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具有无刷电动马达的驱动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1-11-22 13:0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驱动设备,尤其是机动车辆的电动马达式调节驱动器。


背景技术:

2.例如作为机动车辆的电动马达式调节驱动器在沿着调节路径的两个最终定位之间驱动调节元件的驱动设备通常包括电动马达和与该电动马达耦接的传动机构,传动机构布置在传动机构壳体中。传动机构壳体通常经由凸缘状的接驳部与容纳电动马达的定子和转子的马达壳体连接,其中,电动马达典型地是有刷的内动子式整流子马达。这种驱动设备、尤其是车窗升降器驱动器,在按规定的装入部位处尤其暴露于极端湿度和很高的温度波动中。
3.在由de 10 2011 121 716 b3公知的驱动设备,尤其是机动车辆的电动马达式调节驱动器中,传动机构和实施为内动子的电动马达布置在分开的壳体中。在用于电动马达的壳体联接区域中设置有壳体开口,壳体开口借助透气的并且尤其是不透液体的膜片覆盖,以便建立壳体内部空间与周围环境或壳体外部空间的压力平衡。
4.如果将无刷电动马达用于这种驱动设备,该无刷电动马达的定子具有多相的、通常是三相的交变电流绕组,则相联接部将与为交变电流绕组供电的马达电子器件接触。相联接部与马达电子器件的电连接可以在驱动设备内部在电路板上进行,在该电路板上装配且相互间连接有马达电子器件的电和/或电子的构件。替选地,相联接部也可以借助插塞连接部(插塞接触部)与设置在驱动设备外部的马达电子器件电连接。这种插塞连接相对来说是构件密集和空间密集的,该插塞连接通常针对典型三个相的其中每个需要两个构件(金属部分),这些构件形式为针对各自的相联接部的夹式和/或刀式接触部以及配合接触部。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任务在于,说明一种驱动设备,其具有用于无刷电动马达的相联接部的改进的联接设计构思,该无刷电动马达具有设置在驱动器壳体外部的马达电子器件。
6.根据本发明,该任务通过权利要求1的特征来解决。有利的改进方案和设计方案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7.根据本发明的驱动设备,尤其是机动车辆的电动马达式调节驱动器的驱动设备具有驱动器壳体,该驱动器壳体具有装配或能装配在其中的无刷电动马达。电动马达具备带有旋转场绕组(定子绕组)的定子并且具备带有转子轴的永久励磁的转子,转子轴与传动机构耦接或能与该传动机构耦接。
8.电动马达的定子具有定子基体,定子基体具有若干的呈星形布置的定子齿,定子齿被定子绕组缠绕。定子基体适宜地设有外齿部并且以适当的方式具有用于转子轴的中央的轴贯通部。在电动马达的该设计方案中,转子具有包围定子基体并且与转子轴耦接的转子壳体,转子壳体具有布置在其中的永磁体。定子侧的旋转场绕组具有若干的相联接部,相联接部是旋转场绕组的单、双或多线圈的绕组端部或线材端部。
9.电动马达和传动机构有利地布置在各一个壳体中,即马达壳体和传动机构壳体中。壳体和马达壳体尤其借助凸缘连接部优选以能拆卸的方式彼此连接。传动机构壳体与马达壳体之间的连接部(连接位置)在下文中被称为连接接口。
10.在马达壳体上或在传动机构壳体上布置有插塞联接部,该插塞联接部被设置且设立成用于容纳配合插塞联接部,并且其具有若干的联接接触部。定子绕组的例如六(6)个相联接部引导至接合和/或接触定位中。为此,旋转场绕组的单、双或多线圈的绕组端部或线材端部首先区段式轴向定向,并且然后(关于电动马达的转子轴的转动轴线)沿径向方向延伸地弯曲大约90
°
,并且因此径向定向。
11.换句话说,相联接部是分离的并且以适合接合或接触的方式被预先弯曲。在该优选径向定向中,相联接部被引导用于与插塞联接部的联接接触部电接触。在该联接定位中,相联接部可以随后有选择地(针对联接部独特地)与插塞联接部的联接接触部钎焊在一起,例如在制造或准备中已经建立了星形或三角形电路。
12.在有利的设计方案中,插塞联接部具有在连接接口的区域中成形到传动机构壳体上的插塞器壳体,在该插塞器壳体中容纳有联接接触部。该设计方案对于沿径向方向的插塞连接来说是特别有利的,也就是说对于沿配合插塞接触部的相对于电动马达的转子轴的转动轴线是径向的侧向插塞方向与插塞联接部建立的插塞连接来说是特别有利的。在该设计方案中,除了成形到马达壳体上的板状的壳体底部之外,插塞器壳体至少几乎完全成形到传动机构壳体上。
13.在替选的设计方案中,插塞联接部具有插塞器壳体的在连接接口的区域中成形到马达壳体和传动机构壳体上的壳体部分,在该插塞器壳体中容纳有联接接触部。该设计方案对于沿轴向方向的插塞连接来说是特别有利的,也就是说对于沿配合插塞接触部的相对电动马达的转动轴的转动轴线平行的插塞方向与插塞联接部建立的插塞连接来说是特别有利的。
14.根据有利的改进方案,联接接触部布置在联接块中,该联接块具有用于相联接部的接近部。联接块以适当的方式具有插塞接触部侧,在该插塞接触部侧上可以设置联接接触部的用于与配合接触插塞器建立插塞连接的联接针。在与插塞接触部侧相对置的联接侧上设置有联接接触部的用于联接相联接部的接触元件。适宜地,插塞联接部的相联接部的数量和布置方式被设立成用于将相联接部互连成星形或三角形电路。
15.定子在横截面中优选呈圆形。在特别有利的设计方案中,相联接部在90
°
的共同的角度范围内彼此平行延伸并且在该阵形下引导至插塞联接部的联接接触部处。在此,插塞联接部的联接接触部适宜地布置在定子外部并且在那里沿着(假想的)切线布置或取向。
附图说明
16.下面参照附图解释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
17.图1示出驱动设备的第一变型方案的侧视图,该驱动设备具有由传动机构壳体和马达壳体组成的驱动器壳体和容纳在驱动器壳体中的电动马达,并且具有用于配合插塞联接部的(径向)侧向插塞方向的插塞联接部;
18.图2示出根据图1的在移除传动机构壳体时的驱动设备的透视图,驱动设备具有马达壳体侧的联接块,该联接块具有用于电动马达的定子绕组的相联接部的插塞联接部侧的
联接接触部并且具有沿着插塞方向布置的配合插塞联接部;
19.图3示出根据图2的联接块的透视图,其具有插塞联接部侧的联接接触部和与该联接接触部接触的相联接部;
20.图4和5以不同的透视图示出根据图1的驱动设备,其具有沿着插塞方向布置的配合插塞联接部;
21.图6示出根据图5的在移除传动机构壳体时的驱动设备的透视图,驱动设备具有径向引导到插塞联接部侧的联接接触部上并与该联接接触部接触的相联接部;
22.图7示出驱动设备的第二变型方案的侧视图,其具有由传动机构壳体和马达壳组成的驱动器壳体和容纳在驱动器壳体中的电动马达,并且具有用于配合插塞联接部的(轴向)平行的插塞方向的插塞联接部;
23.图8示出根据图7的在移除传动机构壳体和马达壳体时的驱动设备,驱动设备具有联接块,该联接块具有径向引导到联接块的联接接触部上并与该联接接触部接触的相联接部;
24.图9示出根据图8的部分地(区段式)被配合插塞联接部容纳的联接块的侧视图;
25.图10示出根据图7的在移除传动机构壳体时的驱动设备的透视图,其具有替选的联接块,该联接块具有径向引导到该替选的联接块的联接接触部上并与该联接接触部接触的相联接部以及具有沿着插塞方向布置的配合插塞联接部;并且
26.图11示出根据图10的联接块和配合插塞联接部的分解图。
27.在所有附图中,相应的部分设有相同的附图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28.图1示出了具有传动机构壳体2和马达壳体3的电动驱动设备1,在马达壳体中置入有电动马达4。传动机构壳体2和马达壳体3通过凸缘连接部5以能拆卸的方式彼此连接,其中,在该连接中传动机构壳体2与马达壳体3之间存在机械接口(连接接口)6。电动马达4经由传动机构驱动(未示出的)从动元件。驱动设备1的传动机构是90
°
转向传动机构,尤其是蜗轮蜗杆传动机构,其布置在传动机构壳体2中的(不可见的)蜗轮经由驱动栓头或轴栓头驱动从动元件,该从动元件是例如机动车辆的车窗升降器的用于牵引绳的绳卷筒。针对传动机构,图6、8和10中示出了相对轴固定的的蜗杆7。
29.在下文中也被称为联接插塞器的配合插塞联接部8将(未示出的)联接线路引导至(未示出的)马达电子器件,以用于进行电流和电压供应或用于控制用作机动车辆的调节驱动器的驱动设备1。配合插塞联接部8插入到在连接接口6的区域中成形到传动机构壳体2上的插塞器壳体9中。
30.图2以朝向具有联接接触部11的插塞联接部10的视角示出没有传动机构壳体2的驱动设备1。联接接触部11布置在图3中放大示出的联接块13中。为此,联接块13具有用于相联接部12的接近部13c。
31.电动马达4优选是无刷的并且具有定子14和转子16,转子由转子壳体15(图8)和在壳体内壁侧布置在转子壳体中的永磁体形成。定子14或其设有外齿部的定子基体承载有具有若干的线圈(单、双或多线圈)18的定子绕组或旋转场绕组17,其绕组端部或线材端部作为相联接部12在定子14的图2中所示的端侧上在径向方向r上朝插塞联接部10引导并且在
那里引导到联接接触部11上以及与该联接接触部接触。
32.图1和2中所示的轴向方向a与图6和8中所示的电动马达4或其马达轴或转子轴19的转动轴线d同轴。引导通过定子4的中央的轴贯通部的马达轴或转子轴19与转子壳体15连接(耦接)并且相对轴固定地承载蜗轮蜗杆传动机构的蜗杆7。
33.在图3中也放大示出的插塞联接部10的联接块13具有插塞接触部侧13a和相对置的联接侧13b,该联接侧能经由接近开口13c接近。在插塞接触部侧13a上设有用于与配合接触插塞器8进行插塞连接的联接接触部11的联接针11a。在相对置的联接侧13b上设置有联接接触部11的接触元件11b。配合接触插塞器8的插口状的插塞容纳部8a对应于联接接触部11的联接针11a。配合插塞联接部8的与联接接触部11对应的(不可见的)配合接触部被防碰触地并对手指安全地容纳在该插塞容纳部中。在图2中通过双箭头20示出了用于配合接触联接部8与插塞联接部10进行插塞连接的插塞方向。
34.从图4至图6还可见的是,在驱动设备1的该实施方式(变型方案)中,配合插塞联接部8与插塞联接部10之间的插塞连接沿径向方向r(径向的侧向插塞方向)实现。
35.图4和5以两个不同的透视图示出了根据图1的驱动设备1,其中,沿着配合插塞联接部的径向的侧向插塞方向20,在朝联接接触部11的联接针11a(图4)的视角示出配合插塞联接部8,或在朝配合插塞联接部8的插塞面的视角示出用于联接针11a的插塞容纳部8a。
36.图6以根据图5的图示示出了驱动设备1,但是没有传动机构壳体2而是具有由配合插塞联接部8与插塞联接部10建立的插塞连接。
37.如从图3可以看出,插塞联接部10在本实施例中具有四个联接接触部11,其中,其中一个联接接触部11形成三个接触元件11b。以此方式,已经可以在插塞联接部10之内实现将相联接部12例如互连成星形或三角形电路。
38.如从图2和6可以看出,定子14在横截面中呈圆形。相联接部12彼此平行延伸地在大约90
°
的角度范围内引导到插塞联接部10的联接接触部11上。插塞联接部10的联接接触部11位于定子14之外并且沿着切线布置在联接块13之内。
39.图7至11示出了具有轴向平行插塞方向的驱动设备1的另外的变型方案,该插塞方向由图1中所示的双箭头21示出。
40.该驱动设备1又具有其上成形有插塞器壳体9的传动机构壳体2和其中容纳有电动马达4的马达壳体3。根据图8,该电动马达又具备带有形式为单或双线圈18的定子绕组17的定子14并且具备永久磁励的转子16,转子的转子轴或马达轴19相对轴固定地承载有传动机构的蜗杆7。相联接部12再次沿径向方向r引导并且优选彼此平行地在90
°
的角度范围内引导。相联接部12也在插塞联接部10的联接接触部11处电接触。
41.图8和9示出了插塞联接部10的联接块13的变型方案。联接接触部11的接触元件11b从该联接块轴向引出。
42.图10和11示出了插塞联接部10的联接块13的另外的变型方案。该联接块再次具有用于相联接部12的接近部13c。与图3中所示的用于径向的侧向插塞方向20的联接块13相比,在根据图10和11的该实施方式中,联接接触部11的接触元件11b的定向是轴向的。
43.在驱动设备1的这两个变型方案中,定子绕组17的线圈18的绕组端部或线材端部区段式轴向定向,并且然后沿径向方向r延伸地弯曲约90
°
并径向定向。定子绕组17的相联接部12在该径向定向中引导至其所期望的接合和接触定位p中。
44.要求保护的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相反,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在所公开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在不脱离所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主题的情况下从中推导出本发明的其他变型方案。尤其地,在不脱离所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主题的情况下,结合各种实施例示例描述的所有单独特征还能在所公开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以其他方式组合。
45.此外,所描述的解决方案不仅也可以用于具体示出的应用情况,也可以以类似实施方案用于其他机动车辆应用中,例如用于车门和尾盖系统、车辆锁、能调节的座椅和内部空间系统以及用于车辆中的另外的电的驱动器、控制部、传感器及其系统。
46.附图标记列表
[0047]1ꢀꢀꢀꢀ
驱动设备
[0048]2ꢀꢀꢀꢀ
传动机构壳体
[0049]3ꢀꢀꢀꢀ
马达壳体
[0050]4ꢀꢀꢀꢀ
电动马达
[0051]5ꢀꢀꢀꢀ
凸缘连接部
[0052]6ꢀꢀꢀꢀ
连接接口/接口
[0053]7ꢀꢀꢀꢀ
蜗杆
[0054]8ꢀꢀꢀꢀ
配合插塞联接部/联接插塞器
[0055]
8a
ꢀꢀꢀ
插塞容纳部
[0056]9ꢀꢀꢀꢀ
插塞器壳体
[0057]
10
ꢀꢀꢀ
插塞联接部
[0058]
11
ꢀꢀꢀ
联接接触部
[0059]
11
ꢀꢀꢀ
联接针
[0060]
11b
ꢀꢀ
接触元件
[0061]
12
ꢀꢀꢀ
相联接部
[0062]
13
ꢀꢀꢀ
联接块
[0063]
13a
ꢀꢀ
插塞接触部侧
[0064]
13b
ꢀꢀ
联接侧
[0065]
13c
ꢀꢀ
接近部
[0066]
14
ꢀꢀꢀ
定子
[0067]
15
ꢀꢀꢀ
转子壳体
[0068]
16
ꢀꢀꢀ
转子
[0069]
17
ꢀꢀꢀ
定子绕组/旋转场绕组
[0070]
18
ꢀꢀꢀ
线圈
[0071]
19
ꢀꢀꢀ
马达轴/转子轴
[0072]
20
ꢀꢀꢀ
双箭头/插塞方向
[0073]
21
ꢀꢀꢀ
双箭头/插塞方向
[0074]
a
ꢀꢀꢀꢀ
轴向方向
[0075]
d
ꢀꢀꢀꢀ
转动轴线
[0076]
r
ꢀꢀꢀꢀ
径向方向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