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发动机水泵的制作方法

2021-11-18 13:2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泵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发动机的水泵。


背景技术:

2.传统的发动机用水泵分为皮带驱动和齿轮驱动两种,齿轮驱动式水泵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总成本低,齿轮驱动式水泵使用频率较高。但是齿轮驱动式水泵水腔、油腔与发动机油底壳腔相通,而齿轮传递过程中的冲击力偶尔会造成水泵轴承损坏,此时水泵轴产生较大晃动使得水泵水封、油封损坏,水腔中的水会沿着油腔进入油底壳呢,造成机油乳化、发动机化瓦等故障。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发动机水泵,能避免水泄漏进油底壳,进而避免机油乳化和发动机化瓦故障。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发动机水泵,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开设有进水口,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叶轮,其特征在于,
6.所述壳体内转动安装有同轴线设置的第一泵轴和第二泵轴,所述第一泵轴和所述第二泵轴通过可多向转动的多向连接件连接;
7.所述壳体内设置有支撑所述第一泵轴的第一轴联轴承和支撑所述第二泵轴的第二轴联轴承;
8.所述第一泵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所述叶轮,所述第一泵轴上设置有水封和第一油封,所述水封靠近所述叶轮且位于所述叶轮远离所述进水口的一侧,所述第一油封靠近所述第一轴联轴承且位于靠近所述进水口的一侧,所述第二泵轴在靠近所述多向连接件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二油封;
9.所述水封与所述第一油封之间的所述壳体上开设有第一泄水孔,所述第一轴联轴承靠近所述多向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油封之间的所述壳体上开设有第二泄水孔。
10.优选的,所述多向连接件设置为球形花键结构,所述第一泵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泵轴的一端通过所述球形花键结构连接。
11.优选的,所述球形花键结构包括设置在第一泵轴一端的键体,所述键体设有多个沿周向均布的键齿,所述键齿的齿顶面为弧面,所述第二泵轴连接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键体相适配的键槽。
12.优选的,所述第一泵轴和所述第二泵轴的一端通过联轴器连接。
13.优选的,所述第一泄水孔和所述第二泄水孔均开设于所述壳体的安装底部。
14.优选的,所述第一轴联轴承和第二轴联轴承均采用一球一柱结构,所述第一轴联轴承和所述第二轴联轴承均设有轴承油封。
15.优选的,所述壳体包括设置的第一分壳体和第二分壳体,所述第一分壳体内容纳
有所述叶轮和所述水封,所述第二分壳体容纳有所述第一泵轴、所述第一油封、所述第一轴联轴承、所述第二泵轴、所述第二油封和所述第二轴联轴承,所述第一泄水孔和所述第二泄水孔开设于所述第二分壳体上。
16.优选的,所述壳体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分壳体、第二分壳体和第三分壳体,所述第一分壳体内容纳有所述叶轮和所述水封,所述第二分壳体内容纳有所述第一泵轴、所述第一油封和所述第一轴联轴承,所述第三分壳体容纳有所述第二泵轴、所述第二油封和所述第二轴联轴承,所述第一泄水孔和所述第二泄水孔开设于所述第二分壳体上。
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8.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水泵其泵轴是由第一泵轴和第二泵轴通过多向连接件连接组成,运行时若齿轮间冲击力对第一泵轴上的第一轴联轴承造成损坏时,由于多向连接件的补偿作用,齿轮间冲击力对第二泵轴上的第二轴联轴承影响较小,因此,第二密封圈密封未失效,穿过水封流出的水会在第一泄水孔和/或第二泄水孔处流出,不会继续流向油底壳;
19.若齿轮间冲击力对第二泵轴上的第二轴联轴承造成损坏时,由于多向连接件能够补偿角向偏转,因此,第一泵轴不会产生较大的偏移,从而不会对第一轴联轴承造成损伤,进而第一密封圈不会因位置移动导致密封失效,穿过水封流出的水会在第一泄水孔排出,泄漏的水不会继续向右流动进入油底壳内。
20.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水泵能避免水泄漏进油底壳,进而避免造成机油乳化、发动机化瓦等故障。
附图说明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发动机水泵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图1中b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23.图3是图1中a

a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4.图4是本实用新型发动机水泵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25.图中:1、壳体;101、第一分壳体;102、第二分壳体;103、第三分壳体;2、叶轮;3、第一泵轴;301、键齿;4、第二泵轴;401、键槽;5、多向连接件;6、第一轴联轴承;601、第一轴承油封;602、第二轴承油封;7、第二轴联轴承;8、轴承油封;9、第二油封;10、水封;11、第一油封;12、进水口;13、第一泄水孔;14、第二泄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以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方案及功效,但并非作为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27.实施例一
28.如图1至图3共同所示的发动机水泵,壳体1内设置有叶轮2,进水口12位于壳体1的左端,使用时壳体1的右端会安装在油底壳上(图中未示出油底壳),壳体1内转动安装有同轴线设置的第一泵轴3和第二泵轴4,第一泵轴3和所述第二泵轴4通过可多向转动的多向连接件5连接;
29.壳体1内设置有支撑所述第一泵轴3的第一轴联轴承6和支撑第二泵轴4的第二轴联轴承7,第一轴联轴承6和第二轴联轴承7均设有轴承油封8;
30.第一泵轴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叶轮2,所述第一泵轴3上设置有水封10和第一油封11,水封10靠近叶轮2且位于位于叶轮2远离进水口12的一侧,第一油封11靠近第一轴联轴承且位于靠近进水口12的一侧,第二泵轴4在靠近多向连接件5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二油封9;
31.水封10与第一油封11之间的壳体1上开设有第一泄水孔13,第一轴联轴承6靠近所述多向连接件5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油封9之间的壳体1上开设有第二泄水孔14。
32.如图2所示,多向连接件5设置为球形花键结构,第一泵轴3的一端与第二泵轴4的一端通过球形花键结构连接。球形花键结构包括设置在第一泵轴3一端的键体,键体设有多个沿周向均布的键齿301,键齿301的齿顶面为弧面,第二泵轴4连接的一端设置有与键体相适配的键槽401。键齿301采用弧面外轮廓,能够补偿较大角向位移。
33.上述的多向连接件也可以采用联轴器结构,即第一泵轴3和第二泵轴4的一端通过联轴器连接。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能补偿当第一轴联轴承或第二轴联轴承损坏时造成的第一泵轴和/或第二泵轴的角向偏移即可。
34.第一泄水孔13和第二泄水孔14均开设于壳体1的安装底部,第一泄水孔13和第二泄水孔14可以垂直于轴向向下设置,也可以倾斜向下设置。
35.第一轴联轴承6和第二轴联轴承7均采用一球一柱结构,第一轴联轴承6和第二轴联轴承7均设有轴承油封。如图1所示,第一轴联轴承6的轴承外圈内设置有位于左侧的球滚珠滚动体和位于右侧的圆柱滚动体,球滚珠滚动体的左侧设置第一轴承油封601,圆柱滚动体的右侧设置有第二轴承油封602。第二轴联轴承7的结构和第一轴联轴承6的结构相同,仅安装方式不同,在此不做赘述。
36.如图1所示,壳体1由两部分组成,壳体1包括设置的第一分壳体101和第二分壳体102,第一分壳体101内容纳有叶轮2和水封10,第二分壳体102容纳有第一泵轴3、第一油封、第一轴联轴承6、第二泵轴4、第二油封9和第二轴联轴承7,第一泄水孔13和第二泄水孔14开设于第二分壳体102上。
37.实施例二
38.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之处,仅在于,发动机水泵的壳体由三部分组成,即壳体包括第一分壳体101、第二分壳体102和第三分壳体103。
39.如图4所示的发动机水泵,第一分壳体101内容纳有叶轮2和水封10,第二分壳体102内容纳有所述第一泵轴3、第一油封11和第一轴联轴承6,第三分壳体容纳有第二泵轴4、第二油封9和第二轴联轴承7,第一泄水孔13开设于第二分壳体102上,第二泄水孔14开设于第三分壳体103上。
40.将第二分壳体和第三分壳体通过螺栓连接,便于第一泵轴3和第二泵轴4的连接安装。
41.本实用新型发动机水泵的防止水腔内的水进入油底壳的工作原理:
42.如图1所示,若当水封10因故障漏水时,若此时,第一油封11未失效,水会沿着水封10与第一油封11之间的第一泄水孔13排出,泄漏的水不会继续向右流动进入油底壳内。
43.再有,发动机水泵在运行时,若遇到特殊工况,假设水泵的齿轮受到较大冲击造成轴联轴承损坏:
44.1)若第一轴联轴承6损坏,导致第一泵轴3产生晃动或偏移(角向偏转),由于多向连接件5能够补偿角向偏转,因此,第二泵轴4不会产生较大的偏移,从而不会对第二轴联轴承7造成损伤,进而第二油封9不会因位置移动导致密封失效,即使第一油封11失效导致部分水流穿过第一油封11流至安装第一轴联轴承的壳体处,则水流会沿第二泄水孔14排出,加之第二油封9的密封作用,水流不会流入到油底壳内。
45.2)若当第二轴联轴承7损坏时,导致第二泵轴4产生晃动或偏移(角向偏转),由于多向连接件5能够补偿角向偏转,因此,第一泵轴3不会产生较大的偏移,从而不会对第一轴联轴承6造成损伤,进而第一油封11不会因位置移动导致密封失效,第一油封11之间的第一泄水孔13排出,泄漏的水不会继续向右流动进入油底壳内。
46.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泵轴设置为两部分,即泵轴是由第一泵轴和第二泵轴通过多向连接件连接构成,运行时齿轮间冲击力主要对第一泵轴和第二泵轴中的一个轴上的轴联轴承有影响,由于多向连接件的补偿作用,齿轮间冲击力对另一个轴上的轴联轴承影响较小,对应地,对与另一个轴上的轴联轴承相邻的密封圈的影响较小,不影响该密封圈的密封作用,泄漏的水会从第一泄水孔和/或第一第二泄水孔处排出,不会流向油底壳,进而避免造成机油乳化、发动机化瓦等故障。
47.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一切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原理、结构和方法,所做出的种种改进,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