部的对角方向的长度(即,有缺口部31a、31b的角部的外缘对角线的长度)发生变化,与无缺口部31a、31b的角部的对角方向的长度之间产生差分。换言之,在第一辐射元件30的外缘的各个对角方向的长度上产生差分。其结果是,交叉极化波分量的相位偏移,极化波的相互增强的程度、相互减弱的程度被抑制。由此,从第一辐射元件30辐射的圆极化波的圆的精度提高,轴比被改善。
78.同样地,在设有缺口部61a、61b的情况下,在第二辐射元件60的外缘,在具有缺口部61a、61b的角部和无缺口部61a、61b的角部,在电流流动的路径的长度上产生差分。即,通过设置缺口部61a、61b,在第二辐射元件60的外缘,具有缺口部61a、61b的角部的对角方向的长度(即,第二辐射元件60的外缘的对角线长度)发生变化,在第二辐射元件60的外缘的各个对角方向的长度上产生差分。其结果是,从第二辐射元件60辐射的圆极化波的圆的精度提高,轴比被改善。
79.此外,例如,在将ar的目标值设为3的情况下,在1.1~约1.6ghz,若将“有缺口部”和“无缺口部”进行比较,则“有缺口部”的ar在目标值3以下的范围较宽。例如,在1.18~1.23ghz的频带内,对于ar在目标值3以下的范围而言,“有缺口部”比“无缺口部”宽。因此,通过设置缺口部31a、31b和缺口部61a、61b,可以说天线装置作为更宽频带的天线来工作。
80.接着,图7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1的辐射图案的一个例子的图。另一方面,图8为表示无缺口部的天线装置的辐射图案的一个例子的图。在此,图7和图8所示的例子示出了图1的xz面的辐射图案。此外,在图7和图8中,以最大增益设为0db的方式进行了标准化。
81.如图7所示,确认了在本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1中,在1.18ghz频带、1.23ghz频带、1.58ghz频带中,关于左旋圆极化波得到朝 z侧方向辐射的指向特性,关于右旋圆极化波得到朝-z侧方向辐射的指向特性。此外,如图8所示,确认了在无缺口部的天线装置中,在1.18ghz频带、1.23ghz频带、1.58ghz频带中,关于左旋圆极化波也得到向 z侧方向辐射的指向特性,关于右旋圆极化波也得到朝-z侧方向辐射的指向特性。
82.不过,如图8的(c)所示,在无缺口部的天线装置中,在1.58ghz,θ=约30度处,左旋圆极化波向 z侧方向辐射,并且右旋圆极化波也向 z侧方向辐射。另一方面,如图7的(c)所
示,在天线装置1中,在1.58ghz,左旋圆极化波向 z侧方向辐射,并且右旋圆极化波向-z侧方向辐射,即使在θ=约30度处,右旋圆极化波也没有向 z侧方向辐射。
83.因此,从辐射图案的观点来看,确认了通过设置缺口部31a、31b和缺口部61a、61b,例如在θ=约30度的方向上,轴比被改善。
84.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的例子中,将接地导体20设为与电介质基板10的下表面(图1的-z侧的面)相同的大小(即,一边长度为l的矩形形状)。在此,如果将接地导体20设置得比电介质基板10的下表面大,则向-z侧方向辐射的圆极化波有时会被接地导体20反射。例如,若向-z侧方向辐射的右旋圆极化波被接地导体20反射,则辐射方向变为 z侧方向,并且该圆极化波从右旋圆极化波变为左旋圆极化波。
85.像以上说明的那样,通过向第一馈电点40和第二馈电点50馈电,本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1在第一辐射元件30和第二辐射元件60辐射圆极化波。并且,通过在第一辐射元件30设置缺口部31a、31b,在第二辐射元件60设置缺口部61a、61b,圆极化波的轴比被改善。此外,天线装置1由于是在电介质基板10的上表面配置作为寄生振子的第二辐射元件60的构成,因此,例如与不在电介质基板10的上表面而是在电介质基板10的圆极化波的辐射方向(例如, z侧方向)上配置寄生振子的结构相比,成为薄型。
86.<变形例>
87.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的例子中,在第一辐射元件30的外缘的、在对角方向上分别对置的两组角部中的一组角部设置缺口部31a、31b,在第二辐射元件60的外缘的、在对角方向上分别对置的两组角部中的一组角部设置缺口部61a、61b,但不限于像这样的构成。
88.例如,也可以在第一辐射元件30的外缘的、在对角方向上分别对置的两组角部这双方(即,外缘的所有四个角部)设置缺口部。不过,为了在第一辐射元件30的外缘的各个对角方向的长度上设置差分,不是在第一辐射元件30的外缘的四个角部设置完全相同的缺口部,而是例如在第一辐射元件30的外缘的、在对角方向上分别对置的两组角部中的一组角部和另一组角部设置不同的缺口部即可。此外,例如,也可以是仅在外缘的一个角部设置缺口部,或在三个角部设置缺口部。
89.同样地,例如,也可以是在第二辐射元件60的外缘的、在对角方向上分别对置的两组角部这双方(即,外缘的所有四个角部)设置缺口部。不过,为了在第二辐射元件60的外缘的各个对角方向的长度上设置差分,不是在第二辐射元件60的外缘的四个角部设置完全相同的缺口部,而是例如在第二辐射元件60的外缘的、在对角方向上分别对置的两组角部中的一组角部和另一组角部设置不同的缺口部即可。此外,例如,也可以是仅在外缘的一个角部设置缺口部,或在三个角部设置缺口部。
90.此外,也可以是仅在第一辐射元件30和第二辐射元件60中的任意一方设置缺口部,而在另一方不设置缺口部。
91.例如,也可以是在第一辐射元件30设置缺口部31a、31b,在第二辐射元件60不设置缺口部61a、61b。
92.而且,在上述的例子中,将缺口部31a、31b;缺口部61a、61b的形状设为正方形的矩形形状,但不限于像这样的构成。
93.例如,也可以是将缺口部31a、31b;缺口部61a、61b的形状设为非正方形的长方形的矩形形状,或设为将第一辐射元件30和第二辐射元件60的角部切除后的三角形的形状。
94.此外,在上述的例子中,将第一辐射元件30和第二辐射元件60设为正方形的矩形形状,但不限于像这样的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只要在第一辐射元件30和第二辐射元件60辐射圆极化波,就可以变更第一辐射元件30和第二辐射元件60的形状。例如,也可以是将第一辐射元件30和第二辐射元件60设为非正方形的长方形的矩形形状,或设为矩形以外的多边形形状。
95.换言之,在将第一辐射元件30和第二辐射元件60设为矩形以外的多边形形状的情况下,缺口部形成于第一辐射元件30的外缘的至少一个角部、第二辐射元件60的外缘的至少一个角部。
96.例如,在第一辐射元件30和第二辐射元件60为2n边形(n为3以上的整数)的情况下,缺口部形成于第一辐射元件30的外缘的、在对角方向上对置的至少一组角部、以及第二辐射元件60的外缘的、在对角方向上对置的至少一组角部。
97.而且,在上述的例子中,将电介质基板10设为与第一辐射元件30和第二辐射元件60相同的形状(即,矩形形状),但不限于像这样的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电介质基板10设为与第一辐射元件30和第二辐射元件60不同的形状。此外,也可以是将电介质基板10设为圆形形状,或设为矩形以外的多边形状。
98.此外,在上述的例子中,将贯通孔32设为正方形的矩形形状,但不限于像这样的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只要在第一辐射元件30辐射圆极化波,也可以变更贯通孔32的形状。例如,也可以是将贯通孔32设为非正方形的长方形的矩形形状,或设为圆形形状。
99.而且,在上述的例子中,在第一辐射元件30的周围配置了第二辐射元件60,但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不配置第二辐射元件60。在该情况下,天线装置1不是具有双共振型的特性,而是变成具有单共振型的特性。例如,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在1.18~1.23ghz的频带(即,对应于第二辐射元件60的共振频率)不发生共振。
100.并且,在上述的例子中,以发送圆极化波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1也能应用于例如接收从无线基站发送的圆极化波的情况。
101.<改善圆极化波的轴比的其他例子>
102.在上述的例子中,在第一辐射元件30形成有缺口部31a、31b,在第二辐射元件60形成有缺口部61a、61b。不过,为了改善圆极化波的轴比,不限于形成缺口部31a、31b;缺口部31a,31b的构成。
103.例如,也可以形成朝径向的外侧方向突出的突出部来代替缺口部31a、31b;缺口部61a、61b。
104.图9为表示在天线装置1设置了突出部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
105.在图9所示的例子中,在第一辐射元件30的外缘的、在对角方向上分别对置的两组角部中的一组角部形成有突出部33a和突出部33b。此外,在第二辐射元件60的外缘的、在对角方向上分别对置的两组角部中的一组角部形成有突出部63a和突出部63b。
106.在图9的(b)所示的例子中,突出部33a具有一边长度s1和s2的正方形的矩形形状,且s1=s2。此外,关于从第一辐射元件30突出的部分的长度s3、s4有s3=s4。不过,也可以使s3和s4不同。此外,突出部33b、突出部63a、63b也具有与突出部33a相同的形状。
107.如此,通过设置突出部33a、33b,在第一辐射元件30的外缘,在具有突出部33a、33b的角部和无突出部33a、33b的角部,在电流流动的路径的长度上产生差分。即,在第一辐射
元件30的外缘,具有突出部33a、33b的角部的对角方向的长度(即,有突出部33a、33b的角部的外缘对角线的长度)发生变化,与无突出部33a、33b的角部的对角方向的长度之间产生差分。其结果是,从第一辐射元件30辐射的圆极化波的圆的精度提高,轴比被改善。同样地,通过设置突出部63a、63b,从第二辐射元件60辐射的圆极化波的圆的精度提高,轴比被改善。
108.需要说明的是,在该例子中,在第一辐射元件30的外缘的、在对角方向上分别对置的两组角部中的一组角部设置突出部33a、33b,在第二辐射元件60的外缘的、在对角方向上分别对置的两组角部中的一组角部设置缺口部63a、63b,但不限于像这样的构成。突出部能够以与缺口部相同的方式来形成。
109.例如,也可以是,与缺口部相同地,在第一辐射元件30的外缘的、在对角方向上分别对置的两组角部这双方(即,外缘的所有四个角部)设置突出部。此时,在两组角部中的一组角部和另一组角部设置不同的突出部即可。此外,例如,也可以是仅在第一辐射元件30的外缘的一个角部设置突出部,或在三个角部设置突出部。而且,也可以是在两组角部中的一组角部设置缺口部,在另一组角部设置突出部。
110.此外,例如,也可以是在第二辐射元件60的外缘的、在对角方向上分别对置的两组角部这双方(即,外缘的所有四个角部)设置突出部。此时,在两组角部中的一组角部和另一组角部设置不同的突出部即可。此外,例如,也可以是仅在第二辐射元件60的外缘的一个角部设置突出部,或在三个角部设置突出部。而且,也可以是在两组角部中的一组角部设置缺口部,在另一组角部设置突出部。
111.此外,也可以是仅在第一辐射元件30和第二辐射元件60中的任意一方设置突出部,在另一方不设置突出部的结构。
112.例如,可以在第一辐射元件30设置突出部33a、33b,在第二辐射元件60不设置突出部63a、63b。
113.而且,在上述例子中,将突出部33a、33b;突出部63a、63b的形状设为正方形的矩形形状,但不限于像这样的结构。
114.例如,也可以是将突出部33a、33b;突出部63a、63b的形状设为非正方形的长方形的矩形形状,或设为矩形以外的多边形形状、圆形形状。
115.此外,在将第一辐射元件30和第二辐射元件60设为矩形以外的多边形形状的情况下,突出部与缺口部相同,形成于在第一辐射元件30的外缘的至少一个角部、第二辐射元件60的外缘的至少1个角部。
116.例如,在第一辐射元件30和第二辐射元件60为2n边形(n为3以上的整数)的情况下,突出部形成于第一辐射元件30的外缘的、在对角方向上对置的至少一组角部、以及第二辐射元件60的外缘的、在对角方向上对置的至少一组角部。
117.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上述中说明了各种各样的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但是当然也可以将这些实施方式、变形例彼此组合来构成。
118.此外,上述的实施方式不对本公开进行任何限定,能够在不脱离本公开的主旨的范围内以各种方式来实施。
119.附图标记说明:
120.1:天线装置;
121.10:电介质基板;
122.20:接地导体;
123.30:第一辐射元件;
124.31a、31b:缺口部;
125.32:贯通孔;
126.40:第一馈电点:
127.50:第二馈电点;
128.60:第二辐射元件;
129.61a、61b:缺口部;
130.62:空隙。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