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油冷器及具有其的发动机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1-11-22 17:2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冷器及具有其的发动机系统。


背景技术:

2.对于匹配液力自动变速箱(at)的整车,一般通过发动机的冷却系统为变速箱的油冷器的提供冷却水,通过冷却循环水冷却变速箱的机油,从而达到降低变速箱机油温度的目的。但发动机处于启动或冷机状态时,发动机排出的水温度较低,较低温度的水流入油冷器中使流经油冷器的机油温度过低,机油温度过低时机油粘度较大,导致传动系统的摩擦损失较大,影响发动机的传动效率。同时,发动机内的循环水温度过低会延长发动机的启动时间,进而影响发动机的启动速度。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至少解决发动机启动或冷机状态时,发动机的传动系统的传动效率低的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4.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油冷器,所述油冷器包括:
5.壳体,所述壳体内形成有容纳腔;
6.冷却管道,所述冷却管道容纳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冷却管道用于输送冷却水;
7.润滑油管道,所述润滑油管道容纳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润滑油管道用于输送润滑油;
8.加热管道,所述加热管道与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加热管道用于向所述容纳腔内输送发动机排出的气体。
9.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油冷器,发动机的废气通过加热管道通入容纳腔内,高温废气与容纳腔内的润滑油管道进行热交换,从而使润滑油管道内的润滑油升温,从而降低润滑油的粘度,减小变速箱的摩擦损失,提高发动机的传动效率;同时,高温废气与容纳腔内的冷却管道进行热交换,使冷却管道内的冷却水升温,缩短发动机的暖机时间,提高发动机的启动速度。
10.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油冷器,还可以具有如下的技术特征:
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管道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加热管道的一端位于所述壳体的外部,所述加热管道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壳体的内部,部分所述加热管道穿设于所述容纳腔,所述加热管道上设有多个气流孔,多个所述气流孔用于连通所述容纳腔与所述加热管道。
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内部还形成有进气腔,所述进气腔与所述容纳腔连通,部分所述加热管道穿设于所述进气腔,并通过多个所述气流孔连通所述进气腔。
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出口,所述壳体的内部还形成有出气腔,所述出气腔通过所述出口与所述容纳腔连通。
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管道的所述另一端设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位于所述出气腔的内部。
1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却管道的外壁与所述润滑油管道的外壁接触。
16.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发动机系统,所述发动机系统包括第一循环水路、第一气路和循环油路,所述第一循环水路连通发动机和油冷器,所述第一气路连通所述发动机和所述油冷器,所述循环油路连通所述油冷器和变速箱,所述油冷器为根据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油冷器。
17.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动机系统,发动机循环水通过第一循环水路到达油冷器、变速想的润滑油通过循环油路进入油冷器,发动机的废气通过第一气路进入油冷器中。发动机的废气通过加热管道通入容纳腔内,高温废气与容纳腔内的润滑油管道进行热交换,从而使润滑油管道内的润滑油升温,从而降低润滑油的粘度,减小变速箱的摩擦损失,提高发动机的传动效率;同时,高温废气与容纳腔内的冷却管道进行热交换,使冷却管道内的冷却水升温,缩短发动机的暖机时间,提高发动机的启动速度。
18.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动机系统,还可以具有如下的技术特征:
1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气路上沿气体的流动方向依次设有增压器和后处理器,所述增压器与所述后处理器位于所述发动机与所述油冷器之间。
2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动机系统还包括第二循环水路,在所述第二循环水路上沿水流方向依次设有所述发动机、节温器、所述散热器和水泵。
2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动机系统还包括第二气路,在所述第二气路上依次设有所述发动机、所述增压器和所述后处理器。
附图说明
22.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动机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发动机处于冷机或启动状态时);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动机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发动机处于正常运行状态时);
25.图3为图1所示油冷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6.附图中各标记表示如下:
27.100:油冷器;
28.10:壳体、11:冷却管道、111:进水口、112:出水口、12:润滑油管道、 121:进油口、122:出油口、13:加热管道、131:气流孔、132:出气口、133:流量阀、101:容纳腔、102:进气腔、103:出气腔、104:出口、105:第一隔离件、106:第一通气孔、107:第二隔离件、108:第二通气孔;
29.200:发动机;
30.300:散热器;
31.400:变速箱;
32.500:节温器;
33.600:水泵;
34.700:增压器;
35.800:后处理器、801:阀体;
36.s1:第一循环水路、s2:第二循环水路;
37.g1:第一气路、g2:第二气路;
38.w1:循环油路。
具体实施方式
39.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40.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含有”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和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它们的组合。
41.尽管可以在文中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多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和部段,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部段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用来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与另一区域、层或部段区分开。除非上下文明确地指出,否则诸如“第一”、“第二”之类的术语以及其它数字术语在文中使用时并不暗示顺序或者次序。因此,以下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在不脱离示例实施方式的教导的情况下可以被称作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
42.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在文中使用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或者特征的关系,这些相对关系术语例如为“内部”、“外部”、“内侧”、“外侧”、“下面”、“下方”、“上面”、“上方”等。这种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意于包括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者操作中装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在图中的装置翻转,那么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方”的元件将随后定向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
……
下方”可以包括在上和在下的方位。装置可以另外定向(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向) 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关系描述符相应地进行解释。
43.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油冷器100,油冷器100包括:壳体10、冷却管道11、润滑油管道12和加热管道13,壳体10 内形成有容纳腔101,冷却管道11容纳于容纳腔101内,冷却管道11用于输送冷却水,润滑油管道12容纳于容纳腔101内,润滑油管道12用于输送润滑油,加热管道13与容纳腔101连通,加热管道13用于向容纳腔101内输送发动机排出的气体。
44.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油冷器100,发动机处于启动或冷机状态时,发动机的废
气通过加热管道13通入容纳腔101内,高温废气与容纳腔101内的润滑油管道12进行热交换,从而使润滑油管道12内的润滑油升温,从而降低润滑油的粘度,减小变速箱的摩擦损失,提高发动机的传动效率;同时,高温废气与容纳腔101内的冷却管道11进行热交换,使冷却管道11内的冷却水升温,缩短发动机的暖机时间,提高发动机的启动速度。
45.具体地,冷却管道11与设置在壳体10外侧的进水口111和出水口112连通,冷却水通过进水口11进入冷却管道11,通过出水口112流出冷却管道11。散热通道12与设置在壳体10外侧进油口121和出油口122连通,润滑油通过进油口121进入散热通道12,再通过出油口122流出散热通道12。
4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冷却管道11与润滑油管道12均为环状管道且冷却管道11套设于润滑油管道12,或者润滑油管道12套设于冷却管道11。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冷却管道11可以为多条连通的条形管道,润滑油管道12可以为多条连通的条形管道,多条条形冷却管道11与多条条形润滑油管道12交错设置。本其他实施例中,冷却管道11与润滑油管道12的形状不受限制,只要是冷却管道11与润滑油管道12之间有接触面可以进行热交换即可。
4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冷却管道11的外壁与润滑油管道12的外壁接触,发动机处于正常运行状态时,发动机废气未通入加热管道13,冷却水与润滑油分别通过冷却管道11的外壁、润滑油管道12的外壁进行热交换,从而降低润滑油的温度。
4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加热管道13与壳体10连接,加热管道13 的一端位于壳体10的外部,加热管道13的另一端位于壳体10的内部,部分加热管道13穿设于容纳腔101,加热管道13上设有多个气流孔131,多个气流孔 131用于连通容纳腔101与加热管道13。发动机的高温废气通过加热管道13位于壳体10外部的一端进入加热管道13,并通过多个气流孔131扩散到容纳腔 101内,发动机的高温废气分别与容纳腔101内的冷却管道11、润滑油管道12 进行热交换,从而对冷却管道11内的冷却水、润滑油管道12内的润滑油进行加热。
49.进一步地,壳体10内部设有第一隔离件105,第一隔离件105将壳体10 的内部隔离成进气腔102和容纳腔101,第一隔离件105上设有连通进气腔102 与容纳腔101第一通气孔106。部分加热管道13穿设于进气腔102,多个气流孔131连通加热管道13与进气腔102,发动机的废气进入加热管道13并通过多个气流孔131进入进气腔102,再通过进气腔102进入容纳腔101内部。
50.具体地,多个气流孔131沿加热管道13的周向均匀布置,以使发动机的废气均匀流入环状的进气腔102,进一步,均匀充满容纳腔101,以均匀加热冷却管道11内的冷却水和润滑油管道12内的润滑油。
51.在本使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部设置第一隔离件105,多个气流孔131直接与容纳腔101连通,以提高冷却水和润滑油的加热速度。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隔离件105使发动机的废气从进气腔102进入容纳腔101,使发动机的废气流过较长的路程,以充分利用发动机的废气的热量,避免热量的浪费。
52.进一步地,壳体10内部设有第二隔离件107,第二隔离件107将壳体10 的内部隔离成容纳腔101和出气腔103,第二隔离件108上设有连通容纳腔101 与出气腔103的第二通气孔108。壳体10上还设置有出口104,出口104与出气腔103连通。发动机的废气由容纳腔101
进入出气腔103内部,并通过出口 104排出壳体10。
53.进一步地,加热管道13的另一端设有出气口132,出气口132位于出气腔103的内部。发动机的废气通过加热管道13的出气口132排出加热管道13,并通过出气腔103与出口104排出壳体10。进一步地,加热管道13的出气口132 的一端设有流量阀133,流量阀133用于控制废气从出气口132排出的量,从而控制从气流孔131进入容纳腔101内的废气的量,进而控制废气与冷却水、润滑油的热交换能量。
54.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发动机系统,发动机系统包括第一循环水路s1、第一气路g1和循环油路w1,第一循环水路s1连通发动机200和油冷器100,第一气路g1连通发动机200和油冷器100,循环油路w1连通油冷器100和变速箱400,油冷器100为根据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油冷器100。
5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动机系统,发动机200循环水通过第一循环水路s1到达油冷器100、变速想400的润滑油通过循环油路w1进入油冷器100,发动机200的废气通过第一气路g1进入油冷器100中。发动机的废气通过加热管道13通入容纳腔101内,高温废气与容纳腔101内的润滑油管道12进行热交换,从而使润滑油管道12内的润滑油升温,从而降低润滑油的粘度,减小变速箱的摩擦损失,提高发动机的传动效率;同时,高温废气与容纳腔101内的冷却管道11进行热交换,使冷却管道11内的冷却水升温,缩短发动机的暖机时间,提高发动机的启动速度。
5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发动机系统的第一循环水路 s1还包括节温器500和水泵600,节温器500和水泵600沿水流动的方向依次设置在发动机200与油冷器100之间。由于发动机在启动或冷却状态时,发动机系统的循环水温度较低,因此,在第一循环水路s1中未设置散热器300,以避免散热器300对温度较低的循环水进行散热。如图2所示,发动机系统还包括第二循环水路s2,第二循环水路s2上沿水流方向依次设有发动机200、节温器500、散热器300和水泵600,第二循环水路s2用于发动机正常运行的状态下,通过散热器300对发动机200排出的水进行冷却,之后再循环进入发动机 200。
5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气路g1上沿气体的流动方向依次设有增压器700和后处理器800,增压器700与后处理器800位于发动机200与油冷器100之间。发动机200的废气通入增压器700以提高进气压力,再通过后处理器800,使后处理器800对废气进行处理,以防止废气直接排入空气中而污染空气。
5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发动机系统还包括第二气路 g2,第二气路g2上依次设有发动机200、增压器700和后处理器800。第二气路g2与第一气路g1通过阀体801进行控制。当需要对油冷器100进行加热时,阀体801控制第一气路g1和第二气路g2分别连通,第一气路g1连通使后处理器800处理后的气体进入油冷器100,同时,发动机系统的第一循环水路s1连通,第一循环水路s1通过节温器500、水泵600,最终达到油冷器100内,第二气路g2连通后使处理器800排出的部分气体通过第二气路g2排出发动机系统,以防止进入第一气路g1的气体过多,避免造成油冷器100的温度过高;当无需对油冷器100进行加热时,阀体801控制第一气路g1断开且控制第二气路 g2连通,废气通过第二气路g2排出发动机系统,而无需通入油冷器100中,另外,无需对油冷器100进行加热时,发动机系统的第二循环水路s2连通,第二循环水路s2将发动机200排出的水输送到散热器300,散热器300对排出的水进行冷却,之后水泵600将冷却后的水通过第二循环水路s2输送到油冷器 100内,使
冷却后的水对流经油冷器100的润滑油进行冷却。
5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