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移动互联网媒体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1-11-22 13:3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互联网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移动互联网媒体设备。


背景技术:

2.移动互联网是一种通过移动智能终端,采用移动无线通信方式获取业务和服务的新兴业务员,包含终端、软件和应用三个层面,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互联网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们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的交流,同时依靠互联网能够远距离通信的特点,能够实现远距离的设备控制,进而在工业或者商业上进行使用,在工业上能够远距离实现对设备的控制,进而减少高危施工场所中人员的使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在商业中通过互联网能够对商业广告进行展示,进一步的能够通过展示装置进行远距离的价值信息传递,但是现有的展示装置不能够适应越来越大的展示场所,且展示方式单一,展示效果不好,因此需要设置一种移动互联网媒体设备来解决这些问题,如:展示面积不能变化,信息传递方式单一,在较大环境中的使用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3.鉴于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移动互联网媒体设备,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安装板、壳体、隔板、支撑架板、互联模块、媒体模块、接收天线和发送天线,所述安装板上端固定连接有壳体,所述壳体靠近后侧板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隔板前侧的表面上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板,所述支撑架板上设置有横向板,所述互联模块包含信号接收装置、服务器、信号发生装置、连接条和开关模组,所述信号接收装置固定连接在支撑架板左侧上端设置的横向板上,所述信号发生装置固定连接在支撑架板右侧上端设置的横向板上,所述服务器连接在壳体左侧的下端,所述连接条固定连接在支撑架板下方对应的隔板表面上,所述连接条上固定连接有开关模组,所述开关模组一端与外部电源相连接,所述开关模组另一端分别与信号接收装置、服务器和信号发生装置各自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信号接收装置的信号输出端与服务器输入端相连接,所述服务器的输出端与信号发生装置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媒体模块设置在壳体的后侧,所述接收天线固定连接在信号接收装置上端对应的壳体上表面,所述接收天线的下端与信号接收装置相连接,所述发送天线固定连接在信号发生装置上端对应的壳体上表面,所述发送天线的下端与信号发生装置相连接。设置的安装板和壳体提供了支撑连接位置,支撑架板和隔板对壳体内部的空间进行分割,形成了相互之间不影响的连接位置,设置的互联模块能够通过内部设置的信号接收装置接收远端的控制室发出的信息,进而将信号按照一定的编码传递至服务器内,服务器通过综合处理做出应答,并将应答信息通过导线传递至信号发生装置中,进而经过信号发生装置将信息发送回控制中心,便于控制中心及时获知远端的设备运行状况,设置的接收天线和发送天线能够提升信号的接收和发送效果,接收天线和发送天线的具体形状和型号可以根据实际场景的需求进行设置。
4.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媒体模块包含滑槽、滑动座、支撑板、第二
显示屏、第一显示屏、伺服电机、丝杠和连接块,所述滑槽开设在隔板与壳体后侧板之间对应位置的安装板表面上,所述滑槽左端对应的壳体上开设有通槽,所述滑动座滑动连接在滑槽内,所述滑动座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后侧的表面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显示屏,所述第一显示屏固定连接在壳体后侧的表面上,所述伺服电机固定连接在壳体右侧靠后位置的表面上,所述丝杠的两端转动连接在壳体的两侧,所述丝杠的一端与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固定连接在支撑板的表面上,所述连接块与丝杠螺纹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显示屏、第一显示屏和伺服电机各自的输入端分别与服务器的输出端相连接。设置的媒体模块能够根据服务器的控制进行工作,设置的伺服电机在控制下转动一定的角度,进而带动丝杠转动一定的角度,丝杠能够通过连接块带动支撑板移动一定的距离,进而实现对第二显示屏开合,设置的第二显示屏和第一显示屏相互配合能够实现更大的展示面积,便于应对不同的场景需求,支撑板的下端通过设置的滑动座和滑槽配合保证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灵活性高,更加便利。
5.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音箱,所述音箱设置有两个,两个音箱对称固定连接在壳体后侧的上端,所述音箱的输入端与服务器的输出端相连接。设置的音箱能够根据服务器的控制发出声音信号,配合第二显示屏和第一显示屏达到更好的媒体展示效果,实用性好。
6.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门板和观察窗,所述门板的一侧活动连接在壳体前侧的表面上,所述门板上开设有观察窗,所述观察窗上设置有玻璃板。门板的设置便于维护和安装更换零部件,设置的观察窗便于在日常使用中对内部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观测。
7.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支撑底座、连接架和连接孔,所述支撑底座设置在服务器的下端,所述连接架设置在壳体右侧靠前位置的内壁上,所述连接孔呈矩形阵列贯通开设在支撑架板的下端。支撑底座的设置能够将服务器的底部进行抬高,避免底部潮湿环境产生的设备损坏,同时避免进水时的服务器故障,设置的连接架用来连接其他的配套设备,设置的连接孔能够用来安装其他的支撑装置,用以提升支撑效果,符合实际场景的需求与,提升了适应性。
8.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通孔,所述通孔贯通开设在壳体右侧的下端,所述通孔处设置有橡胶套管。通孔的设置用来通过线路,在通孔处设置的橡胶套管能够减少线路的磨损,提供更好的保护效果。
9.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防护罩,所述防护罩固定连接在伺服电机上端对应的壳体表面上。防护罩的设置能够减少伺服电机的损坏,同时减少对人员的伤害。
10.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散热格栅,所述散热格栅等距贯通开设在壳体左侧的表面上。散热格栅的设置能够使壳体内部几寸的热量及时散失,避免热量集聚造成的隐患。
1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对互联网交互模块进行组合,构成一种能够远程进行播放的媒体设备,通过设置的互联模块,能够与远端的控制中心实现信息交换,并通过内置的服务器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解析,进而控制后侧设置的媒体模块工作,实现对信息的展示,以及工作状态的调整,能够满足较大规模场所中的使用,减少人员操作切换的劳动
强度,设置的伺服电机通过丝杠调整支撑板上的第二显示屏移动位置,进而实现对展示面积的改变,灵活性较好,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发明左侧结构示意图;
14.图3为本发明后侧局部剖切结构示意图;
15.图4为本发明后侧结构示意图;
16.图5为本发明后侧局部剖切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安装板、2壳体、3隔板、4支撑架板、5互联模块、51信号接收装置、52服务器、53信号发生装置、54连接条、55开关模组、6媒体模块、61滑槽、62滑动座、63支撑板、64第二显示屏、65第一显示屏、66伺服电机、67丝杠、68连接块、7接收天线、8发送天线、9音箱、10门板、11观察窗、12支撑底座、13连接架、14连接孔、15通孔、16防护罩、17散热格栅。
具体实施方式
18.实施例1
19.如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移动互联网媒体设备,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安装板1、壳体2、隔板3、支撑架板4、互联模块5、媒体模块6、接收天线7和发送天线8,安装板1上端固定连接有壳体2,壳体2靠近后侧板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隔板3,隔板3前侧的表面上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板4,支撑架板4上设置有横向板,互联模块5包含信号接收装置51、服务器52、信号发生装置53、连接条54和开关模组55,信号接收装置51固定连接在支撑架板4左侧上端设置的横向板上,信号发生装置53固定连接在支撑架板4右侧上端设置的横向板上,服务器52连接在壳体2左侧的下端,连接条54固定连接在支撑架板4下方对应的隔板3表面上,连接条54上固定连接有开关模组55,开关模组55一端与外部电源相连接,开关模组55另一端分别与信号接收装置51、服务器52和信号发生装置53各自的输入端相连接,信号接收装置51的信号输出端与服务器52输入端相连接,服务器52的输出端与信号发生装置53的输入端相连接,媒体模块6设置在壳体2的后侧,接收天线7固定连接在信号接收装置51上端对应的壳体2上表面,接收天线7的下端与信号接收装置51相连接,发送天线8固定连接在信号发生装置53上端对应的壳体2上表面,发送天线8的下端与信号发生装置53相连接。设置的安装板1和壳体2提供了支撑连接位置,支撑架板4和隔板3对壳体2内部的空间进行分割,形成了相互之间不影响的连接位置,设置的互联模块5能够通过内部设置的信号接收装置51接收远端的控制室发出的信息,进而将信号按照一定的编码传递至服务器52内,服务器52通过综合处理做出应答,并将应答信息通过导线传递至信号发生装置53中,进而经过信号发生装置53将信息发送回控制中心,便于控制中心及时获知远端的设备运行状况,设置的接收天线7和发送天线8能够提升信号的接收和发送效果,接收天线7和发送天线8的具体形状和型号可以根据实际场景的需求进行设置。
20.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媒体模块6包含滑槽61、滑动座62、支撑板63、第二显示屏64、第一显示屏65、伺服电机66、丝杠67和连接块68,滑槽61开设在隔板3与壳体2后侧板之间对应位置的安装板1表面上,滑槽61左端对应的壳体3上开设有通槽,滑动座62
滑动连接在滑槽61内,滑动座62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63,支撑板63后侧的表面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显示屏64,第一显示屏65固定连接在壳体2后侧的表面上,伺服电机66固定连接在壳体3右侧靠后位置的表面上,丝杠67的两端转动连接在壳体2的两侧,丝杠67的一端与伺服电机66的输出轴固定连接,连接块68固定连接在支撑板63的表面上,连接块68与丝杠67螺纹连接在一起,第二显示屏64、第一显示屏65和伺服电机66各自的输入端分别与服务器52的输出端相连接。设置的媒体模块6能够根据服务器52的控制进行工作,设置的伺服电机66在控制下转动一定的角度,进而带动丝杠67转动一定的角度,丝杠67能够通过连接块68带动支撑板63移动一定的距离,进而实现对第二显示屏64开合,设置的第二显示屏64和第一显示屏65相互配合能够实现更大的展示面积,便于应对不同的场景需求,支撑板63的下端通过设置的滑动座62和滑槽61配合保证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灵活性高,更加便利。
21.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音箱9,音箱9设置有两个,两个音箱9对称固定连接在壳体2后侧的上端,音箱9的输入端与服务器52的输出端相连接。设置的音箱9能够根据服务器52的控制发出声音信号,配合第二显示屏64和第一显示屏65达到更好的媒体展示效果,实用性好。
22.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门板10和观察窗11,门板10的一侧活动连接在壳体2前侧的表面上,门板10上开设有观察窗11,观察窗11上设置有玻璃板。门板10的设置便于维护和安装更换零部件,设置的观察窗11便于在日常使用中对内部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观测。
23.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支撑底座12、连接架13和连接孔14,支撑底座12设置在服务器52的下端,连接架13设置在壳体2右侧靠前位置的内壁上,连接孔14呈矩形阵列贯通开设在支撑架板4的下端。支撑底座12的设置能够将服务器52的底部进行抬高,避免底部潮湿环境产生的设备损坏,同时避免进水时的服务器52故障,设置的连接架13用来连接其他的配套设备,设置的连接孔14能够用来安装其他的支撑装置,用以提升支撑效果,符合实际场景的需求与,提升了适应性。
24.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通孔15,通孔15贯通开设在壳体2右侧的下端,通孔15处设置有橡胶套管。通孔15的设置用来通过线路,在通孔15处设置的橡胶套管能够减少线路的磨损,提供更好的保护效果。
25.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防护罩16,防护罩16固定连接在伺服电机66上端对应的壳体2表面上。防护罩16的设置能够减少伺服电机66的损坏,同时减少对人员的伤害。
26.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散热格栅17,散热格栅17等距贯通开设在壳体2左侧的表面上。散热格栅17的设置能够使壳体2内部几寸的热量及时散失,避免热量集聚造成的隐患。
27.本发明的工作原理:设置的安装板1和壳体2提供了支撑连接位置,支撑架板4和隔板3对壳体2内部的空间进行分割,形成了相互之间不影响的连接位置,设置的互联模块5能够通过内部设置的信号接收装置51接收远端的控制室发出的信息,进而将信号按照一定的编码传递至服务器52内,服务器52通过综合处理做出应答,并将应答信息通过导线传递至信号发生装置53中,进而经过信号发生装置53将信息发送回控制中心,便于控制中心及时获知远端的设备运行状况,设置的接收天线7和发送天线8能够提升信号的接收和发送效
果,接收天线7和发送天线8的具体形状和型号可以根据实际场景的需求进行设置。设置的媒体模块6能够根据服务器52的控制进行工作,设置的伺服电机66在控制下转动一定的角度,进而带动丝杠67转动一定的角度,丝杠67能够通过连接块68带动支撑板63移动一定的距离,进而实现对第二显示屏64开合,设置的第二显示屏64和第一显示屏65相互配合能够实现更大的展示面积,便于应对不同的场景需求,支撑板63的下端通过设置的滑动座62和滑槽61配合保证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灵活性高,更加便利。设置的音箱9能够根据服务器52的控制发出声音信号,配合第二显示屏64和第一显示屏65达到更好的媒体展示效果,实用性好。门板10的设置便于维护和安装更换零部件,设置的观察窗11便于在日常使用中对内部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观测。支撑底座12的设置能够将服务器52的底部进行抬高,避免底部潮湿环境产生的设备损坏,同时避免进水时的服务器52故障,设置的连接架13用来连接其他的配套设备,设置的连接孔14能够用来安装其他的支撑装置,用以提升支撑效果,符合实际场景的需求与,提升了适应性。通孔15的设置用来通过线路,在通孔15处设置的橡胶套管能够减少线路的磨损,提供更好的保护效果。防护罩16的设置能够减少伺服电机66的损坏,同时减少对人员的伤害。散热格栅17的设置能够使壳体2内部几寸的热量及时散失,避免热量集聚造成的隐患。
28.本发明涉及的电路连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采用的惯用手段,可通过有限次试验得到技术启示,属于广泛使用的现有技术。
29.本文中未详细说明的部件为现有技术。
30.上述虽然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而不具备创造性劳动的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