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上行调度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2021-11-26 23:5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上行调度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2.在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中,当网络设备为终端分配用于传输上行数据的载波资源后,终端可以在相应载波资源上传输上行数据。通常,网络设备可以通过向终端发送用于指示上行调度的下行控制信息(dci,downlink controlinformation)来实现为终端分配用于传输上行数据的资源,但是,网络设备调度上行资源的方式比较固定,缺乏灵活性,导致下行传输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上行调度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4.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5.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行调度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6.所述第一终端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信息;
7.其中,所述第一信息表征所述第一终端在无线数据帧周期内的每个下行时隙上能够支持检测的最大dci数;所述dci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进行上行传输。
8.此外,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终端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信息,包括:
9.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无线能力指示信息,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信息。
10.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上行调度方法,应用于第一网络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11.所述第一网络设备获取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信息;
12.其中,所述第一信息表征所述第一终端在无线数据帧周期内的每个下行时隙上能够支持检测的最大dci数;所述dci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进行上行传输。
13.此外,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网络设备获取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信息,包括:
14.所述第一网络设备获取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无线能力指示信息;所述无线能力指示信息包含所述第一信息。
15.此外,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所述方法还包括:
16.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基于所述第一信息,判断所述第一终端是否支持增补上行(sul,supplementary uplink)载波调度;
17.当确定所述第一终端支持sul载波调度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采用sul 载波调度方式进行上行调度。
18.此外,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基于所述第一信息,判断所述第一终端是否支持sul载波调度,包括:
19.确定sul载波调度对应的无线数据帧周期内的第一上行时隙总数和第一下行时隙总数;
20.确定所述第一上行时隙总数和所述第一下行时隙总数的比值;
21.当确定的比值小于或等于所述最大dci数时,确定所述第一终端支持sul 载波调度。
22.此外,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所述方法还包括:
23.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基于所述第一信息,判断所述第一终端是否支持跨载波调度;
24.当确定所述第一终端支持跨载波调度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采用跨载波调度方式进行上行调度。
25.此外,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基于所述第一信息,判断所述第一终端是否支持跨载波调度,包括:
26.确定跨载波调度对应的无线数据帧周期内的第二上行时隙总数和第二下行时隙总数;
27.确定所述第二上行时隙总数和所述第二下行时隙总数的比值;
28.当确定的比值小于或等于所述最大dci数时,确定所述第一终端支持跨载波调度。
29.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上行调度方法,应用于第二网络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30.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二信息;
31.其中,所述第二信息表征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在无线数据帧周期内的每个下行时隙上能够支持发送的最大dci数;所述dci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终端进行上行传输。
32.此外,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二信息,包括:
33.所述第二网络设备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信息,向第二终端发送所述第二信息。
34.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上行调度方法,应用于第二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35.所述第二终端获取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表征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在无线数据帧周期内的下行时隙上能够支持发送的最大dci数;所述dci用于调度所述第二终端进行上行传输。
36.此外,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终端获取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信息,包括:
37.所述第二终端获取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rrc信息;所述rrc信息包含所述第二信息。
38.此外,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所述方法还包括:
39.所述第二终端基于所述第二信息,对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在无线数据帧周期内的每个下行时隙发送的dci进行盲检,得到至少一个dci;所述至少一个 dci的数目小于或等于所述最大dci数;
40.所述第二终端基于所述至少一个dci,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上行数据。
41.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上行调度装置,包括:
42.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信息;
43.其中,所述第一信息表征所述第一终端在无线数据帧周期内的每个下行时隙上能够支持检测的最大下行控制信息dci数;所述dci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进行上行传输。
44.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上行调度装置,包括:
45.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信息;
46.其中,所述第一信息表征所述第一终端在无线数据帧周期内的每个下行时隙上能够支持检测的最大dci数;所述dci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进行上行传输。
47.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上行调度装置,包括:
48.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二信息;
49.其中,所述第二信息表征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在无线数据帧周期内的每个下行时隙上能够支持发送的最大dci数;所述dci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终端进行上行传输。
50.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上行调度装置,包括:
51.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表征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在无线数据帧周期内的下行时隙上能够支持发送的最大dci数;所述dci用于调度所述第二终端进行上行传输。
52.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第一终端,包括:
53.第一处理器,
54.第一通信接口,用于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信息;
55.其中,所述第一信息表征所述第一终端在无线数据帧周期内的每个下行时隙上能够支持检测的最大下行控制信息dci数;所述dci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进行上行传输。
56.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第一网络设备,包括:
57.第二处理器,
58.第二通信接口,用于获取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信息;
59.其中,所述第一信息表征所述第一终端在无线数据帧周期内的每个下行时隙上能够支持检测的最大dci数;所述dci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进行上行传输。
60.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第二终端,包括:
61.第三处理器,
62.第三通信接口,用于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二信息;
63.其中,所述第二信息表征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在无线数据帧周期内的每个下行时隙上能够支持发送的最大dci数;所述dci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终端进行上行传输。
64.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第二通信接口,包括:
65.第四处理器,
66.第四通信接口,用于获取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表征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在无线数据帧周期内的下行时隙上能够支持发送的最大 dci数;所述dci用于调度所述第二终端进行上行传输。
67.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第一终端,包括处理器和用于存储能够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
68.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上述第一终端侧任一方法的
步骤。
69.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第一网络设备,包括处理器和用于存储能够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
70.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上述第一网络设备侧任一方法的步骤。
71.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第二网络设备,包括处理器和用于存储能够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
72.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上述第而网络设备侧任一方法的步骤。
73.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第二终端,包括处理器和用于存储能够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
74.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上述第二网络设备侧任一方法的步骤。
75.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方法的步骤。
76.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行调度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第一终端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信息表征所述第一终端在无线数据帧周期内的每个下行时隙上能够支持检测的最大下行控制信息dci数;所述dci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进行上行传输。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终端将自身支持的在无线数据帧周期内的每个下行时隙上发送的最大dci数上报给第一网络设备,如此,第一网络设备在每个下行时隙上发送的dci数不是固定的,这样,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为所述第一终端调度的用于传输上行数据的上行资源的方式较灵活,在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上行调度较灵活的情况下,能够提升下行容量。
附图说明
77.图1是相关技术中网络设备对终端进行上行调度的示意图
78.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上行调度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一;
79.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第一终端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信息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80.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上行调度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二;
81.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第一网络设备基于第一信息进行上行调度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82.图6a是本发明实施第一网络设备采用sul载波进行上行调度的示意图一;
83.图6b是本发明实施第一网络设备采用sul载波进行上行调度的示意图二;
84.图6c是本发明实施第一网络设备采用sul载波进行上行调度的示意图三;
85.图6d是本发明实施第一网络设备采用ul载波进行上行调度的示意图;
86.图7是本发明实施第一网络设备基于第一信息进行上行调度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87.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上行调度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三;
88.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第二网络设备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二信息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89.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上行调度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四;
90.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第二终端基于所述第二信息进行上行传输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91.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上行调度装置的组成结构示意图一;
92.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上行调度装置的组成结构示意图二;
93.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上行调度装置的组成结构示意图三;
94.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上行调度装置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四;
95.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上行调度系统的组成结构示意图一;
96.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上行调度系统的组成结构示意图二;
97.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第一终端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98.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第一网络设备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99.图20是本发明实施例第二网络设备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100.图21是本发明实施例第二终端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01.在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介绍之前,先对相关技术进行说明。
102.相关技术中,在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中,通过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调度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physicaluplink shared channel)的时间间隔k2是固定的,在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中,通过pdcch调度pusch的时间间隔k2不是固定的,可以根据上下行时隙的占比进行灵活配置,但是,在第四代和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网络设备在无线数据帧周期内的每个下行时隙发送的用于指示上行调度的dci数均是固定的,导致网络设备调度上行资源的方式比较固定,缺乏灵活性,导致下行传输受到影响。
103.举例来说,长期演进(lte,long term evolution)通信系统中,网络设备在无线数据帧周期内的每个下行时隙发送的用于指示上行调度的dci数小于或等于2或3,在每个下行时隙能够发送的2个dci的场景包含以下之一:当子帧配比为0时(对应数据帧为dsuuu),且特殊时隙配比不为10(对应时隙占比为6:2:6)时;当子帧配比为6时(对应数据帧为dsuuudsuud),且特殊时隙配比不为10(对应时隙占比为6:2:6)时。在每个下行时隙能够发送的2 个dci的场景包含以下之一:当子帧配比为0时(对应数据帧为dsuuu),特殊时隙配比为10时(对应时隙占比为6:2:6);当子帧配比为6时(对应数据帧为dsuuudsuud),特殊时隙配比为10时(对应时隙占比为6:2:6)。在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网络设备在无线数据帧周期内的每个下行时隙发送的用于指示上行调度的dci数小于或等于2。图1为网络设备对终端进行上行调度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以载波频率为4.9ghz为例,假设数据帧为 dsuuudsuuu,可以在0号下行时隙发送一个用于指示上行调度的dci,在1号下行时隙即s时隙发送两个用于指示上行调度的dci。具体的,在0号下行时隙通过pdcch发送dci0,在3号(0 3)上行时隙上发送pusch;在1号下行时隙下通过pdcch发送dci0,在4号(1 3)上行时隙上行发送pusch;在1号下行时隙通过pdcch发送另一个dci0,在7号(1 6)上行时隙发送 pusch。在0号下行时隙,k2=3,在1号下行时隙,k2=6。k2表示pdcch 到pusch的调度间隔。
104.基于此,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终端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信息表征所述第一终端在无线数据帧周期内的每个下行时隙上能够支持检
测的最大dci数;所述dci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进行上行传输。
105.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再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106.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行调度方法,应用于第一终端,如图2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107.步骤201:所述第一终端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信息;
108.其中,所述第一信息表征所述第一终端在无线数据帧周期内的每个下行时隙上能够支持检测的最大dci数;所述dci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进行上行传输,即,所述dci可以是用于指示上行调度的dci。
109.这里,在步骤201中,所述最大dci数可以是任意一个正整数,具体数值可结合所述第一终端的能力进行确定。
110.实际应用时,所述第一终端可以在无线能力指示信息中增加字段,并将无线能力指示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其中,新增字段表征第一终端在无线数据帧周期内的每个下行时隙上能够支持检测的最大dci数。
111.基于此,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终端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无线能力指示信息,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信息。
112.这里,所述第一终端在无线能力指示信息中增加第一字段,第一字段表示第一终端可以在无线数据帧周期内的每个下行时隙能够支持检测的最大dci 数。第一字段在所述无线能力指示信息中的位置不做限定。考虑到不同终端的能力不同,所述最大dci数可以根据第一终端的能力进行确定。其中,所述 dci可以是指用于指示上行调度的dci。
113.在一示例中,如图3所示,描述第一终端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信息的过程,包括:
114.步骤301:第一终端在无线能力指示信息中增加第一字段;所述第一字段表征第一终端在无线数据帧周期内的每个下行时隙上能够支持检测的最大dci 数。
115.举例来说,假设第一终端在无线数据帧周期内的每个下行时隙上能够支持检测的最大dci数为5个,这样,所述第一终端可以在无线能力指示信息中增加第一字段如num_ue_dci for ul inper dl slot,且第一字段的取值等于5。
116.步骤302:第一终端将无线能力指示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一网络设备。
117.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无线能力指示信息后,能够结合所述第一终端的能力,确定在无线数据帧周期内的每个下行时隙能够发送的最大dci数。
118.这里,所述第一终端将第一信息发送给第一网络设备,具备以下优点:
119.所述第一终端将自身的能力上报给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如此,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可结合所述第一终端的能力,确定在无线数据帧周期内的每个下行时隙上发送的最大dci数,与相关技术中终端在每个下行时隙能够最多检测2个 dci、网络侧在每个下行时隙能够最多发送2个dci的方式相比,一方面,所述第一网络设备调度上行资源的方式更加灵活,即,所述第一网络设备能够结合所述第一终端的能力,确定在每个下行时隙能够发送的dci数,且dci数不是固定的;另一方面,可避免所述第一终端在检测dci时发生漏检,即,所述第一终端可以结合自身的能力对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dci进行检测,在所述第一终端的能力很大的情况下,针对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任意一个数量的 dci,所述第一终端都能够检测出来,可避免漏检情况的发生。
120.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终端将自身支持的在无线数据帧周期内的每个下行时隙上发送的最大dci数上报给第一网络设备,如此,第一网络设备在每个下行时隙上发送的dci数不是固定的,这样,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为所述第一终端调度的用于传输上行数据的上行资源的方式较灵活,在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上行调度较灵活的情况下,能够提升下行容量。
121.对应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行调度方法,应用于第一网络设备,如图4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122.步骤401:所述第一网络设备获取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信息;
123.其中,所述第一信息表征所述第一终端在无线数据帧周期内的每个下行时隙上能够支持检测的最大dci数;所述dci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进行上行传输。
124.这里,在步骤401中,所述最大dci数可以是任意一个正整数,具体数值可结合所述第一终端的能力进行确定。
125.实际应用时,当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无线能力指示信息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信息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可以通过获取无线能力指示信息得到所述第一信息。
126.基于此,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网络设备获取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信息,包括:
127.所述第一网络设备获取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无线能力指示信息;所述无线能力指示信息包含所述第一信息。
128.实际应用时,为了提高上行覆盖范围和上行数据的传输速率,可以通过上行增强技术,在小区配置上行载波和sul载波,这样,当所述第一网络设备获取到所述第一终端上报的第一信息后,可以判断所述第一终端是否支持sul载波调度,在确定所述第一终端支持sul载波调度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可以考虑在sul载波进行上行调度。
129.基于此,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130.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基于所述第一信息,判断所述第一终端是否支持sul载波调度;
131.当确定所述第一终端支持sul载波调度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采用sul 载波调度方式对所述第一终端进行上行调度;
132.其中,所述sul载波调度方式可以是指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在sul载波和上行载波中至少之一进行上行调度;所述上行调度可以是指为所述第一终端分配载波资源,以供所述第一终端在分配的载波资源上进行上行数据传输。
133.这里,当确定所述第一终端未支持sul载波调度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在上行载波进行上行调度。所述上行载波简称为ul载波。
134.实际应用时,考虑到所述最大dci数可以表征所述第一终端在无线数据帧周期内的每个下行时隙能够检测的用于指示上行调度的上行时隙数,因此,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可以确定sul载波和ul载波对应的在无线数据帧周期内的上行时隙总数和下行时隙总数,并计算上行时隙总数和下行时隙总数的比值,该比值可以表征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在每个下行时隙上能够发送的用于指示上行调度的上行时隙数,这样,当确定所述比值数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终端上报的所述最大dci数时,确定所述第一终端支持sul调度方式。
13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基于所述第一信息,判断所述第一终端是否支持sul载波调度,包括:
136.确定sul载波调度对应的无线数据帧周期内的第一上行时隙总数和第一下行时隙
总数;
137.确定所述第一上行时隙总数和所述第一下行时隙总数的比值;
138.当确定的比值小于或等于所述最大dci数时,确定所述第一终端支持sul 载波调度;
139.这里,当所述比值大于第一终端上报的最大dci数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确定第一终端不支持sul载波调度;当所述比值小于或等于第一终端上报的最大dci数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确定第一终端支持sul载波调度。
140.其中,所述第一上行时隙总数可以是指sul载波和ul载波中至少之一对应的无线数据帧周期内的上行时隙总数;所述第一下行时隙总数可以是指sul 载波和ul载波中至少之一对应的无线数据帧周期内的下行时隙总数。
141.下面对如何确定所述第一上行时隙总数的过程分情况进行说明。
142.情况1,若ul载波的带宽小于sul载波的带宽,则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在 sul载波进行上行调度。可以按照公式(1)计算所述第一上行时隙总数。
143.c1=z
ꢀꢀꢀ
(1)
144.其中,c1表示所述第一上行时隙总数;z表示sul载波对应的无线数据帧周期内的上行时隙总数。
145.可以按照公式(2)计算公式(1)中的z。
146.z=x
×
scs/15
ꢀꢀꢀ
(2)
147.其中,z表示sul载波对应的无线数据帧周期内的上行时隙总数;x表示无线数据帧周期,单位为ms;scs表示sul载波对应的子载波间隔。
148.表1是载波波间隔、无线数据帧周期、上下行时隙总数的对应关系,如表 1所示,由于sul载波对应的无线数据帧周期内的时隙均为上行时隙,因此,还可以通过查表1,查询sul载波在无线数据帧周期内的上行时隙总数。需要说明的是,表1中,针对fr1频段,scs可以为15khz或者30khz;针对fr2 频段,scs可以为60khz或者120khz。
149.子载波间隔无线数据帧周期上下行时隙总数slot的时长scs=15khzx=5msz=x
×
scs/15=5
×
1=51msscs=30khzx=5msz=x
×
scs/15=5
×
1=100.5msscs=60khzx=10msz=x
×
scs/15=10
×
4=400.25msscs=120khzx=5msz=x
×
scs/15=5
×
8=400.125ms
150.表1
151.情况2,若ul载波的带宽大于sul载波的带宽,则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在ul载波和sul载波均进行上行调度。由于sul载波采用时分双工(tdd,timedivision dual)频段的工作方式,即在同一时刻,只能在sul载波或者ul载波对应的上行时隙实现上行传输,因此,可以按照公式(3)计算所述第一上行时隙总数。
152.c1=z1 z2-z3
ꢀꢀꢀ
(3)
153.其中,c1表示所述第一上行时隙总数;z1表示ul载波对应的无线数据帧周期内的上行时隙总数,z2表示sul载波对应的无线数据帧周期内的上行时隙总数;z3表示sul载波和ul载波对应的无线数据帧周期内的时隙均为上行时隙的总数。
154.在一示例中,如图5所示,以第一网络设备为基站为例,描述第一网络设备基于第
一信息进行上行调度的过程,包括:
155.步骤501:第一网络设备获取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信息;
156.这里,在步骤501之前,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一终端广播系统信息,其中,所述系统消息包含数据帧结构相关的信息,例如,无线数据帧周期x,单位为ms;ul载波对应的无线数据帧周期内的下行时隙总数a、特殊时隙数b、上行时隙数c。
157.这里,若所述第一终端所在的小区配置了sul载波,则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一终端广播的系统消息中还可以包含sul载波相关的信息,例如,sul载波对应的无线数据帧周期内的下行时隙总数a、特殊时隙数b、上行时隙数c。
158.步骤502: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基于所述第一信息,判断所述第一终端是否支持sul载波调度;当确定所述第一终端支持sul载波调度时,执行步骤503;否则,执行步骤504。
159.这里,假设sul载波调度对应的无线数据帧周期内的第一上行时隙总数用 c表示,c表示对应上行子帧中的上行时隙;sul载波调度对应的无线数据帧周期内的第一下行时隙总数用a b表示;a表示对应下行子帧中的下行时隙, b表示对应特殊子帧中的下行时隙。其中,无线数据帧周期包含的子帧数为固定值,如为10。所述第一终端上报的无线数据帧周期内能够检测的最大dci 数用n_ms表示。
160.这里,如果c/(a b)>n_ms,即,第一终端的能力不足以支撑sul载波调度,则拒绝sul调度方式,选择在ul载波进行上行调度。如果c/(a b)<n_ms,即,第一终端的能力可以支撑sul载波调度,选择在ul载波和sul载波中之一进行上行调度。
161.步骤503:所述第一网络设备采用sul载波调度方式进行上行调度。
162.这里,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可以考虑所述第一终端的能力以及负载等因素,对所述第一终端进行灵活调度。
163.假设ul载波的频率为4.9ghz,子载波间隔scs=30khz,ul载波的带宽为100mhz,无线数据帧周期x为2.5ms,该周期内包含1个下行时隙、1个特殊时隙和3个上行时隙;sul载波的频率为1.8ghz,子载波间隔scs=30khz, sul载波的带宽为10mhz,无线数据帧周期x为5ms,该周期内的上行时隙个数为5个,按照公式(3)计算所述第一上行时隙总数为c=3 2=5。假设第一终端上报的所述最大dci数,用于n_ms表示,且n_ms=5,则第一网络设备可以结合第一终端上报的能力,以及负载等因素,对第一终端进行灵活调度,具体如下:
164.如图6a所示,假设第一终端上报的n_ms=5,则第一网络设备可以在无线数据帧周期内的每个下行时隙发送的最大dci数可以为3个,即,第一终端在每个下行时隙最多盲检3个候选位置,调度方式可以为:在子帧0对应的下行时隙即第一dl发dci0、dci1、dci2,在子帧1对应的下行时隙即s发dci3、 dci4;其中,可以通过pdcch发送dci0、dci1、dci2、dci3、dci4;dci0 用于指示在子帧2对应的上行时隙进行传输pusch,dci1用于指示在子帧3 对应的上行时隙进行传输pusch,dci2用于指示在子帧4对应的上行时隙进行传输pusch,即,k2=2,3,4。dci3用于指示在子帧4对应的上行时隙进行传输pusch,dci4用于指示在子帧5对应的上行时隙进行传输pusch,即,第一个s上,k2=4,5。其中,k2表示pusch对应的子帧号与pdcch对应的子帧号的差。
165.如图6b所示,假设第一终端上报的n_ms=5,则第一网络设备可以在无线数据帧周期内的每个下行时隙发送的最大dci数可以为4个,即,第一终端在每个下行时隙最多盲检4个候选位置,调度方式可以为:在子帧0对应的下行时隙即第一dl发dci0,在子帧1对应的下
行时隙即s发dci1、dci2、dci3、 dci4;其中,可以通过pdcch发送dci0、dci1、dci2、dci3、dci4;dci0 用于指示在子帧2对应的上行时隙进行传输pusch,dci1用于指示在子帧2 对应的上行时隙进行传输pusch,dci2用于指示在子帧3对应的上行时隙进行传输pusch,即,k2=2。dci3用于指示在子帧4对应的上行时隙进行传输 pusch,dci4用于指示在子帧5对应的上行时隙进行传输pusch,即,在第一个s上,k2=2,3,4,5。
166.如图6c所示,假设第一终端上报的n_ms=5,则第一网络设备可以在无线数据帧周期内的每个下行时隙发送的最大dci数可以为5个,即,第一终端在每个下行时隙最多盲检5个候选位置,调度方式可以为:在子帧0对应的下行时隙即第一dl不进行上行调度,在子帧1对应的下行时隙即s发dci0、dci1、 dci2、dci3、dci4;其中,可以通过pdcch发送dci0、dci1、dci2、dci3、 dci4;dci0用于指示在子帧1对应的上行时隙进行传输pusch,dci1用于指示在子帧2对应的上行时隙进行传输pusch,dci2用于指示在子帧3对应的上行时隙进行传输pusch,dci3用于指示在子帧4对应的上行时隙进行传输pusch,dci4用于指示在子帧5对应的上行时隙进行传输pusch,即,在在第一个s上,k2=1,2,3,4,5。
167.综上,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可以结合第一终端上报的n_ms,以及负载等因素,对第一终端进行灵活调度,与相关技术中每个下行时隙最大调度2个上行时隙的方式相比,能够保证正常调度,避免无法正常调度、浪费上行调度机会情况的发生。
168.步骤504: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在ul载波进行上行调度。
169.图6d所示,假设第一终端上报的n_ms=5,则第一网络设备可以在无线数据帧周期内的每个下行时隙发送的最大dci数可以为3个,调度方式可以为:在s-1调度三个上行时隙,如ul-1、ul-2和ul-3,与相关技术中每个下行时隙最大调度2个上行时隙的方式相比,能够提升下行容量。
170.这里,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基于所述第一终端上报的第一信息,确定是否采用sul载波调度方式进行上行调度,具备以下优点:
171.在所述第一终端支持sul载波调度的场景下,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可结合所述第一终端上报的能力,对所述第一终端进行灵活的上行调度,在小区边缘可在sul载波进行上行调度,在小区近中心点可在ul载波进行上行调度,能够提高小区边缘的上行数据传输速率。在所述第一终端不支持sul载波调、且下行时隙占比高于2/3的场景下,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可结合所述第一终端上报的能力,对所述第一终端进行灵活的上行调度,与相关技术中每个下行时隙最大调度2个上行时隙的方式相比,能够避免无法调度全部的上行时隙情况的发生。
172.实际应用时,为了增加系统带宽,可以利用载波聚合技术,将多个载波聚合在一起,从而提高上行传输速率,这样,当第一网络设备获取第一终端上报的第一信息后,可以判断所述第一终端是否支持跨载波调度,在确定第一终端支持跨载波调度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可以考虑在主载波和辅载波中至少之一进行上行调度。
173.基于此,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基于所述第一信息,判断所述第一终端是否支持跨载波调度;
174.当确定所述第一终端支持跨载波调度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采用跨载波调度方式对所述第一终端进行上行调度。
175.其中,跨载波调度方式可以是指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在主载波和辅载波中之一进行
上行调度;所述上行调度可以是指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为所述第一终端分配载波资源,以供所述第一终端在分配的载波资源上进行上行数据传输。
176.举例来说,跨载波调度方式具体可以是:允许一个小区的pdcch来调度另一个小区的上行资源,即,在一个小区传输pdcch,在另一个小区传输对应的pdsch或pusch。其中,一个小区对应主载波,另一个小区对应辅载波。
17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基于所述第一信息,判断所述第一终端是否支持跨载波调度,包括:
178.确定跨载波调度对应的无线数据帧周期内的第二上行时隙总数和第二下行时隙总数;
179.确定所述第二上行时隙总数和所述第二下行时隙总数的比值;
180.当确定的比值小于或等于所述最大dci数时,确定所述第一终端支持跨载波调度;否则,确定所述第一终端不支持跨载波调度。
181.下面对如何确定所述第二上行时隙总数的过程分情况进行说明。
182.情况1,在同一个时刻,在主载波和辅载波均进行上行调度,可以按照公式(4)计算所述第二上行时隙总数。
183.c2=k1 k2
ꢀꢀꢀ
(4)
184.其中,c表示所述第二上行时隙总数;k1表示主载波对应的无线数据帧周期内的上行时隙总数,k2表示辅载波对应的无线数据帧周期内的上行时隙总数。
185.情况2,在同一个时刻,在主载波和辅载波中之一进行上行调度,若辅载波为sul载波,则按照sul载波调度的确定方式确定所述第二上行时隙总数;否则,可以按照公式(5)或公式(6)计算所述第二上行时隙总数。
186.c2=k1
ꢀꢀꢀ
(5)
187.c2=k2
ꢀꢀꢀ
(6)
188.其中,c2表示所述第二上行时隙总数,k1表示主载波对应的无线数据帧周期内的上行时隙总数,k2表示辅载波对应的无线数据帧周期内的上行时隙总数。
189.在一示例中,如图7所示,以第一网络设备为基站为例,描述第一网络设备基于第一信息进行上行调度的过程,包括:
190.步骤701:第一网络设备获取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信息;
191.这里,在步骤701之前,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一终端广播系统信息,其中,所述系统消息包含数据帧结构相关的信息,例如,无线数据帧周期x,单位为ms;ul载波对应的无线数据帧周期内的下行时隙总数a、特殊时隙数b、上行时隙数c。
192.这里,若所述第一终端所在的小区配置了辅载波,则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一终端广播的系统消息中还可以包含辅载波相关的信息,例如,辅载波对应的无线数据帧周期内的下行时隙总数a、特殊时隙数b、上行时隙数c。辅载波的配置可以是由业务触发进行配置,也可以是根据终端的测量结果进行配置。
193.步骤702: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基于所述第一信息,判断所述第一终端是否支持跨载波调度;当确定所述第一终端支持跨载波调度时,执行步骤703;否则,执行步骤704。
194.这里,假设辅载波调度对应的无线数据帧周期内的第二上行时隙总数用c 表示,c表示对应上行子帧中的上行时隙;跨载波调度对应的无线数据帧周期内的第而下行时隙总
数用a b表示;a表示对应下行子帧中的下行时隙,b表示对应特殊子帧中的下行时隙。其中,无线数据帧周期包含的子帧数为固定值,如为10。所述第一终端上报的无线数据帧周期内能够检测的最大dci数用 n_ms表示。
195.这里,如果c/(a b)>n_ms,即,第一终端的能力不足以支撑跨载波调度,则拒绝跨调度方式,选择在ul载波进行上行调度。如果c/(a b)<n_ms,即,第一终端的能力可以支撑跨载波调度,选择在主载波和辅载波中之一进行上行调度。
196.步骤703:所述第一网络设备采用跨载波调度方式进行上行调度。
197.这里,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可以考虑所述第一终端的能力以及负载等因素,对所述第一终端在主载波和辅载波中至少之一进行灵活调度,与相关技术中每个下行时隙最大调度2个上行时隙的方式相比,能够保证正常调度,避免无法正常调度、浪费上行调度机会情况的发生。
198.步骤704: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在ul载波进行上行调度。
199.这里,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基于所述第一终端上报的第一信息,确定是否采用跨载波调度方式进行上行调度,具备以下优点:
200.在所述第一终端支持跨载波调度的场景下,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可结合所述第一终端上报的能力,对所述第一终端进行灵活的上行调度,不仅可以在主载波进行上行调度,还可以在辅载波进行上行调度,从而增加系统传输带宽,大大提升上行数据传输速率。
201.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网络设备获取所述第一终端上报的所述最大dci数,如此,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可以结合所述第一终端的能力,对所述终端进行灵活的上行调度,即,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在无线数据帧周期内的每个下行时隙上发送的dci数不是固定的,在所述第一网络设备进行上行调度较灵活的情况下,有助于提升下行传输的数据量。
202.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上行调度方法,应用于第二网络设备,如图8 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203.步骤801: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二信息;
204.其中,所述第二信息表征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在无线数据帧周期内的每个下行时隙上能够支持发送的最大dci数;所述dci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终端进行上行传输。
205.这里,步骤801中,所述最大dci数可以是任意一个正整数,具体数值可由所述第二网络设备进行确定。
206.这里,步骤801之前,所述第二网络设备还可以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表征第二终端在无线数据帧周期内的每个下行时隙上能够支持检测的最大dci数;dci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终端进行上行传输。
207.实际应用时,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可以在rrc信息中增加字段,并将rrc 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其中,新增字段表征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在无线数据帧周期内的每个下行时隙上能够支持发送的最大dci数。
208.基于此,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二信息,包括:
209.所述第二网络设备通过rrc信息,向第二终端发送所述第二信息。
210.这里,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可以在rrc信息中增加第二字段,第二字段表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在无线数据帧周期内的每个下行时隙上能够支持发送的最大dci数,第二字段在
所述rrc信息中的位置不做限定。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二信息也不限定于rrc信息。
211.在一示例中,如图9所示,以第二网络设备为基站为例,描述第二网络设备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二信息的过程,包括:
212.步骤901:第二网络设备在rrc信息中增加第二字段;所述第二字段表征第二网络设备在无线数据帧周期内的每个下行时隙上能够支持发送的最大dci 数。
213.假设第二网络设备在无线数据帧周期内的每个下行时隙上能够支持发送的最大dci数为5个,这样,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可以在rrc信息中增加第二字段即num_dci for ul inper dl slot,且第二字段的取值等于5。
214.步骤902:第二网络设备将rrc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
215.这里,所述第二终端接收到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rrc信息后,根据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指示的所述最大dci数,对通过pdcch承载的dci进行盲检,以得到所述第二终端对应的dci;根据检测得到的dci,进行上行数据传输。
216.这里,所述第二终端检测得到的dci可包含以下信息:用于传输上行数据的时频资源、传输上行数据所使用的编码方式、k2等。
217.这里,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第二信息,具备以下优点:
218.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将自身能够发送的所述最大dci数告知所述第二终端,如此,所述第二终端可以对pdcch承载的dci进行盲检,当盲检的次数等于所述最大dci数时,停止盲检,与相关技术中终端在每个下行时隙能够最多检测2个dci、网络侧在每个下行时隙能够最多发送2个dci的方式相比,可避免漏检情况的发生。
219.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在每个下行时隙上发送的dci数不是固定的,上行调度方式较灵活,另外,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将自身能够发送的所述最大dci数告知所述第二终端,可避免第二终端漏检dci 情况的发生,从而保证上行数据的正常传输。
220.对应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行调度方法,应用于第二终端,如图 10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221.步骤1001:所述第二终端获取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表征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在无线数据帧周期内的下行时隙上能够支持发送的最大dci数;所述dci用于调度所述第二终端进行上行传输。
222.这里,步骤1001中,所述最大dci数可以是任意一个正整数,具体数值可由所述第二网络设备进行确定。
223.实际应用时,当所述第二网络设备通过rrc信息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第二信息时,所述第二终端可以通过获取rrc信息得到所述第二信息。
224.基于此,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终端获取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信息,包括:
225.所述第二终端获取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rrc信息;所述rrc信息包含所述第二信息。
226.实际应用时,所述第二终端接收到所述第二信息后,通过对pdcch承载的dci进行盲检,以得到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用于指示上行调度的dci,并根据检测得到的dci进行上行数据传输。
227.基于此,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228.所述第二终端基于所述第二信息,对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在无线数据帧周期内的每个下行时隙发送的dci进行盲检,得到至少一个dci;所述至少一个 dci的数目小于或等于所述最大dci数;
229.所述第二终端基于所述至少一个dci,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上行数据。
230.举例来说,假设对每个下行时隙发送的dci中包含的ul grant信息进行检测,所述第二终端可以使用x-rnti、dci format和聚合等级,对公共搜索空间内的cce和属于所述第二终端的搜索空间内的cce进行crc校验;如果crc 校验成功,则所述第二终端获取到属于自身的dci,根据检测的dci,得到dciformat,根据dci format,得到用于指示上行调度的信息,如:调度资源的时域位置、传输数据所采用的编码方式。
231.在一示例中,如图11所示,以第二网络设备为基站为例,描述第二终端基于所述第二信息进行上行传输的过程,包括:
232.步骤1101:第二终端获取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信息;
233.其中,所述第二信息表征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在无线数据帧周期内的下行时隙上能够支持发送的最大dci数;所述dci用于调度所述第二终端进行上行传输。
234.步骤1102:所述第二终端基于所述第二信息,对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在无线数据帧周期内的每个下行时隙发送的dci进行盲检,得到至少一个dci;
235.其中,所述至少一个dci的数目小于或等于所述最大dci数。
236.表2为子载波间隔对应的编号与所述最大dci数的对应关系,如表2所示,当μ=1时,即子载波间隔scs=15
×
2^μ=30khz,所述最大dci数等于36,。如果所述第二终端在每个下行时隙能够支持检测的用于指示上行调度的最大 dci数为5,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告知每个下行时隙发送的最大dci数为2,则所述第二终端进行盲检的次数为2
×
36=72次;如果所述第二终端在每个下行时隙能够支持检测的用于指示上行调度的最大dci数为5,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未告知每个下行时隙发送的最大dci数,则所述第二终端进行盲检的次数为5
×
36=180次。可看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将所述第二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后,能够减少所述第二终端的盲检次数。
[0237][0238]
表2
[0239]
步骤1103:所述第二终端基于所述至少一个dci,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上行数据。
[0240]
这里,第二终端基于所述第二信息进行上行传输,具备以下优点:
[0241]
所述第二终端获取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告知的所述最大dci数后,所述第二终端对
pdcch承载的dci进行盲检的次数随着第二网络设备指定的所述最大 dci数的变化而变化,即,直到盲检次数等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指定的最大dci 数时便停止盲检,而不是根据自身的检测能力对pdcch承载的dci进行盲检,从而能够减少盲检次数,进而降低所述第二终端的处理复杂度。
[0242]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将自身能够发送的所述最大dci数告知所述第二终端,可避免第二终端漏检dci情况的发生,从而保证上行数据的正常传输,同时还可以减少所述第二终端的盲检次数,进而降低所述第二终端的处理复杂度。
[0243]
为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行调度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上行调度装置,设置在第一终端上,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上行调度装置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所述装置包括:
[0244]
第一发送单元121,用于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信息;
[0245]
其中,所述第一信息表征所述第一终端在无线数据帧周期内的每个下行时隙上能够支持检测的最大下行控制信息dci数;所述dci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进行上行传输。
[0246]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发送单元121,具体用于:
[0247]
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无线能力指示信息,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信息。
[0248]
实际应用时,所述第一发送单元121可由上行调度装置中的通信接口实现。
[0249]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上行调度装置在进行上行调度时,仅以上述各程序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处理分配由不同的程序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程序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处理。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上行调度装置与上行调度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0250]
为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行调度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上行调度装置,设置在第一网络设备上,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上行调度装置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所述装置包括:
[0251]
第一获取单元131,用于获取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信息;
[0252]
其中,所述第一信息表征所述第一终端在无线数据帧周期内的每个下行时隙上能够支持检测的最大dci数;所述dci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进行上行传输。
[0253]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获取单元131,具体用于:
[0254]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获取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无线能力指示信息;所述无线能力指示信息包含所述第一信息。
[0255]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所述第一处理单元132,用于:
[0256]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基于所述第一信息,判断所述第一终端是否支持增补上行sul载波调度;
[0257]
当确定所述第一终端支持sul载波调度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采用sul 载波调度方式进行上行调度。
[0258]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处理单元132,具体用于:
[0259]
确定sul载波调度对应的无线数据帧周期内的第一上行时隙总数和第一下行时隙总数;
[0260]
确定所述第一上行时隙总数和所述第一下行时隙总数的比值;
[0261]
当确定的比值小于或等于所述最大dci数时,确定所述第一终端支持sul 载波调度。
[0262]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处理单元132,具体用于:
[0263]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基于所述第一信息,判断所述第一终端是否支持跨载波调度;
[0264]
当确定所述第一终端支持跨载波调度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采用跨载波调度方式进行上行调度。
[0265]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处理单元132,具体用于:
[0266]
确定跨载波调度对应的无线数据帧周期内的第二上行时隙总数和第二下行时隙总数;
[0267]
确定所述第二上行时隙总数和所述第二下行时隙总数的比值;
[0268]
当确定的比值小于或等于所述最大dci数时,确定所述第一终端支持跨载波调度。
[0269]
实际应用时,所述第一获取单元131可由上行调度装置中的通信接口实现;所述第一处理单元132可由上行调度装置中的处理器结合通信接口实现。。
[0270]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上行调度装置在进行上行调度时,仅以上述各程序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处理分配由不同的程序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程序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处理。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上行调度装置与上行调度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0271]
为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行调度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上行调度装置,设置在第二网络设备上,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上行调度装置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14所示,所述装置包括:
[0272]
第二发送单元141,用于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二信息;
[0273]
其中,所述第二信息表征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在无线数据帧周期内的每个下行时隙上能够支持发送的最大dci数;所述dci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终端进行上行传输。
[0274]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发送单元141,具体用于:
[0275]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信息,向第二终端发送所述第二信息。
[0276]
实际应用时,所述第二发送单元141可由上行调度装置中的通信接口实现。
[0277]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上行调度装置在进行上行调度时,仅以上述各程序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处理分配由不同的程序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程序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处理。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上行调度装置与上行调度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0278]
为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行调度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上行调度装置,设置在第二终端上,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上行调度装置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15所示,所述装置包括:
[0279]
第二获取单元151,用于所述第二终端获取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表征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在无线数据帧周期内的下行时隙上能够支持发送的最大dci数;所述dci用于调度所述第二终端进行上行传输。
[0280]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获取单元151,具体用于:
[0281]
所述第二终端获取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rrc信息;所述rrc信息包含所述第二信息。
[0282]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处理单元152,用于:
[0283]
所述第二终端基于所述第二信息,对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在无线数据帧周期内的每个下行时隙发送的dci进行盲检,得到至少一个dci;所述至少一个 dci的数目小于或等于所述最大dci数;
[0284]
所述第二终端基于所述至少一个dci,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上行数据。
[0285]
实际应用时,所述第二获取单元151可由上行调度装置中的通信接口实现;所述第二处理单元152可由上行调度装置中的处理器结合通信接口实现。。
[0286]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上行调度装置在进行上行调度时,仅以上述各程序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处理分配由不同的程序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程序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处理。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上行调度装置与上行调度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0287]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上行调度系统,如图16所示,所述系统包括:
[0288]
第一终端161,用于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信息;
[0289]
其中,所述第一信息表征所述第一终端在无线数据帧周期内的每个下行时隙上能够支持检测的最大下行控制信息dci数;所述dci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进行上行传输。
[0290]
第一网络设备162,用于获取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信息。
[0291]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终端161、第一网络设备162的具体处理过程已在上文详述,这里不再赘述。
[0292]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上行调度系统,如图17所示,所述系统包括:
[0293]
第二网络设备171,用于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二信息;
[0294]
其中,所述第二信息表征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在无线数据帧周期内的每个下行时隙上能够支持发送的最大dci数;所述dci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终端进行上行传输。
[0295]
第二终端172,用于获取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信息。
[0296]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网络设备171、第二终端172的具体处理过程已在上文详述,这里不再赘述。
[0297]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第一终端,如图18所示,包括:
[0298]
第一通信接口181,能够与其它设备进行信息交互;
[0299]
第一处理器182,与所述第一通信接口181连接,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时,执行上述智能设备侧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提供的方法。而所述计算机程序存储在第一存储器183上。
[0300]
当然,实际应用时,第一终端180中的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184耦合在一起。可理解,总线系统184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总线系统184 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18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184。
[0301]
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第一存储器183用于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第一终端180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第一终端180上操作的任何计算机程序。
[0302]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第一网络设备,如图19所示,包括:
[0303]
第二通信接口191,能够与其它设备进行信息交互;
[0304]
第二处理器192,与所述第二通信接口191连接,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时,执行上述智能设备侧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提供的方法。而所述计算机程序存储在第二存储器193上。
[0305]
当然,实际应用时,第二网络设备190中的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194耦合在一起。可理解,总线系统194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总线系统194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19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194。
[0306]
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第二存储器193用于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第二网络设备190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第二网络设备190上操作的任何计算机程序。
[0307]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第二网络设备,如图20所示,包括:
[0308]
第三通信接口201,能够与其它设备进行信息交互;
[0309]
第三处理器202,与所述第三通信接口201连接,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时,执行上述智能设备侧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提供的方法。而所述计算机程序存储在第三存储器203上。
[0310]
当然,实际应用时,第二网络设备200中的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204耦合在一起。可理解,总线系统204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总线系统204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20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204。
[0311]
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第三存储器203用于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第二网络设备200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第二网络设备200上操作的任何计算机程序。
[0312]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第二终端,如图21所示,包括:
[0313]
第四通信接口211,能够与其它设备进行信息交互;
[0314]
第四处理器212,与所述第四通信接口211连接,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时,执行上述智能设备侧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提供的方法。而所述计算机程序存储在第四存储器213上。
[0315]
当然,实际应用时,第二终端210中的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214耦合在一起。可理解,总线系统214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总线系统214 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21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214。
[0316]
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第四存储器213用于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第二终端210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第二终端210上操作的任何计算机程序。
[0317]
上述本技术实施例揭示的方法可以应用于上述处理器中,或者由上述处理器实现。上述处理器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上述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上述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息传输器 (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上述处理器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上述存储器,上述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前述方法的步骤。
[0318]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上述设备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 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dsp、可编程逻辑器件(pld,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complex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field-programmablegate array)、通用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mcu,micro controller unit)、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或者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前述方法。
[0319]
可以理解,本技术实施例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者非易失性存储器,也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programmableread-only memory)、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erasable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 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磁性随机存取存储器 (fram,ferromagnetic random access memory)、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磁表面存储器、光盘、或只读光盘(cd-rom,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磁表面存储器可以是磁盘存储器或磁带存储器。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 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sram,synchronous 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dram, 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drsdram,double data rate 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memory)、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sdram,enhanced synchronous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ldram, synclink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 (drram,direct rambus random access memory)。本技术实施例描述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0320]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即计算机存储介质,具体为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存储计算机程序的第一存储器 183,上述计算机程序可由第一终端180的第一处理器182执行,以完成前述第一终端侧方法所述步骤。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fram、rom、prom、 eprom、eeprom、flash memory、磁表面存储器、光盘、或cd-rom等存储器。
[0321]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0322]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之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
[0323]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