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塑胶跑道冲击吸收和垂直变形的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1-25 10:0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塑胶跑道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塑胶跑道冲击吸收和垂直变形的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体育场地由合成材料和天然材料组成,检测塑胶材质的性能需要进行塑胶跑道合成材料冲击吸收与垂直变形测试。塑胶跑道合成材料冲击吸收与垂直变形测试仪是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将一规定质量的重锤从规定的高度落下,下落中将势能转变为动能,被转化的能量冲击到被测试样,放置于地基上的塑胶跑道合成材料冲击吸收与垂直变形测试仪通过冲击传感器将被试样吸收的冲击力采样传输到采集系统,再对其进行采样、处理、计算、分析等一系列过程,最终显示出作用于塑胶合成材料的冲击吸收和垂直变形的结果,从而测量。
3.但是,操作人员需要将位于塑胶跑道顶部的检测装置抬起,再放入待测定的塑胶跑道合成材料进行测定,十分的不便利。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塑胶跑道冲击吸收和垂直变形的检测装置,能够提高塑胶合成材料检测的便利性。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塑胶跑道冲击吸收和垂直变形的检测装置,包括支撑机构、重力机构、检测机构和移动机构;
6.支撑机构固定设置于地基的顶部,支撑机构对重力机构进行支撑固定;
7.检测机构设置于塑胶跑道合成材料的顶部,塑胶跑道合成材料设置于地基的顶部;
8.移动机构包括相同的两组,两组移动机构分别设置于检测机构的两侧,移动机构包括第一液压缸,第一液压缸固定设置于地基的顶部,第一液压缸的一侧设置有第一伸缩柱,第一伸缩柱的端部固定设置有第二液压缸,第二液压缸的顶部设置有第二伸缩柱,第二伸缩柱的端部固定设置有固定件,固定件和检测机构之间相卡合,两个固定件之间相卡接;
9.重力机构包括下落重物,下落重物对应设置于检测机构的上方。
10.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检测机构包括测试台、装载层、弹簧和铁砧,装载层设置于测试台的顶部,弹簧设置于装载层的顶部,铁砧设置于弹簧的顶部,铁砧对应设置于所述下落重物的下方设置。
11.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支撑机构包括相同的两个,两个支撑机构分别设置于检测机构的两侧,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架、小管和测试台支撑物,其中测试台支撑物固定设置于地基的顶部,支撑架设置于测试台支撑物的一侧,支撑架的一端贯穿连接测试台支撑物设置,支撑架的另一端和小管固定连接设置,两个小管设置于弹簧的两侧。
12.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重力机构还包括立柱和提升重物装置,其中立柱固定
设置于支撑架的顶部,立柱贯穿所述下落重物设置,下落重物和立柱之间滑动连接,提升重物装置设置于下落重物的顶部,用于向上提起下落重物。
13.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移动机构还包括滑轨和滑块,其中滑轨固定设置于地基的顶部,滑轨设置于第一液压缸和检测机构之间,滑块固定设置于第二液压缸的底部,滑块和滑轨之间滑动连接设置。
14.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测试台呈矩型设置,所述固定件包括连接板,连接板和第二伸缩柱之间固定连接设置,连接板呈l型设置,连接板的侧壁内表面和测试台的侧壁外表面之间相抵接,连接板的一端设置有槽口,连接板的另一端设置有凸出部,凸出部和槽口之间相卡接。
15.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固定件还包括固定板,固定板的顶部和连接板的底部之间固定连接,固定板的底端呈向下倾斜的尖头设置。
16.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7.本实用新型在测定前,驱动第一液压缸运作,本专利中可采用plc控制第一液压缸运作,第一液压缸控制第一伸缩柱伸长,第二液压缸随第一伸缩柱的伸长而朝向检测机构的方向移动,此时滑块于滑轨处移动,用于导向第二液压缸的滑动位置,当第二液压缸移动至固定件接触测试台后,两个连接板之间相卡接,凸出部插入槽口中,固定板的底端插入测试台的底部,驱动第二液压缸运作,本专利中可采用plc控制第二液压缸运作,第二液压缸控制第二伸缩柱伸长,检测机构随第二伸缩柱的伸长而抬起,此时可以于测试台的底部放入待测的塑胶跑道合成材料,放入后,随着第二伸缩柱的缩短和第一伸缩柱的缩短,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回复至初始位置,此时检测机构置于塑胶跑道合成材料的顶部,随着下落重物落至铁砧上,测定该塑胶跑道合成材料的冲击吸收性和垂直变形性。因此,操作人员通过plc控制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工作,将检测机构向上抬起,即可放入待测定的塑胶跑道合成材料,不需要人工将检测机构抬起,提高了塑胶合成材料检测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测试台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移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

立柱;2

提升重物装置;3

下落重物;4

导向管;5

铁砧;6

弹簧;7

小管;8

支撑架;9

装载层;10

测试台支撑物;11

测试台;12

塑胶跑道合成材料;13

地基;14

滑轨;15

滑块;16

第一液压缸;17

第一伸缩柱;18

第二液压缸;19

第二伸缩柱;20

连接板;21

固定板;22

槽口;23

凸出部。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根据图1至图4所示,一种塑胶跑道冲击吸收和垂直变形的检测装置,包括支撑机构、重力机构、检测机构和移动机构;
26.支撑机构固定设置于地基13的顶部,支撑机构对重力机构进行支撑固定;
27.检测机构设置于塑胶跑道合成材料12的顶部,塑胶跑道合成材料12设置于地基13的顶部;
28.移动机构包括相同的两组,两组移动机构分别设置于检测机构的两侧,移动机构包括第一液压缸16,第一液压缸16固定设置于地基13的顶部,第一液压缸16的一侧设置有第一伸缩柱17,第一伸缩柱17的端部固定设置有第二液压缸18,第二液压缸18的顶部设置有第二伸缩柱19,第二伸缩柱19的端部固定设置有固定件,固定件和检测机构之间相卡合,两个固定件之间相卡接;
29.重力机构包括下落重物3,下落重物3对应设置于检测机构的上方。
30.检测机构包括测试台11、装载层9、弹簧6和铁砧5,装载层9设置于测试台11的顶部,弹簧6设置于装载层9的顶部,铁砧5设置于弹簧6的顶部,铁砧5对应设置于所述下落重物3的下方设置。
31.支撑机构包括相同的两个,两个支撑机构分别设置于检测机构的两侧,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架8、小管7和测试台支撑物10,其中测试台支撑物10固定设置于地基13的顶部,支撑架8设置于测试台支撑物10的一侧,支撑架8的一端贯穿连接测试台支撑物10设置,支撑架8的另一端和小管7固定连接设置,两个小管7设置于弹簧6的两侧。
32.重力机构还包括立柱1和提升重物装置2,其中立柱1固定设置于支撑架8的顶部,立柱1贯穿所述下落重物3设置,下落重物3和立柱1之间滑动连接,提升重物装置2设置于下落重物3的顶部,用于向上提起下落重物3。
33.移动机构还包括滑轨和滑块15,其中滑轨固定设置于地基13的顶部,滑轨设置于第一液压缸16和检测机构之间,滑块15固定设置于第二液压缸18的底部,滑块15和滑轨之间滑动连接设置。
34.测试台11呈矩型设置,所述固定件包括连接板20,连接板20和第二伸缩柱19之间固定连接设置,连接板20呈l型设置,连接板20的侧壁内表面和测试台11的侧壁外表面之间相抵接,连接板20的一端设置有槽口22,连接板20的另一端设置有凸出部23,凸出部23和槽口22之间相卡接。
35.固定件还包括固定板21,固定板21的顶部和连接板20的底部之间固定连接,固定板21的底端呈向下倾斜的尖头设置。
36.本实用新型在测定前,驱动第一液压缸16运作,本专利中可采用plc控制第一液压缸16运作,第一液压缸16控制第一伸缩柱17伸长,第二液压缸18随第一伸缩柱17的伸长而朝向检测机构的方向移动,此时滑块15于滑轨处移动,用于导向第二液压缸18的滑动位置,当第二液压缸18移动至固定件接触测试台11后,两个连接板20之间相卡接,凸出部23插入
槽口22中,固定板21的底端插入测试台11的底部,驱动第二液压缸18运作,本专利中可采用plc控制第二液压缸18运作,第二液压缸18控制第二伸缩柱19伸长,检测机构随第二伸缩柱19的伸长而抬起,此时可以于测试台11的底部放入待测的塑胶跑道合成材料12,放入后,随着第二伸缩柱19的缩短和第一伸缩柱17的缩短,第一液压缸16和第二液压缸18回复至初始位置,此时检测机构置于塑胶跑道合成材料12的顶部,随着下落重物3落至铁砧5上,测定该塑胶跑道合成材料12的冲击吸收性和垂直变形性,测定方法采用gb 36246

2018跑道新国标进行测定,当进行垂直变形测定时,于塑胶跑道合成材料12顶面放置测压元件和变形力传递装置进行测定。
37.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