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河道水污染预防治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1-18 01:4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河道水污染预防治理装置。


背景技术:

2.水是生命之源,保护水资源就是在保护我们的家园。在我国,水资源短缺及水污染日趋严重,主要湖泊氮、磷严重超标富营养化问题突出,赤潮现象频繁发生,因此,对河道水预防治理,使其净化处理后能循环使用,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因此需要一种污水的处理速度快、处理量大,处理效果好的污水处理装置对河道水污染进行处理。而现有的河道水污染预防治理装置,处理步骤繁琐、需要占用大量空间、效果不够明显。
3.中国专利(公告号:cn 207950831 u,公告日:2018.10.12)公布了一种河道水污染预防治理装置,该治理装置通过设置过滤网、u型管、上盖板、喷吹管、进水口、文式管、除尘滤袋、灰斗、阀门、支脚、滤袋框架、下箱体、安装座、气包、气管、脉冲电磁阀和上箱体共同配合实现水体净化处理功能,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等优点,但是该装置的水体净化形式较为单一,不适用于需要进行大量水体净化的河道污染处理场合,因此,实用性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河道水污染预防治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河道水污染预防治理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上端连接设置有浮体,箱体左端和右端分别设置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上分别设置有进水泵和出水泵,所述箱体内腔通过隔板间隔划分有粉碎腔、控制腔、后处理腔和净化腔,所述粉碎腔内部设有粉碎轴,所述控制腔左内壁设置有电机,所述粉碎轴的左端通过轴承与箱体左内壁相连,粉碎轴的右端与电机输出轴相连,所述粉碎腔与净化腔之间连通设置有第一导管,所述控制腔内底面设置有鼓风机和控制器,所述后处理腔内部设置有沉淀剂储存罐和吸附箱,所述沉淀剂储存罐的左端设置有第一控制阀,沉淀剂储存罐的下端连接有沉淀剂注入管,所述吸附箱设置在出水管上,所述出水管为直角形管,所述沉淀剂注入管和出水管的下端均延伸至净化腔内,所述净化腔底部设置有污泥收集箱,所述污泥收集箱下端通过第二导管连接设置有污泥泵,所述污泥收集箱上方从左往右依次设置有若干个第一过滤网、一个连通管和一个竖板,所述第一过滤网的上下端分别与净化腔内顶面和污泥收集箱上端相连,连通管上端与鼓风机相连,连通管下端连接设置有若干个环形的曝气管,所述曝气管上连通设置有若干个曝气柱,所述曝气管内围通过安装架设置有紫外线灯柱,所述竖板下端与污泥收集箱上端相连,所述竖板与箱体右内壁之间设有若干个第二过滤网,所述污泥收集箱上端、第二过滤网下方位置设有第二导管,所述第二导管上设有第二控制阀。
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污泥收集箱的底部设置为倾斜形,所述污泥收集箱上端开设有若干个等间距对称分布设置的排淤通孔,所述排淤通孔设置位置在相邻
两个第一过滤网之间。
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过滤网的数量设置为三个,三个所述第一过滤网的网孔尺寸从左往右依次减小。
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出水管下端延伸至净化腔内的管身长度大于沉淀剂注入管下端延伸至净化腔内的管身长度。
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过滤网设置在沉淀剂注入管下端口上方位置处。
11.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曝气柱均等间距倾斜设置在曝气管上。
12.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控制腔和净化腔之间设置有压力机和水位检测器。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水污染预防治理装置通过设置粉碎腔、控制腔、净化腔和后处理腔共同配合来实现水体净化处理工作,通过粉碎轴来将水体中的污泥等杂质粉碎处理,便于进一步的净化处理工作,同时配合第一过滤网、曝气管、紫外线灯柱和沉淀剂储存罐来对水体进行多步骤逐级净化处理,第一过滤网的网孔大小从左往右依次减小,具有更好的过滤效果,同时曝气管设置为环形,曝气柱设置为倾斜斜,使得曝气处理效果更好,过滤下来的污泥和沉淀处理后产生的沉淀物均排入至污泥收集箱内进行收集,污泥收集箱的底部设置为倾斜形,能够更加快速的将杂质排出,整体装置结构简单且操作方便,对水体的净化处理效果好,处理方式更加全面,具有更高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14.图1为一种河道水污染预防治理装置的整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一种河道水污染预防治理装置中曝气管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一种河道水污染预防治理装置中污泥收集箱的俯视图。
17.其中:箱体

1,浮体

2,粉碎腔

3,控制腔

4,后处理腔

5,净化腔

6,进水管

7,进水泵

8,出水管

9,出水泵

10,粉碎轴

11,电机

12,第一导管

13,第一过滤网

14,污泥收集箱

15,竖板

16,鼓风机

17,连通管

18,曝气管

19,紫外线灯柱

20,安装架

21,沉淀剂储存罐

22,第一控制阀

23,沉淀剂注入管

24,吸附箱

25,第二过滤网

26,第二导管

27,第二控制阀

28,排於管

29,污泥泵

30,控制器

31,曝气柱

32,排淤通孔

33,压力计

34,水位检测器

35。
具体实施方式
18.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1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
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2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1.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22.实施例一
23.请参阅图1

3,一种河道水污染预防治理装置,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上端连接设置有浮体2,箱体1左端和右端分别设置有进水管7和出水管9,所述进水管7和出水管9上分别设置有进水泵8和出水泵10,所述箱体1内腔通过隔板间隔划分有粉碎腔3、控制腔4、后处理腔5和净化腔6,所述粉碎腔3内部设有粉碎轴11,所述控制腔4左内壁设置有电机12,所述粉碎轴11的左端通过轴承与箱体1左内壁相连,粉碎轴11的右端与电机12输出轴相连,所述粉碎腔3与净化腔6之间连通设置有第一导管13,所述控制腔4内底面设置有鼓风机17和控制器31,所述后处理腔5内部设置有沉淀剂储存罐22和吸附箱25,所述沉淀剂储存罐22的左端设置有第一控制阀23,沉淀剂储存罐22的下端连接有沉淀剂注入管24,所述吸附箱25设置在出水管9上,所述出水管9为直角形管,所述沉淀剂注入管24和出水管9的下端均延伸至净化腔6内,所述净化腔6底部设置有污泥收集箱15,所述污泥收集箱15下端通过第二导管27连接设置有污泥泵30,所述污泥收集箱15上方从左往右依次设置有若干个第一过滤网14、一个连通管18和一个竖板16,所述第一过滤网14的上下端分别与净化腔6内顶面和污泥收集箱15上端相连,连通管18上端与鼓风机17相连,连通管18下端连接设置有若干个环形的曝气管19,所述曝气管19上连通设置有若干个曝气柱32,所述曝气管19内围通过安装架21设置有紫外线灯柱20,所述竖板16下端与污泥收集箱15上端相连,所述竖板16与箱体1右内壁之间设有若干个第二过滤网26,所述污泥收集箱15上端、第二过滤网26下方位置设有第二导管27,所述第二导管27上设有第二控制阀28。
24.具体的,所述污泥收集箱15的底部设置为倾斜形,所述污泥收集箱15上端开设有若干个等间距对称分布设置的排淤通孔33,所述排淤通孔33设置位置在相邻两个第一过滤网14之间。
2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过滤网14的数量设置为三个,三个所述第一过滤网14的网孔尺寸从左往右依次减小。
26.进一步的,所述出水管9下端延伸至净化腔6内的管身长度大于沉淀剂注入管24下端延伸至净化腔6内的管身长度。
27.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过滤网26设置在沉淀剂注入管24下端口上方位置处。
28.优选的,所述曝气柱32均等间距倾斜设置在曝气管19上。
29.该装置在使用时,将箱体1置于需要治理的水体中,箱体1通过浮体2浮在水面上,通过控制器31控制进水泵8启动来使水体进入箱体1内,水体进入箱体1内后依次经过粉碎腔3、净化腔6和后处理腔5,最后配合出水管9和出水泵10排出箱体1外,水体中含有的污泥等杂质经粉碎轴11粉碎处理后由第一导管13排入至净化腔6内,然后经过第一过滤网14的
逐级过滤后通过曝气管19进行曝气处理,同时开启紫外线灯柱20进行杀菌处理,处理后的水体排入至竖板16与箱体1右内壁之间,再通过控制第一控制阀23开启来向净化腔6内注入适量的沉淀剂,经第一过滤网14过滤网下来的污泥和经沉淀处理后的沉淀物分别通过排淤通孔33和第二导管27排入至污泥收集箱15内腔,沉淀物排放可由第二控制阀28来实现控制,污泥收集箱15内杂质最后由排於管29和污泥泵30配合排出箱体1外,经过净化处理后的水体经出水管9并通过吸附箱25来吸附处理水体中残留的沉淀剂,最后由出水管9右端管口处排出。
30.实施例二
31.参阅图1,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虽然能够很好的对水体进行逐级过滤并净化处理,但是,箱体1内部的情况很难观察,不便于控制箱体1内部各部件的开启或关闭,因此,再所述控制腔4和净化腔6之间设置有压力机和水位检测器35。
32.通过压力计34来测量净化腔6内部水压,当净化腔6内产生第一过滤网14或排淤通孔33堵塞等问题时,便会即使检测到净化腔6内部压力变化,以便快速维护修理,同时通过水位检测器35观察经曝气和杀菌处理后的水体水位情况,以便更好的控制第一控制阀23的开启和关闭,避免沉淀剂使用量过度而产生的浪费。
33.综上所述,该水污染预防治理装置通过设置粉碎腔3、控制腔4、净化腔6和后处理腔5共同配合来实现水体净化处理工作,通过粉碎轴11来将水体中的污泥等杂质粉碎处理,便于进一步的净化处理工作,同时配合第一过滤网14、曝气管19、紫外线灯柱20和沉淀剂储存罐22来对水体进行多步骤逐级净化处理,第一过滤网14的网孔大小从左往右依次减小,具有更好的过滤效果,同时曝气管19设置为环形,曝气柱32设置为倾斜斜,使得曝气处理效果更好,过滤下来的污泥和沉淀处理后产生的沉淀物均排入至污泥收集箱15内进行收集,污泥收集箱15的底部设置为倾斜形,能够更加快速的将杂质排出,整体装置结构简单且操作方便,对水体的净化处理效果好,处理方式更加全面,具有更高的实用性。
34.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