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接入控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与流程

2021-11-26 21:4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接入控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


背景技术:

2.根据现有协议规定,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简称ue)发起业务时的接入控制方案只针对单播(unicast)业务。而对于广播(broadcase)/组播(multicast)业务而言,由于发起业务时无需进入连接态,因此现有技术没有提供针对广播/组播业务的接入控制方案。
3.但是,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业务类型不断丰富,有些要采用广播/组播传输方式发起的业务,由于业务要求较高,需要ue在采用广播/组播传输方式传输时也进入连接态。
4.而对于广播/组播业务的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简称rrc)建立/重建立过程,现有技术尚无对应的接入控制方案,影响通信服务可靠性。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改善组播/广播服务的可靠性。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接入控制方法,包括:根据待传输数据的业务类型确定传输方式;根据确定的传输方式选择对应的接入控制参数进行接入控制;其中,传输方式包括单播传输方式和组播/广播传输方式,不同的传输方式对应不同的接入控制参数。
7.可选的,所述接入控制参数包括nas层接入控制参数,不同的传输方式对应不同的nas层接入控制参数。
8.可选的,所述接入控制参数包括as层接入控制参数,不同的传输方式对应不同的as层接入控制参数。
9.可选的,所述组播/广播传输方式对应的as层接入控制参数是在所述单播传输方式对应的as层接入控制参数的基础上添加偏置得到的。
10.可选的,各传输方式对应的接入控制参数是通过协议配置、核心网配置以及系统消息中的至少一种获取的。
11.可选的,所述接入控制参数包括nas层接入控制参数和as层接入控制参数,其中,所述nas层接入控制参数包括接入类型和一个或多个接入id的映射关系表,对于同一接入类型,不同的传输方式对应不同的as层接入控制参数。
12.可选的,所述业务类型包括需要在rrc连接态下使用组播/广播传输方式进行数据传输的业务类型。
1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接入控制装置,包括: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待传输数据的业务类型确定传输方式;接入控制模块,用于根据确定的传输方式选择对应的接入控制参数进行接入控制;其中,传输方式包括单播传输方式和组播/广播传
输方式,不同的传输方式对应不同的接入控制参数。
1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上述方法的步骤。
1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能够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指令,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执行上述方法的步骤。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7.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接入控制方法,包括:根据待传输数据的业务类型确定传输方式;根据确定的传输方式选择对应的接入控制参数进行接入控制;其中,传输方式包括单播传输方式和组播/广播传输方式,不同的传输方式对应不同的接入控制参数。采用本实施例方案,能够在发起业务时根据采用不同传输模式的业务选择不同的接入控制参数,从而实现不同的接入控制,利于改善组播/广播服务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种接入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19.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种接入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如背景技术所言,对于广播/组播业务的rrc建立/重建立过程,现有技术尚无对应的接入控制方案,影响通信服务可靠性。
2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接入控制方法,包括:根据待传输数据的业务类型确定传输方式;根据确定的传输方式选择对应的接入控制参数进行接入控制;其中,传输方式包括单播传输方式和组播/广播传输方式,不同的传输方式对应不同的接入控制参数。
22.采用本实施例方案,能够在发起业务时根据采用不同传输模式的业务选择不同的接入控制参数,从而实现不同的接入控制,利于改善组播/广播服务的可靠性。
23.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有益效果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24.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种接入控制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方案可以应用于用户设备侧,如由用户设备侧的ue执行。本实施例方案可以应用于下行数据传输场景,如应用于广播/组播业务触发的rrc连接建立/重建立应用场景。
25.具体地,参考图1,本实施例所述接入控制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26.步骤s101,根据待传输数据的业务类型确定传输方式;
27.步骤s102,根据确定的传输方式选择对应的接入控制参数进行接入控制;
28.其中,传输方式包括单播传输方式和组播/广播传输方式,不同的传输方式对应不同的接入控制参数。
29.例如,在所述步骤s101中,可以根据待传输数据的业务类型确定采用单播传输方式,还是采用组播/广播传输方式。以及,若采用组播/广播传输方式,则ue是否需要进入rrc连接态。
30.进一步地,所述待传输数据为待接收的下行数据。
31.在一个具体实施中,所述接入控制参数可以包括非接入层(non-access stratum,简称nas)接入控制参数以及接入层(access stratum,简称as)接入控制参数。
32.具体地,不同的传输方式对应不同的nas层接入控制参数。
33.进一步地,不同的传输方式对应不同的as层接入控制参数。
34.在一个具体实施中,各传输方式对应的接入控制参数可以是通过协议配置的方式获取的。
35.例如,协议中配置采用单播传输方式传输的业务与nas层接入控制参数之间的映射关系,还另外配置采用组播/广播传输方式传输的业务与nas层接入控制参数之间的映射关系。
36.对于某一业务类型,ue可以映射出两套nas层接入控制参数。也即,一套参数对应单播方式的数据传输,另一套参数对应组播/广播方式的数据传输;
37.进一步,ue在as层进行接入控制时,根据数据的传输方式来选择对应的nas层接入控制参数。
38.例如,若是通过单播方式进行数据传输,则ue选择对应单播方式的映射表来得到nas层接入控制参数;
39.又例如,若是通过组播/广播方式进行数据传输,则ue选择对应组播/广播方式的映射表来得到nas层接入控制参数;
40.在一个具体实施中,所述nas层接入控制参数可以包括接入类型(access category)和一个或多个接入id(access identity)的映射关系表。
41.进一步的,通过配置组播/广播方式的业务和nas层接入参数的映射关系,还可以指示终端通过组播/广播接收所述业务需要在rrc连接态进行。例如,所述业务类型包括需要在rrc连接态下使用组播/广播传输方式进行数据传输的业务类型。根据该业务类型所采用的组播/广播传输方式是否存在对应的nas层接入参数,ue可以判断本次数据传输是否需要在rrc连接态进行。
42.由此,采用本实施方案,ue可以在发起业务时,可以根据采用的不同传输模式的业务选择不同的nas层接入参数,从而实现不同的接入控制。
43.在一个具体实施中,各传输方式对应的接入控制参数可以是通过核心网配置的。
44.具体地,对于采用组播/广播传输方式传输的业务,核心网可以通过nas信令通知终端业务和nas层接入控制参数的映射关系。由此,终端可以得到组播/广播传输方式传输的业务对应的nas层接入控制参数。
45.例如,核心网可以在组播通告(multicast announcement)、ue重注册(registration)等过程中将采用组播/广播传输方式传输的业务和nas层接入控制参数的映射关系通知到终端。
46.进一步,ue在as层进行接入控制时,可以根据将要传输的数据的传输方式来选择对应的nas层接入控制参数。
47.例如,若是通过单播传输方式进行数据传输,则ue选择对应单播传输方式的映射表来得到nas层接入控制参数。
48.又例如,若是通过组播/广播传输方式进行数据传输,则ue选择对应组播/广播传
输方式的映射表来得到nas层接入控制参数。
49.由此,采用本实施方案,ue可以在发起业务时,根据采用的不同传输模式的业务选择不同的nas层接入参数,从而实现不同的接入控制。
50.在一个具体实施中,各传输方式对应的接入控制参数可以是通过系统消息获取的。
51.具体地,基站为采用组播/广播传输方式传输的业务配置一套as层接入参数,所述as层接入控制参数可以包含uac-barringfactor,用于指示接入概率。所述as层接入控制参数还可以包含uac-barringtime,用于计算同一接入类型的一次接入失败后到下次接入尝试程序的最小时间间隔。所述as层接入控制参数还可以包含uac-barringforaccessidentity,用于指示每一接入id是否允许被接入。
52.进一步地,所述as层接入控制参数可以通过系统信息发送。
53.进一步地,ue可以从系统信息中分别获得接入类型对应的单播传输方式对应的as层接入控制参数,以及对应的组播/广播传输方式对应的as层接入控制参数。
54.在一个具体实施中,ue在进行接入控制时,对于同一接入类型,不同的传输方式可以对应不同的as层接入参数。
55.例如,若步骤s101确定采用单播传输方式,则步骤s102在进行接入控制时,采用系统信息中对应于单播传输方式的as层接入控制参数执行接入控制相关操作。
56.又例如,若步骤s101确定采用组播/广播传输方式,则步骤s102在进行接入控制时,采用系统信息中对应于组播/广播传输方式的as层接入控制参数执行接入控制相关操作。
57.由此,采用本实施方案,ue在as层执行接入控制期间,对应于不同的数据传输方式,可以采用不同的接入控制参数进行接入控制。
58.在一个具体实施中,所述组播/广播传输方式对应的as层接入控制参数可以是在所述单播传输方式对应的as层接入控制参数的基础上添加偏置得到的。由此,协议、核心网或基站无需配置两套不同的接入控制参数,而是在现有单播传输方式对应的接入控制参数的基础上,以添加一定偏置的方式得到用于组播/广播传输方式的接入控制参数。
59.例如,组播/广播传输方式对应的uac-barringfactor可以是由单播传输方式对应的uac-barringfactor加第一偏置(offset1)得到的。
60.或者,组播/广播传输方式对应的uac-barringfactor可以是由单播传输方式对应的uac-barringfactor乘以第二偏置(offset2)得到的。
61.又例如,组播/广播传输方式的uac-barringtime可以是由单播传输方式对应的uac-barringtime加上第三偏置(offset3)得到的。
62.在一个具体实施中,ue可以从系统消息获得单播传输方式对应的接入控制参数,然后通过添加相应偏置的方式计算得到组播/广播传输方式对应的接入控制参数。
63.例如,在执行所述步骤s102时,若是单播传输方式,则采用接入类型对应于单播传输方式的as层接入控制参数执行接入控制。
64.若是组播/广播传输方式,则采用接入类型对应于单播传输方式的as层接入控制参数加上一定偏置后得到的数值执行接入控制。
65.在一个典型的应用场景中,ue可以根据待传输数据的业务类型确定传输方式,并
根据确定的传输方式从协议、核心网或系统消息配置的多套映射关系表中选择本次传输方式对应的映射关系表。所述映射关系表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入id与接入类型的nas层接入参数。
66.例如,ue的nas层通过表映射方式,通过业务得到nas层接入参数,或者核心网通过信令通知ue优先级、业务标识、qos、slice等信息和nas层接入参数的映射关系。
67.进一步,ue在执行步骤s102时,根据接入类型,可以通过系统消息得到as层接入控制参数,从而进行接入确认(access check)过程。
68.在接入控制过程中,若ue从nas层得到的一个或多个接入id,其对应的uac-barringforaccessidentity至少有一个为0,则接入通过;否则,ue产生随机数与门限值比较,若低于门限值uac-barringfactor,则接入通过,否则接入不通过。
69.若接入被拒绝,则产生一个随机数rand,并启动定时器t390,该定时器t390超时后,可再次发起接入控制;其中,t390=(0.7 0.6*rand)*uac-barringtime。
70.由上,采用本实施例方案,能够在发起业务时根据采用不同传输模式的业务选择不同的接入控制参数,从而实现不同的接入控制,利于改善组播/广播服务的可靠性。
71.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种接入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实施例所述接入控制装置2可以用于实施上述图1所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技术方案。
72.具体地,参考图2,本实施例所述接入控制装置2可以包括:确定模块21,用于根据待传输数据的业务类型确定传输方式;接入控制模块22,用于根据确定的传输方式选择对应的接入控制参数进行接入控制;其中,传输方式包括单播传输方式和组播/广播传输方式,不同的传输方式对应不同的接入控制参数。
73.关于所述接入控制装置2的工作原理、工作方式的更多内容,可以参照上述图1中的相关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74.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运行时执行上述图1所示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技术方案。优选地,所述存储介质可以包括诸如非挥发性(non-volatile)存储器或者非瞬态(non-transitory)存储器等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可以包括rom、ram、磁盘或光盘等。
75.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一种终端,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能够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指令,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执行上述图1所示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技术方案。
76.本方明技术方案可适用于5g(5generation)通信系统,还可适用于4g、3g通信系统,还可适用于未来新的各种通信系统,例如6g、7g等。
77.本方明技术方案也适用于不同的网络架构,包括但不限于中继网络架构、双链接架构、vehicle-to-everything(车辆到任何物体的通信)架构等架构。
78.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核心网可以是演进型分组核心网(evolved packet core,简称epc)、5g core network(5g核心网),还可以是未来通信系统中的新型核心网。5g core network由一组设备组成,并实现移动性管理等功能的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amf)、提供数据包路由转发和qos(quality of service)管理等功能的用户面功能(user plane function,upf)、提供会话管理、ip地址分配和管理等功能的会话管理功能(session management function,smf)等。epc可由提供移动性管
理、网关选择等功能的mme、提供数据包转发等功能的serving gateway(s-gw)、提供终端地址分配、速率控制等功能的pdn gateway(p-gw)组成。
79.对于mbs业务,核心网中可包含若干新的网元,来实现数据包的转发、mbs session管理、qos管理、传输模式切换(单播和组播/广播传输模式之间的切换)等功能。另一种方式是所述功能可以由现有核心网中的网元来实现。
80.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基站(base station,简称bs),也可称为基站设备,是一种部署在无线接入网(ran)用以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装置。例如在2g网络中提供基站功能的设备包括基地无线收发站(英文:base transceiver station,简称bts),3g网络中提供基站功能的设备包括节点b(nodeb),在4g网络中提供基站功能的设备包括演进的节点b(evolved nodeb,enb),在无线局域网络(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简称wlan)中,提供基站功能的设备为接入点(access point,简称ap),5g新无线(new radio,简称nr)中的提供基站功能的设备gnb,以及继续演进的节点b(ng-enb),其中gnb和终端之间采用nr技术进行通信,ng-enb和终端之间采用e-utra(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技术进行通信,gnb和ng-enb均可连接到5g核心网。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基站还包含在未来新的通信系统中提供基站功能的设备等。
81.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基站控制器,是一种管理基站的装置,例如2g网络中的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 controller,简称bsc)、3g网络中的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简称rnc)、还可指未来新的通信系统中控制管理基站的装置。
82.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网络侧network是指为终端提供通信服务的通信网络,包含无线接入网的基站,还可以包含无线接入网的基站控制器,还可以包含核心网侧的设备。
83.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终端可以指各种形式的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简称ue)、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mobile station,建成ms)、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设备(terminal equipment)、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终端设备还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简称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简称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简称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未来5g网络中的终端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简称plmn)中的终端设备等,本技术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
84.本技术实施例定义接入网到终端的单向通信链路为下行链路,在下行链路上传输的数据为下行数据,下行数据的传输方向称为下行方向;而终端到接入网的单向通信链路为上行链路,在上行链路上传输的数据为上行数据,上行数据的传输方向称为上行方向。
85.应理解,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86.本技术实施例中出现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
87.本技术实施例中出现的第一、第二等描述,仅作示意与区分描述对象之用,没有次序之分,也不表示本技术实施例中对设备个数的特别限定,不能构成对本技术实施例的任何限制。
88.本技术实施例中出现的“连接”是指直接连接或者间接连接等各种连接方式,以实现设备间的通信,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定。
89.应理解,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可以为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该处理器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简称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简称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90.还应理解,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简称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简称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简称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简称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简称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 sdram,简称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简称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简称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简称dr ram)。
91.上述实施例,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其他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上述实施例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或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加载或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或计算机程序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为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合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半导体介质可以是固态硬盘。
92.应理解,在本技术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技术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93.在本技术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方法、装置和系统,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
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94.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95.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包括,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96.上述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的集成的单元,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上述软件功能单元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97.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