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医疗降温口腔粘膜冷敷器的制作方法

2021-11-25 22:3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医疗降温口腔粘膜冷敷器。


背景技术:

2.通过口腔降温能够使血管收缩、细胞缺氧。对于口腔手术,低温让伤口周围的毛细血管收缩,能够减轻局部充血和出血,抑制细胞的活动,使神经末梢的敏感性降低而减轻疼痛,可减少局部流血,降低细菌的活动力和细胞的代谢,因而可以防止炎症甚至化脓的扩散。
3.放疗是一种治疗肿瘤的局部治疗方法,对于射野在头颈面部的患者,由于口腔粘膜属于急性反应组织,而且痛觉神经感受器多,放射治疗常因射线使水分子电离,产生氧自由基对口腔细胞dna损伤、上皮细胞脱落而导致口腔充血、水肿、糜烂及溃疡,使用患者口腔疼痛、进食困难。导致患者不能坚持连续照射,增加了患者的痛苦,拖延了疗程,从而影响疗效。通过口腔降温能够让口腔粘膜血管收缩,粘膜组织氧含量降低,对放射作用或外在能量的反应减弱,从而保护和减轻了对口腔粘膜的损伤。
4.在现有临床中,常用的对口腔减温的方式通常是让患者口含冰块,但存在口含冰块患者耐受性差的缺陷,温度保持性差,对口腔的降温效果无法保证,也就无法保证疗效。并且在治疗过程中对口腔进行降温会对治疗过程产生一定的干扰以及占据一定的治疗空间,降低了术者操作的方便性。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医疗降温口腔粘膜冷敷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缺少有效的口腔降温方式以及在治疗过程中对口腔进行降温会降低手术方便性的问题。
6.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7.提供一种医疗降温口腔粘膜冷敷器,其包括牙支架和连接于牙支架后端的柔性冷媒袋,牙支架上固定有沿前后贯穿牙支架和冷媒袋的呼吸管,牙支架上固定有通入冷媒袋中的冷媒液通入管和冷媒液导出管,冷媒液通入管和冷媒液导出管上分别连接有进液软管和出液软管,进液软管或出液软管上连接有进液信号轮和磁性触发开关。
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口腔降温器结构简单,可以使用成本低的常用医用材质加工,在治疗前连接到制冷液循环机上,患者将牙支架含于口腔中,制冷液循环机将制冷后的冷媒液输送到冷媒袋中,使柔性的冷媒袋填充口腔的所有角落而对口腔壁进行冷敷或冰敷,让冷媒液循环能够保证冷敷或冰敷效果,初始温度也不必太低,提高了患者的耐受性。
9.进液信号轮在通液后冷媒液的流速能够推动内部的叶轮转动,便于患者通过观察叶轮是否转动而判断是否通液。将本口腔降温器与制冷液循环机连接以后通过磁性触发开关打开冷媒液的循环通道,从而能够防止误操作造成冷媒液的泄露,能够提高设备的可控
性。
10.牙支架能够支撑和固定患者的上、下牙床,中空的牙支架中能够通入冷媒液,提高上、下牙床周围的降温效果。柔性的冷媒袋储存有压力的液体状的冷媒,使冷媒袋能够根据患者的口腔形状进行充填,保证冷媒袋与口腔粘膜充分接触,以保证对口腔粘膜的降温效果,同时,柔性的冷媒袋能够提高患者的舒适性。
11.冷媒液通入管和冷媒液导出管能够连接外部的制冷循环机,使冷媒袋中的冷媒液循环供应,使冷媒袋中被温化的冷媒液及时排出,通过制冷循环机降温的冷媒液及时补充到冷媒袋中,保证了冷媒袋的降温效果,同时,通过制冷循环机的控温能够保证冷媒液温度的恒定,提高患者的耐受性和降温效果的时效性。
附图说明
12.图1为医疗降温口腔粘膜冷敷器的立体图。
13.图2为图1中牙支架与冷媒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4.图3为图1中进液信号轮的俯视图。
15.图4为图1中进液信号轮的轴剖图。
16.图5为图1中磁性触发开关的立体图。
17.其中,1、牙支架;11、上牙弓槽;12、下牙弓槽;13、通液孔;2、冷媒袋;3、进液信号轮;31、管壳;311、限位槽;32、叶轮;33、透明盖;34、轴套;35、中心轴;36、挡条;4、呼吸管;41、硬性扁管;42、软性扁管;5、冷媒液通入管;6、冷媒液导出管;7、磁性触发开关;71、磁性块;72、固定板;73、凹孔;74、滑套;8、进液软管;9、出液软管;10、快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以便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应该清楚,本实用新型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的范围,对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只要各种变化在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和确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这些变化是显而易见的,一切利用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发明创造均在保护之列。
19.如图1~图5所示,该医疗降温口腔粘膜冷敷器包括牙支架1和连接于牙支架1后端的柔性冷媒袋2,牙支架1上固定有沿前后贯穿牙支架1和冷媒袋2的呼吸管4,牙支架1上固定有通入冷媒袋2中的冷媒液通入管5和冷媒液导出管6,冷媒液通入管5和冷媒液导出管6上分别连接有进液软管8和出液软管9,进液软管8或出液软管9上连接有进液信号轮3和磁性触发开关7。
20.牙支架1的材质优选塑料,且通过3d打印或注塑一体成型,牙支架1的外形与人体口腔形状适配。牙支架1的顶面和底面分别成型有上牙弓槽11和下牙弓槽12,以供人体的牙弓咬合,起着支撑和固定上下牙床的作用,使患者的口腔粘膜舒展开,以便于冷媒袋能够充分与口腔粘膜接触;同时能够打开气道,让患者顺畅呼吸。
21.冷媒袋2的材质优选软硅胶,无毒无害,性状稳定,具有一定的弹性和柔性。冷媒袋2的初始形状与人体牙床后部口腔的形状对应,通过给冷媒液加压能够使冷媒袋2产生弹性变形来填充冷媒袋2与口腔壁之间的空隙并挤压口腔壁,以便于对口腔粘膜进行充分降温。
22.牙支架1内部中空且侧壁上设置有与冷媒袋2的密封腔连通的通液孔13,使得冷媒
液能够进入到牙支架1内部,对包裹牙支架1的部位进行冷敷降温,提高对口腔降温的充分性。
23.冷媒液通入管5和冷媒液导出管6一体成型于牙支架1上,一端通入冷媒袋2中且另一端与进液软管8或出液软管9连接。进液软管8和出液软管9远离牙支架1的一端连接有快接头10,快接头10用于与制冷循环机上的出液口和回液口连接,快接头10可以是螺纹连接也可以是插接连接等本领域的快接管接头且密封性好。
24.进液信号轮3包括管壳31,管壳31为一端封闭另一端敞开的管型壳体,管壳31上沿径向相对一体成型有两根与进液软管8或出液软管9连接的延伸管。管壳31内为管腔,管腔与两根延伸管连通,管腔内转动安装有叶轮32,管壳31的一端通过透明盖33密封,进液软管8或出液软管9中的冷媒液沿切向通入叶轮32上,使得带压的冷媒液能够冲击在叶轮32上带动叶轮32旋转,通过叶轮32旋转来判断是否有冷媒液通过,便于患者实时掌控冷媒液的循环情况,保障使用效果。
25.管壳31的底部一体成型有轴套34,中心轴35的底端插入轴套34中,在中心轴35上设置有限位台阶,在中心轴35插入后依靠限位台阶与轴套34的顶面抵接来限位。中心轴35的顶端垂直固定有挡条36,挡条36嵌入管壳31上的限位槽311中并抵接,透明盖33与管壳31的侧壁过盈配合,依靠挤压力挤入管壳31内并将挡条36挤压固定于限位槽311上。叶轮32间隙套接于中心轴35上,叶轮32能够绕着中心轴35转动。
26.磁性触发开关7包括用于固定磁性块71的固定板72,固定板72上加工有与磁性块71对齐的凹孔73,固定板72固定于滑套74上,滑套74滑动连接于进液软管8或出液软管9上。使用时,将凹孔73对准制冷液循环机上的磁性检测头并让磁性检测头插入凹孔73中,磁性检测头与磁性块71接触后将磁性信号处理成电信号传输至制冷液循环机的控制系统中,通过控制系统打开制冷液循环机的出液阀和回液阀,从而向冷媒袋中循环输入制冷液。固定板72可以做成桃心等各种外形美观的形状以增加美感和市场前景。
27.呼吸管4的设置使患者在使用本口腔降温器时仍然可以通过口腔顺畅呼吸,同时呼吸管还能够起着支撑和定位冷媒袋的作用,能够防止冷媒袋与患者的咽喉部靠得太近,提高了患者使用的舒适性。呼吸管4包括固定于牙支架1上硬性扁管41和固定于冷媒袋2上的软性扁管42,软性扁管42从冷媒袋2的后端向前延伸后与硬性扁管41密封连接。软性扁管42一体成型于冷媒袋2上,优选软性扁管42与冷媒袋2为同种材质加工但厚度大于冷媒袋2,使得软性扁管42比冷媒袋2的硬度更大一些,以保证呼吸管4上的呼吸通道不会堵塞,同时由于软硅胶本身的柔软性而不会刺激咽喉引起呕吐反射,提高患者的舒适性。
28.硬性扁管41优选与牙支架1的材质相同,使其能够通过注塑模具一体成型,降低加工成本和装配难度。软性扁管42上设置有供硬性扁管41插入并密封连接的台阶孔,硬性扁管41与台阶孔过盈配合,依靠软性扁管42的弹力变形实现密封固定。
29.由于硬性扁管41位于冷媒袋2的中部被冷媒袋及冷媒液包裹后不会磕碰到患者的口腔内壁,硬性扁管41可以缩短软性扁管42的长度,保证软性扁管42内孔的开度,从而保证呼吸通道的畅通。呼吸管4设置成扁管形式,在保证呼吸通道畅通的同时降低竖直方向所占的体积,提高患者使用的舒适性。
30.使用时,患者拆开本口腔降温器的包装后,将快接头10连接到制冷液循环机的出液口和回液口上,将磁性触发开关7与制冷液循环机上的磁性检测头连接接通,患者将牙支
架1插入口腔中使上牙和下牙咬合在上牙弓槽11和下牙弓槽12中,制冷液循环机向冷媒袋2中输入冷媒液,通过观察进液信号轮3是否转动判断冷媒液是否已经正常循环,因为进液软管和出液软管如果是透明管,冷媒液也是无色液体,导通后很难观察清楚冷媒液的循环情况。直至到达医嘱冷敷或冰敷时间后拔下磁性触发开关7停止冷媒液的循环,然后将快接头10从制冷液循环机的出液口和回液口上取下后将本口腔降温器扔进医用垃圾箱中。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