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应用于肺移植制冰机的无菌封盖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1-11-22 13:5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应用于肺移植制冰机的无菌封盖结构。


背景技术:

2.肺移植的实验研究可追溯到20世纪初期。人体肺移植开始于1963年。但在1963~1983年近40例手术患者最长生存时间未超过10个月。随着20世纪70年代环孢素a的问世和移植技术的进步,1981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医院首先获得心肺联合移植的成功;1983年和1986年加拿大多伦多肺移植组又相继成功地施行了单肺移植和双肺移植,开创了肺移植的新纪元。此后肺移植工作迅速发展。到1997年,手术例数已达6639例,3年生存率达50%以上,5年生存率超过40%。肺移植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良好,能恢复正常生活,有的已从事以往的工作。肺移植已成为治疗末期肺疾病的惟一有效方法。
3.随着肺移植技术、供体保存和围手术期处理的逐步成熟,肺移植的1年生存率从过去的70%提高到85%。肺移植从器官获取开始,就需要对器官进行低温保存,目的是为了减少器官代谢,降低氧耗,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从而使器官在移植后获得更好的功能发挥。肺移植中,医护人员会关注器官保护的方方面面,从器官获取,到移植手术,到开放灌注等等。在肺移植手术实施过程中,供体肺组织从低温冰箱取出置入患者的胸腔当中,由于患者体温在麻醉后会恒定的维持在37℃左右,所以供体肺在接触到患者后会很快的升温,细胞的代谢会进一步加快,由于缺乏血供,也就是营养物质的供给,细胞会很快出现坏死。如持续的维持在37℃而不进行处理,供体肺组织在移植后的功能将会大打折扣,所以肺移植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对其进行降温处理。
4.目前,医护人员在肺移植过程中大部分所使用的降温处理方式为在供体肺的周边铺散冰屑,而冰屑是通过制冰机所制得,在制作冰屑时,医护人员需要在制冰机的冷却槽内放入制冷介质,例如酒精,然后再将无菌制冰盆放置在冷却槽上,随后在无菌制冰盆内注入无菌生理盐水,无菌生理盐水在制冷介质的作用下慢慢被冷却,最后形成冰,医护人员需要在供体肺的周边铺散冰屑时,只需要用无菌冰铲在无菌生理盐水形成的冰上进行铲动,然后将从无菌生理盐水形成的冰上铲下的冰屑铺散在供体肺周边即可,在此过程中无菌制冰盆均为敞开状,且长期与外界环境所接触,无菌生理盐水冷却形成的冰极易被污染,提高了无菌生理盐水冷却形成的冰被污染的几率,给医护人员的肺移植工作带来了较大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5.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目的提供了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医护人员需要在供体肺的周边铺散冰屑时,只需要用手轻轻打开封盖在无菌制冰盆上的无菌盖体,然后用无菌冰铲在无菌生理盐水形成的冰体上进行铲动,将从无菌生理盐水形成的冰体上铲下的冰屑铺散在供体肺的周边上,然后医护人员手动将靠近无菌制冰盆的一层无菌封盖膜从观察孔上撕下,随手将无菌盖体再次封盖在无菌制冷盆上,能够使无菌
制冰盆内无菌生理盐水形成的冰在使用之外的其他时间处于密封状态,且减少与外界环境的接触时间,有效的降低了无菌生理盐水冷却形成的冰被污染的几率,给医护人员的肺移植工作带来了较大的便利的应用于肺移植制冰机的无菌封盖结构。
6.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7.一种应用于肺移植制冰机的无菌封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8.一铺盖在肺移植制冰机上端面上的无菌盖巾,在所述无菌盖巾的中部开设有一与肺移植制冰机的冷却槽相对应的让位孔;
9.一封盖在无菌制冷盆周边的无菌盖体,所述无菌盖体设置在无菌盖巾上且位于让位孔的位置处,所述无菌盖体的一侧铰接在无菌盖巾上,在所述无菌盖体的中部开设有用于观察无菌制冰盆内无菌生理盐水的结冰情况的观察孔,在所述观察孔上沿其轴向方向设有多层采用透明的软质塑料制造而成的无菌封盖膜,所述无菌封盖膜封盖在无菌制冰盆上。
10.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无菌盖巾的下端且位于让位孔的周边处设有一医护人员在铲冰时防止制冷介质从无菌盖巾与冷却槽之间喷出的第一防喷垫圈。
11.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无菌盖巾的上端且位于让位孔的周边处设有一医护人员在铲冰时防止制冷介质从无菌制冰盆与冷却槽之间喷出的第二防喷垫圈。
12.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防喷垫圈与第二防喷垫圈均采用吸水性能较好的柔性材料制造而成。
13.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无菌盖体的另一侧上设有一方便医护人员打开或关闭无菌盖体的手柄。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上述结构医护人员需要在供体肺的周边铺散冰屑时,只需要用手轻轻打开封盖在无菌制冰盆上的无菌盖体,然后用无菌冰铲在无菌生理盐水形成的冰体上进行铲动,将从无菌生理盐水形成的冰体上铲下的冰屑铺散在供体肺的周边上,然后医护人员手动将靠近无菌制冰盆的一层无菌封盖膜从观察孔上撕下,随手将无菌盖体再次封盖在无菌制冷盆上,能够使无菌制冰盆内无菌生理盐水形成的冰在使用之外的其他时间处于密封状态,且减少与外界环境的接触时间,有效的降低了无菌生理盐水冷却形成的冰被污染的几率,给医护人员的肺移植工作带来了较大的便利。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6.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图1的a

a剖视图。
18.图3为本发明封盖在无菌制冰盆上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
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20.参照图1

图3所示,图中给出的一种应用于肺移植制冰机的无菌封盖结构,包括无菌盖巾100和无菌盖体200。
21.无菌盖巾100铺盖在肺移植制冰机300上端面上,在无菌盖巾100的中部开设有一与肺移植制冰机300的冷却槽相对应的让位孔110,采用此种结构能够进一步提高该无菌封盖结构的实用性能。
22.无菌盖体200封盖在无菌制冷盆周边,无菌盖体200设置在无菌盖巾100上且位于让位孔110的位置处,无菌盖体200的一侧铰接在无菌盖巾100上,在无菌盖体200的中部开设有用于观察无菌制冰盆内无菌生理盐水的结冰情况的观察孔210,在观察孔210上沿其轴向方向设有多层采用透明的软质塑料制造而成的无菌封盖膜600,无菌封盖膜600封盖在无菌制冰盆上。
23.在无菌盖巾100的下端且位于让位孔110的周边处设有一医护人员在铲冰时防止制冷介质从无菌盖巾与冷却槽之间喷出的第一防喷垫圈400,第一防喷垫圈400能够有效的防止制冷介质从无菌盖巾与冷却槽之间喷出,有效的提高了该无菌封盖结构的实用性能。
24.在无菌盖巾100的上端且位于让位孔110的周边处设有一医护人员在铲冰时防止制冷介质从无菌制冰盆与冷却槽之间喷出的第二防喷垫圈500,第二防喷垫圈500能够有效的防止制冷介质从无菌制冰盆与冷却槽之间喷出,进一步提高了该无菌封盖结构的实用性能。
25.第一防喷垫圈400与第二防喷垫圈500均采用吸水性能较好的柔性材料制造而成,采用此种材料制造而成的第一防喷垫圈400和第二防喷垫圈500除了能够有效的防止制冷介质从无菌制冰盆与冷却槽之间以及从无菌盖巾与冷却槽之间喷出外,还能够有效的降低医护人员在铲冰过程中无菌制冰盆的振动感,进一步提高了无菌制冰盆与制冰机之间的稳定性能。
26.在无菌盖体200的另一侧上设有一方便医护人员打开或关闭无菌盖体的手柄220,采用此种结构能够使医护人员能够较为方便的打开和关闭无菌盖体200,进一步提高了该无菌封盖结构的实用性能。
27.本发明的具体操作如下:
28.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肺移植过程中需要对供体肺进行降温处理时,医护人员只需要用手轻轻握住手柄220,然后打开封盖在无菌制冰盆上的无菌盖体200,然后用无菌冰铲在无菌生理盐水形成的冰体上进行铲动,将从无菌生理盐水形成的冰体上铲下的冰屑铺散在供体肺的周边上,铺散完成后,医护人员手动将靠近无菌制冰盆的一层无菌封盖膜600从观察孔210上撕下,然后再用手握住手柄220,使无菌盖体200慢慢封盖在无菌制冰盆的周边上,同时使无菌封盖膜600封盖在无菌制冷盆上,一次对供体肺进行降温处理完成,等下一次对供体肺的降温处理时,具体操作如上,一直到最后一层无菌封盖膜600被撕下为止,无菌封盖膜在无菌盖体的重力作用下能够较为方便的封盖在无菌制冰盆上,且与无菌制冰盆之间的密封性能较好。
29.综上所述本发明采用上述结构医护人员需要在供体肺的周边铺散冰屑时,只需要用手轻轻打开封盖在无菌制冰盆上的无菌盖体,然后用无菌冰铲在无菌生理盐水形成的冰体上进行铲动,将从无菌生理盐水形成的冰体上铲下的冰屑铺散在供体肺的周边上,然后
医护人员手动将靠近无菌制冰盆的一层无菌封盖膜从观察孔上撕下,随手将无菌盖体再次封盖在无菌制冷盆上,能够使无菌制冰盆内无菌生理盐水形成的冰在使用之外的其他时间处于密封状态,且减少与外界环境的接触时间,有效的降低了无菌生理盐水冷却形成的冰被污染的几率,给医护人员的肺移植工作带来了较大的便利。
30.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