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智能激光车灯的制作方法

2021-11-24 19:0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车灯技术领域,尤指一种智能激光车灯。


背景技术:

2.随着光源技术的发展,光源光路趋于精细和复杂,对实现光路的结构件的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现有的结构件加工精度很难满足要求,能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加工成本也很高;现有的智能车灯组件为了能够很好的安装各部件,外壳内部需要足够大的空间才可以实现更好的安装,这样就会使得智能车灯的整体体积增大,不利用智能车灯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激光车灯,将解决现有智能车灯结构复杂的技术问题。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智能激光车灯,包括:外壳,以及固定在所述外壳且沿光学路径依次布设的第一镜片组件、扩散片组件、第二镜片组件、荧光轮组件、第三镜片组件、第一反射镜组件、第四镜片组件、dmd芯片组件、第二反射镜组件以及投影组件,所述荧光轮组件装设于所述第二镜片组件的正上方,所述荧光轮组件包括基座,所述基座靠近所述第二镜片组件的下端间隔开设有用于支撑所述基座的两个支撑槽,两个所述支撑槽的连线与光的路径呈一定夹角设置,且所述荧光轮组件中的荧光轮的边缘功能区与所述第二镜片组件以及第三镜片组件的光学中心在同一轴线上。
6.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基座上设置两个支撑槽,两个支撑槽不在同一水平线上,两个支撑槽的连线与光学路径呈一定夹角,且荧光轮组件位于第二镜片组件的正上方,这使得安装后的基座在缩小体积的同时还能够更加稳定。使得整个装置的体积减小,且不影响光路的传播。
7.优选地,所述第一反射镜组件和所述第二反射镜组件均包括:
8.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用于装设所述反射镜;
9.至少两个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固定板的侧壁上,所述固定板的另一端贯穿所述外壳并通过螺母锁固,其中一个为基准调节杆;
10.弹性件,套设在所述调节杆上位于所述固定板和所述外壳内壁之间的一段。
11.优选地,所述调节杆的数量为三个,分别形成等腰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其中两个调节杆位于位于三角形的底边上,其中所述基准调节杆位于为所述三角形的两个等腰交汇的顶点位置。
12.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将调节杆设置在等腰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以使在安装的时候能够更加的稳定,位于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两个调节杆位于竖直线上,以使在调节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起到调节作用。
13.优选地,所述荧光轮组件包括:
14.荧光轮,所述荧光轮的边缘功能区域位于所述光学路径上;
15.旋转装置,所述荧光轮装设在所述旋转装置上,所述旋转装置用于带动所述荧光轮旋转;
16.基座,所述基座侧壁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旋转装置部分置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旋转装置的外壁与所述安装孔的内壁间隙设置,所述基座的侧壁上临近所述安装孔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锁紧孔;
17.减震组件,所述减震组件包括减震圈以及锁紧件,所述减震圈卡置于所述锁紧孔内,所述锁紧件包括锁紧部和贴合部,所述锁紧件贯穿所述减震圈,以使所述贴合部部置于所述减震圈内,所述锁紧部置于减震圈外,且所述锁紧部用于锁固位于所述基座一侧的所述旋转装置;
18.优选地,所述减震圈的外壁上开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用于所述减震圈卡设在所述锁紧孔内,且所述环形槽与所述锁紧孔在径向方向上呈间隙设置;
19.和/或;
20.所述锁紧件为螺钉,所述螺钉还包括紧固部,所述紧固部、贴合部和锁紧部分别沿所述螺钉的轴向方向依次设置,所述贴合部的直径大于所述锁紧部的直径。
21.在本技术方案中,减震圈上设计有环形槽,且环形槽与所述锁紧孔在径向方向上呈间隙设置,以使减小锁紧件与减震圈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减震圈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减小减震圈径向方向上振动的传递,从而使减震效果更好。
22.锁紧件为螺钉,通过将螺钉设计成紧固部和贴合部的形式,且贴合部的直径大于所述锁紧部的直径,锁紧部与旋转装置连接,贴合部与减震圈接触,在旋转装置产生震动时,减震能够更好的起到减震的效果。
23.优选地,所述扩散片组件包括:
24.扩散片;
25.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用于固定在所述外壳上,所述固定座上开设有透光孔,所述固定座的一侧侧壁上沿所述透光孔边缘处开设有压合槽,用于放置所述扩散片边缘的非功能区;
26.压紧件,所述压紧件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固定座临近所述压合槽处的一侧侧壁上,所述压紧件上设有压紧部,所述压紧部用于固定所述扩散片的非功能区。
27.本方案中,通过设置安装座和固定件两者实现对第一镜片的固定,固定槽上的安置槽能够在安装第一镜片时,第一镜片与安置槽相适配,安置槽不仅可以定位第一镜片,还可以限位第一镜片,以使第一镜片放置在安置槽内时,能够快速安装第一镜片,不需要做过多的调整,同样的,对于固定件而言,固定件上的夹紧部也是与第一镜片的外边缘相适配,在固定时,固定件固定在安装座上,夹紧部能够刚好与第一镜片的边缘贴合,且夹紧部与固定部之间具有一定的角度,以使夹紧部能够跟好的贴合在第一镜片的边缘,夹紧部能够提供一定的预紧力,在安置槽和夹紧部的双重限位下,第一镜片能够跟好的的固定在安置槽内,且固定后的第一镜片部容易晃动。
28.优选地,所述压紧件为薄片状结构,所述压紧件还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两端向同侧延伸形成所述压紧部,且两个所述压紧部相对设置,用于压紧所述扩散片边缘非功能区;
29.和/或;
30.所述压合槽呈方形结构,所述压紧部位于所述压合槽的边缘交汇处;
31.和/或;
32.所述压紧部与所述连接部交汇处呈弧形结构。
33.优选地,第一镜片组件包括包括:
34.第一镜片;
35.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开设有与第一镜片相适配的安置槽,所述第一镜片边缘部分至于所述安置槽内;
36.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包括固定部和夹紧部,所述夹紧部可调节的连接在所述固定部上,且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夹紧部呈一定夹角,所述夹紧部与所述第一镜片的厚度相适配,且所述夹紧部在宽度方向上与所述固定部间隔设置。
37.优选地,所述固定件还包括;延伸部,所述固定部的两端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安装座的上端,所述固定部的两端向同一侧延伸形成延伸部,两个所述夹紧部由两端的延伸部相向延伸形成的,且所述夹紧部与所述固定部呈一定夹角设置,所述夹紧部在所述延伸部的延伸方向上与所述固定部间隔设置,用于与所述第一镜片的外周相抵以固定所述第一镜片;
38.和/或;
39.所述夹紧部由所述延伸部斜向上延伸,且所述夹紧部与所述延伸部的夹角为钝角,且延伸出的夹紧部具有弹性。
40.和/或;
41.所述安置槽所述安置槽包括主槽和两个内槽,两个所述内槽位于所述主槽的两侧设置以形成所述安置槽,所述主槽的内底壁到所述安置槽槽口的深度大于所述两个所述内槽的内底壁到所述安置槽槽口的深度,用于使所述第一镜片的边缘两侧的棱角至于两个内槽内;所述安置槽的开口两侧的内侧壁向相远离的方向倾斜,以使开口槽的开口呈“八”字形。
42.优选地,所述固定件还包括加强部,所述加强部由所述固定部远离夹紧部的一侧向远离所述第一镜片的方向翻边形成,且所述加强部与所述固定部呈一定夹角,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加强部呈垂直设置。
4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智能激光车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44.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基座的底部开设两个支撑槽,以使荧光轮组件与第二镜片组件之间不会产生干涉,第二镜片组件的上端能够对荧光轮组件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同时还能减少沿光学路径方向上的安装空间,从而使整体的体积缩小。
45.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第一反射镜组件和第二反射镜组件上的调节杆的位置分别设置在等腰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内,使得扩散片在位置调节的过程中精准度更高。
46.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安装座以及固定件,从而使固定件能够很好的被固定住。
附图说明
47.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一种智能激光车灯的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
48.图1是本实用新型智能车灯结构外观示意图;
49.图2是本实用新型智能车灯结构打开上盖后的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50.图3是本实用新型外壳内安装第一镜片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51.图4是图3中去除第一镜片的结构示意图;
52.图5是图4的a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53.图6是本实用新型固定件结构示意图;
54.图7是本实用新型安装扩散片组件结构示意图;
55.图8是本实用新型扩散片固定结构的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56.图9是图8中结构安装扩散片后的结构示意图;
57.图10是固定座的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58.图11是本实用新型压紧件的结构示意图;
59.图12是外壳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60.图13是外壳内装设荧光轮组件的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61.图14是本实用新型荧光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62.图15是图14b

b剖视结构示意图;
63.图16是本实用新型基座结构示意图;
64.图17是本实用新型基座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65.图18是本实用新型减震圈与锁紧件组装的结构示意图;
66.图19是图18c

c剖视结构示意图;
67.图20是外壳内装设第二镜片组件和荧光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68.图21是第一反射镜组件和第二反射镜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69.图22是图21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70.附图标号说明:
71.10、外壳;
72.100、第一镜片组件;110、安装座;111、安置槽;112、第一定位部;113、内槽;120、固定件;121、固定部;122、夹紧部;123、加强部;124、第一安装孔;125、第一定位孔;126、延伸部;130、第一镜片;
73.200、扩散片组件;210、固定座;211、压合槽;212、第二定位部;213、凸起;214、第一固定孔;215、第二定位孔;216、透光孔;217、支撑部;218、侧边;219、安装部;220、压紧件;221、锁固孔;222、第三定位孔;223、压紧部;224、连接部;230、锁固件;240、扩散片;
74.300、荧光轮组件;310、基座;311、安放孔;312、锁紧孔;313、限位部; 314、第二固定孔;315a、第一支撑槽;315b、第二支撑槽;320、减震圈;321、环形槽;330、锁紧件;331、紧固部、332、贴合部、333、锁紧部;340、旋转装置;341、连接板;342、卡合位;350、荧光轮;
75.400、第二镜片组件;
76.500、第三镜片组件
77.600、反射镜组件;610、第一反射镜组件、620、第二反射镜组件;631、反射镜;632、固定板;633、调节杆;634、弹性件;635、螺母;
78.700、第四镜片组件;
79.800、dmd芯片组件;
80.900、投影组件;
81.20、激光组件;
82.30、上盖。
具体实施方式
8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84.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
85.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技术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 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86.在本文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87.另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88.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如图1

2所示,一种智能激光车灯,包括:外壳10、上盖30,上盖30盖设在外壳10的上端,以及固定在外壳10 且沿光学路径依次布设的激光组件20、第一镜片组件100、扩散片组件200、第二镜片组件、荧光轮组件300、第三镜片组件、第一反射镜组件、第四镜片组件 700、dmd芯片组件800、第二反射镜组件以及投影组件900,在具体实施时,激光组件20与外壳10连接在一起,其中激光组件20上设置有散热装置,用于对产生激光发射装置进行散热,激光发射装置产生的激光依次沿第一镜片组件 100、扩散片组件200、第二镜片组件、荧光轮组件300、第三镜片组件、第一反射镜组件、第四镜片组件700、dmd芯片组件800、第二反射镜组件,最后经投影组件900投射出去。
89.如图12、图17以及图20所示,荧光轮组件300装设于第二镜片组件的正上方,荧光轮组件300包括基座310,基座310靠近第二镜片组件的下端间隔开设有用于支撑基座310的两个支撑槽,即第一支撑槽315a和第二支撑槽315b, 两个支撑槽的连线与光的路径呈一定夹角设置,且荧光轮组件300中的荧光轮 350的边缘功能区与第二镜片组件以及第三镜片组件的光学中心在同一轴线上,在本实施例中,支撑基座310上开设有两个支撑槽,且两个支撑槽呈错位设置,对应的外壳10上设置有用于安装第二镜片组件400的支撑座,支撑座上设置有与支撑槽相对应的支撑部,用于支撑基座310,以使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对基座 310起到更好的支撑作用,使安装后的基座310更加的稳固,不容易出现晃动,且支撑座与基座310位于同一竖直位置设置,能够照明装置的整体体积;
90.参考图3

6所示,具体实施时,第一镜片组件100包括第一镜片130和镜片固定结
构,其中镜片固定结构包括安装座110和固定件120,其中安装座110 上开设有与第一镜片130相适配的安置槽111,第一镜片130边缘部分至于安置槽111内,第一镜片130由外壳10的内底壁向内延伸形成,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安装座110与外壳10是一体成型的;第一镜片130的边缘是圆形的,安装座110上对应的安置槽111呈弧形的,与第一镜片130的边缘相适配,弧形的安置槽111能够部分承托第一镜片130的边缘,以使在安装第一镜片130时,能够快速的对第一镜片130进行定位。
91.为了更好的对第一镜片130进行固定,参照图6所示,固定件120包括;固定部121、延伸部126以及两个夹紧部122,固定部121的两端可拆卸的安装在安装座110的上端,固定部121的两端向同一侧延伸形成延伸部126,两个夹紧部122由两端的延伸部126相向延伸形成的,且夹紧部122与固定部121呈一定夹角设置,且夹紧部122的宽度与第一镜片130外周的宽度相适配,用于与第一镜片130的外周相抵以固定第一镜片130,固定部121延伸出的延伸部 126,使得延伸部126的宽度要宽于固定部121的宽度,使得未延伸的部分的宽度窄于两端,两个夹紧部122相向设置,在本实施中,夹紧部122与固定部121 是一体成型的,且夹紧部122具有弹性,以使夹紧部122有很好的弹性形变,夹紧部122能够提供预紧力,能够很好的与第一镜片130的上端面抵靠在一起,使得第一镜片130能够很好的固定在一起,相比较刚性的固定来说,固定的更加紧固,不容易出现松动。而在本实施中,夹紧部122由延伸部126斜向上延伸,且夹紧部122与延伸部126的夹角为钝角,使得夹紧部122能够更好的与第一镜片130的边缘贴合,固定的效果更佳。在具体实施时,固定件120不局限于上述所述的形状,其他类似的变形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在具体实施时,夹紧部122也可以与固定部121不是一体成型设置,两者可以是单独成型的构件,只需要夹紧部122与固定部121可调节的的连接在一起,两者呈一定夹角设置,且连接后的夹紧部122能够产生一定的预紧力,为第一镜片130 提供足够的紧固力,便于将第一镜片130固定;而且连接后的夹紧部122还具有弹性变化的范围,即使车灯照明装置的使用过程中出现颠簸、晃动等恶劣的环境,也不会影响第一镜片130的晃动,也不会使第一镜片130的光学中心脱离第一光学路径;在夹紧部122宽度方向上与固定部121呈间隔设置,避免了固定部121对夹紧部122产生影响,以使夹紧部122能够保证更好的预紧力,能够更好的将第一镜片130固定。
92.参照图5所示,为了使固定的过程更加快速,操作更加便捷,实施时,安装座110上设置有两个第一定位部112,两个第一定位部112是便于在定位时能够快速精准的进行定位,固定件120上位于延伸部126开设有与第一定位部112 相匹配的第一定位孔125。通过第一定位部112对固定件120进行预订位,固定部121上开设有与安装座110相匹配的第一安装孔124,用于将固定件120锁紧在安装座110上,在本实施例中,固定件120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一安装孔124 上。在具体实施时,不局限于上述所述的一种安装方式,固定件120还可以通过卡扣的形式进行固定,在本技术文件中,不对固定件120的其他固定形式做过多的展开。
93.再次参照图5所示,同样的,为了能够快速定位第一镜片130,安置槽111 包括主槽和两个内槽113,两个内槽113位于主槽的两侧设置以形成安置槽111,主槽的内底壁到安置槽111槽口的深度大于两个内槽113的内底壁到安置槽111 槽口的深度,用于使第一镜片130的边缘两侧的棱角至于两个内槽113内,具体实施时,将安置槽111设置成与第一镜片130外形相匹配的仿形槽,仿形槽的侧壁能够更好的贴合在第一镜片130的两侧壁上。两个内槽113位于安置槽 111内的两侧设置,以使安置槽111的内底壁中部向远离外壳10的方向
凸起,安置槽111内部凸起的部分与第一镜片130的周侧贴合,第一镜片130的边缘两侧的棱角至于两个内槽113内;安置槽111的开口两侧的内侧壁向相远离的方向倾斜,以使开口槽的开口呈“八”字形,使得第一镜片130放置在安置槽 111内能够更好的与第一镜片130贴合在一起,即使镜片在处理的过程中,边缘棱角的地方有毛刺或者处理不到位的地方,也不影响第一镜片130放置在安置槽111内,安置槽111同样能够起到定位的作用,安置槽111设置成主槽和两个内槽113,不仅能够快速的起到定位的作用,而且还不会因为第一镜片130的加工原因导致第一镜片130边缘出现毛刺无法安装的情况出现,这使得安装人员在安装时,能够更加快速高效的安装。
94.优选的,再次参照图6所示,固定件120还包括加强部123,加强部123由固定部121远离夹紧部122的一侧向远离第一镜片130的方向翻边形成,且加强部123与固定部121呈一定夹角,在具体实施时,固定部121与加强部123 呈垂直设置,加强部123的设置使固定件120的刚性更强,避免在使用的过程中固定件120发生形变,保证了固定件120的刚性,即保证了固定部121的刚性,从而使第一镜片130在固定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固定在一起。
95.参照7

11所示,该智能车灯中的扩散片组件200包括扩散片240以及扩散片固定结构,扩散片固定结构用于安装扩散片240,以使扩散片240能更好的布置在光学路径上;如图8

10所示,扩散片固定结构用于安装在外壳10的内底壁上,其中,扩散片固定结构包括固定座210和压紧件220,固定座210用于固定在外壳10上,固定座210上开设有透光孔216,固定座210的一侧侧壁上沿透光孔216边缘处开设有压合槽211(如图8所示),用于放置扩散片240边缘的非功能区。
96.需要说明的是,再次参照图8

9所示,扩散边的边缘位于压合槽211内,且该扩散片240的边缘为非功能区,不会对光经过扩散片240产生任何影响,同时经过扩散片240的光会沿着透光孔216穿出射向第二镜片组件400,并经由第二镜片组件400射出经过荧光轮350的边缘,从而射向第三镜片组件500。固定座210靠近外壳10的一侧向外延伸出两个凸起213,凸起213上开设有第一固定孔214,用于固定在外壳10的内底壁上,以使能够更好的固定固定座210,使得固定后的固定座210能够保持扩散片240的光学中心位于整个智能车灯的光学路径上。
97.在本实施例,压紧件220可拆卸的安装在固定座210临近压合槽211处的一侧侧壁上,压紧件220上设有压紧部223,压紧部223部分与扩散片240的外壁相抵,具体实施时,压合槽211呈方形结构,压紧部223位于压合槽的边缘交汇处,在本实施例中,压紧部223的设计能够更好的贴合扩散片240的外形设计,且压紧部223压紧扩散片240的四个棱角处,不会影响到扩散片240的整体使用效果,同样的,为了不影响扩散片240的使用效果,压紧部223压紧的区域是扩散片240的非功能区域,不影响功能的正常使用;在具体使用时,压紧部223可以与扩散片240边缘的棱角处的非功能区域压住,以使扩散片240 在紧固程度和使用上效果均能够达到最好,具体实施时,透光孔216呈矩形结构,压合槽211位于透光孔216的棱角处的内侧壁呈弧形结构;压合槽211棱角处的内侧壁呈弧形结构便于扩散片240的放置和组装,即使扩散片240的边缘有毛刺,也不会影响扩散片240的安装。
98.参照图10所示,具体的,固定座210包括:支撑部217、侧边218以及安装部219,支撑部217上开设透光孔216以及压合槽211;侧边218与支撑部217 的两侧连接,用于加强支撑部217;安装部219与支撑部217和侧边218的下端与安装部219连接,在具体实施时,侧边218
呈三角形结构,侧边218连接支撑部217和安装部219,能够更好的对支撑部217起到加强的效果,实际生产时,支撑部217、侧边218以及安装部219一体成型,以使整个固定座210的使用效果更加;为了便于安装,在固定座210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用于将压紧件220 固定在固定座210上,第二安装孔的位置临近压合槽211的边缘开设,以使压紧件220能够更好的将扩散片240固定住,为了能够使固定座210固定的更好,以使固定好的固定座210不会使扩散片240的光学中心偏离光学路径,在具体实施时,安装部219靠近外壳10的一侧向外壳10的内底壁延伸分别形成两个凸起213,两个凸起213完全一样,防止在固定座210成型时,因安装部219底部不平导致安装后的固定座210出现歪斜的现象,本实施例中在安装部219靠近外壳10内底壁的一侧设计凸起213,通过螺钉连接,从而能够通过螺钉调节固定座210的位置,以能够更好的对固定座210的位置实现矫正,安装部219 上开设有第二定位孔215,且外壳10的内底壁上对应设置有定位结构,以使能够快速的将固定座210安装在外壳10上。
99.如图11所示,具体的,压紧件220为薄片状结构,压紧件220还包括连接部224,连接部224的两端向同侧延伸形成压紧部223,在具体实施时,压紧部223和连接部224一体成型,压紧部223位于压合槽211的边缘交汇处,用于压紧扩散片240边缘棱角处;压紧部223与连接部224交汇处呈弧形结构,以使压紧部223在压紧扩散片240时,能够提供足够的预紧力,使得扩散片240固定效果更佳;在具体实施时,也可以将本实施例中的压紧件220设计成框型结构,围设在压合槽211的边缘,且其上的压紧部223能够贴合在扩散片240的边缘,在本实施例中,不具体限定压紧件220的具体形状,只需要压紧件220 上设有压紧部223,压紧件220临近压合槽211设置,且压紧部223能够更好的压紧扩散片240的边缘即可,至于压紧件220的其他形状,本实施例中不作过多的限制,所设计的压紧件220上需设计压紧部223,且压紧部223能够提供足够的预紧了,能够与扩散片240边缘的非功能区相抵,从而使扩散片240在安装稳固的同时还不影响使用。
100.参照图12所示,优选的,固定座210装设有压紧件220的侧壁上延伸出若干第二定位部212,压紧件220上对应开设有第三定位孔222,用于第二定位部 212对压紧件220定位;位于两个第三定位孔222之间开设有锁固孔221,用于通过锁固件230穿过锁固孔221和第二安装孔将压紧件220固定在固定座210 上,在安装时,第二定位部212起到预定位的作用,以使安装过程更加快捷方便,在本实施例中,压紧件220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透光孔216的上下两侧,两个压紧件220相对设置,且两个压紧件220上的压紧部223相靠近设置,分别压紧扩散片240的边缘。
101.如图13

20所示,荧光轮组件300包括荧光轮350以及用于固定荧光轮350 的固定结构,荧光轮固定结构包括基座310和减震组件,基座310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固定孔314,用于将基座310安装在外壳10上,基座310上开设有平行于光学路径的安放孔311,安放孔311用于放置装设荧光轮350的旋转装置 340的一部分,旋转装置340的外壁与安放孔311的内壁间隙设置,基座310的侧壁上临近安放孔311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锁紧孔312;在具体实施时,如图 14

16所示,基座310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安放孔311,用于安装在基座310上。安放孔311的目的是放置旋转装置340,能够便于旋转装置340安放,但本实施例中的安放孔311不会对旋转装置340起到实质性的支撑作用,安放孔311的内壁与旋转装置340的外壁呈间隙设置(如图15所示),以使在旋转装置340 带动荧光轮350旋转时,产生的震动不会直接传递至基座310上。
102.如图18

19所示,为了使安装后的旋转装置340能够有较好的减震效果,本实施例中设计减震组件,其中,减震组件包括减震圈320以及锁紧件330,减震圈320卡置于锁紧孔312内,锁紧件330包括锁紧部333和贴合部332,锁紧件330贯穿减震圈320,以使贴合部332部置于减震圈320内,锁紧部333置于减震圈320外,锁紧部333用于锁固位于基座310另一侧的旋转装置340,通过先设置减震圈320,再通过锁紧件330穿过减震圈320的形式固定旋转装置340,锁紧件330固定旋转装置340后,一方面能够达到锁紧的效果,而旋转装置340 所产生的震动不会直接传递至基座310,而是通过减震圈320进一步的进行缓冲。
103.为了使减震效果较佳,优选的,减震圈320的外壁上开设有环形槽321,环形槽321用于减震圈320卡设在锁紧孔312内,且环形槽321与锁紧孔312在径向方向上呈间隙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减震圈320上的环形槽321卡合在锁紧孔312内,且减震圈320位于环形槽321的两侧位于基座310的两侧,在锁紧件330锁紧时,旋转装置340也是直接与减震圈320接触,锁紧件330也不会直接与基座310接触,以使旋转装置340产生的震动不会直接传递至基座310,从而使减震的效果更佳,同时环形槽321与锁紧孔312在径向方向上呈间隙设置,旋转装置340在产生震动时,会使得减震圈320在锁紧孔312的径向方向上有一定的活动区间,而在锁紧件330的轴向方向上,锁紧件330能够紧紧贴合在减震圈320上,在能够很好的达到固定的同时减震效果更好。
104.具体实施时,锁紧件330为螺钉,螺钉还包括紧固部331,紧固部331、贴合部332和锁紧部333分别沿螺钉的轴向方向依次设置,贴合部332的直径大于锁紧部333的直径,本实施例中,将锁紧件330设置成三阶的形式,一方面是便于固定,另一方面是为了能够更少的减少震动的传递,在本实施例中,螺钉远离锁紧部333的一端用于螺丝刀旋转固定的,而贴合部332完全置于减震圈320内,而锁紧部333则能够更好的与旋转装置340进行连接。
105.如图16所示,为了使减震效果更加,在本实施例中,锁紧孔312位于安放孔311的外周设置,且锁紧孔312与安放孔311相通,锁紧孔312的数量为三个,且三个锁紧孔312呈环形等距分布,且其中两个锁紧孔312位于同一水平方向上设置,呈环形等距分布的锁紧孔312,能够使固定后的旋转装置340固定效果更好,每个锁紧件330均匀受力,同时锁紧孔312与安放孔311相通,进一步的减少旋转装置340产生的震动传递至减震圈320上,从而使整体的减震效果更好,而且在安放减震圈320时,只需要用手将减震圈320捏变形后沿着安放孔311与锁紧孔312相通的位置即可将减震圈320卡置在锁紧孔312内。
106.为了能够更好的固定旋转装置340,具体实施时,基座310的一侧靠近旋转装置340的一侧延伸出若干限位部313,用于限位旋转装置340,旋转装置340 包括马达以及固定套设在马达外侧的连接板341,马达置于安放孔311内,锁紧件330连接在连接板341上,连接板341的边缘开设有若干卡合位342,限位部 313置于卡合位342内,基座310上的限位部313能够很好的对旋转装置340进行限位,能够快速的将旋转装置340定位至合适的位置,以便于后续锁紧件330 的锁固。
107.如图1

4以及图21

22所示,反射镜组件600,在本实施例中反射镜组件 600分别为第一反射镜组件610和第二反射镜组件620,第一反射镜组件610和第二反射镜组件620的设计、安装以及调节的方式均是一样的,唯一的区别就是两者的尺寸不一样,具体的第一反射镜组件610和第二反射镜组件620均包括固定板632、至少两个调节杆633以及弹性件634,固定板632用于装设反射镜631;调节杆633的一端连接在固定板632的侧壁上,固定板632的另
一端贯穿外壳10并通过螺母635锁固,其中一个为基准调节杆633;弹性件634套设在调节杆633上位于固定板632和外壳10内壁之间的一段上。
108.在具体实施时,外壳10上开设有用于安装调节杆633的调节孔,且开设的调节孔的孔径要略大于调节杆633的直径,以使在调节调节杆633时,能够实现左右或者上下微调的效果,同时还不影响固定板632位置的固定,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634提供弹性力,能够很好的使固定板632固定在外壳10上;实际实施时,有调节杆633的数量为三个,分别形成等腰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其中两个调节杆633位于位于三角形的底边上,其中基准调节杆633位于为三角形的两个等腰交汇的顶点位置,另外两个调节杆633位于等腰三角形的底边的两个顶点位置处,在调节时,以基准的调节杆633为基准进行上下位置的调节,将三个调节杆633的位置分别设置在等腰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位置处,在进行位置调节时,能够使位置的调节更加精准。
109.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