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带有锁模块结构的新型模架的制作方法

2021-11-25 13:5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模架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有锁模块结构的新型模架。


背景技术:

2.模架即模具的支撑结构,可将模具各部分按规律和位置组合以及固定。现有模架由多个模块式结构相互拼接组成,且结构之间通过导轴或是定位针等进行定位紧固,人工操作的步骤较多,且模架的组成缺少针对内部进行锁定的结构,连接的紧固性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模架由多个模块式结构相互拼接组成,且结构之间通过导轴或是定位针等进行定位紧固,人工操作的步骤较多,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带有锁模块结构的新型模架。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带有锁模块结构的新型模架,包括下模和上模,所述上模垂直排布在下模上;
5.所述下模包括传动芯、卡锁模块和抵杆,所述下模顶面其中两对角线位置处均开设有定位腔,且定位腔内壁开设有一体的模块槽,所述传动芯横置于模块槽中且与模块槽内壁转动连接,且卡锁模块与抵杆均焊接于传动芯外壁,所述卡锁模块与抵杆之间呈45
°
排布,且卡锁模块与抵杆均随传动芯旋转而延伸至定位腔;
6.所述上模包括导柱和内锁轴,且内锁轴的数量为两根并分别固定于上模底面两对角线位置,所述导柱的数量为两根且分别固定于上模底面另外两对角线位置,且内锁轴内壁开设有衔接槽;
7.所述内锁轴对应于定位腔正上方且插入其中,所述内锁轴底部一角抵住抵杆边缘使其旋转,且衔接槽与模块槽相对应,所述卡锁模块随传动芯旋转卡入衔接槽。
8.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了加强下模与上模之间的连接性,所述下模顶面另外两对角线位置处均开设有导槽,且导柱对接于导槽中,所述下模底面对应于导槽位置的两角均插接有卡轴,且卡轴顶部延伸至导槽内部并插入导柱底端。
9.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内锁轴与定位腔的等长,且模块槽内壁的弧度与模块槽内壁的弧度一致,使得内锁轴与定位腔恰好对接,且抵杆被内锁轴抵住后卡锁模块卡入衔接槽。
10.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抵杆内部由左向右开设有紧固槽,且模块槽内壁开设有对接口,所述抵杆被内锁轴抵住时紧固槽与对接口相互对应呈一共线。
11.其中,为了能够定位卡锁模块与衔接槽的连接,所述对接口向外贯通至下模外壁,且下模外壁位于对接口外侧设有活动件,所述活动件朝向于对接口处固定有插柱,且插柱内端依次穿入对接口和紧固槽,所述活动件朝向于下模的一面固定有弹簧,且弹簧内端固定于下模外,所述弹簧套接于插柱外。
12.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了便于拉动活动件,所述活动件外端设有呈t形状的拉杆。
13.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下模底面对应于定位腔位置的两角均插接有锁定针,且锁定针顶部通过螺纹拧入定位腔以及内锁轴,可加强内锁轴与定位腔之间的连接。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5.1、当内锁轴在定位腔内部下降到一定位置时,内锁轴的边角会抵住抵杆的边缘,传动芯会进行逆时针转动,卡锁模块恰好可进入衔接槽中,最后内锁轴与定位腔完成对接后,抵杆边缘与内锁轴的边壁接触,卡锁模块与衔接槽完全卡接;
16.2、通过弹簧回弹带动活动件复位,卡轴则直接卡入紧固槽和对接口内,传动芯也不可进行旋转,卡锁模块会保持于衔接槽内,使得上模无法单独脱离于下模,完成紧固工作,利用内锁轴下移对进行抵杆作用,间接联动卡锁模块卡入衔接槽,不需要进行过多的人工操作,且相比传统定位针结构紧固的方式,采用卡锁模块紧固能够更加牢固,限制下模与上模之间的拆卸。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下模与上模结构内部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下模与上模结构内部安装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a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活动件结构示意图。
22.图1

图5中:下模1、定位腔101、模块槽102、导槽103、传动芯2、卡锁模块201、抵杆3、紧固槽301、上模4、导柱401、内锁轴5、衔接槽501、锁定针6、活动件7、插柱701、弹簧702、卡轴8。
具体实施方式
23.请参阅图1

图5,一种带有锁模块结构的新型模架,包括下模1和上模4,所述上模4垂直排布在下模1上;
24.具体的,上模4与下模1组成模具的支撑结构进行使用,初始状态时上模4位于下模1上方,进行操作时,可采用外界的机床等设备将上模4移动至下摸顶面;
25.所述下模1顶面其中两对角线位置处均开设有定位腔101,且定位腔101内壁开设有一体的模块槽102;
26.所述上模4包括导柱401和内锁轴5,且内锁轴5的数量为两根并分别固定于上模4底面两对角线位置,所述导柱401的数量为两根且分别固定于上模4底面另外两对角线位置,且内锁轴5内壁开设有衔接槽501;所述内锁轴5对应于定位腔101正上方且插入其中;
27.为了稳固安装下模1与上模4,定位步骤:
28.上模4向下模1方向移动时,内锁轴5对接插入定位腔101内;
29.所述下模1顶面另外两对角线位置处均开设有导槽103,且导柱401对接于导槽103中;
30.且导柱401对接插入导槽103内,两根导柱401分别位于前左角以及后右角,而两根内锁轴5分别位于前右角以及后左角,采用对角线排布的方式,可加强上模4与下模1之间的
连接性,对上模4与下模1之间的安装起到预紧效果;
31.所述下模1包括传动芯2、卡锁模块201和抵杆3,所述传动芯2横置于模块槽102中且与模块槽102内壁转动连接,且卡锁模块201与抵杆3均焊接于传动芯2外壁,所述卡锁模块201与抵杆3之间呈45
°
排布,且卡锁模块201与抵杆3均随传动芯2旋转而延伸至定位腔101;
32.所述内锁轴5底部一角抵住抵杆3边缘使其旋转,且衔接槽501与模块槽102相对应,所述卡锁模块201随传动芯2旋转卡入衔接槽501;
33.所述内锁轴5与定位腔101的等长,且模块槽102内壁的弧度与模块槽102内壁的弧度一致;
34.为了稳固下模1与上模4之间的连接,紧固步骤:
35.初始状态下抵杆3延伸至定位腔101内,当内锁轴5在定位腔101内部下降到一定位置时,内锁轴5的边角会抵住抵杆3的边缘,抵杆3与内锁轴5相接触的位置为弧面,所以随着内锁轴5的下降,抵杆3会渐渐进入模块槽102中;
36.所述抵杆3内部由左向右开设有紧固槽301,且模块槽102内壁开设有对接口,所述抵杆3被内锁轴5抵住时紧固槽301与对接口相互对应呈一共线;
37.所述对接口向外贯通至下模1外壁,且下模1外壁位于对接口外侧设有活动件7,所述活动件7朝向于对接口处固定有插柱701,且插柱701内端依次穿入对接口和紧固槽301,所述活动件7朝向于下模1的一面固定有弹簧702,且弹簧702内端固定于下模1外,所述弹簧702套接于插柱701外;
38.所述活动件7外端设有呈t形状的拉杆;
39.为了抵杆3能够顺利进入模块槽102中,应通过拉杆将活动件7往外拉动,呈t形状的拉杆便于手部拿持,同时弹簧702拉伸,插柱701脱离出模块槽102;
40.通过传动芯2配合抵杆3的转动,传动芯2会进行逆时针转动,卡锁模块201则由模块槽102旋入定位腔101中,同时衔接槽501会对应到模块槽102,卡锁模块201恰好可进入衔接槽501中,最后内锁轴5与定位腔101完成对接后,抵杆3边缘与内锁轴5的边壁接触,卡锁模块201与衔接槽501完全卡接,且紧固槽301与对接口相对,将活动件7松开,通过弹簧702回弹带动活动件7复位,卡轴8则直接卡入紧固槽301和对接口内,此时抵杆3不可发生位移,同理传动芯2也不可进行旋转,卡锁模块201会保持于衔接槽501内,使得上模4无法单独脱离于下模1,完成紧固工作,利用内锁轴5下移对进行抵杆3作用,间接联动卡锁模块201卡入衔接槽501,不需要进行过多的人工操作,且相比传统定位针结构紧固的方式,采用卡锁模块201紧固能够更加牢固,限制下模1与上模4之间的拆卸;
41.所述下模1底面对应于定位腔101位置的两角均插接有锁定针6,且锁定针6顶部通过螺纹拧入定位腔101以及内锁轴5;
42.所述下模1底面对应于导槽103位置的两角均插接有卡轴8,且卡轴8顶部延伸至导槽103内部并插入导柱401底端;
43.最后使用锁定针6锁定定位腔101与内锁轴5的连接,使用卡轴8锁定导槽103与导柱401的连接,锁定针6以及卡轴8起到定位锁定的效果,下模1与上模4即可完成安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