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具有防晃功能的立体车库的制作方法

2021-11-22 23:1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防晃功能的立体车库。


背景技术:

2.目前,常用的垂直循环类立体停车设备通常采用电机通过链条带动链轮旋转,吊耳上的槽轮在导轨内滚动运行,使载车盘挂篮按设计的速度循环运行。这种立体停车设备在运行时存在的缺陷较多;在设备启动阶段或停止阶段,因受机械运动惯性冲击;荷载不平衡;侧向风载等外力作用因素影响下,悬挂在支撑轴上的挂篮会出现较大幅度的摇摆和晃动,因而运行时噪声较大,运行平稳性较低,尤其安全隐患较多,设备故障率较高,而且设备使用效率较低,设备运行寿命较短,产品安全性和可靠性系数较低。
3.因此,提供一种运行平稳且具有较好安全性能和运行效率的立体车库,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立体车库在运行时挂篮会出现摇摆和晃动的问题。
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防晃功能的立体车库,包括:框架,包括支撑框架和导轨,导轨设于支撑框架上;载车组件,设于导轨上,用于承载车辆;驱动组件,设于支撑框架上,与载车组件连接,用于驱动载车组件沿导轨顺时针或逆时针运动,其中,导轨包括主循环导轨和防晃导轨,载车组件设有减震组件和多个支撑件,多个支撑件能够伸入防晃导轨和主循环导轨内,用于对载车组件形成多点支撑和引导载车组件在防晃导轨和主循环导轨内运动,减震组件用于相邻载车组件之间的缓冲。
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多个支撑件与防晃导轨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载车组件形成多点支撑,能够对载车组件进行限定和引导,避免载车组件在运行时因受机械冲击惯性、偏载、风载等多种外力作用影响下产生的剧烈晃动或摇摆,实现防晃的功能,减震组件能够实现相邻载车组件之间的缓冲,不仅消除了运行噪声,运行过程平稳可靠,也消除了载车组件之间撞击及载车组件承载的车辆发生倾斜等安全隐患,结构简洁紧凑,新颖独特,适用性强,具有较好的安全性能和较高的运行效率,提升了立体车库的使用寿命。
7.可选地,防晃导轨包括上层防晃导轨和下层防晃导轨,上层防晃导轨从主循环导轨的上部延伸出,下层防晃导轨从主循环导轨的下部延伸出,用于引导载车组件运动。
8.可选地,上层防晃导轨对称设于主循环导轨的上部两侧,载车组件能够从一侧上层防晃导轨平稳地运行到另一侧的上层防晃导轨,下层防晃导轨对称设于主循环导轨的下部两侧,载车组件能够从一侧下层防晃导轨平稳地运行到另一侧的下层防晃导轨。
9.可选地,上层防晃导轨和下层防晃导轨均为弧形结构。
10.可选地,下层防晃导轨包括下部支撑导轨和下部防晃导轨,下部支撑导轨和下部防晃导轨均从主循环导轨的下部延伸出,载车组件能够在支撑件与下部支撑导轨和下部防
晃导轨的配合下运行。
11.可选地,上层防晃导轨包括上部支撑导轨和上部防晃导轨,上部支撑导轨和上部防晃导轨均从主循环导轨的上部延伸出,载车组件能够在支撑件与上部支撑导轨和上部防晃导轨的配合下运行。
12.可选地,载车组件包括挂篮和载车盘,载车盘设于挂篮上,用于承载车辆,支撑件设于挂篮的端部,挂篮与驱动组件连接,能够在驱动组件驱动下和支撑件引导下沿导轨运动。
13.可选地,支撑件的数量至少为四个,分布于挂篮的一端四角位置,用于对挂篮形成多点支撑。
14.可选地,挂篮设有支撑轴,支撑轴沿挂篮的长度方向设置,并与驱动组件连接。
15.可选地,减震组件包括减震部和减震支架,减震支架设于载车组件上,减震部设于减震支架上。
16.可选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部、传动部和循环链,驱动部设于支撑框架上,传动部包括传动轴,传动轴设于支撑框架的上部和下部,传动轴上设有驱动轮,循环链套设于驱动轮上,驱动部能够通过驱动轮驱动循环链带着载车组件沿导轨运动。
17.可选地,传动轴上还设有传动链轮,驱动部通过传动链将动力传递到传动链轮上,带动传动轴和驱动轮转动。
18.可选地,循环链上均匀分布有连接板,循环链通过连接板与载车组件的支撑轴连接。
19.可选地,支撑框架上设有导向槽,循环链沿导向槽的延伸方向贯穿导向槽,循环链上均匀分布有槽轮,槽轮能够与导向槽接触,用于引导和限定循环链。
附图说明
2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防晃功能的立体车库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防晃功能的立体车库中载车组件前视结构示意图;
23.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防晃功能的立体车库中载车组件侧视结构示意图;
24.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防晃功能的立体车库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25.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防晃功能的立体车库中驱动组件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虽然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将结合较佳实施例一起介绍,但这并不代表此实用新型的特征仅限于该实施方式。恰恰相反,结合实施方式作实用新型介绍的目的是为了覆盖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而有可能延伸出的其它选择或改造。为了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深度了解,以下描述中将包含许多具体的
细节。本实用新型也可以不使用这些细节实施。此外,为了避免混乱或模糊本实用新型的重点,有些具体细节将在描述中被省略。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7.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8.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9.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30.如图1

5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防晃功能的立体车库1,包括:框架10,包括支撑框架100和导轨11,导轨11设于支撑框架100上;载车组件12,设于导轨11上,用于承载车辆00;驱动组件13,设于支撑框架100上,与载车组件12连接,用于驱动载车组件12沿导轨11顺时针或逆时针运动,其中,导轨11包括主循环导轨110和防晃导轨111,载车组件12设有减震组件14和多个支撑件121,多个支撑件121能够伸入防晃导轨111和主循环导轨110,用于对载车组件12形成多点支撑和引导载车组件12在防晃导轨111和主循环导轨110内运动,减震组件14用于相邻载车组件12之间的缓冲。
31.也就是说,立体车库1主要由框架10、载车组件12和驱动组件13组成,其中,框架10主要由支撑框架100和导轨11组成,驱动组件13和导轨11设置在支撑框架100上,支撑框架100沿着竖直方向(如图1和图4中z方向所示)设置,主要由钢结构件(如钢立柱等)焊接而成,能够承受较大的重量。导轨11可以通过焊接的形式固定设置在支撑框架100上,也可以通过紧固件(如螺栓、卡扣、铆钉等)固定安装在支撑框架100上,导轨11主要是用于引导和承载载车组件12,载车组件12设有减震组件14和多个支撑件121,支撑件121能够伸入导轨11。
32.具体的,为了能够使得载车组件12平稳可靠的在导轨11上运行,参见图1

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导轨11主要由主循环导轨110和防晃导轨111组成,其中,主循环导轨110沿着竖直方向固定设置在支撑框架100上,防晃导轨111也固定设置在支撑框架100上,位于主循环导轨110的上部和下部。多个支撑件121能够伸入防晃导轨111和主循环导轨110,在驱动组件13的带动下,载车组件12沿防晃导轨111和主循环导轨110平稳运动。
33.在运行过程中,当载车组件12由一侧主循环导轨110进入防晃导轨111时,防晃导轨111能够平稳可靠地引导载车组件12运动,并通过多个支撑件121与防晃导轨111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载车组件12进行限定和引导,对载车组件12形成多点支撑,实现防晃功能,避免载车组件12在运行时因受冲击惯性、偏载、风载等多种外力作用影响下产生的剧烈晃动或摇摆,同时,减震组件14能够实现相邻载车组件12之间的缓冲,消除载车组件12运行时的噪声,也能够消除载车组件12之间撞击及载车组件12上车辆00发生倾斜等安全隐患。
3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多个支撑件与防晃导轨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够对载车组件形成多点支撑和限定,实现防晃的功能,避免载车组件在运行时因受机械冲击惯性、偏载、风载等多种外力作用影响下产生的剧烈晃动或摇摆,减震组件能够实现相邻载车组件之间的缓冲,不仅消除了运行噪声,运行过程平稳可靠,也消除了载车组件之间撞击及载车组件承载的车辆发生倾斜等安全隐患,结构简洁紧凑,新颖独特,适用性强,具有较好的安全性能和较高的运行效率,提升了立体车库的使用寿命。
35.进一步地,参见图1

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防晃导轨111包括上层防晃导轨112和下层防晃导轨113,上层防晃导轨112从主循环导轨110的上部延伸出,下层防晃导轨113从主循环导轨110的下部延伸出,用于引导载车组件12运动。
36.也即,防晃导轨111主要由上层防晃导轨112和下层防晃导轨113组成,上层防晃导轨112设置在主循环导轨110的上部,并从主循环导轨110的上部延伸出,下层防晃导轨113设置在主循环导轨110的下部,并从主循环导轨110的下部延伸出。参见图1和图4

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上层防晃导轨112、下层防晃导轨113和主循环导轨110为一体结构,三者可以通过焊接而成,也可以通过冲压或者注塑而成,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的设置,只要确保上层防晃导轨和下层防晃导轨能够与主循环导轨一同引导载车组件运动即可。
37.在其他实施例中,上层防晃导轨和下层防晃导轨还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与主循环导轨对接,如连接块、连接槽等结构,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定。
38.进一步地,参见图1

5所示,上层防晃导轨112对称设于主循环导轨110的上部两侧,载车组件12能够从一侧上层防晃导轨112平稳地运行到另一侧的上层防晃导轨112,下层防晃导轨113对称设于主循环导轨110的下部两侧,载车组件12能够从一侧下层防晃导轨113平稳地运行到另一侧的下层防晃导轨113。
39.具体的,参见图1和图4

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主循环导轨110具有两条,均沿竖直方向设置,每个主循环导轨110的上端均设有一条上层防晃导轨112,两条主循环导轨110上端的上层防晃导轨112相对对称设置。载车组件12的支撑件121伸入上层防晃导轨112内,能够在驱动组件13的带动下从一侧上层防晃导轨112平稳地运行到另一侧的上层防晃导轨112,然后,再通过上层防晃导轨112进入对应的主循环导轨110。
40.同样地,每个主循环导轨110的下端均设有一条下层防晃导轨113,两条主循环导轨110下端的下层防晃导轨113相对对称设置。载车组件12在驱动组件13的带动下和主循环导轨110的引导下进入下层防晃导轨113,能够从一侧下层防晃导轨113平稳地运行到另一侧的下层防晃导轨113,然后,再通过下层防晃导轨113进入对应的主循环导轨110。
41.当需要存放车辆00或取出车辆00时,将对应的载车组件12运动到主循环导轨110下部的下层防晃导轨113之间。待载车组件12停靠稳定后,将车辆00驶入或者驶出载车组件12,完成车辆00的存放或取出。之后,驱动组件13会继续带动载车组件12在下层防晃导轨113、主循环导轨110和上层防晃导轨112上循环往复运动,实现立体车库1的自动化车辆存取。
42.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对上层防晃导轨和下层防晃导轨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的设置和选择,只要能够起到对载车组件的引导和限定、确保载车组件能够稳定可靠的运行即可。
43.具体的,参见图1和图4

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沿竖直方向设置的两条主循环导轨110均为直线型导轨,上层防晃导轨112和下层防晃导轨113均为弧形结构,两个上层防晃导轨112分别相对设置在对应的主循环导轨110的上部,载车组件12的支撑件121在从一侧上层防晃导轨112的开口准备脱离时,能够平稳地从另一侧上层防晃导轨112的开口进入另一侧的上层防晃导轨112,然后,再通过上层防晃导轨112进入对应的主循环导轨110。也即,相对设置的两个上层防晃导轨112之间形成喇叭口结构,这样不仅能够保证载车组件12的平稳运行,还能够节约材料,简化结构,节省成本,提高运行效率。
44.同样地,两个下层防晃导轨113分别相对设置在对应的主循环导轨110的下部,载车组件12的支撑件121在从一侧下层防晃导轨113的开口准备脱离时,能够平稳地从另一侧下层防晃导轨113的开口进入另一侧的下层防晃导轨113,然后,再通过下层防晃导轨113进入对应的主循环导轨110。也即,相对设置的两个下层防晃导轨113之间也形成了喇叭口结构。
45.在本实施例中,上层防晃导轨112和下层防晃导轨113均为非圆的弧形结构,也即,上层防晃导轨112和下层防晃导轨113均不是圆弧结构,在弧形的周向上,弧形的曲率是渐变非固定的,这样能够保证载车组件12的平稳运行。在其他实施例中,主循环导轨也可以为弧形结构或者其他的结构,上层防晃导轨和下层防晃导轨也可以是圆弧形结构,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的设置和选择,只要确保载车组件能够在主循环导轨、上层防晃导轨和下层防晃导轨上平稳可靠的运行即可。
46.更为具体的,参见图1和图4

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下层防晃导轨113包括下部支撑导轨114和下部防晃导轨115,下部支撑导轨114和下部防晃导轨115均从主循环导轨110的下部延伸出,载车组件12能够在支撑件121与下部支撑导轨114和下部防晃导轨115的配合下平稳运行。
47.也就是说,下层防晃导轨113主要由下部支撑导轨114和下部防晃导轨115组成,下部支撑导轨114和下部防晃导轨115均从主循环导轨110的下部延伸出,其中,下部防晃导轨115位于下部支撑导轨114的外侧,能够引导和限定载车组件12下部的支撑件121运动。下部支撑导轨114位于下部防晃导轨115的内侧,能够支撑和引导载车组件12上部的支撑件121运动。
48.在运行时,当载车组件12一侧的支撑件121从对应侧的下部支撑导轨114的开口和下部防晃导轨115的开口准备脱离时,载车组件12另一侧的支撑件121能够平稳地进入另一侧下部支撑导轨114的开口和下部防晃导轨115的开口,然后,在下部支撑导轨114和下部防晃导轨115的引导下进入对应的主循环导轨110。通过下部支撑导轨114和下部防晃导轨115共同组成下层防晃导轨113,不仅能够支撑和引导载车组件12运动,当载车组件12运行到立体车库1的下部时,还能够通过下部支撑导轨114和下部防晃导轨115对载车组件12进行限定和引导,避免载车组件12出现摇摆、晃动和碰撞,确保载车组件12能够稳定可靠的运行。
49.更为具体的,参见图1和图4

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上层防晃导轨112包括上部支撑导轨116和上部防晃导轨117,上部支撑导轨116和上部防晃导轨117均从主循环导轨110的上部延伸出,载车组件12能够在支撑件121与上部支撑导轨116和上部防晃导轨117的配合下平稳运行。
50.也即,上层防晃导轨112主要由上部支撑导轨116和上部防晃导轨117组成,上部支
撑导轨116和上部防晃导轨117均从主循环导轨110的上部延伸出,其中,上部防晃导轨117位于上部支撑导轨116的内侧,能够引导和限定载车组件12下部的支撑件121运动。上部支撑导轨116位于上部防晃导轨117的外侧,能够支撑和引导载车组件12上部的支撑件121运动。
51.在运行时,当载车组件12一侧的支撑件121从对应侧上部支撑导轨116的开口和上部防晃导轨117的开口准备脱离时,载车组件12另一侧的支撑件121能够平稳地进入另一侧上部支撑导轨116的开口和上部防晃导轨117的开口,然后,再通在上部支撑导轨116和上部防晃导轨117的引导下进入对应的主循环导轨110。通过上部支撑导轨116和上部防晃导轨117共同组成上层防晃导轨112,不仅能够支撑和引导载车组件12运动,当载车组件12运行到立体车库1的上部时,还能够通过上部支撑导轨116和上部防晃导轨117对载车组件12进行限定和引导,避免载车组件12出现摇摆、晃动和碰撞,确保载车组件12能够稳定可靠的运行。
52.进一步地,参见图1

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载车组件12包括挂篮120和载车盘122,载车盘122设于挂篮120上,用于承载车辆00,支撑件121设于挂篮120的端部,挂篮120与驱动组件13连接,能够在驱动组件13驱动下和支撑件121引导下沿导轨11运动。
53.也就是说,载车组件12主要由挂篮120和载车盘122组成,载车盘122设于挂篮120上,用于承载车辆00,在存放车辆00时,需要将车辆00驾驶到载车盘122上,在将车辆00取出时,需要将车辆00从载车盘122上驶出。
54.另外,挂篮120与驱动组件13连接,支撑件121设置在挂篮120的端部上,挂篮120能够在驱动组件13驱动下和支撑件121引导下沿导轨11运动。也即,挂篮120能够在驱动组件13驱动下和支撑件121引导下沿主循环导轨110、上层防晃导轨112和下层防晃导轨113平稳运行。
55.具体的,参见图1

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支撑件121的数量至少为四个,分布于挂篮120的一端四角位置,用于对挂篮120形成多点支撑。其中,在挂篮120的一端,两个支撑件121分部在挂篮120的一端上部,两个支撑件121分布在挂篮120的一端下部,分布在上部的支撑件121能够沿上部支撑导轨116、主循环导轨110和下部支撑导轨114运行,分布在下部的支撑件121能够沿上部防晃导轨117、主循环导轨110和下部防晃导轨115运行,能够在运行过程中对挂篮120形成多点支撑,避免挂篮120出现摇摆、晃动和碰撞的情况,确保载车组件12能够稳定可靠的运行。
56.同时,也可以在挂篮120的另一端也可以设有支撑件121,也即,挂篮120的两端都设有支撑件121,两端的支撑件121可以对称设置,也可以根据需要不对称设置。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支撑件121只设置在挂篮120的一端,支撑件121为轴类支撑件,支撑件121的端部设有滚轮(图中未注),能够伸入导轨11内,在导轨11内运动,能够支撑和引导载车组件12运动。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撑件也可以为其他结构,如框架类支撑件等,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定。
57.当驱动组件13带动载车组件12运动到立体车库1的下部时,挂篮120上部的支撑件121在下部支撑导轨114内运行,挂篮120下部的支撑件121在下部防晃导轨115内运行,能够从挂篮120的四角位置形成支撑和限定,避免载车组件12在停靠和运行过程中出现摇摆、晃动和碰撞的情况,确保载车组件12能够稳定可靠的运行。
58.类似地,当驱动组件13带动载车组件12运动到立体车库1的上部时,挂篮120上部的支撑件121在上部支撑导轨116内运行,挂篮120下部的支撑件121在上部防晃导轨117内运行,能够从挂篮120的四角位置形成支撑和限定,避免载车组件12在停靠和运行过程中出现摇摆、晃动和碰撞的情况,确保载车组件12能够稳定可靠的运行。
59.另外,当驱动组件13带动载车组件12沿主循环导轨110运行时,挂篮120上位于外侧的上下两个支撑件121能够同时在主循环导轨110内运行,从上下两个位置对挂篮120形成引导和限定,避免载车组件12在升降过程中出现摇摆、晃动和碰撞的情况,确保载车组件12能够稳定可靠的运行。
60.在其他实施例中,挂篮上还可以设有其他数量的支撑件,如可以在一端设置三个支撑件,在另一端也设置三个支撑件等,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的设置和选择,只要确保支撑件能够对挂篮形成稳定可靠的多点支撑即可。
61.同时,本实用新型对挂篮的具体结构也不做限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和场合,选用和设计不同类型和结构的挂篮,只要确保挂篮能够稳定可靠的在导轨上运行和承载车辆即可。
62.具体的,参见图1

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挂篮120设有支撑轴125,支撑轴125沿挂篮120的长度方向(如图3中x方向所示)设置,并与驱动组件13连接。
63.具体的,参见图1

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挂篮120包括支撑轴125,还包括连接臂123,连接臂123分布在挂篮120的四角,位于同一端的两个连接臂123的上部通过连接横梁124连接,连接横梁124沿挂篮120的宽度方向(如图2中y方向所示)设置,支撑轴125沿挂篮120的长度方向设置,其两端可转动的设置在连接横梁124上,并从连接横梁124上延伸出,与驱动组件13连接,也即,挂篮120为悬吊结构。驱动组件13与支撑轴125的端部连接,驱动组件13能够通过支撑轴125带动整个挂篮120在导轨11上运行。
64.另外,由于挂篮120在运行和停靠的过程可能会出现碰撞的情况,为了避免挂篮120之间出现碰撞,参见图2

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减震组件14设置在挂篮120上,用于相邻挂篮120之间的缓冲。也即,减震组件14设置在相邻挂篮120之间,具体的,减震组件14可以设置在挂篮120的左右两侧,也可以设置在挂篮120的上下之间,还可以同时设置在挂篮120的左右两侧和上下之间,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的设置,只要能够减轻相邻挂篮之间的碰撞震动即可。
65.进一步地,参见图4并结合图2

3和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减震组件14包括减震部141和减震支架140,减震支架140设于挂篮120上,减震部141设于减震支架140上。
66.也就是说,减震组件14主要由减震部141和减震支架140组成,其中,减震支架140设于挂篮120上,具体的,减震支架140为钢结构件,优选地,减震支架140为不锈钢结构件,其本身也具有缓冲减震的效果。另外,减震支架140可以设置在挂篮120的左右两侧,也可以设置在挂篮120的上下之间,还可以同时设置在挂篮120的左右两侧和上下之间。减震部141设于减震支架140上,用于在相邻挂篮120之间出现碰撞震动时起到缓冲减震、防止挂篮120之间摩擦的作用。
67.具体的,参见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减震部140为橡胶减震块,减震部140通过紧固件(如螺栓、卡扣等,图中未示)固定在减震支架140上。当挂篮120在主循环导轨110内运行,相邻挂篮120之间相互靠近时,如果挂篮120之间的距离太小,前方挂篮120就会与后方
挂篮120上的减震组件14接触,减震组件14上的减震部140能够对前方挂篮120形成支撑和缓冲,避免相邻挂篮120之间出现碰撞和摩擦,造成安全隐患和事故,起到缓冲减震、防摩擦的作用。
68.在其他实施例中,减震部还可以为其他结构和材料,如可以为尼龙减震片等减震部件,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的选择和设置,只要确保减震组件能够避免相邻挂篮之间出现碰撞和摩擦、起到缓冲减震、防摩擦的作用即可。
69.进一步地,参见图5并结合图1

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组件130包括驱动部136、传动部和循环链130,其中,驱动部136通过安装支架101固定设置在支撑框架100上,传动部包括传动轴133,传动轴133分别设置支撑框架100的上部和下部,每个传动轴133上均设有驱动轮132,与驱动部136靠近的传动轴133上还设有传动链轮134,驱动部136通过传动链135将动力传递到传动链轮134上,从而带动传动轴133以及传动轴133上的驱动轮132转动,循环链130套设在驱动轮132上,能够在驱动轮132的驱动下带动载车组件12沿导轨11运动。
70.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循环链130上均匀分布有多个连接板131,循环链130通过连接板131与每个载车组件12的支撑轴125连接,在运动过程中,循环链130能够通过连接板131带动各个载车组件12运动。另外,为了防止循环链130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抖动和摇晃,参见图5并结合图1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框架100上设有导向槽102,循环链130沿导向槽102的延伸方向贯穿导向槽102,循环链130上均匀分布有槽轮137,槽轮137能够与导向槽102接触,从而实现对循环链130的引导和限定,避免循环链130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抖动和摇晃,确保循环链130能够稳定可靠的运行,实现整个立体车库1的稳定可靠的运行。
71.综上所述,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多个支撑件与防晃导轨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载车组件形成多点支撑,能够对载车组件进行限定和引导,避免载车组件在运行时因受机械冲击惯性、偏载、风载等多种外力作用影响下产生的剧烈晃动或摇晃,减震组件能够实现相邻载车组件之间的缓冲,不仅消除了运行噪声,运行过程平稳可靠,也消除了载车组件之间撞击及载车组件承载的车辆发生倾斜等安全隐患,结构简洁紧凑,新颖独特,适用性强,具有较好的安全性能和较高的运行效率,提升了立体车库的使用寿命。
72.虽然通过参照本实用新型的某些优选实施方式,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包括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