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离心式风扇的制作方法

2021-11-25 22:5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风扇,特别是涉及一种离心式风扇。


背景技术:

2.受限于电子装置的轻薄短小的设计趋势,离心式风扇已被广泛被使用于电子装置之中,而离心式风扇本身的尺寸也受到了限制。在现有技术中,离心式风扇的壳体内壁往往具有渐扩式设计,而进风口为完整的圆形。然而,壳体内壁的渐扩式设计造成了压力不均,并造成涡流及效能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离心式风扇,以解决上述问题。
4.为了欲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离心式风扇,包括一风扇壳体以及一风扇。风扇壳体包括一进风口、一出风口以及一壳体内壁。风扇设于该风扇壳体之中,其中该风扇带动一气流,该气流进过该进风口进入该风扇壳体,沿该壳体内壁所定义的一流道而流动,经过该出风口离开该风扇壳体。在一正投影面上,至少部分的该进风口的一进风口轮廓满足一渐扩方程式。
5.在一实施例中,在该正投影面上,该进风口轮廓的最外缘与该风扇的一风扇外缘轮廓相切。
6.在一实施例中,该风扇壳体包括一舌口部,该进风口轮廓包括一进风口渐扩起点,该进风口渐扩起点对应该舌口部。
7.在一实施例中,该进风口轮廓包括一进风口渐扩终点,该进风口渐扩终点对应该出风口。
8.在一实施例中,在该正投影面上,至少部分的该进风口轮廓通过一第一设计参数满足该渐扩方程式,至少部分的该壳体内壁的一内壁轮廓通过一第二设计参数满足该渐扩方程式,该第二设计参数大于该第一设计参数。
9.在一实施例中,该风扇壳体包括一舌口部,该内壁轮廓包括一内壁渐扩起点,该内壁渐扩起点位于该舌口部。
10.在一实施例中,该渐扩方程式如下:
11.r=0.5d
×
e
θ
×
tanα
×
π
12.其中,d为该风扇的一风扇外缘轮廓直径,θ为角度,tanα为设计参数,该第一设计参数为tanα1,该第二设计参数为tanα2。
13.在一实施例中,该出风口位于一出口平面之上,该正投影面正交于该出口平面,一第一基准线于该正投影面延伸并垂直于该出口平面,在该正投影面上,该第一基准线经过该风扇的一风扇轴心,一第二基准线于该正投影面延伸并垂直于该第一基准线,该第一基准线以及该第二基准线于该正投影面上依照一逆时针方向定义一第一象限、一第二象限、一第三象限以及一第四象限,该舌口部位于该第一象限,该出风口横跨该第一象限以及该
第四象限。
14.在一实施例中,该进风口渐扩起点位于该第一象限,该内壁渐扩起点位于该第一象限。
15.在一实施例中,该进风口轮廓于该进风口渐扩起点与该进风口渐扩终点之间具有一连接段部,该连接段部大致沿该风扇的径向延伸,该连接段部的一端形成有一第一圆角,该连接段部的另一端形成有一第二圆角。
16.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其离心式风扇由于进风口轮廓满足渐扩方程式,因此进风口的进风口轮廓与壳体内壁的内壁轮廓之间产生了稳定的渐扩的流道。因此,可消除现有的了压力不均、涡流及效能损失等等问题,提升风扇效能。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离心式风扇的俯视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离心式风扇的立体图;
19.图3为图1中的ⅲ部分放大图。
20.符号说明:
21.f:离心式风扇
22.1:风扇壳体
23.11:壳体内壁
24.119:内壁轮廓
25.12:舌口部
26.13:内壁渐扩起点
27.2:风扇
28.28:轴心
29.29:风扇外缘轮廓
30.3:进风口
31.31:进风口渐扩起点
32.32:进风口渐扩终点
33.33:连接段部
34.331:第一圆角
35.332:第二圆角
36.34:延伸段部
37.39:进风口轮廓
38.4:出风口
39.a:气流
40.t:流道
41.c:切点
42.p1:正投影面
43.p2:出口平面
44.l1:第一基准线
45.l2:第二基准线
46.q1:第一象限
47.q2:第二象限
48.q3:第三象限
49.q4:第四象限
50.r1:进风口轮廓的半径长度
51.r2:内壁轮廓的半径长度
52.d:风扇外缘轮廓直径
53.θ: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54.图1是显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离心式风扇的俯视图。图2是显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离心式风扇的立体图。搭配参照图1、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离心式风扇f,包括一风扇壳体1以及一风扇2。风扇壳体1包括一进风口3、一出风口4以及一壳体内壁11。风扇2设于该风扇壳体1之中,其中该风扇2带动一气流a,该气流a进过该进风口3进入该风扇壳体1,沿该壳体内壁11所定义的一流道t流动,经过该出风口4离开该风扇壳体1。在一正投影面上p1,至少部分的该进风口3的一进风口轮廓39满足一渐扩方程式。
55.参照图1,在一实施例中,在该正投影面上(如图1所显示的),该进风口轮廓39的最外缘与该风扇2的一风扇外缘轮廓29相切(如图1中切点c所标示的)。
56.搭配参照图1、图2,在一实施例中,该风扇壳体1包括一舌口部12,该进风口轮廓39包括一进风口渐扩起点31,该进风口渐扩起点31对应该舌口部12。
57.参照图1,在一实施例中,该进风口轮廓39包括一进风口渐扩终点32,该进风口渐扩终点32对应该出风口4。
58.参照图1,在一实施例中,在该正投影面上,至少部分的该进风口轮廓39通过一第一设计参数满足该渐扩方程式,至少部分的该壳体内壁的一内壁轮廓119通过一第二设计参数满足该渐扩方程式,该第二设计参数大于该第一设计参数。
59.参照图1,在一实施例中,该内壁轮廓119包括一内壁渐扩起点13,该内壁渐扩起点13位于该舌口部12。
60.搭配参照图1、图2,在一实施例中,该出风口4位于一出口平面p2的上,该正投影面p1正交于该出口平面p2,一第一基准线l1于该正投影面上延伸并垂直于该出口平面p2,在该正投影面上,该第一基准线l1经过该风扇2的一风扇轴心28,一第二基准线l2于该正投影面延伸并垂直于该第一基准线l1,该第一基准线l1以及该第二基准线l2于该正投影面上依照一逆时针方向定义一第一象限q1、一第二象限q2、一第三象限q3以及一第四象限q4,该舌口部12位于该第一象限q1,该出风口4横跨该第一象限q1以及该第四象限q4。
61.参照图1,在一实施例中,该进风口渐扩起点31位于该第一象限q1,该内壁渐扩起点13位于该第一象限q1。
62.参照图1,具体而言,在一实施例中,该渐扩方程式如下:
63.r=0.5d
×
e
θ
×
tanα
×
π
64.其中,d为该风扇的一风扇外缘轮廓直径(如图1中所显示),θ为角度(如图1中所显
示,相对第一象限q1中的第一基准线l1的夹角),tanα为设计参数,该第一设计参数为tanα1,该第二设计参数为tanα2,该设计参数可视需要调整。
65.具体而言,参照图1,在一实施例中,至少部分的该进风口的该进风口轮廓通过下述渐扩方程式所呈现
66.r1=0.5d
×
e
θ
×
tanα1
×
π
67.r1即进风口轮廓的半径长度,如图1中所呈现的。
68.而,至少部分的该壳体内壁的该内壁轮廓通过下述渐扩方程式所呈现
69.r2=0.5d
×
e
θ
×
tanα2
×
π
70.r2即内壁轮廓的半径长度,如图1中所呈现的。
71.由以上可知,通过调整该第一设计参数为tanα1以及该第二设计参数为tanα2,至少部分的该进风口轮廓通过该第一设计参数满足该渐扩方程式,至少部分的该内壁轮廓通过该第二设计参数满足该渐扩方程式。在一实施例中,该进风口轮廓可以从,例如,θ=30
°
时开始套用该渐扩方程式。该内壁轮廓可以从,例如,θ=45
°
时开始套用该渐扩方程式。上述揭露并未限制本实用新型。
72.参照以下表1,在一实施例中,该进风口轮廓可以下列数据所呈现。
73.表1进风口轮廓
[0074][0075]
图3是显示图1中的ⅲ部分放大图。参照图3,在一实施例中,该进风口轮廓39于该进风口渐扩起点31与该进风口渐扩终点32之间具有一连接段部33,该连接段部33大致沿该风扇2的径向延伸,该连接段部33的一端形成有一第一圆角331,该连接段部33的另一端形成有一第二圆角332。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圆角331与该进风口渐扩起点31之间尚具有延伸段部34,该第二圆角332连接该进风口渐扩终点32。上述第一圆角331以及第二圆角332的设计,可以防止涡流产生,提升风扇效率。
[0076]
应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离心式风扇,由于进风口轮廓满足渐扩方程式,因此进风口的进风口轮廓与壳体内壁的内壁轮廓之间产生了稳定的渐扩的流道。因此,可消除现有的了压力不均、涡流及效能损失等等问题,提升风扇效能。
[0077]
虽然结合以上具体的优选实施例公开了本发明,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项技术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仍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附上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