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便于安装的PTC薄膜高效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1-25 09:5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一种便于安装的ptc薄膜高效冷却装置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却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安装的ptc 薄膜高效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2.ptc是指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简称ptc热敏电阻,ptc热敏电阻是一种典型具有温度敏感性的半导体电阻,在临界温度以下时,电阻系数低,电流稳定,可提高初期发热能量,ptc薄膜即ptc发热膜,在ptc发热膜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到冷却装置,从而提高ptc 薄膜的生产效率,现有的ptc薄膜高效冷却装置基本满足人们需求,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3.传统的ptc薄膜高效冷却装置大都是使用水冷来对ptc薄膜进行冷却,但是ptc薄膜不易穿过冷却装置的底部,从而每次对ptc 薄膜安装到冷却装置较为费时费力,大大降低了该装置的实用性,因此亟需一种便于安装的ptc薄膜高效冷却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安装的ptc薄膜高效冷却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传统ptc薄膜高效冷却装置大都是使用水冷来对ptc薄膜进行冷却,但是ptc薄膜不易穿过冷却装置的底部,从而每次对ptc薄膜安装到冷却装置较为费时费力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安装的ptc薄膜高效冷却装置,包括冷却装置主体,所述冷却装置主体前后两端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架,两组所述第一安装架的上下两端皆转动连接有第一辊轮,且冷却装置主体内部的右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辊轮,所述冷却装置主体内部下端的左右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第四辊轮和第三辊轮,且冷却装置主体前后两端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架,两组所述第二安装架的上端转动连接有第五辊轮,且冷却装置主体的中部设置有安装机构,所述安装机构包括第一滑槽、连接杆、安装块、第二滑槽、第三滑槽、滑块、第一插杆、第一弹簧和夹板,且冷却装置主体的前后两端皆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卡合有连接杆,且连接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安装块,所述冷却装置主体的前后两端皆开设有与安装块相互配合的第二滑槽,且第二滑槽的左右两端皆开设有第三滑槽,所述第三滑槽内卡合有滑块,且滑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插杆,所述第一插杆的上端贯穿安装块的上端并延伸至安装块的外部,且安装块的上端开设有与第一插杆相互配合的圆孔,所述第一插杆的中部套设有第一弹簧,且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滑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三滑槽的上端内壁固定连接,且第一插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夹板。
6.优选的,所述冷却装置主体左侧表面的前后两端皆固定连接有第三安装架,前端所述第三安装架的左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块,且第一转动块的前端固定连接有转盘,后端所述第三安装架的左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块,且第一转动块与第二转动块之间设置有缠绕杆。
7.优选的,所述安装块的上表面和夹板的下表面皆粘合有橡胶垫,且橡胶垫的表面设置有防滑纹。
8.优选的,所述第三安装架的后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插杆,且第二转动块的前端插设有第三插杆,所述第二转动块的中部开设有与第三插杆相互配合的插槽,且第三插杆的后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二转动块中部插槽的后端内壁固定连接,且第二插杆和第三插杆分别插设在缠绕杆的前后两端,所述缠绕杆的前后两端皆开设有与第二插杆和第三插杆相互配合的卡槽。
9.优选的,所述第二弹簧的长度大小小于第二转动块中部插槽的深度大小。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1.1、该便于安装的ptc薄膜高效冷却装置设置有安装机构,将生产出的ptc薄膜通过两组第一辊轮之间,将安装块移动到冷却装置主体上端的右侧,拉动夹板,使得第一弹簧被压缩,此时将ptc薄膜的放在安装块和夹板之间,松开夹板,使得第一弹簧恢复,从而使得安装块和夹板将ptc薄膜夹持住,通过连接杆沿着第二滑槽的轨迹向下移动安装块,在向左移动,最后向上移动安装块,使得ptc 薄膜通过第三辊轮和第四辊轮的下方,解决了传统的ptc薄膜高效冷却装置大都是使用水冷来对ptc薄膜进行冷却,但是ptc薄膜不易穿过冷却装置的底部,从而每次对ptc薄膜安装到冷却装置较为费时费力的问题,操作便捷,大大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12.2、该便于安装的ptc薄膜高效冷却装置设置有第三安装架、第一转动块、转盘、第二转动块和缠绕杆,通过转动转盘,使得第一转动块转动,从而使得缠绕杆转动,使得冷却后ptc薄膜缠绕在缠绕杆上,从而可以对ptc薄膜进行整理成卷,方便存储,大大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结构正视剖面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结构正视剖面示意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结构右侧视剖面示意图;
17.图5为本实用新型安装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5的局部结构正视剖面示意图;
19.图7为本实用新型缠绕杆和卡槽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冷却装置主体;2、第一安装架;3、第一辊轮;4、第二辊轮;5、第三辊轮;6、第四辊轮;7、第二安装架;8、第五辊轮;911、第一滑槽;912、连接杆;913、安装块;914、第二滑槽;915、第三滑槽;916、滑块;917、第一插杆;918、第一弹簧; 919、夹板;10、第三安装架;11、第一转动块;12、转盘;13、第二插杆;14、第二转动块;15、第三插杆;16、第二弹簧;17、缠绕杆;18、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实施例1:
23.请参阅图1

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便于安装的 ptc薄膜高效冷却装置,包括冷却装置主体1,冷却装置主体1前后两端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架2,两组第一安装架2的上下两端皆转动连接有第一辊轮3,且冷却装置主体1内部的右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辊轮4,冷却装置主体1内部下端的左右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第四辊轮6和第三辊轮5,且冷却装置主体1前后两端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架7,两组第二安装架7的上端转动连接有第五辊轮8,且冷却装置主体1的中部设置有安装机构,安装机构包括第一滑槽 911、连接杆912、安装块913、第二滑槽914、第三滑槽915、滑块 916、第一插杆917、第一弹簧918和夹板919,且冷却装置主体1 的前后两端皆开设有第一滑槽911,第一滑槽911内卡合有连接杆 912,且连接杆91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安装块913,冷却装置主体1 的前后两端皆开设有与安装块913相互配合的第二滑槽914,且第二滑槽914的左右两端皆开设有第三滑槽915,第三滑槽915内卡合有滑块916,且滑块91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插杆917,第一插杆 917的上端贯穿安装块913的上端并延伸至安装块913的外部,且安装块913的上端开设有与第一插杆917相互配合的圆孔,第一插杆 917的中部套设有第一弹簧918,且第一弹簧918的一端与滑块916 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第一弹簧918的另一端与第三滑槽915的上端内壁固定连接,且第一插杆917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夹板919。
24.冷却装置主体1左侧表面的前后两端皆固定连接有第三安装架10,前端第三安装架10的左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块11,且第一转动块11的前端固定连接有转盘12,后端第三安装架10的左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块14,且第一转动块11与第二转动块14之间设置有缠绕杆17,其作用为可以对冷却后的ptc薄膜整理成卷,方便存储,大大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25.连接杆912呈倒“凵”字设计,其作用为将两组安装块913进行连接,通过移动连接杆912可以使得两组安装块913同步移动,且安装块913呈“工”字形设计,其作用为安装块913可以在第二滑槽914内滑动也不会脱离。
26.安装块913的上表面和夹板919的下表面皆粘合有橡胶垫,且橡胶垫的表面设置有防滑纹,其作用为既能保护ptc薄膜不会受到损害,也能有效的防止ptc薄膜在被安装块913和夹板919进行夹持时脱落出来,大大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27.工作原理:将生产出的ptc薄膜通过两组第一辊轮3之间,将安装块913移动到冷却装置主体1上端的右侧,拉动夹板919,使得第一弹簧918被压缩,此时将ptc薄膜的放在安装块913和夹板919 之间,松开夹板919,使得第一弹簧918恢复,从而使得安装块913 和夹板919将ptc薄膜夹持住,通过连接杆912沿着第二滑槽914 的轨迹向下移动安装块913,再向左移动,最后向上移动安装块913,再次扳动夹板919,从而将ptc薄膜从安装块913与夹板919之间取下,最后将ptc薄膜通过第五辊轮8的上端缠绕在缠绕杆17上,通过转动转盘12,使得第一转动块11转动,从而使得缠绕杆17转动,使得冷却后ptc薄膜缠绕在缠绕杆17上,向后移动缠绕杆17,使得第三插杆15向后移动从,从而使得第二弹簧16倍压缩,此时缠绕杆17前端的卡槽18从第二插杆13上脱离,可以将缠绕有ptc薄膜的缠绕杆17取下,操作到此结束。
28.实施例2:
29.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转动块11的后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插杆13,且第二转动块14的前端插设有第三插杆15,第二转动块14的中部开设有与第三插杆15相互配合的插槽,且第三插杆 15的后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16,第二弹簧16的另一端与第二转动块14中部插槽的后端内壁固定连接,且第二插杆13和第三插杆15分别插设在缠绕杆17的前后两端,缠绕杆17的前后两端皆开设有与第二插杆13和第三插杆15相互配合的卡槽18,其作用为便于对缠绕杆17进行安装和拆卸,大大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30.第二弹簧16的长度大小小于第二转动块14中部插槽的深度大小,其作用为当第二弹簧16不收力时第三插杆15始终插在第二转动块14内,不会从第二转动块14中脱离。
31.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