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输液用液体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1-25 22:3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输液用液体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2.在临床应用上,输液是患者药物治疗的重要给药途径,但在输液过程中,常会因各种因素而引起输液的不良反应。其中,低温药液的直接输入通常会对患者产生一定的冷刺激,同时影响药物的吸收。尤其是在寒冷季节,偏远地区或者医疗条件相对较差的地区,患者在接受输液治疗时,由于环境因素导致液体温度较低(或者有些药物需要低温存储),致使患者输液后肢体发凉、胀痛、发麻,甚至全身发冷影响治疗,增加了患者的病痛,使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婴幼儿、抵抗力低下者、危重病人或者大剂量输液患者产生多种输液的不良反应。
3.现有技术中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通常采用由铁粉、活性炭等发热材料和聚乙烯塑料外壳组成的输液加热器对输液液体进行加热,将输液加热器夹在输液管上,由发热材料通过外壳的通气孔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份接触发生反应释放热量;或者采用电子输液加热器,利用类似夹子的结构通过外接电源通电发热对输液管内液体进行加热,以上两种方式通常无法对加热温度进行精确调整,或者加热温度低、加热效果不佳,或者加热温度过高导致被加热输液管加热过度,给患者带来严重的不良反应;同时,电加热辐射是否会对加热药物产生影响无法得到验证。现有技术中还存在直接对输液瓶/袋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由于输液管较长,输液速度通常较慢,至药液输入患者体内时温度往往已经较低,实际效果不佳,实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输液用液体加热装置,采用水浴的方式对输液液体进行加热,加热条件温和,温度可控性良好。
5.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6.一种输液用液体加热装置,包括加热恒温结构,所述加热恒温结构内盛装水,所述的加热恒温结构通过设置温度控制装置控制其内部水处于恒温状态,所述加热恒温结构上设置与加热恒温结构连通的出水管,所述加热恒温结构上与出水管相对的一侧设置与加热恒温结构连通的进水管,所述的出水管与进水管在加热恒温结构外部连接形成由进水管包覆出水管的中空恒温包覆加热管并包覆于输液管的外部,在恒温包覆加热管的末端进水管和出水管连通,所述出水管通过出水泵与加热恒温结构连通并通过出水泵使出水管、进水管内充盈流动的恒温水。
7.进一步地,所述的进水管和出水管在连接成恒温包覆加热管之前的部分,其外部均包覆保温层,所述的进水管和出水管在连接成恒温包覆加热管后,在进水管和出水管之间以及进水管外部均设置有保温层,在出水管的内部即接触输液管的一侧设置热交换层。
8.进一步地,所述的加热恒温结构为加热恒温箱体或者加热恒温袋,所述的加热恒
温箱体及加热恒温袋的上部均设置有挂钩结构,所述挂钩结构方便加热恒温箱体及加热恒温袋挂在输液吊杆上。
9.进一步地,所述的出水管位于加热恒温结构处的一侧与出水泵连接,所述的进水管位于加热恒温结构的另一侧与加热恒温结构连通,所述的出水管和进水管在远离加热恒温结构处的一端连通。出水管和进水管内部通过出水泵充盈不断流动的恒温水,当中空恒温包覆加热管内部包覆输液管时,可保持输液管及其内部药液通过热交换处于被加热的状态。
10.进一步地,所述的恒温包覆加热管一侧为开口结构,开口结构处设置连接装置,通过连接装置连接后形成中空恒温包覆加热管。
11.进一步地,所述的连接装置为自粘带或者绑缚带。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备的优点为:
13.本实用新型的输液用液体加热装置将加热恒温结构、恒温包覆加热管与输液管进行结合,通过恒温包覆加热管对输液管的包覆实现对输液管的加热,而且加热温度易于精准调控;对输液管的加热方式即热传导的方式为液体

液体之间的传递,加热液为水,加热条件温和;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温控更精确,使输液液体保持恒温,减少对患者的冷刺激,同时可加快药物吸收,降低了临床上多种因低温输液而产生的不良反应。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图1的a

a截面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恒温包覆加热管在连接装置未连接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

加热恒温结构,2

出水管,3

进水管,4

出水泵,5

恒温包覆加热管,51

保温层,52

热交换层,53

连接装置,6

挂钩,7

输液管。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对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所做的任何等效改换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19.如图1

3所示,一种输液用液体加热装置,包括加热恒温结构1,所述加热恒温结构1内盛装水,所述的加热恒温结构1通过设置温度控制装置控制其内部水处于恒温状态,所述加热恒温结构1上设置与加热恒温结构1连通的出水管2,所述加热恒温结构1上与出水管2相对的一侧设置与加热恒温结构1连通的进水管3,所述的出水管2与进水管3在加热恒温结构1外部连接形成由进水管3包覆出水管2的中空恒温包覆加热管5并包覆于输液管7的外部,在恒温包覆加热管5的末端进水管3和出水管2连通,所述出水管2通过出水泵4与加热恒温结构1连通并通过出水泵4使出水管2、进水管3内充盈流动的恒温水。
20.进一步地,所述的进水管3和出水管2在连接成恒温包覆加热管5之前的部分,其外部均包覆保温层51,所述的进水管3和出水管2在连接成恒温包覆加热管5后,在进水管3和出水管2之间以及进水管3外部均设置有保温层51,在出水管2的内部即接触输液管7的一侧设置热交换层52,所述的热交换层52可以选择热交换性能良好的软质薄膜,也可以选择软
质薄塑料膜。在恒温包覆加热管5的末端进水管3和出水管2连通,连通处通过进水管3外翻完成进水管3和出水管2的连通。所述的进水管3和出水管2在连接成恒温包覆加热管5之前的部分可以是圆管或者为恒温包覆加热管5处的扁平圆环状结构。
21.进一步地,所述的加热恒温结构1为加热恒温箱体或者加热恒温袋,所述的加热恒温箱体及加热恒温袋的上部均设置有挂钩6结构,所述挂钩6结构方便加热恒温箱体及加热恒温袋挂在输液吊杆上。所述的加热恒温箱体及加热恒温袋为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恒温水箱及恒温水袋,优选带浸入式电加热管以及数字式电子控温的医用恒温水箱/水袋;所述的加热恒温结构1接通外接电源,为加热恒温结构1及出水泵4供电,所述的出水泵4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普通小型/微型泵,通过设置开关控制出水泵4的启动/关闭。
22.进一步地,所述的出水管2位于加热恒温结构1处的一侧与出水泵4连接,所述的进水管3位于加热恒温结构1的另一侧与加热恒温结构1连通,所述的出水管2和进水管3在远离加热恒温结构1处的一端连通。出水管2和进水管3内部通过出水泵4充盈不断流动的恒温水,当中空恒温包覆加热管5内部包覆输液管7时,可保持输液管7及其内部药液通过热交换处于被加热的状态。
23.进一步地,如图2、3所示,所述的恒温包覆加热管5一侧为开口结构,开口结构处设置连接装置53,通过连接装置53连接后形成中空恒温包覆加热管5。
24.进一步地,所述的连接装置53为自粘带或者绑缚带。
25.所述加热恒温结构1中的恒温液为水,所述出水泵4用于为所述进水管3和出水管2中输送恒温液,以保障所述进水管3和出水管2组成的恒温包覆加热管5对所述输液管7中药液的加热保温效果,所述恒温包覆加热管5套设在所述输液管7外部,所述恒温包覆加热管5的进水管3和出水管2通过连接装置53连接后形成中空结构,中空结构形成内部通孔,以使采用包裹的方式对输液管7进行加热得以实现,且所述恒温包覆加热管5中恒温液的为流动状态,所述输液管7的外壁被盛满恒温液的恒温包覆加热管5包裹,通过所述进水管3和出水管2的设计,实现了所述恒温包覆加热管5将恒温液返回输送至所述加热恒温结构1内,且保证了输液管7输送药液时始终处于被加热状态;在恒温包覆加热管5对输液管7进行包覆时,可以采用正向包覆,即出液管内恒温液流动方向与药液在输液管7内流动方向相同,也可以采用反向包覆。
26.在使用时,首先将加热恒温结构1挂在输液吊杆上或者放置于其他合适的位置,将恒温包覆加热管5的连接结构打开,然后将恒温包覆加热管5包覆于输液管7下段的外部,保证加热恒温结构1内有足够的水的情况下,开启加热恒温结构1的加热功能并调整至合适的加热温度,打开出水泵4以使恒温包覆加热管5中充盈流动的恒温水,打开鼻输液管7以向患者体内输注药液,实现对输注药液的加热功能,防止患者出现低温输液应激反应。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