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及空调系统与流程

2021-11-20 00:2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第一换向装置、第二换向装置、第一热交换器组、第二热交换器组、气管、液管、室内机以及第一节流装置;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同时与所述第一换向装置以及所述第二换向装置连通,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同时与所述第一换向装置以及所述第二换向装置连通;所述气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换向装置以及所述室内机连通;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组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换向装置连通,另一端通过所述液管与所述室内机连通;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组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换向装置连通,另一端通过所述液管与所述室内机连通;所述第一节流装置设于所述第一换向装置与所述排气口之间,且用于调节流入所述第一换向装置的冷媒流量;所述第一换向装置与所述第二换向装置被配置为: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组除霜时,所述气管以及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组与所述排气口连通,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组与所述吸气口连通;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组除霜时,所述气管以及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组与所述排气口连通,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组与所述吸气口连通;制冷时,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组以及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组与所述排气口连通,所述气管与所述吸气口连通;制热时,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组以及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组与所述吸气口连通,所述气管与所述排气口连通;所述控制方法包括:确定所述空调系统的工作模式,其中,所述工作模式包括制冷模式、制热模式、第一热交换器组除霜模式、第二热交换器组除霜模式;当所述工作模式为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组除霜模式或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组除霜模式时,根据预设条件调节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设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与所述第一换向装置之间,所述根据预设条件调节所述第一节流装置,具体包括:确定目标冷凝压力;获取流入所述第一换向装置的冷媒的实时压力;比较所述冷凝压力与所述实时压力的大小,并根据所述比较结果调节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设于所述排气口处的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排气口的冷媒压力,所述确定目标冷凝压力,具体包括:获取所述排气口处的排气压力;根据所述排气压力,确定所述目标冷凝压力。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比较结果调节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具体包括:
当所述实时压力小于所述冷凝压力时,增大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当所述实时压力大于所述冷凝压力时,减小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二节流装置、第三节流装置和第四节流装置;所述第二节流装置设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组与所述液管之间;所述第三节流装置设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组与所述液管之间;所述第四节流装置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组与所述第二节流装置之间,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组与所述第三节流装置之间;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当所述工作模式为第一热交换器组除霜模式时,关闭所述第二节流装置,打开所述第四节流装置;当所述工作模式为第二热交换器组除霜模式时,关闭所述第三节流装置,打开所述第四节流装置;当所述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时,关闭所述第四节流装置,打开所述第二节流装置以及所述第三节流装置。6.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第一换向装置、第二换向装置、第一热交换器组、第二热交换器组、气管、液管、室内机、第一节流装置以及控制器;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同时与所述第一换向装置以及所述第二换向装置连通,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同时与所述第一换向装置以及所述第二换向装置连通;所述气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换向装置以及所述室内机连通;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组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换向装置连通,另一端通过所述液管与所述室内机连通;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组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换向装置连通,另一端通过所述液管与所述室内机连通;所述第一节流装置设于所述第一换向装置与所述排气口之间,且用于调节流入所述第一换向装置的冷媒流量;所述第一换向装置与所述第二换向装置被配置为: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组除霜时,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组与所述排气口连通,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组与所述吸气口连通;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组除霜时,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组与所述排气口连通,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组与所述吸气口连通;制冷时,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组以及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组与所述排气口连通,所述气管与所述吸气口连通;制热时,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组以及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组与所述吸气口连通,所述气管与所述排气口连通;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通信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设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与所述第一换向装置之间,所述第一压力传
感器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排气口处的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且用于检测所述排气口的冷媒压力。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均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的第二节流装置、第三节流装置以及第四节流装置;所述第二节流装置设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组与所述液管之间;所述第三节流装置设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组与所述液管之间;所述第四节流装置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组与所述第二节流装置之间,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组与所述第三节流装置之间。10.根据权利要求6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低压气管,与所述吸气口连通;所述室内机包括阀盒以及与所述阀盒连接的室内热交换器,所述气管、所述液管以及所述低压气管与所述阀盒连通。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空调领域,具体涉及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以及空调系统。本发明旨在解决空调机组的室外换热器化霜时室内机的制热效果差的问题。本发明空调系统的压缩机吸气口与第一换向装置及第二换向装置连通;气管两端与第二换向装置及室内机连通;第一热交换器组一端与第一换向装置连通,另一端通过液管与室内机连通;第二热交换器组一端与第一换向装置连通,另一端通过液管与室内机连通;第一节流装置调节流入第一换向装置的冷媒流量。控制方法包括:确定空调系统的工作模式;当工作模式为第一热交换器组除霜模式或第二热交换器组除霜模式,根据预设条件调节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由此,第一热交换器组或第二热交换器组化霜时,能保证室内机制热效果。能保证室内机制热效果。能保证室内机制热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罗建文 毛守博 卢大海 何建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4.30
技术公布日:2021/11/19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