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吸收性物品的制作方法

2021-11-24 22:1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吸收性物品。


背景技术:

2.作为用于吸收排泄物的吸收性物品,已知短裤型的一次性尿布。通常而言,在短裤型的一次性尿布中,在腰身部设置橡胶丝(日文:糸
ゴム
)等伸缩构件,从而在宽度方向上具有收缩性,在穿着时,尿布的位置难以偏移。为了提高这样的腰身部的透气性,有时使用设有多个开孔的材料构成腰身部。
3.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一次性穿着物品的伸缩构造,在至少一者为有孔无纺布的第1无纺布层与第2无纺布层之间具有沿着伸缩方向延伸的弹性构件,在腰部的宽度方向中间,通过将设于具有吸收体的前后范围内的该弹性构件的局部切断而设置非伸缩区域,在该非伸缩区域的宽度方向两侧设有伸缩区域。
4.现有技术文献
5.专利文献
6.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6495507号


技术实现要素:

7.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8.在如专利文献1的一次性穿着物品那样,在腰身的宽度方向中央部设有非伸缩区域,并且,配置于腰身的内侧(肌肤侧)的片材是为了提高透气性而具有开孔的结构的情况下,从吸收了尿等水分的吸收体向非肌肤相对面侧放出的湿气通过具有开孔的内侧片材。若该湿气大量放出,则固定有弹性构件的粘接剂的粘接力变弱,存在局部被切断的弹性构件发生脱落的可能性、配置于腰身的内侧和外侧的片材的刚度变弱的可能性。
9.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这样的以往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来自吸收性芯的湿气难以向非肌肤侧泄漏、降低弹性构件脱落的可能性的吸收性物品。
10.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11.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主要的发明是一种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该吸收性物品具有相互交叉的纵向、横向以及厚度方向,该吸收性物品具有:吸收性主体,其具备吸收性芯;以及腰身部,其配置于穿着者的腰身,其中,所述腰身部具有具备多个开孔的肌肤侧片和设于比所述肌肤侧片靠非肌肤侧的位置的非肌肤侧片,在所述厚度方向上,能够沿所述横向伸缩的弹性构件利用粘接剂固定于所述肌肤侧片与所述非肌肤侧片之间,在所述吸收性物品的所述横向上的至少中央部,所述弹性构件非连续,在比所述吸收性芯靠非肌肤侧且是比所述肌肤侧片靠肌肤侧的位置配置有膜,所述膜的所述横向上的两端位于比所述吸收性芯的所述横向上的两端靠所述横向上的外侧的位置。
12.关于本发明的其他特征,由本说明书和所附附图的记载得以明确。
13.发明的效果
14.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使来自吸收性芯的湿气难以向非肌肤侧泄漏、降低弹性构件脱落的可能性的吸收性物品。
附图说明
15.图1是短裤型一次性尿布1的概略立体图。
16.图2是从肌肤侧观察展开且伸长状态的尿布1而得到的概略俯视图。
17.图3a是图2的a-a线的概略剖视图,图3b是图2的b-b线的概略剖视图。
18.图4是在图2的概略俯视图中示出多个开孔40的图。
19.图5是从非肌肤侧观察展开且伸长状态的尿布1而得到的概略俯视图。
20.图6是对肌肤侧片2a的多个开孔40中的某个开孔40进行说明的图。
21.图7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尿布1设置印刷片60的情况的一例的、从非肌肤侧观察展开且伸长状态的尿布1而得到的概略俯视图。
22.图8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的背侧腰身部30设置薄纸70的情况的一例的、从肌肤侧观察展开且伸长状态的尿布1而得到的概略俯视图。
23.附图标记说明
24.1:短裤型一次性尿布(吸收性物品),2:腰身部,2a:肌肤侧片,2b:非肌肤侧片,10:吸收性主体,10es:端部,11:吸收性芯,11a:腹侧端部,11b:背侧端部,11c:缩颈部,11e:端头(两端),13:顶片,13r:折回部,15:底片,15bg:折回部,15bge:外侧的端头,17:膜,17e:端头(两端),18:腿围弹性构件,19:lsg弹性构件,20:腹侧腰身部,23:弹性构件,23a:腹侧连续部分(连续部分),23ae:内侧端,23an:内侧端部,23b:腹侧非连续部分(非连续部分),30:背侧腰身部,33:弹性构件,33a:背侧连续部分(连续部分),33ae:内侧端,33an:内侧端部,33b:背侧非连续部分(非连续部分),40:开孔,40c:外切圆,60:印刷片,70:薄纸,bh:腰身开口部,d1:直径,d2:直径,lg:腿围褶裥,lh:腿围开口部,lsg:立体褶裥。
具体实施方式
25.(技术方案1)
26.根据本说明书和所附附图的记载,至少以下的事项能够明确。
27.一种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该吸收性物品具有相互交叉的纵向、横向以及厚度方向,该吸收性物品具有:吸收性主体,其具备吸收性芯;以及腰身部,其配置于穿着者的腰身,其中,所述腰身部具有具备多个开孔的肌肤侧片和设于比所述肌肤侧片靠非肌肤侧的位置的非肌肤侧片,在所述厚度方向上,能够沿所述横向伸缩的弹性构件利用粘接剂固定于所述肌肤侧片与所述非肌肤侧片之间,在所述吸收性物品的所述横向上的至少中央部,所述弹性构件非连续,在比所述吸收性芯靠非肌肤侧且是比所述肌肤侧片靠肌肤侧的位置配置有膜,所述膜的所述横向上的两端位于比所述吸收性芯的所述横向上的两端靠所述横向上的外侧的位置。
28.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若吸收性芯吸收液体,则湿气从吸收性芯朝向肌肤侧片侧(非肌肤侧)放出,在该湿气的影响下,利用粘接剂将弹性构件相对于肌肤侧片和非肌肤侧片固定的固定力有可能变弱,因此通过在吸收性芯与肌肤侧片之间配置膜,能够使湿气难以向比膜靠非肌肤侧的位置泄漏。由此,能够降低弹性构件发生脱落的可能性。
29.(技术方案2)
30.作为该吸收性物品,期望的是,在将所述弹性构件中的连续的部分设为连续部分的情况下,沿所述厚度方向观察时,所述连续部分的所述横向上的内侧端部与所述吸收性芯重叠。
31.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弹性构件的连续部分在弹性构件的伸缩的作用下沿着身体的曲线贴合,因此吸收性芯的与该连续部分的横向上的内侧端部重叠的部分也沿着身体的曲线贴合。另外,膜也具有与连续部分重叠的部分,从而膜也与身体贴合,能够抑制从吸收性芯的横向端部放出的湿气向比膜靠非肌肤侧的位置泄漏。
32.(技术方案3)
33.作为该吸收性物品,期望的是,在将所述吸收性物品展开且伸长的状态下,沿所述厚度方向观察时,所述膜中的从所述吸收性芯的所述横向上的端头向所述横向上的外侧延伸的长度比所述吸收性芯的厚度长。
34.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能够利用膜抑制从吸收性芯的横向上的端部放出的湿气向非肌肤侧移动的情况。
35.(技术方案4)
36.作为该吸收性物品,期望的是,所述腰身部具有位于穿着者的腹侧的腹侧腰身部和位于所述穿着者的背侧的背侧腰身部,在沿所述厚度方向观察时所述吸收性芯与所述腹侧腰身部重叠的区域的至少一部分,设有所述弹性构件非连续的腹侧非连续部分,在沿所述厚度方向观察时所述吸收性芯与所述背侧腰身部重叠的区域的至少一部分,设有所述弹性构件非连续的背侧非连续部分,在所述横向上,所述腹侧非连续部分的长度比所述背侧非连续部分的长度短。
37.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在穿着者为婴幼儿的情况下,由于穿着者的腹部的鼓起,在穿着过程中腹侧易于向下偏移,因此若将弹性构件非连续的非连续部分在腹侧设置得较长,则收缩性降低,更易于偏移,但通过将该非连续部分设置得较短,则能够确保腹侧腰身部的贴合性。
38.(技术方案5)
39.作为该吸收性物品,期望的是,所述腰身部具有位于穿着者的腹侧的腹侧腰身部和位于所述穿着者的背侧的背侧腰身部,在沿所述厚度方向观察时所述吸收性芯与所述腹侧腰身部重叠的区域的至少一部分,设有所述弹性构件非连续的腹侧非连续部分,在沿所述厚度方向观察时所述吸收性芯与所述背侧腰身部重叠的区域的至少一部分,设有所述弹性构件非连续的背侧非连续部分,在所述横向上,所述腹侧非连续部分的长度比所述背侧非连续部分的长度长。
40.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腹侧腰身部也距排尿位置较近,因此通过加长非连续部分,吸收性芯不沿横向收缩的区域变大,能够维持腹侧的吸收性。
41.(技术方案6)
42.作为该吸收性物品,期望的是,在将设于所述腹侧腰身部的所述弹性构件中的连续的部分设为腹侧连续部分,将设于所述背侧腰身部的所述弹性构件中的连续的部分设为背侧连续部分的情况下,沿所述厚度方向观察时,所述腹侧连续部分的所述横向上的内侧端和所述背侧连续部分的所述横向上的内侧端与所述吸收性芯重叠,沿所述厚度方向观察
时,所述吸收性芯与所述腹侧连续部分的所述横向上的所述内侧端之间的材料的张数比所述吸收性芯与所述背侧连续部分的所述横向上的所述内侧端之间的材料的张数少。
43.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若在背侧腰身部,弹性构件的固定力由于来自吸收性芯的湿气而变弱,弹性构件脱落,则存在无法得到沿着臀部的形状的贴合性而容易偏移的可能性,但通过增多从吸收性芯到弹性构件的材料张数,能够降低湿气进一步向弹性构件侧转移的可能性。
44.(技术方案7)
45.作为该吸收性物品,期望的是,在将设于所述腹侧腰身部的所述弹性构件中的连续的部分设为腹侧连续部分,将设于所述背侧腰身部的所述弹性构件中的连续的部分设为背侧连续部分的情况下,沿所述厚度方向观察时,所述腹侧连续部分的所述横向上的内侧端和所述背侧连续部分的所述横向上的内侧端与所述吸收性芯重叠,沿所述厚度方向观察时,所述吸收性芯与所述腹侧连续部分的所述横向上的所述内侧端之间的材料的张数比所述吸收性芯与所述背侧连续部分的所述横向上的所述内侧端之间的材料的张数多。
46.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腹侧腰身部与背侧相比靠近吸收尿的位置,因此是自吸收性芯放出的湿气易于转移的部位,但通过增多从吸收性芯到弹性构件之间的材料张数,能够降低湿气进一步向弹性构件侧转移的可能性。
47.(技术方案8)
48.作为该吸收性物品,期望的是,该吸收性物品具有一对腿围开口部,在所述一对腿围开口部分别设有赋予伸缩性的腿围弹性构件,所述膜中的从所述吸收性芯的所述横向上的端头向所述横向上的外侧延伸的部分具有沿所述厚度方向观察使与所述腿围弹性构件重叠的部分。
49.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从吸收性芯放出的湿气有可能经由腿围开口部向穿着者的大腿的内侧移动,但通过以与使腿围开口部沿着腿的腿围弹性构件重叠的方式配置膜,从而湿气难以向比腿围开口部靠非肌肤侧的位置泄漏。由此,能够降低穿着者的大腿的内侧产生闷热、斑疹的可能性。
50.(技术方案9)
51.作为该吸收性物品,期望的是,所述吸收性主体具有从非肌肤侧覆盖所述吸收性芯的底片,所述底片配置于比所述膜靠非肌肤侧的位置,具有以夹着所述膜的方式将所述横向上的两端部向肌肤侧折回的折回部,在所述横向上,在所述膜的端头与所述底片的所述折回部的外侧的端头之间设有预定的间隔。
52.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底片的折回部形成腿围开口部,折回部的横向上的外侧的端头易于与肌肤接触,因此若膜到达该端头,则有可能对肌肤造成不适感,但通过不将膜配置至该端头,能够提高肌肤接触性。
53.(技术方案10)
54.作为该吸收性物品,期望的是,在沿所述厚度方向观察时,所述吸收性芯的长度方向上的端部与所述膜重叠,所述吸收性芯的所述长度方向上的端部具有与所述弹性构件非连续的部分重叠的部分。
55.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不仅抑制吸收性芯的收缩,还抑制配置于比吸收性芯靠非肌肤侧的位置的膜的收缩,能够抑制来自吸收性芯的湿气向肌肤侧片移动。
56.(技术方案11)
57.作为该吸收性物品,期望的是,在比所述膜靠非肌肤侧且是比所述弹性构件靠肌肤侧的位置配置有不同于所述膜的其他膜。
58.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通过在比弹性构件靠肌肤侧的位置还设置其他膜,能够进一步抑制来自吸收性芯的湿气向弹性构件侧泄漏,能够进一步降低弹性构件的粘接力减弱的可能性。
59.(技术方案12)
60.作为该吸收性物品,期望的是,所述肌肤侧片由疏水性片构成,所述非肌肤侧片由亲水性片构成。
61.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利用肌肤侧片的开孔和疏水性能,使腰身的湿气通向非肌肤侧,通过利用非肌肤侧片的亲水性能吸收湿气,促进湿气向非肌肤侧的转移性,透气性提高。由此,能够防止与肌肤接触的肌肤侧片侧的闷热。
62.(技术方案13)
63.作为该吸收性物品,期望的是,在所述肌肤侧片的非肌肤侧设有包含浆粕纤维的薄纸,沿所述厚度方向观察时,所述薄纸与所述吸收性芯不重叠。
64.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从肌肤侧片的开孔引入的腰身的水分、湿气被薄纸吸收,因此促进湿气向非肌肤侧的转移性。由此,能够防止与肌肤接触的肌肤侧片侧的闷热。
65.(技术方案14)
66.作为该吸收性物品,期望的是,该吸收性物品具有一对腿围开口部,在所述一对腿围开口部分别设有赋予伸缩性的腿围弹性构件,在将所述弹性构件中的连续的部分设为连续部分的情况下,具有沿所述厚度方向观察时所述连续部分和所述腿围弹性构件重叠的部分。
67.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在吸收性芯吸收了尿等之后,由于吸收的液体的重量而向产品的下侧拉伸的力作用于腿围弹性构件。与该向下侧拉伸的力联动地,利用腰身部的弹性构件沿横向拉伸而支承腿围弹性构件,能够使吸收性物品难以向下侧下垂。
68.(技术方案15)
69.作为该吸收性物品,期望的是,在将所述吸收性物品展开且伸长的状态下,对于所述肌肤侧片的所述多个开孔中的若干开孔,所述肌肤侧片的肌肤面侧的直径比所述肌肤侧片的非肌肤面侧的直径大。
70.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在从肌肤侧片的肌肤面侧吸收穿着者的汗等水分时,通过使肌肤面侧的开孔的直径较大,易于将水分引入开孔。开孔朝向非肌肤面侧而变细,因此利用毛细管现象,促进引入到开孔中的水分向非肌肤侧的转移。其结果,透气性提高。
71.===实施方式===
72.以下,作为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列举面向婴幼儿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说明实施方式。但是并不限定于上述,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也能够应用于面向成人的一次性尿布、短内裤型的生理用卫生巾等。
73.<尿布1的基本的结构>
74.图1是短裤型一次性尿布1(以下,也称为“尿布1”)的概略立体图。图2是从肌肤侧观察展开且伸长状态的尿布1而得到的概略俯视图。另外,在图2中,是为了便于说明省略了
后述的开孔40的图。图3a是图2的a-a线的概略剖视图,图3b是图2的b-b线的概略剖视图。
75.尿布1在图1的短裤型状态下具有相互交叉的纵向和横向。另外,具有与纵向和横向相互交叉且是构成尿布1的材料层叠的方向(参照图3a和图3b)的厚度方向。在图2中,展开状态下的横向(以下,也称为“宽度方向”)与图1的短裤型状态下的横向同义。另一方面,展开状态下的纵向是沿着短裤型状态下的纵向的方向,但两者的意思有些不同。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根据需要,有时将图2的纵向称为“展开状态下的纵向”等,与短裤型状态下的纵向相区分。另外,也将该展开状态下的尿布1的长度方向上的一侧称为“腹侧”,也将长度方向上的另一侧称为“背侧”。另外,如图3a和图3b所示,将在厚度方向上与穿着对象者接触的那一侧称为“肌肤侧”,将其相反侧称为“非肌肤侧”。
76.在此,上述“展开”状态是指,将尿布1的横向上的腹侧部(后述的腹侧腰身部20)的两端部与背侧部(后述的背侧腰身部30)的两端部的接合解开,使腹侧部与背侧部分离,并且,将尿布1沿其长度方向打开,从而将尿布1在平面上展开的状态。另外,尿布1的“伸长”状态是指,使尿布1整体(产品整体)伸长至没有褶皱的状态,具体而言,是指伸长至构成尿布1的各构件(例如,后述的吸收性主体10、腹侧腰身部20、背侧腰身部30等)的尺寸与该构件单体的尺寸一致或者成为与其相近的尺寸为止的状态。
77.本实施方式的尿布1是所谓3片式,具有贴靠于穿着者的胯裆部并吸收尿等排泄液的吸收性主体10和配置于穿着者的腰身的腰身部2。腰身部2具有位于穿着者的腹侧的腹侧腰身部20和位于穿着者的背侧的背侧腰身部30。在尿布1形成有腰身开口部bh和一对腿围开口部lh(参照图1)。纵向(上下方向)上的上侧与腰身开口部bh侧相对应,下侧与胯裆部侧相对应。
78.在图2的展开状态下,以腹侧腰身部20和背侧腰身部30相互在纵向(展开状态下的纵向)上隔开间隔地平行排列的状态,在其间架设有吸收性主体10。而且,在吸收性主体10的一端侧的端部固定有腹侧腰身部20,在另一端侧的端部固定有背侧腰身部30,其外观形状呈俯视大致h形状。
79.而且,自该状态起,吸收性主体10以其长度方向(也就是说,纵向)上的尿布1的中央(展开状态下的尿布1的纵向上的一端与另一端的正中间)的位置cl为弯折位置对折。若在该对折的状态下彼此相对的腹侧腰身部20和背侧腰身部30在横向上的缘部处接合连结,则这些腰身部彼此间成形为环状。由此,成为图1所示那样的形成有腰身开口部bh和一对腿围开口部lh的穿着状态的尿布1。
80.如图2、图3a以及图3b所示,吸收性主体10包括吸收性芯11、从肌肤侧覆盖吸收性芯11的顶片13、从非肌肤侧覆盖吸收性芯11且成为吸收性主体10的外装的底片15。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比吸收性芯11靠非肌肤侧的位置配置有膜17。
81.吸收性芯11是将液体吸收性原材料层叠而成的构件,能够吸收尿等排泄物。作为液体吸收性原材料,例如能够使用浆粕纤维等液体吸收性纤维、高吸收性聚合物(所谓sap)等液体吸收性粒状物。另外,也可以含有除液体吸收性纤维和液体吸收性粒状物之外的液体吸收性原材料。另外,吸收性芯11也可以被棉纸等透液性片(未图示)包覆。
82.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芯11具有作为图2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部的腹侧端部11a和作为另一端部的背侧端部11b。而且,在腹侧端部11a与背侧端部11b之间具有横向上的宽度比腹侧端部11a和背侧端部11b窄的缩颈部11c。由此,吸收性芯11构成为,成为图2所示那样
的俯视大致沙漏形状。
83.顶片13是无纺布等透液性的柔软的片,是平面尺寸比吸收性芯11大的片。另外,顶片13具有横向上的两端部向吸收性芯11的非肌肤侧折回的折回部13r(参照图3a)。底片15是无纺布等柔软的片。
84.膜17从非肌肤侧覆盖吸收性芯11,防止被吸收性芯11吸收的尿等液体向非肌肤侧漏出。在此,本实施方式的“膜”是指,以合成树脂为主要的成分的不透液性且非透湿性的树脂片,作为例子,是由聚乙烯、聚丙烯等构成的、非透湿性特别优异的片。即,膜17优选为膜单独具有优异的非透湿性。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吸收性芯11与底片15之间配置有膜17,但不限于此,配置于比吸收性芯11靠非肌肤侧且是比后述的肌肤侧片2a靠肌肤侧的位置即可。
85.另外,如图2、图3a以及图3b所示,底片15具有从吸收体11沿纵向和横向突出这样的平面尺寸。而且,在将吸收性芯11和膜17夹在顶片13与底片15之间的状态下,底片15和膜17利用热熔粘接剂等粘接剂接合,吸收性芯11和顶片13的折回部13r与膜17同样利用热熔粘接剂等粘接剂接合。
86.另外,在尿布1中,如图2和图3a所示,利用底片15形成所谓立体褶裥lsg和腿围褶裥lg。立体褶裥lsg是在顶片13的横向上的各端部分别立起设置的防漏壁部,另一方面,腿围褶裥lg是形成于尿布1的各腿围开口部lh的腿围伸缩部。对该底片15进行详细说明,首先,如图3a所示,底片15配置于比膜17靠非肌肤侧的位置,该底片15的横向上的尺寸比膜17大。然后,底片15以成为吸收性主体10的横向上的端部10es的位置为折回位置,以夹着膜17的方式将横向上的两端部向肌肤侧折回(将折回了的部分设为“折回部15bg”)。沿着纵向将橡胶丝等多个腿围弹性构件18在沿纵向伸长的状态下固定于该折回部15bg的非肌肤侧,由此,形成上述腿围褶裥lg。
87.另外,折回部15bg进一步向横向上的内侧(中央侧)延伸,在覆盖顶片13的横向上的端部的位置与该端部接合。然后,比与该端部接合的部分更靠宽度方向上的顶端侧的部分能够作为自由端部分lsgf自顶片13立起。另外,沿着纵向将橡胶丝等lsg弹性构件19以沿纵向伸长的状态固定于自由端部分lsgf的顶端部。由此,在lsg弹性构件19的纵向上的收缩的作用下,吸收性主体10以顶片13侧成为内周侧的方式沿纵向弯曲,但在该弯曲时,在自该lsg弹性构件19赋予的收缩力的作用下,自由端部分lsgf沿纵向收缩而自顶片13立起,由此,该自由端部分lsgf作为立体褶裥lsg发挥功能。
88.另外,如图3a和图3b所示,在横向上,在膜17的端头17e与底片15的折回部15bg的外侧的端头15bge之间设有预定的间隔。即,膜17在横向上未到达底片15的折回部15bg的外侧的端头15bge。底片15的折回部15bg是形成腿围开口部lh的部分,该折回部15bg的横向上的外侧的端头15bge易于与穿着者的肌肤接触,因此若膜17到达端头15bge,则有可能对肌肤造成不适感,但通过不将膜17配置至端头15bge,能够提高肌肤接触性。
89.<腰身部2的结构>
90.如图3a和图3b所示,腰身部2(腹侧腰身部20和背侧腰身部30)具有在厚度方向上配置于肌肤侧的肌肤侧片2a、设于比肌肤侧片2a靠非肌肤侧的位置的非肌肤侧片2b和多个弹性构件23、33。如图2和后述的图4所示,非肌肤侧片2b的纵向上的上端部以覆盖肌肤侧片2a的上端部和吸收性主体10的上端部的方式向肌肤侧折回。
91.肌肤侧片2a和非肌肤侧片2b是由纺粘无纺布、热合无纺布、水刺无纺布等无纺布构成的柔软的片构件。作为构成无纺布的原材料纤维,例如可列举出聚丙烯(pp)、聚乙烯(p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另外,不仅能够使用聚丙烯、聚乙烯等的单独纤维,还能够使用由聚丙烯、聚乙烯构成的皮芯构造的复合纤维等。
92.多个弹性构件23是能够沿横向伸缩的弹性构件,在腹侧腰身部20的肌肤侧片2a与非肌肤侧片2b之间沿上下方向(纵向)排列地配置,并且,利用热熔粘接剂等粘接剂以沿横向伸长的状态固定。另外,同样地,多个弹性构件33也是能够沿横向伸缩的弹性构件,在背侧腰身部30的肌肤侧片2a与非肌肤侧片2b之间沿上下方向(纵向)排列地配置,并且,利用热熔粘接剂等粘接剂以沿横向伸长的状态固定。这样,对腹侧腰身部20和背侧腰身部30赋予伸缩性。另外,作为弹性构件23、33,能够例示丝状的橡胶等。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有弹性构件23、33非连续的部分,对此将在后述。
93.图4是在图2的概略俯视图中示出多个开孔40的图。图5是从非肌肤侧观察展开且伸长状态的尿布1而得到的概略俯视图。如图4所示,在腹侧腰身部20和背侧腰身部30各自的肌肤侧片2a隔开间隔地形成有多个开孔40。另外,如图5所示,在腹侧腰身部20和背侧腰身部30各自的非肌肤侧片2b隔开间隔地形成有多个开孔40。在吸收性主体10的非肌肤侧面(底片15的非肌肤侧面),也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设有多个开孔40。利用该多个开孔40,尿布1的透气性提高,促进湿气向外侧发散。另外,开孔40的形状并不限定于图示的圆形形状,也可以是各种形状。开孔40的配置也不限于图示的图案,也可以局部地设置等采用任意的图案。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肌肤侧片2a和非肌肤侧片2b这两者设有开孔40,但也可以是其中任一个片具有开孔40的结构。
94.<关于连续部分23a、33a和非连续部分23b、33b>
95.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在腹侧腰身部20或者背侧腰身部30与吸收性芯11沿厚度方向观察时重叠的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为了抑制吸收性芯11的宽度方向上的收缩,设有弹性构件23(33)非连续的非连续部分。在图2、图3a以及图3b中,将设于腹侧腰身部20的弹性构件23的非连续部分设为腹侧非连续部分23b,将设于背侧腰身部30的弹性构件33的非连续部分设为背侧非连续部分33b。另外,腹侧非连续部分23b和背侧非连续部分33b的配置不限于图2所示的位置,作为抑制吸收性芯11的横向上的收缩的配置,在尿布1的横向上的至少中央部设置即可。另外,在此,将具有非连续的部分(腹侧非连续部分23b)的弹性构件23中的连续的部分设为腹侧连续部分23a,将具有非连续的部分(背侧非连续部分33b)的弹性构件33中的连续的部分设为背侧连续部分33a。当在肌肤侧片2a与非肌肤侧片2b之间配置弹性构件23、33时,在成为腹侧非连续部分23b和背侧非连续部分33b的部分,未利用粘接剂固定弹性构件23、33,在成为腹侧非连续部分23b和背侧非连续部分33b的部分,将弹性构件23、33切断。由此,能够构成为,在保留腹侧连续部分23a和背侧连续部分33a的伸缩性的同时,在腹侧非连续部分23b和背侧非连续部分33b,在横向(宽度方向)上不伸缩。另外,腹侧非连续部分23b和背侧非连续部分33b的形成不限于此,例如也能够通过如下方式形成,即,在成为腹侧非连续部分23b和背侧非连续部分33b的部分,也利用粘接剂固定弹性构件23、33,并且,在成为该腹侧非连续部分23b和背侧非连续部分33b的部分,在多处通过按压等切断该弹性构件23、33(即,切断成细小部分)来消除伸缩性。
96.另外,在腹侧非连续部分23b和背侧非连续部分33b,严格来说,自弹性构件23、33
的腹侧连续部分23a和背侧连续部分33a连续的切断剩余部分以收缩至自然长度的状态残留。在此,本实施方式的弹性构件23、33中的“连续”和“非连续”是指,弹性构件23、33相对于各腹侧腰身部20和背侧腰身部30能够显现横向上的伸缩性的部分或者不显现横向上的伸缩性的部分。即,能够显现横向上的伸缩性的部分为腹侧连续部分23a和背侧连续部分33a,通过切断而不显现横向上的伸缩性的部分为腹侧非连续部分23b和背侧非连续部分33b。
97.在如本实施方式这样,为了提高透气性,腹侧腰身部20和背侧腰身部30具有开孔40,在腹侧腰身部20和背侧腰身部30设有弹性构件23、33的非连续部分23b、33b的情况下,若从吸收了尿的吸收性芯11向非肌肤侧放出的湿气通过开孔40,该湿气大量放出,则腹侧连续部分23a和背侧连续部分33a的粘接剂的粘接力变弱,或者由于肌肤侧片2a或者非肌肤侧片2b的刚度变弱而导致的破损等,连续部分23a、33a的弹性构件23、33有可能发生脱落。
98.关于这一点,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比吸收性芯11靠非肌肤侧且是比肌肤侧片2a靠肌肤侧的位置配置有膜17,该膜17的横向上的两端17e位于比吸收性芯11的横向上的两端11e靠横向上的外侧的位置(参照图2、图3a以及图3b)。若吸收性芯11吸收尿等液体,则湿气从吸收性芯11朝向肌肤侧片2a侧(非肌肤侧)放出。通过在吸收性芯11与肌肤侧片2a之间配置膜17,使湿气难以向比膜17靠非肌肤侧的位置泄漏。并且,通过膜17的横向上的两端17e位于比吸收性芯11的横向上的两端11e靠横向上的外侧的位置,从而能够利用膜17抑制从吸收性芯11的横向上的端部漏出的湿气想要向非肌肤侧移动的情况。由此,能够降低弹性构件23、33相对于肌肤侧片2a和非肌肤侧片2b的粘接力受湿气的影响而变弱的可能性,另外,降低肌肤侧片2a或者非肌肤侧片2b的刚度因该湿气而变弱的可能性。特别是,通过降低这样的可能性,能够抑制在腹侧连续部分23a和背侧连续部分33a发生弹性构件23、33的脱落的情况。
99.另外,如图3a和图3b所示,沿所述厚度方向观察时,腹侧连续部分23a和背侧连续部分33a各自的横向上的内侧端部23an、33an与吸收性芯11重叠。弹性构件23的腹侧连续部分23a和弹性构件33的背侧连续部分33a是在弹性构件23、33的伸缩的作用下沿着身体的曲线贴合的部分,因此,吸收性芯11的与该连续部分23a、33a的横向上的内侧端部23an、33an重叠的部分也沿着身体的曲线贴合。另外,膜17也具有与该连续部分23a、33a重叠的部分,从而膜17也与身体贴合,能够抑制从吸收性芯11的横向端部放出的湿气向比膜17靠非肌肤侧的位置泄漏。
100.另外,期望的是,沿厚度方向观察时,膜17中的从吸收性芯11的横向上的端头11e向横向上的外侧延伸的部分17ed的长度比吸收性芯11的厚度长。膜17的沿横向延伸的部分17ed的长度如此地具有充分的长度,从而能够利用该膜17抑制从吸收性芯11的横向上的端部放出的湿气向非肌肤侧移动的情况。
101.并且,如图2、图3a以及图3b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横向上,腹侧非连续部分23b的长度比背侧非连续部分33b的长度短。在穿着者为婴幼儿的情况下,由于穿着者的腹部的鼓起,在穿着过程中,尿布1的腹侧容易向下偏移。若将弹性构件23非连续的腹侧非连续部分23b设置得较长,则腹侧的收缩性降低,有可能更易于偏移,但通过将腹侧非连续部分23b设置得较短,则能够确保腹侧腰身部20的贴合性。
102.另外,如上所述,通过将腹侧非连续部分23b设置得较短,腹侧连续部分23a的横向上的内侧端23ae配置于比背侧连续部分33a的横向上的内侧端33ae靠横向上的内侧的位
置。由此,如图3a所示,沿厚度方向观察时,腹侧连续部分23a的内侧端23ae处于不与顶片13的折回部13r重叠的位置。另一方面,如图3b所示,背侧连续部分33a的内侧端33ae位于比腹侧连续部分23a的内侧端23ae靠横向上的外侧的位置,因此沿厚度方向观察时,处于与顶片13的折回部13r重叠的位置。即,沿厚度方向观察时,处于吸收性芯11与腹侧连续部分23a的横向上的内侧端23ae之间的材料为膜17、底片15以及肌肤侧片2a这3张。另一方面,处于吸收性芯11与背侧连续部分33a的横向上的内侧端33ae之间的材料为顶片13的折回部13r、膜17、底片15以及肌肤侧片2a这4张。也就是说,吸收性芯11与腹侧连续部分23a的横向上的内侧端23ae之间的材料的张数比吸收性芯11与背侧连续部分33a的横向上的内侧端33a之间的材料的张数少。若假设在背侧腰身部30,由于来自吸收性芯11的湿气,有时背侧连续部分33a的弹性构件33的粘接剂的粘接力变弱而弹性构件33脱落,则存在无法得到沿着臀部的形状的贴合性而容易偏移的可能性。然而,通过在背侧腰身部30增多从吸收性芯11到背侧连续部分33a的横向上的内侧端33ae的材料张数,能够降低湿气进一步向弹性构件33侧转移的可能性。
103.另外,在一对腿围开口部lh、lh分别设有赋予伸缩性的腿围弹性构件18。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膜17中的从吸收性芯11的横向上的端头11e向横向上的外侧延伸的部分17ed具有沿厚度方向观察时与腿围弹性构件18重叠的部分(参照图2、图3a以及图3b)。从吸收性芯11放出的湿气有可能经由腿围开口部lh向穿着者的大腿的内侧移动,但通过以与使腿围开口部lh沿着腿的腿围弹性构件18重叠的方式配置膜17,从而湿气难以向比腿围开口部lh靠非肌肤侧的位置泄漏。由此,能够降低穿着者的大腿的内侧产生闷热、斑疹的可能性。
104.另外,如图2所示,在沿厚度方向(图2的贯穿纸面的方向)观察时,腹侧腰身部20侧的吸收性芯11的长度方向上的端部11a和背侧腰身部30侧的吸收性芯11的长度方向上的端部11b均与膜17重叠。而且,同样沿厚度方向观察时,该端部11a具有与弹性构件23非连续的非连续部分23b重叠的部分,该端部11b具有与弹性构件33非连续的非连续部分33b重叠的部分。吸收性芯11的长度方向上的各端部11a、11b具有这样的与弹性构件23(33)非连续的非连续部分23b(33b)重叠的部分,从而不仅能够抑制吸收性芯11的收缩,还能够抑制配置于比吸收性芯11靠非肌肤侧的位置的膜17的收缩。通过使膜17不收缩,能够抑制来自吸收性芯11的湿气向肌肤侧片2a移动。
105.并且,如图2、图3a以及图3b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尿布1具有弹性构件23和弹性构件33与腿围弹性构件18交叉的部分。具体而言,具有沿厚度方向(在图2中为贯穿纸面的方向)观察时腿围弹性构件18与弹性构件23的腹侧连续部分23a和弹性构件33的背侧连续部分33a重叠的部分。在该情况下,腿围弹性构件18与腹侧连续部分23a和背侧连续部分33a分别相互带来伸缩性。通常,若在穿着尿布1时进行排泄,则由于吸收了排泄物的吸收性芯11的重量变重,吸收性主体10向下侧下垂,向尿布1的下侧拉伸的力作用于腿围弹性构件18。由于腿围弹性构件18易于向下侧伸长,从而穿着者的腿与腿围开口部lh之间的间隙变大,排泄物有可能从该间隙向外部漏出。然而,与将腿围弹性构件18向下侧拉伸的力联动地,利用腰身部2(腹侧腰身部20和背侧腰身部30)的各弹性构件23、33沿横向拉伸而支承腿围弹性构件18,能够抑制该腿围弹性构件18向下侧伸长。由此,即使当向吸收性主体10(吸收性芯11)进行了排泄的情况下,吸收性主体10也难以下垂,易于抑制排泄物向外部漏出等问题的
产生。
106.图6是对肌肤侧片2a的多个开孔40中的某个开孔40进行说明的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配置于与穿着者的肌肤接触的那一侧的肌肤侧片2a设有多个开孔40。该开孔40是通过使销从肌肤侧片2a的肌肤面侧贯穿而形成的。而且,使用顶端尖细的形状的销作为插入的销,因此如图6所示,肌肤面侧的直径d1比非肌肤面侧的直径d2大。另外,在与插入销的那一侧相反的一侧的面(非肌肤面),在与开孔40相邻的缘部存在纤维聚集而沿厚度方向突出的纤维突出部(所谓毛刺),因此非肌肤面侧的开孔40的形状有时也难以看成圆形。在此,对于非肌肤面侧的直径d2而言,将以与非肌肤面侧的开孔40外切的方式描画的外切圆40c的直径设为直径d2,由此判断直径d1和直径d2的大小。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不需要求出严格的直径,只要能够确认直径的大小关系即可。
107.通过使肌肤面侧的开孔40的直径d1较大,从而在从肌肤侧片2a的肌肤侧吸收穿着者的汗等水分时,易于将水分引入开孔40。另外,开孔40由于是通过插入顶端尖细的形状的销而形成的,因此开孔径从肌肤面侧朝向非肌肤面侧变小,利用毛细管现象促进引入到开孔40中的水分向非肌肤侧的转移。其结果,透气性提高。
108.===其他实施方式===
109.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上述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发明易于理解而做出的,并非用于限定地解释本发明。另外,本发明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前提下进行变更、改良,并且,本发明当然包含其等价物。
110.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在横向上,腹侧非连续部分23b的长度比背侧非连续部分33b的长度短,但对此没有任何限制。例如,在横向上,腹侧非连续部分23b的长度也可以比背侧非连续部分33b的长度长。腹侧腰身部20也距排尿位置较近,因此通过加长腹侧非连续部分23b,吸收性芯11不沿横向收缩的区域变大,能够维持腹侧腰身部20的吸收性。
111.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吸收性芯11与腹侧连续部分23a的横向上的内侧端23ae之间的材料的张数比吸收性芯11与背侧连续部分33a的横向上的内侧端33a之间的材料的张数少,但对此没有任何限制。例如,沿厚度方向观察时,吸收性芯11与腹侧连续部分23a的横向上的内侧端23ae之间的材料的张数也可以比吸收性芯11与背侧连续部分33a的横向上的内侧端33a之间的材料的张数多。腹侧腰身部20与背侧相比靠近吸收尿的位置,是从吸收性芯11放出的湿气易于转移的部位,因此通过增多从吸收性芯11到腹侧连续部分23a的横向上的内侧端23ae之间的材料张数,能够降低湿气进一步向弹性构件23侧转移的可能性。
112.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吸收性主体10设有膜17,但对此没有任何限定,也可以在比膜17靠非肌肤侧且是比弹性构件23、33靠肌肤侧的位置配置有不同于膜17的其他膜。图7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尿布1设置印刷片60的情况的一例的、从非肌肤侧观察展开且伸长状态的尿布1而得到的概略俯视图。作为不同于膜17的其他膜,优选与膜17同样为非透湿性的树脂片,在此,如图7所示,作为一例举出配置于腹侧腰身部20和背侧腰身部30的宽度方向中央部的印刷片60(图7中,由点花纹表示的部分)。印刷片60例如是印刷有能够从尿布1的外部视觉确认的图案等(未图示)的片。另外,印刷片60配置为,沿厚度方向观察时,与弹性构件23的腹侧连续部分23a的横向上的各内侧端和弹性构件33的背侧连续部分33a的横向上的各内侧端重叠。通过在弹性构件23、33中的比腹侧连续部分23a和背侧连续部分
33a靠肌肤侧的位置还设置印刷片60这样的其他膜,能够进一步抑制来自吸收性芯11的湿气向弹性构件23、33侧漏出。其结果,能够进一步降低弹性构件23、33的粘接力减弱的可能性,特别是降低腹侧连续部分23a(背侧连续部分33a)的弹性构件23(33)发生脱落的可能性。
113.另外,关于肌肤侧片2a和非肌肤侧片2b,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也可以是,肌肤侧片2a由疏水性片构成,非肌肤侧片2b由亲水性片构成。在此所说的“疏水性”是指,在肌肤侧片2a的表面,液体不扩张,而且,肌肤侧片2a的表面具有大于90
°
的接触角。接触角是指,在使具有水平面(水平的表面)的肌肤侧片2a与滴下到该水平面上的水(液滴)接触的状态下,液体的轮廓曲线与该水平面的交点处的该轮廓曲线的切线相对于该水平面所成的角度。由此,在肌肤侧片2a的接触角大于90
°
的情况下,可以说具有疏水性的表面。具有该疏水性的片是上述“疏水性片”。相反,若接触角小于90
°
,则判断为亲水度高的“亲水性”,具有该亲水性的片是上述“亲水性片”。另外,这样的疏水性片和亲水性片也可以是通过对作为材料的片(无纺布等)进行疏水化处理、亲水化处理而赋予疏水性或者亲水性的片。作为结果,利用肌肤侧片2a的多个开孔40和疏水性能,易于使腰身部2的湿气通向非肌肤侧,通过利用非肌肤侧片2b的亲水性能吸收湿气,能够促进湿气向非肌肤侧的转移性,透气性提高。由此,能够防止与肌肤接触的肌肤侧片2a侧的闷热。
114.另外,关于腹侧腰身部20和背侧腰身部30,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还设有其他材料。图8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的背侧腰身部30设置薄纸70的情况的一例的、从肌肤侧观察展开且伸长状态的尿布1而得到的概略俯视图。在图8的尿布1中,作为一例,在背侧腰身部30的肌肤侧片2a的非肌肤侧设有包含浆粕纤维的薄纸70(由斜线表示的部分)。另外,沿厚度方向(在图8中,为贯穿纸面的方向)观察时,薄纸70和吸收性芯11不重叠。薄纸70例如是棉纸片等。从肌肤侧片2a的多个开孔40引入的背侧腰身部30的水分、湿气被薄纸70吸收,因此促进湿气向非肌肤侧的转移性。由此,能够防止与肌肤接触的肌肤侧片2a侧的闷热。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