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新型链条扳手的制作方法

2021-11-25 20:3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修理工具的设计制造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新型链条扳手。


背景技术:

2.链条扳手,是一种常见的修理工具;因为其主要依靠链条紧固拆卸或是装配件,因此,链条扳手不但能对金属件,而且能对陶瓷件、薄壁件、塑料件等进行夹持、旋转,并不产生咬痕,不损伤表面。
3.但是当前市面上的修理工具通常不设置防护结构,链条扳手同样也是;大部分的部件在拆卸时,因为内部材料粘连或是拧紧时用力过大,需要较大的力量才能完成拆卸,并且相较于部件拧紧会有一定的阻力,操作人员拆卸时手部用力过大容易撞击到其他物体,导致操作人员受伤。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容易控制、更为安全的一种新型链条扳手。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新型链条扳手,包括链条、手柄和护手部,所述链条设置于手柄的一端,护手部设置于手柄的另一端。
7.进一步的,所述护手部可拆卸。
8.进一步的,在手柄远离链条的一端设置有连接部,并在护手部上设置有对应连接部的装配部。
9.进一步的,在连接部与装配部上设置有对应的装配螺纹。
10.进一步的,所述护手部包括护手本体;所述护手本体呈柱状,在护手本体侧表面远离手柄的位置设置有护手块;在护手块内设置有将其上下表面贯穿的护手槽;装配部设置于护手本体远离护手块的一端。
11.进一步的,所述护手槽呈半圆状;在护手本体被护手槽包围的表面还设置有抓握块。
12.进一步的,所述护手部还包括延长杆,所述延长杆呈“l”状,其包括第一直杆和第二直杆,所述第一直杆的一端和第二直杆的一端连接,并且其两者相互垂直;护手块设置于第二直杆的远离第一直杆的一端,装配部设置于第一直杆远离第二直杆的一端;第二直杆与手柄以及护手本体垂直。
13.进一步的,所述手柄远离护手部的一端设置有接触部;在手柄的上表面与接触部的夹角内设置有与链条连接的衔接部。
14.进一步的,所述链条的两侧设置有用于和手柄以及接触部进行装配的装配柱;链条的一端与衔接部连接,在衔接部上设置有对应装配柱的装配孔用于链条的安装固定;在
链条的另一端设置有圆环。
15.进一步的,在接触部的上表面设置有摩擦齿,并在摩擦齿中间设置有间断面;所述摩擦齿包括上摩擦齿和下摩擦齿,其中上摩擦齿和下摩擦齿设置于间断面的两侧;所述上摩擦齿设置于间断面靠近衔接部的一侧,并且上摩擦齿之间的夹角朝向远离间断面的方向;所述下摩擦齿设置于间断面远离衔接部的一侧,并且下摩擦齿之间的夹角朝向远离间断面的方向;在接触部的下表面还设置有限定槽,所述限定槽与装配柱对应。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7.1.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可通过护手部保护操作人员手部,使得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相较于现有的链条扳手更为安全。
18.2.本实用新型的护手部拆卸使得本实用新型可适用于更多环境,并且使用者可根据需求选择是否装配护手部。
19.3.连接部和装配部的设计使得本实用新型手柄与护手部之间的连接更为牢固稳定。
20.4.连接部与装配部上设置的装配螺纹使得本实用新型手柄与护手部之间的连接更为牢固稳定。
21.5.所述护手槽的设计使得操作人员在抓握时能够将手指穿过护手槽,并通过护手块的包围保护手指。
22.6.所述抓握块使得操作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抓握更为牢固。
23.7.所述延长杆的设计使得本实用新型在针对较为狭窄的空间时护手部能够通过延长杆改变护手部工作的水平高度,进而解决狭窄空间无法活动的问题。
24.8.所述接触部用于和装配或者拆卸的部件接触,在接触部与链条的作用下使得本实用新型与装配或者拆卸的部件之间的连接更为紧密;并且所述手柄通过衔接部与链条连接使得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更为牢固稳定。
25.9.所述装配柱用于和衔接部以及限定槽装配,进而使得本实用新型与装配或者拆卸的部件之间的连接更为紧密;并且所述圆环可以使得本实用新型更容易识别方向。
26.10.所述摩擦齿使得本实用新型和装配或者拆卸的部件的接触更牢固,并且间断面使得本实用新型与装配或者拆卸的部件贴合更为紧密;所述上摩擦齿和下摩擦齿的设置使得本实用新型不论是在装配方向还是拆卸方向都能对被装配件或是被拆卸件施加足够的力。
附图说明
27.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图。
28.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29.图3为手柄侧面结构图。
30.图4为实施例1护手部结构图。
31.图5为实施例2护手部结构图。
32.图中标号:
33.1.链条;2.手柄;3.护手部;4.连接部;5.装配部;6.装配螺纹;11.装配柱;12.圆环;21.接触部;22.衔接部;23.摩擦齿;24.间断面;25.上摩擦齿;26.下摩擦齿;31.护手本
体;32.护手块;33.护手槽;34.抓握块;35.延长杆;36.第一直杆;37.第二直杆;38.限定槽;39.装配孔。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应当说明的是,实施例只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阐述,其目的是为了让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3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实用新型的限制。
3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所属的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7.实施例1:
38.如图1

4所示,一种新型链条1扳手,包括链条1、手柄2和护手部3,所述链条1设置于手柄2的一端,护手部3设置于手柄2的另一端;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可通过护手部3保护操作人员手部,使得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相较于现有的链条1扳手更为安全。
3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护手部3可拆卸;本实用新型的护手部3拆卸使得本实用新型可适用于更多环境,并且使用者可根据需求选择是否装配护手部3。
40.在本实施例中,在手柄2远离链条1的一端设置有连接部4,并在护手部3上设置有对应连接部4的装配部5;连接部4和装配部5的设计使得本实用新型手柄2与护手部3之间的连接更为牢固稳定。
41.在本实施例中,在连接部4与装配部5上设置有对应的装配螺纹6;使得本实用新型手柄2与护手部3之间的连接更为牢固稳定。
4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护手部3包括护手本体31;所述护手本体31呈柱状,在护手本体31侧表面远离手柄2的位置设置有护手块32;在护手块32内设置有将其上下表面贯穿的护手槽33;装配部5设置于护手本体31远离护手块32的一端;所述护手槽33的设计使得操作人员在抓握时能够将手指穿过护手槽33,并通过护手块32的包围保护手指。
43.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所述护手槽33呈半圆状;在护手本体31被护手槽33包围的表面还设置有抓握块34;所述抓握块34使得操作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抓握更为牢固。
4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手柄2远离护手部3的一端设置有接触部21;在手柄2的上表面与接触部21的夹角内设置有与链条1连接的衔接部22;所述接触部21用于和装配或者拆卸的部件接触,在接触部21与链条1的作用下使得本实用新型与装配或者拆卸的部件之间的连接更为紧密;并且所述手柄2通过衔接部22与链条1连接使得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更为牢固稳定。
4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链条1的两侧设置有用于和手柄2以及接触部21进行装配的装
配柱11;链条1的一端与衔接部22连接,在衔接部22上设置有对应装配柱11的装配孔39用于链条1的安装固定;在链条1的另一端设置有圆环12;述装配柱11用于和衔接部22以及限定槽38装配,进而使得本实用新型与装配或者拆卸的部件之间的连接更为紧密;并且所述圆环12可以使得本实用新型更容易识别方向。
46.在本实施例中,在接触部21的上表面设置有摩擦齿23,并在摩擦齿23中间设置有间断面24,所述间断面24为弧面;所述摩擦齿23使得本实用新型和装配或者拆卸的部件的接触更牢固,并且间断面24使得本实用新型与装配或者拆卸的部件贴合更为紧密;所述摩擦齿23包括上摩擦齿25和下摩擦齿26,其中上摩擦齿25和下摩擦齿26设置于间断面24的两侧;所述上摩擦齿25设置于间断面24靠近衔接部22的一侧,并且上摩擦齿25之间的夹角朝向远离间断面24的方向,所述上摩擦齿25和下摩擦齿26的设置使得本实用新型不论是在装配方向还是拆卸方向都能对被装配件或是被拆卸件施加足够的力;所述下摩擦齿26设置于间断面24远离衔接部22的一侧,并且下摩擦齿26之间的夹角朝向远离间断面24的方向;在接触部21的下表面还设置有限定槽38,所述限定槽38与装配柱11对应,并且在工作时所述对应被装配件或是被拆卸件外表面长度的装配柱11设置于限定槽38内。
47.所述上摩擦齿25之间的夹角角度以及下摩擦齿26之间的夹角角度均为60
°

48.值得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其他技术方案均属于现有技术,故不作赘述。
49.实施例2:
50.如图5所示,所述护手部3还包括延长杆35,所述延长杆35呈“l”状,其包括第一直杆36和第二直杆37,所述第一直杆36的一端和第二直杆37的一端连接,并且其两者相互垂直;护手块32设置于第二直杆37的远离第一直杆36的一端,装配部5设置于第一直杆36远离第二直杆37的一端;第二直杆37与手柄2以及护手本体31垂直;所述延长杆35的设计使得本实用新型在针对较为狭窄的空间时护手部3能够通过延长杆35改变护手部3工作的水平高度,进而解决狭窄空间无法活动的问题。
51.本实施例其他技术方案均与实施例1相同。
52.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