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无线充电器的制作方法

2021-11-25 22:0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充电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无线充电器。


背景技术:

2.随着无线充电的迅速发展,为了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体验,减少手机的充电时间,对无线充电器的功率要求越来越高,但是无线充电器的功率越高,其越容易发热,进而导致无线充电器的温度较高,因此,无线充电器的散热成为了其功率提升的主要问题点。
3.目前市场上较大功率的无线充电器均采用在其内部设置风扇,通过内部的风扇将外部的空气吸入,然后气流流经发热元件后从出风口排出,从而将热量带出无线充电器。但是,上述结构的无线充电器的壳体上不可避免地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导致无线充电器防水性能的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充电器,其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和较高的防水等级。
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器,包括:
6.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具有外周边以及位于所述外周边内的承载表面和充电表面,电子设备放置于所述承载表面上时,电子设备表面与所述充电表面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一壳体开设有与所述间隙连通的进风口;
7.第二壳体,其与所述充电表面处的第一壳体连接形成密闭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收容有发射端线圈模组;以及
8.风扇组件,其固定结合于所述第一壳体上,所述风扇组件被配置为出风口流出的气流分别经所述进风口流经所述间隙,以及流经所述第二壳体的表面。
9.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用于阻挡电子设备移动的凸台,所述凸台设置于所述承载表面的一端。
10.优选地,所述承载表面与所述外周边的顶面齐平,所述充电表面与所述外周边的底面齐平,所述进风口开设于所述承载表面与充电表面的衔接处。
11.优选地,所述风扇组件固定结合于所述承载表面的底面,且所述风扇组件的出风口靠近所述第一壳体上的进风口。
12.优选地,所述第二壳体包括底壁以及设置在所述底壁边缘的侧壁,所述底壁、侧壁和充电表面围合形成所述容纳腔。
13.优选地,所述底壁的外侧表面设置有沿气流运动方向延伸的导风板。
14.优选地,所述底壁的靠近所述风扇组件出风口的一端朝向所述充电表面方向倾斜设置。
15.优选地,所述发射端线圈模组包括电路板和多个发射端线圈。
16.优选地,所述发射端线圈模组还包括屏蔽片,所述多个发射端线圈粘接于所述屏
蔽片表面。
17.优选地,所述风扇组件包括设有出风口的风扇壳体和设置在所述风扇壳体内的离心式风扇。
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9.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发射端线圈模组设置于密闭的容纳腔内,风扇组件设置于该容纳腔外侧,并对形成容纳腔的壳体表面进行风冷散热,提高无线充电器的防水等级,且满足以较高功率充电的散热要求。
附图说明
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1.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2.图2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23.图3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4.图4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附图中相似的部件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表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面所具体描述的内容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不应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6.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线充电器,其中电子设备可在无线充电器的充电表面上被有效地充电。设置在充电表面下方的发射端线圈模组可产生能够在电子设备的接收端线圈中感应出电流的交变磁场。
27.在图1所述的无线充电器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该无线充电器包括第一壳体100、第二壳体200和风扇组件300,其中,第一壳体100与第二壳体200连接形成密闭的容纳腔,该容纳腔内收容有发射端线圈模组400,风扇组件300固定结合于第一壳体100上。
28.如图1

3所示,第一壳体100具有外周边101、以及位于外周边101内的承载表面102和充电表面103,承载表面102用于支撑电子设备500。第二壳体200与充电表面103处的第一壳体100连接形成密闭的容纳腔,发射端线圈模组收容于该容纳腔内,发射端线圈401位于充电表面103下方,当电子设备500置于承载表面102上时,电子设备500内的接收端线圈能够与发射端线圈401耦合,接收端线圈能够接收发射端线圈传输的电力,从而对电子设备500进行充电。该电子设备500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等设备,本技术对比不做具体限定。
29.第一壳体100上还开设有进风口104,电子设备500置于承载表面102上时,电子设备500与充电表面103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与进风口104连通。风扇组件300的出风口与进风口104连通,从而风扇组件300吹出的气流能够流经该间隙,即在电子设备500的表面与充电表面103之间形成气流通道。从风扇组件300吹出的气流还能够流经第二壳体200的底面,也就是说风扇组件300吹出的气流分成两路,一路流经充电表面103与电子设备500之间的间隙,另一路流经第二壳体200的底面。
30.由于风扇组件300位于第二壳体200的外侧,发射端线圈模组400位于第一壳体100
与第二壳体200形成的密闭的容纳腔内,可有效提高无线充电器的防水等级,同时,风扇组件300吹出的气流分别流经第二壳体200的底面和充电表面103,风扇组件300不但能够对发射端线圈模组400进行风冷散热,也能够对充电中的电子设备500进行风冷散热,从而满足以较高功率充电的散热要求。
31.参见图3所示,第一壳体100上还设有凸台105,凸台105设置在承载表面102的端部用于阻挡限位电子设备500,当电子设备500置于承载表面102上时,电子设备500的端部通过与凸台105抵接,使得电子设备500内的接收端线圈刚好位于充电表面103的上方,从而接收端线圈与发射端线圈对齐,提高二者之间的耦合系数,进而提高充电效率。
32.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壳体100上的承载表面102与外周边101的顶面齐平,充电表面103与外周边101的底面齐平,进风口104形成于承载表面102与充电表面103的衔接处。承载表面102与充电表面103在z轴方向的高度差,使得二者衔接处形成进风口104。
33.由于充电表面103与外周边101的底面齐平,超出充电表面103的外周边101能够阻挡气流从充电表面103的两侧泄露,使流经充电表面103的气流只能从其端部流出,从而使得气流流经全部充电表面103,提高散热效果。
34.第二壳体200包括底壁以及设置在底壁边缘的侧壁,该侧壁的顶面与充电表面103的底面固定结合,从而形成密闭的容纳腔。风扇组件300固定结合于承载表面102的底面,且风扇组件300的出风口朝向第二壳体200方向,并与进风口104连通。
35.如图2和图4所示,第二壳体200的底壁的外侧表面还设有多个导风板201,多个导风板201沿风扇组件300吹出的气流方向平行设置,导风板201可以采用一体成型工艺形成于第二壳体200底壁的外侧表面。导风板201能够在第二壳体200的表面分隔形成多条导风槽,使得风扇组件300吹出的气流沿导风槽流经全部第二壳体200的底面,提高散热效果。
36.进一步地,第二壳体200的底壁靠近风扇组件出风口的一端202朝向充电表面103方向倾斜设置,使得在采用薄型的风扇组件300时,第二壳体200的侧壁不会阻挡风扇组件300的出风口,气流能够流经第二壳体200的底面。
37.风扇组件300包括设有出风口的风扇壳体和位于风扇壳体内的离心式风扇。采用离心式风扇,风扇旋转轴从垂直于第一壳体100更改为平行于第一壳体100。此种结构的风扇组件300可以不受机身厚度的限制.使用更大的风扇以提高散热效率,而且与第一壳体100平行的设计有助于使机身更薄。
38.如图1和图2所示,发射端线圈模组400包括一个或多个发射端线圈401,以及电路板402,应当理解,放置在充电表面103内的任何位置的设备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案从无线充电器接收电力。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将多余一个的电子设备放置于充电表面上以接收电力。
3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发射端线圈模组400还包括屏蔽片403,发射端线圈401的底面粘接于屏蔽片403的表面,屏蔽片403粘接于电路板402的表面。屏蔽片403由铁氧体或纳米晶材料制成,用于屏蔽发射端线圈401产生的磁场。
40.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
保护范围之列。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