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加热烹调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1-25 00:4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燃料气体的煮饭装置等加热烹调装置。


背景技术:

2.以往,已知各种将天然气或丙烷气体作为燃料的加热烹调装置。
3.例如,在日本专利第5975765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加热烹调装置,其具备收纳被加热容器的加热室以及对被加热容器进行加热的加热单元。加热单元具有:第一室,其被供给燃料气体与空气的混合气体;第二室,其与第一室连通;以及多个燃烧部,其均匀地配置于第二室,使混合气体燃烧。
4.在日本特开2013

78535号公报中记载了一种煮饭装置,该煮饭装置具备:内圈燃烧器,其配置于对煮饭锅的底面的中心部附近进行加热的位置;以及外圈燃烧器,其为了朝向底面中心部燃烧而横向配置于对煮饭锅的底面外周部进行加热的位置,向内圈燃烧器的混合气体室和外圈燃烧器的混合气体室分别供给燃料气体和空气的混合气体。
5.在上述日本专利第5975765号公报中记载的加热烹调装置中,烹调容器被均匀地加热,不易产生局部加热引起的烧焦,但在将燃烧部相对于第二室进行拆装时、或物体掉落到加热单元上,则第二室的上表面有可能变形。
6.这样,若第二室的上表面变形,则不仅燃烧部的拆装变得困难,而且突出的燃烧部相对于烹调容器的底面倾斜,变得不均匀或热效率降低。
7.在日本特开2013

78535号公报中记载的煮饭装置中,内圈燃烧器朝向上方,外圈燃烧器为横向,外圈燃烧器未朝向锅配置,因此热效率差。另外,横向设置的外圈燃烧器和外圈燃烧器的混合气体室分离,装置整体的横向宽度变宽,特别是在多台煮饭装置并排配置的业务用炉中有时比较笨重。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腔室的强度高、不易变形、热效率良好、构造简单且紧凑的加热烹调装置。
9.本发明的一个方案是一种加热烹调装置,其具备收纳烹调容器的至少一部分的加热室以及对收纳于所述加热室的所述烹调容器进行加热的加热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单元具有:多个表面燃烧式的燃烧部;以及腔室,其设置于所述燃烧部的下方,向所述燃烧部供给燃料气体与空气的混合气体,所述腔室具有:底壁;侧壁,其从该底壁竖立设置;以及上壁,其架设于该侧壁的上端,形成有多个贯通孔,所述燃烧部与各个上述贯通孔对应地朝向所述烹调容器的底面能够拆装地安装于所述上壁的上表面,所述腔室具备加强肋,该加强肋连接于所述上壁和所述底壁来防止所述上壁变形。
10.本发明的另一方案是一种加热烹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部具有:外周侧燃烧部,其从下方对所述烹调容器的底面的外周部进行加热;以及内周侧燃烧部,其在比所述外周侧燃烧部靠内周侧的位置从下方对所述烹调容器的底面进行加热,所述加强肋将所述
腔室的内部划分为向所述外周侧燃烧部供给混合气体的外周侧腔室和向所述内周侧燃烧部供给混合气体的内周侧腔室。
11.本发明的另一方案是一种加热烹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周侧腔室和内周侧腔室内分别连接有供给所述混合气体的供给路径,能够分别控制经由所述供给路径向所述外周侧腔室和内周侧腔室供给的所述混合气体的供给量。
12.本发明的另一方案是一种加热烹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周侧燃烧部和所述内周侧燃烧部以另一方不会因一方的热而加热所述烹调容器的程度的距离分离。
13.本发明的另一方案是一种加热烹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周侧燃烧部和所述内周侧燃烧部呈环状配置,所述内周侧燃烧部的最外侧的环状列与所述外周侧燃烧部的环状列的间隔比所述内周侧燃烧部的环状列间的间隔大。
14.本发明的另一方案是一种加热烹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周侧燃烧部的内周侧与所述内周侧燃烧部的外周侧之间设有隔热壁。
15.本发明的另一方案是一种加热烹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烹调容器从上方收纳于所述加热室内,在所述加热室的周缘安装有沿上下方向引导所述烹调容器的辊。
16.本发明的另一方案是一种加热烹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腔室在所述上壁上具备支承所述烹调容器的支承腿。
17.本发明的另一方案是一种加热烹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腿位于所述加强肋的上方。
18.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案,由于设有将腔室的底壁与上壁连接的加强肋,因此在将燃烧部相对于上壁进行拆装时或物体掉落到腔室上的情况等下,腔室的上壁不易变形,能够防止因上壁的变形导致燃烧部的拆装变得困难或者燃烧部倾斜而热效率降低,还能够防止腔室因烹调时的热而变形。
19.另外,由于所有的燃烧部朝向烹调容器的底面,因此热效率高,与将燃烧部设为横向的情况相比,实现横向宽度变窄,腔室本身也是一个,构造简单,即使并列设置多个也不会笨重。
20.而且,燃烧部具有:外周侧燃烧部,其从下方对烹调容器的底面的外周部进行加热;以及内周侧燃烧部,其在比外周侧燃烧部靠内周侧的位置从下方对所述烹调容器的底面进行加热。若加强肋将腔室的内部划分为向外周侧燃烧部供给混合气体的外周侧腔室和向内周侧燃烧部供给混合气体的内周侧腔室,则能够分别向燃烧部供给混合气体,由于燃烧部均等地加热烹调容器的底面,因此能够均匀地进行烹调,向燃烧部供给混合气体的腔室的构造也简单。
21.而且,在外周侧腔室和内周侧腔室内分别连接有供给混合气体的供给路径,能够分别控制经由供给路径向外周侧腔室和内周侧腔室供给的混合气体的供给量,从而能够以简单的构造对加热烹调容器的外周侧和比其靠内周侧的火力设置强弱差异。由此,能够促进烹调容器内的对流,进行高品质的烹调,能够根据烹调的种类、进行状况将外周侧和内周侧的火力调整为最佳的平衡。
22.而且,外周侧燃烧部与内周侧燃烧部以另一方不会因一方的热而对烹调容器进行加热的程度的距离分离,或者在外周侧燃烧部的内周侧与所述内周侧燃烧部的外周侧之间设有隔热壁。由此,即使一方燃烧而另一方的燃烧停止,也能够准确地对烹调容器进行加
热。
23.而且,外周侧燃烧部和内周侧燃烧部呈环状配置,内周侧燃烧部的最外侧的环状列与外周侧燃烧部的环状列的间隔比内周侧燃烧部的环状列间的间隔大,因此,提高了更换比较多的外周侧燃烧部的更换作业性。
24.而且,烹调容器从上方收纳于加热室内时,在加热室的周缘上安装沿上下方向引导烹调容器的辊,则烹调容器的拆装变得容易。
25.而且,由于在腔室的上壁具备支承烹调容器的底面的支承腿,因此能够使用大小不同的烹调容器。由此,即使烹调容器的重量经由支承腿施加到腔室的上壁,由加强肋加强的腔室也不易变形。
附图说明
26.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目的和特征将从参照附图的以下的实施例的说明中变得清楚。在这些附图中:
27.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装置的纵剖视图。
28.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装置的俯视剖视图。
29.图3是涉及第一实施方式的燃烧部的立体图。
30.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装置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31.图5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装置的纵剖视图。
32.图6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装置的俯视剖视图。
33.图7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装置的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34.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此外,本发明当然并不限定于实施方式。
35.[第一实施方式]
[0036]
基于图1至图4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37]
图1是加热烹调装置的纵剖视图,图2是加热烹调装置的俯视剖视图,图3是燃烧部的立体图,图4是加热烹调装置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0038]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装置1具备能够收纳作为加热烹调容器的煮饭锅2的加热室3以及对收纳于加热室3的煮饭锅2进行加热的加热单元4。
[0039]
煮饭锅2由上表面开口的俯视呈圆形的锅主体20和能够封闭锅主体20的上表面的盖21构成,凸缘片22沿着锅主体20的外周围伸出。
[0040]
加热室3是向上方开口的俯视呈圆形的凹部,加热室3的外周面由绝热材料30覆盖。
[0041]
加热室3的直径比锅主体20的直径大且比凸缘片22的直径小。因此,在加热室3中能够从上方收纳煮饭锅2的比凸缘片22靠下的部分。
[0042]
在加热室3的上部的周缘上设有沿上下方向引导煮饭锅2的辊34。具体而言,在加热室3的上部的周缘上朝向其中心形成有伸出片31,在伸出片31的前端沿上下方向设有支承壁32。在支承壁32的上端形成有多个空气排出用的切口33。
[0043]
在支承壁32的下部安装有辊34。辊34能够以沿着加热室3的切线方向的轴为中心旋转,在使煮饭锅2出入加热室3时在上下方向上进行引导。
[0044]
当将煮饭锅2收纳于加热室3时,支承壁32的上端与凸缘片22的下表面接触而支承煮饭锅2。由于在支承壁32的上端形成有切口33,因此收纳有煮饭锅2的加热室3与加热室3的外部会经由切口33连通。
[0045]
加热单元4具有多个表面燃烧式的燃烧部5以及向燃烧部5供给燃料气体(天然气、丙烷气体等)与空气的混合气体的腔室6。
[0046]
燃烧部5以耐热金属为原材料,如图3和图4所示,具有上下端面开口的圆筒状主体50、安装于圆筒状主体50的上端面的面状燃烧部51、从圆筒状主体50的下端外周围伸出的凸缘52。
[0047]
面状燃烧部51是多孔质材料,通过将金属纤维编织成针织状等而形成。面状燃烧部51通过焊接等固定于圆筒状主体50的上端。
[0048]
在凸缘52沿周向等间隔地形成有多个(4个左右)螺钉插通孔53。
[0049]
如图2所示,燃烧部5由从下方对煮饭锅2的底面外周部进行加热的外周侧燃烧部5a和在比外周侧燃烧部5a靠内周侧的位置从下方对煮饭锅2的底面进行加热的内周侧燃烧部5b构成。
[0050]
在本实施方式中,外周侧燃烧部5a为18个,以位于煮饭锅2的底面外周部的正下方的方式以等间隔呈环状配置。
[0051]
内周侧燃烧部5b在煮饭锅2的底面中心的正下方配置有1个,在其外侧以等间隔分别形成有6个,进一步在其外侧以与煮饭锅2同心的环状等间隔分别形成有12个。
[0052]
内周侧燃烧部5b的最外侧的环状列与外周侧燃烧部5a的环状列的间隔p1比内周侧燃烧部5b的环状列间的间隔p2大。另外,间隔p1设定为如下程度:外周侧燃烧部5a和内周侧燃烧部5b的外周侧在任一方延烧部燃烧而另一方燃烧部停止燃烧的情况下,另一方的延烧部因一方的燃烧部的延烧部的热而起火等受到一方的燃烧部的热的影响,另一方不对煮饭锅2进行加热。
[0053]
另外,外周侧燃烧部5a的更换也较多,因此内周侧燃烧部5b的最外侧的环状列与外周侧燃烧部5a的环状列的间隔p1设定为比内周侧燃烧部5b的环状列间的间隔p2大,容易进行更换作业。
[0054]
在本实施方式中,内周侧燃烧部5b的环状列间的间隔p2以70mm间隔配置,最外侧的内周侧燃烧部5b与外周侧燃烧部5a的间隔p1以85mm间隔配置。
[0055]
腔室6是与煮饭锅2的锅主体20大致相同直径的圆筒形,在加热室3的内部,从收纳于加热室3的煮饭锅2的底面隔开间隔地设置于下方。
[0056]
腔室6具有:底壁60;侧壁61,从底壁60的周缘竖立设置;以及上壁62,其架设于侧壁61的上端并覆盖腔室6的内部空间整体。
[0057]
在上壁62的设置燃烧部5的位置形成有贯通孔63。
[0058]
贯通孔63是直径比燃烧部5的圆筒状主体50的内径小的圆形。另外,在贯通孔63的周围呈环状等间隔地形成有与燃烧部5的螺钉插通孔53对应的螺纹孔64。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螺纹孔64形成为贯通上壁62,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形成为有底形状。在该情况下,混合气体不易泄漏。
[0059]
在上壁62的上表面与各个贯通孔63对应地能够拆装地安装有燃烧部5。
[0060]
将燃烧部5的凸缘52重叠于上壁62的上表面,并将穿过螺钉插通孔53的螺钉54拧入螺纹孔64,由此,燃烧部5以将面状燃烧部51朝向煮饭锅2的锅主体20的底面的方式安装于腔室6的上表面。面状燃烧部51与煮饭锅2的锅主体20的底面的间隔为30mm左右。
[0061]
在腔室6的内部设有加强肋65,该加强肋65连接于上壁62和底壁60来防止上壁62变形。腔室6的底壁60、侧壁61、上壁62和加强肋65通过焊接等一体地形成。
[0062]
加强肋65设置在外周侧燃烧部5a的内周侧与内周侧燃烧部5b的外周侧之间。另外,加强肋65沿着腔室6的周向延伸,将腔室6的内部划分为向外周侧燃烧部5a供给混合气体的外周侧腔室6a和向内周侧燃烧部5b供给混合气体的内周侧腔室6b。
[0063]
在外周侧腔室6a和内周侧腔室6b内分别经由底壁60连接有供给燃料气体(天然气或者丙烷气体)与空气的混合气体的供给路径7a、7b。另外,能够分别控制通过供给路径7a、7b的向外周侧腔室6a和内周侧腔室6b供给的混合气体的供给量。即,虽未图示,但供给路径7a、7b从连接有燃料气体供给管和空气供给管的混合气体供给管分支,在各供给路径7a、7b设有调整混合气体供给量的流量调节装置(节流孔或者阀)。混合气体的流量调节既可以手动进行,也可以由连接有流量调节装置的控制装置来进行。
[0064]
此外,虽然未图示,但在腔室6设有安全装置,该安全装置与煮饭锅2的锅主体20的底面抵接来检测温度,在煮饭锅2的温度成为设定以上时停止向供给路径7a、7b供给混合气体。
[0065]
另外,在外周侧腔室6a和内周侧腔室6b内分别设有未图示的火焰检测装置,检测外周侧燃烧部5a的不发火和内周侧燃烧部5b的不发火。
[0066]
在对收纳于加热室3的煮饭锅2利用加热烹调装置1进行煮饭时,打开流量调节装置,经由供给路径7a、7b向外周侧腔室6a和内周侧腔室6b供给混合气体,由未图示的点火装置对该混合气体进行点火。将向外周侧腔室6a与内周侧腔室6b供给的混合气体的流量比率预先设为2∶1。
[0067]
由此,利用来自燃烧部5的面状燃烧部51的辐射热对煮饭锅2进行加热,进行煮饭。
[0068]
由于燃烧部5覆盖煮饭锅2的底面整体地配置,因此煮饭锅2的底面被无遗漏地加热,进行均匀的煮饭。另外,由于向外周侧腔室6a与内周侧腔室6b供给的混合气体供给量不同,因此外周侧燃烧部5a与内周侧燃烧部5b的火力不同,因此可促进煮饭锅2内的对流,可得到高品质的米饭。
[0069]
此外,根据基于煮饭的进行状况而变化的煮饭锅2内的水量等,适当变更向外周侧腔室6a与内周侧腔室6b供给的混合气体的流量比率。
[0070]
根据烹调的进行状况,有时仅使外周侧燃烧部5a和内周侧燃烧部5b中的任一方燃烧,停止混合气体的供给而使另一方的燃烧停止。外周侧燃烧部5a和内周侧燃烧部5b保持充分的距离地配置,因此,另一方因一方的热而(将残留在腔室6内的混合气体作为燃料)起火等,另一方不对煮饭锅2进行加热。
[0071]
燃烧部5在制造时的安装时、因长期使用进行更换时的装卸用于固定燃烧部5的螺钉54等时,对腔室6的上壁62施加外力。由于设有加强肋65,因此能够防止上壁62的变形。
[0072]
另外,通过设置加强肋65,即使在烹调时等使物体掉落到上壁62,也能够防止上壁62变形。另外,即使以上壁62为代表采用比较薄的板厚,也能够防止腔室6因烹调时的热而
变形。
[0073]
[第二实施方式]
[0074]
以下,参照图5和图6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省略说明,主要对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0075]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腔室6的上壁62的上表面,在外周侧燃烧部5a的内周侧与内周侧燃烧部5b的外周侧之间并在加强肋65的上方,沿着腔室6的周向立设有隔热壁8。隔热壁8以不妨碍从内周侧燃烧部5b向加热室3的外部的排气的方式在隔热壁8与煮饭锅2的底面之间隔开间隙地位于外周侧燃烧部5a与内周侧燃烧部5b之间地配置。
[0076]
根据本实施方式,即使不加大外周侧燃烧部5a的内周侧与内周侧燃烧部5b的外周侧的距离,也可以防止另一方因一方的热而起火,但也可以为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距离。
[0077]
[第三实施方式]
[0078]
以下,与图7一起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或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省略说明,主要对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0079]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在加热室3的周缘不设置支承壁32,将隔热壁8的至少3个部位向上方延伸,形成对煮饭锅2的锅主体20的底面进行支承的支承腿9。支承腿9在周向上等间隔地设置,能够稳定地支承煮饭锅2。
[0080]
煮饭锅2和其内容物的重量施加于支承支承腿9的腔室6的上壁62,但上壁62被加强肋65加强,因此不易变形。
[0081]
另外,只要是能够由支承腿9支承的大小,则即使是无法从加热室3的周缘悬挂的较小的煮饭锅2,也能够进行加热烹调。
[0082]
此时,停止向外周侧腔室6a供给混合气体,能够停止外周侧燃烧部5a的燃烧。在该情况下,内周侧燃烧部5b的热也被隔热壁8阻断,因此外周侧燃烧部5a不会点火。
[0083]
[其他变形例]
[0084]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也包含以下那样的情况。
[0085]
本发明的加热烹调装置并不限定于煮饭装置,也可以是进行其他烹调的装置。
[0086]
另外,燃烧部的数量、大小、燃烧部间的间隔等能够根据烹调的种类、加热室的大小等适当选择。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使p1比p2大,但也可以使其相同。
[0087]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加热烹调装置具备一个加热室和腔室,但在业务用的加热烹调装置中,也可以并列设置多个加热室,在各加热室内设置腔室,能够同时进行大量的烹调。
[0088]
在该情况下,若同时控制与所有的外周侧腔室连接的供给路径,同时控制与所有的内周侧腔室连接的供给路径,则收纳于多个加热室的烹调容器之间烹调的品质不产生差异。
[0089]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利用螺钉将燃烧部固定在腔室的上壁上,但只要是以混合气体不会泄漏的方式能够拆装地安装的固定构造即可,例如,也可以将在腔室的上壁上形成的贯通孔作为螺纹孔,将在燃烧部的下端部形成的外螺纹部螺旋结合在该螺纹孔中。
[0090]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腔室划分为外周侧腔室和内周侧腔室,但也可以将内周侧腔室进一步划分为多个小腔室,在外周侧腔室和所有的小腔室分别连接供给路径。
[0091]
这样,能够根据烹调的种类等使经由三个以上的供给路径供给的混合气体的流量
相互不同,使烹调容器内的对流模式变得复杂,进一步进行高品质的烹调。
[0092]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将隔热壁的一部分延伸得较高来作为支承腿,但也可以是载置于腔室的上壁的上表面的能够拆装的框架状的支承腿。
[0093]
也可以将任一实施方式中的各技术事项应用于其他实施方式来作为实施例。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