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基于5G数字技术的手持视频采集终端的制作方法

2021-11-18 11:4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一种基于5g数字技术的手持视频采集终端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持视频采集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5g数字技术的手持视频采集终端。


背景技术:

2.随着科技的进步,5g技术是4g、3g和2g系统后的延伸,5g的性能目标是高数据速率、减少延迟、节省能源、降低成本、提高系统容量和大规模设备连接,其广泛应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当中,尤其是在列车组的检修维护过程中,一般情况下将列车组悬空,工作人员进入到列车组的底部,从列车的一端开始,详细检查列车组的各个组成部分,为了避免人为的因素导致的漏检、错检和不检等问题,现如今在对进行检查时往往会用到基于5g的手持视频采集终端,该基于5g的手持视频采集终端在检修和维护作业中视频信息的可快速上传存储,上下端的信息交互快速准确,利用该设备能在列车组的日常检修和维护中做到清晰完整的记录,并将记录信息上传存储到数据中心,供中心管理人员查看和追踪,提高检修维护作业质量。
3.然而现有的5g视频采集终端大都依靠减震圈或防护套进行保护,在视频采集终端意外掉落过程中虽然能起到一定的保护效果,但是卸力缓冲以及减震效果并不理想,不仅导致视频采集终端往往会在掉落后发生二次弹起碰撞的情况,而且震圈或防护套磨损也十分严重,再加上视频采集终端内部元器件较多,意外的震动很容易导致视频采集终端内部元器件位移或损坏,另外,由于列车底部结构复杂,在拍摄过程中仅仅依靠视频采集终端固定角度的照明无法充分对列车底部结构进行照明,这就导致拍摄的视频或照片效果并不理想,影响了后续的查看和追踪。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5g数字技术的手持视频采集终端,本实用新型不仅可实现对视频采集终端的缓冲卸力,有效避免视频采集终端由于卸力不足导致的二次碰撞损坏,大大减小视频采集终端受到的冲击力,实现对视频采集终端的减震防护,而且还可根据需要进行任意角度的抽拉照明,为视频采集终端的拍摄提供了有力支持。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基于5g数字技术的手持视频采集终端,包括视频采集终端,视频采集终端外部套设有防护机构,防护机构由外壳体、内橡胶套和缓冲机构组成,外壳体和内橡胶套均为环状结构且设有与视频采集终端的显示屏相对应的开口,内橡胶套与外壳体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用于缓冲卸力的缓冲机构,视频采集终端底部设有握把,握把设有可抽拉延伸的照明灯。
7.进一步的,内橡胶套的内壁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套设在视频采集终端上端面外缘和下端面外缘的限位边。
8.进一步的,外壳体的内壁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用于对内橡胶套上端面外缘和下端面外缘进行隔挡保护的内折边。
9.进一步的,内折边与相对应的内橡胶套端面之间设有缓冲机构。
10.进一步的,缓冲机构由槽体、活动杆和弹簧组成,槽体内嵌式安装在内橡胶套外壁,槽体内壁设有内挡环,内挡环与槽体内底面之间形成活动槽,活动杆的一端经由内挡环的环口探入活动槽内并在其端部设有活动头,活动杆端部的活动头与活动槽滑动配合并通过内挡环进行限位卡挡,活动杆的另一端与外壳体内壁固定连接,外壳体与内挡环之间的活动杆杆体上设有弹簧。
11.进一步的,握把一侧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设有卷线盘,卷线盘内设有导线,导线一端与卷线盘中部的电源相连接,导线的另一端与握把底部的照明灯相连接。
12.进一步的,把握底部面设有与照明灯相适配的卡放口。
13.进一步的,卡放口的开口两侧设有凹陷。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相较于传统减震圈或防护套,本新型中的防护机构在视频采集终端意外掉落或碰撞过程中,不仅可实现对视频采集终端的缓冲卸力,有效避免视频采集终端由于卸力不足导致的二次碰撞损坏,大大减小视频采集终端受到的冲击力,实现对视频采集终端的减震防护,而且还可根据需要进行任意角度的抽拉照明,为视频采集终端的拍摄提供了有力支持。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17.图3为图2的a部放大示意图;
18.图4为握把底部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防护机构;2、开口;3、握把;4、安装槽;5、内折边;6、限位边;7、外壳体;8、内橡胶套;9、视频采集终端;10、缓冲机构;11、卷线盘;12、导线;13、电源;14、照明灯;15、槽体;16、内挡环;17、活动槽;18、活动头;19、弹簧;20、活动杆;21、卡放口;22、凹陷。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在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与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对应,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
21.请参阅图1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基于5g数字技术的手持视频采集终端,包括视频采集终端9,视频采集终端9外部套设有防护机构1,防护机构1由外壳体7、内橡胶套8和缓冲机构10组成,外壳体7和内橡胶套8均为环状结构,内橡胶套8与外壳体7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用于缓冲卸力的缓冲机构10,缓冲机构10由槽体15、活动杆20和弹簧19组成,槽体15内嵌式安装在内橡胶套8外壁,进一步的,内橡胶套8外壁上设有螺孔,槽体15与螺孔螺纹连接,槽体15内壁设有内挡环16,内挡环16与槽体15内底面之间形成活动槽17,活动杆20的一端经由内挡环16的环口探入活动槽17内并在其端部设有活动头18,活动杆20
端部的活动头18与活动槽17滑动配合并通过内挡环16进行限位卡挡,从而使得活动杆20无法从活动槽17内脱落,活动杆20的另一端与外壳体7内壁固定连接,外壳体7与内挡环16之间的活动杆20杆体上设有弹簧19,相较于传统橡胶圈或保护套的保护;
22.本装置的区别点在于,传统的橡胶圈或保护套虽然具备一定的减震保护功能,但是卸力效果一般,摔落至地面后不仅会发生二次弹起再碰撞的情况,而且橡胶圈或保护套的磨损较大,本装置中的外壳体7与内橡胶套8之间利用活动杆20进行活动连接,不仅使得外壳体7能够受到弹簧19的卸力缓冲,而且外壳体7能够在受力后随着受力方向发生一定的位移,从而大大提高了卸力能力,减轻了外壳体7的磨损,内橡胶套8又能对视频采集终端9进行二次减震保护,大大提高了对视频采集终端9的防护性能;
23.防护机构1上设有与视频采集终端9的显示屏相对应的开口2,视频采集终端9底部设有握把3,握把3一侧设有安装槽4,安装槽4内设有卷线盘11,卷线盘11内设有导线12,导线12一端与卷线盘11中部的电源13相连接,导线12的另一端与握把3底部的照明灯14相连接,为了便于对照明灯14的控制,把握3上设有与电源13进行控制连接的控制开关,进一步的,把握3底部面设有与照明灯14相适配的卡放口21,卡放口21的开口两侧设有便于将照明灯14抽出的凹陷22。
24.实施例二,请参阅附图2,为了使得内橡胶套8能够有效稳固的套设在视频采集终端9外壁上,保证视频采集终端9在意外掉落碰撞过程中内橡胶套8不会发生位移,内橡胶套8的内壁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套设在视频采集终端9上端面外缘和下端面外缘的限位边,利用限位边6可实现对视频采集终端9的上端外缘和下端外缘的包裹保护。
25.实施例三,请参阅附图2,在视频采集终端9的意外掉落过程中,视频采集终端9往往是顶角最先着地,很少有与地面平行着地的情况,因此对视频采集终端9顶角的防护减震尤为重要,因此,外壳体7的内壁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用于对内橡胶套8上端面外缘和下端面外缘进行隔挡保护的内折边5,内折边5可实现对视频采集终端9各个顶角的遮挡防护,进一步的,为了提高对视频采集终端9各个顶角的卸力缓冲防护,内折边5与相对应的内橡胶套8端面之间设有缓冲机构10。
26.实施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基于5g数字技术的手持视频采集终端,在进行列车底部的检查过程中,工作人员抓握握把可利用视频采集终端9对列车底部进行拍摄检查,并将拍摄的视频影像资料迅速上传给后台数据中心进行存储,在拍摄过程中由于列车底部结构复杂,视频采集终端9摄像头处的照明机构照明角度固定,在拍摄过程中列车底部的一些结构往往会遮挡光线形成阴影,这时工作人员可通过卡放口21两侧的凹陷22快速的将照明灯14从握把3底部抽出,并根据实际情况对照明灯14的位置及角度进行调节,从而使得视频采集终端9能够进行清楚有效的拍摄,拍摄完毕后握把3内部的卷线盘11可对抽出的导线12进行收卷从而使得照明灯14重新卡放入卡放口21内;在检查过程中若视频采集终端9意外掉落,在视频采集终端9与地面接触时,防护机构1的外壳体7最先与地面接触,外壳体7受力后弹簧19收缩进行卸力的同时,由于外壳体7与内橡胶套8之间通过活动杆20相连接且存有一定间隙,外壳体7会随着受力方向进行一定的位移,从而大大减小的外壳体7与地面的摩擦力,有效避免了视频采集终端9发生二次弹起掉落的情况。
27.本实用新型未详述部分为现有技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
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上述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内容。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