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童车车架及设有该车架的童车的制作方法

2021-11-20 01:4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婴幼儿产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童车车架及设有该车架的童车。


背景技术:

2.童车一般设置为可折叠形式,从而在需要存放或携带时,可将童车折叠起来,以减少童车的体积,进而减少其所占的空间。童车一般包括可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转换的车架,不同的童车其车架结构也不一样,而童车的车架结构决定了其折叠操作以及折叠后的体积大小,有些童车的折叠操作特别费力,而这对于抱着孩子的父母来说是一种负担;有些童车折叠后体积很大,很占地方,从而不便于存放以及携带。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提供一种童车车架及设有该车架的童车,其折叠操作省力,而且折叠后体积小,方便存放、携带。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童车车架,其可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转换,所述车架包括推把、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前脚、后脚,所述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上侧均与所述推把转动连接并连接于推把不同的位置,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下侧均与所述第三连杆转动连接并连接于第三连杆不同的位置,且所述推把、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构成为一四连杆结构;所述前脚后侧与所述第一连杆或第三连杆转动连接,或所述前脚后侧与第一连杆、第三连杆同轴转动连接;所述后脚前侧与前脚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二连杆还与后脚转动连接。
6.所述第三连杆上侧与第一连杆转动连接,下侧与第二连杆转动连接。
7.所述第二连杆与后脚交叉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二连杆的两侧分别与推把、第三连杆转动连接。
8.所述前脚后侧绕第一转轴旋转地与所述第一连杆或第三连杆连接,或所述前脚后侧、第一连杆、第三连杆通过第一转轴同轴转动连接;所述后脚前侧绕第二转轴旋转地与前脚连接,在所述童车车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时,所述第一转轴位于第二转轴后侧。
9.所述第二连杆绕第三转轴旋转地连接于后脚,在所述童车车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时,所述第二转轴位于第三转轴前侧。
10.所述第三连杆下侧绕第四转轴旋转地连接于第二连杆下侧,在所述童车车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时,所述第四转轴位于第三转轴下侧。
11.所述第一连杆上侧绕第五转轴旋转地连接于推把,所述第二连杆上侧绕第六转轴旋转地连接于推把,在所述童车车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时,所述第五转轴位于所述第六转轴上侧。
12.当所述前脚后侧、第一连杆、第三连杆一起通过所述第一转轴同轴转动连接时,在所述童车车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时,所述第一转轴位于第四转轴上侧;或,当所述前脚后侧与所述第一连杆、第三连杆不同轴转动连接时,所述第三连杆上侧绕第七转轴旋转地与第一
连杆下侧连接,在所述童车车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时,所述第七转轴位于第四转轴上侧。
13.所述前脚前下部连接有前轮,所述后脚后下部连接有后轮。
14.一种童车,包括上述童车车架。
1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6.因为本发明童车车架及童车采用了上述结构,从而本发明童车车架及有该童车车架的童车折叠操作省力,而且折叠后的体积小,方便存放、携带。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发明童车处于展开状态下的平面示意图;
18.图2为本发明童车处于展开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
19.图3为本发明童车处于折叠过程中的平面示意图;
20.图4为本发明童车处于折叠过程中的立体示意图;
21.图5为本发明童车处于折叠状态下的平面放大示意图;
22.图6为本发明童车处于折叠状态下的立体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如图1至6所示,本发明童车车架可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转换,所述车架包括推把1、第一连杆2、第二连杆3、第三连杆4、前脚5、后脚6,所述第一连杆2与第二连杆3上侧均与所述推把1转动连接并连接于推把1不同的位置,第一连杆2与第二连杆3下侧均与所述第三连杆4转动连接并连接于第三连杆4不同的位置,且所述推把1、第一连杆2、第二连杆3、第三连杆4 构成为一四连杆结构;所述前脚5后侧与所述第一连杆2或第三连杆4转动连接,或所述前脚5后侧与第一连杆2、第三连杆4同轴转动连接;所述后脚6前侧与前脚5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二连杆3还与后脚6转动连接。
2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连杆4上侧与第一连杆2转动连接,下侧与第二连杆3转动连接。
25.所述第二连杆3与后脚6交叉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二连杆3的两侧分别与推把1、第三连杆4转动连接。
26.所述前脚5后侧绕第一转轴旋转地与所述第一连杆2或第三连杆4连接,或所述前脚5后侧、第一连杆2、第三连杆4通过第一转轴51同轴转动连接;所述后脚6前侧绕第二转轴52旋转地与前脚5连接,在所述童车车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时,所述第一转轴51位于第二转轴52后侧。如此,在车架折叠过程过程中,所述前脚5能以所述第二转轴52为旋转轴相对后脚6旋转。较佳的,所述所述第一转轴51位于第二转轴52后上侧。
27.较佳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前脚5后侧、第一连杆2下侧、第三连杆4 前侧通过第一转轴51同轴转动连接,从而组装更方便,而且车架整体更简洁。
28.所述第二连杆3绕第三转轴31旋转地连接于后脚6,在所述童车车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时,所述第二转轴52位于第三转轴31前侧。所述第三连杆4下侧绕第四转轴32旋转地连接于第二连杆3下侧,在所述童车车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时,所述第四转轴32位于第三转轴31下侧。如此设置,在第二连杆3往后下方旋转时,其下侧能驱使第三连杆4下侧往后旋转,从而第三连杆4上侧能往前旋转,进而驱动前脚5下侧以所述第二转轴52为旋转轴往后旋转。
29.所述第一连杆2上侧绕第五转轴11旋转地连接于推把1,所述第二连杆3 上侧绕第六转轴12旋转地连接于推把1,在所述童车车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时,所述第五转轴11位于所述第六转轴12上侧。所述第三转轴31位于所述所述第四转轴32与第六转轴12之间。
30.当所述前脚5后侧、第一连杆2、第三连杆4一起通过第一转轴51转动连接时,在所述童车车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时,所述第一转轴51位于第四转轴32 上侧。当所述前脚5后侧与所述第一连杆2、第三连杆4不同轴转动连接时,所述第三连杆4上侧可绕第七转轴旋转地与第一连杆2下侧连接,较佳的,在所述童车车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时,所述第七转轴位于第四转轴32上侧。如此设置,所述推把1、第一连杆2、第二连杆3、第三连杆4能构成为一四连杆结构,且该四连杆结构能与前脚5、后脚6更好地连接而使得车架更紧凑。
31.在所述童车车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时,所述第六转轴12位于所述第三转轴31 上侧。
32.因为本发明童车车架采用如上结构,从而当要折叠本发明童车车架车架时,只需使得推把1下侧往后下方靠近后脚6的方向旋转移动,并同时使得推把1 上侧往前旋转,由于四连杆结构的特性,所述第一连杆2与第二连杆3上侧能容易地被带动往后下方靠近后脚6的方向旋转移动,从而第一连杆2下侧会推动前脚5上侧相对往前旋转(前脚5旋转时以第一转轴51为旋转轴),如此,前脚5下侧则往后旋转而靠近后脚6;且在第二连杆3上侧往后下方旋转移动的时候,其下侧会驱使第三连杆4下侧往后旋转,从而第三连杆4上侧能相对往前旋转,如此,第三连杆4也能推动前脚5上侧往前旋转,即使得前脚5下侧往后旋转移动而靠近后脚6(如图3、4所示),从而前脚5也能很容易地被驱动旋转;直至所述推把1、第一连杆2、第二连杆3、第三连杆4、前脚5、后脚6 均相对靠近,车架完全折叠(如图5、6所示)。如此,折叠车架时,只需使得推把1下侧往后下方靠近后脚6的方向旋转移动,并同时使得推把1上侧往前旋转,车架其他组件即可非常容易且顺畅地联动旋转而相互靠近,从而折叠操作非常省力,能减轻抱孩童的父母的收车负担;再者,因为车架完全折叠后,车架各组件相对靠近,从而折叠后的车架整体体积很小,方便存放、携带。
33.所述前脚5前下部连接有前轮7,所述后脚6后下部连接有后轮8。
34.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童车,其包括上述童车车架。因为所述童车车架具有上述有益技术效果,本发明童车也具有上述有益技术效果。
35.上述方位描述中,以所述前轮7所在为前,后轮8所在为后,推把1所在为上,前轮7、后轮8所在为下。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