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蒸茶烧水一体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1-18 01:3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烧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蒸茶烧水一体化装置。


背景技术:

2.茶叶源于中国,普及民间作为普通饮料是西晋以后的事,饮茶始于中国,可以用开水直接泡饮,根据品质和制作方法以及产品外形分为不同的类别,依据季节采制可分为春茶、夏茶、秋茶、冬茶。以各种毛茶或精制茶叶再加工形成再加茶,包括分为花茶、紧压茶、萃取茶、药用保健茶、茶食品、含茶饮料等。
3.蒸茶与常见的泡茶和煮茶不同,在蒸茶时随着水温的逐渐升高,茶叶会变得越来越柔软,最后形成了茶水,直接落入茶壶中,口感清新,味道浓郁,但是现有技术中蒸茶用的装置其茶叶的位置是固定的,不能根据具体的需求进行移动,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蒸茶烧水一体化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蒸茶时茶叶位置是固定的,不能根据消费者需求进行调整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蒸茶烧水一体化装置,所述一体化装置包括壶体,所述壶体上端的一侧设有壶嘴,所述壶体顶部的开口处安装有壶盖,所述壶体的外壁上固定有把手,所述壶体的内部安装有双层茶漏机构;
6.所述双层茶漏机构包括外茶漏和内茶漏,所述内茶漏滑动安装在所述外茶漏内,所述外茶漏与所述壶盖的内壁活动连接。
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双层茶漏机构包括安装在所述外茶漏顶部的螺纹口,所述壶盖的内壁开设有与所述螺纹口相配合的内螺纹;
8.所述外茶漏和螺纹口的连接处设有顶板,所述顶板的下表面设置有自动伸缩杆,所述自动伸缩杆的顶部与内茶漏固定连接,所述外茶漏的内壁上固定有限位柱,所述内茶漏的外壁上开设有与所述限位柱相对应的限位槽。
9.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内茶漏的顶部连接有进口端,所述进口端的顶部固定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中转动安装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一端套设固定有转动板,固定杆的另一端固定有把手。
10.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茶漏的底部设有两个对称安装的外茶漏底板,所述外茶漏外壁的底端安装有弧形支撑杆,所述弧形支撑杆的顶部铰接安装有第一液压伸缩推臂,所述第一液压伸缩推臂的另一端与所述外茶漏底板铰接相连;
11.所述弧形支撑杆的内壁上铰接安装有第二液压伸缩推臂与所述外茶漏的外壁相连。
12.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内茶漏的底部设有两个对称安装有内茶漏底板,所述内茶漏底板的内壁上铰接安装有第三液压伸缩推臂,所述第三液压伸缩推臂与所述内茶漏的内壁铰接相连。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蒸茶烧水一体化装置,应用范围广,能为消费者提供便利,设置有外茶漏和壶盖活动连接,方便将外茶漏放入、取出,使得该装置既能作为单纯的烧水壶用,又可以作为蒸茶器皿,对茶叶进行蒸煮,得到味道浓郁的茶汤,且倒出的茶汤内没有茶叶渣和茶叶梗,同时针对现有技术中茶叶位置大多是固定的,不能根据消费者需求进行调整的问题,设置双层茶漏机构,内茶漏在外茶漏内滑动安装,因此可以对内茶漏的位置进行调整,当内茶漏位置较高时,茶叶位于热水的上方被高温蒸汽进行蒸茶,当内茶漏位置较低时,茶叶沉浸在热水中泡煮。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
15.图1为蒸茶烧水一体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蒸茶烧水一体化装置中双层茶漏机构的正面剖视图。
17.图3为蒸茶烧水一体化装置中进口端顶部的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

壶体,2

壶嘴,3

把手,4

壶盖,5

外茶漏,6

内茶漏,7

螺纹口,8

限位柱,9

限位槽,10

顶板,11

自动伸缩杆,12

进口端,13

固定板,14

通槽,15

固定杆,16

转动板,17

把手,18

外茶漏底板,19

弧形支撑杆,20

第一液压伸缩推臂,21

第二液压伸缩推臂,22

内茶漏底板,23

第三液压伸缩推臂。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0.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21.实施例1
22.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蒸茶烧水一体化装置,所述一体化装置包括壶体1,所述壶体1上端的一侧设有壶嘴2,所述壶体1顶部的开口处安装有壶盖4,所述壶体1的外壁上固定有把手3,所述壶体1的内部安装有双层茶漏机构;所述双层茶漏机构包括外茶漏5和内茶漏6,所述内茶漏6滑动安装在所述外茶漏5内,所述外茶漏5与所述壶盖4的内壁活动连接。
23.该蒸茶烧水一体化装置,应用范围广,能为消费者提供便利,设置有外茶漏5和壶盖4活动连接,方便将外茶漏5放入、取出,使得该装置既能作为单纯的烧水壶用,又可以作为蒸茶器皿,对茶叶进行蒸煮,得到味道浓郁的茶汤,且倒出的茶汤内没有茶叶渣和茶叶梗,同时针对现有技术中茶叶位置大多是固定的,不能根据消费者需求进行调整的问题,设置双层茶漏机构,内茶漏6在外茶漏5内滑动安装,因此可以对内茶漏6的位置进行调整,当内茶漏6位置较高时,茶叶位于热水的上方被高温蒸汽进行蒸茶,当内茶漏6位置较低时,茶叶沉浸在热水中泡煮。
24.进一步的,所述双层茶漏机构包括安装在所述外茶漏5顶部的螺纹口7,所述壶盖4
的内壁开设有与所述螺纹口7相配合的内螺纹;所述外茶漏5和螺纹口7的连接处设有顶板10,所述顶板10的下表面设置有自动伸缩杆11,所述自动伸缩杆11的顶部与内茶漏6固定连接,所述外茶漏5的内壁上固定有限位柱8,所述内茶漏6的外壁上开设有与所述限位柱8相对应的限位槽9。
25.通过螺纹口7和内螺纹的配合,外茶漏5与壶盖4活动连接,内茶漏6安装在外茶漏5的内部,同时启动自动伸缩杆11伸缩,即可带动内茶漏6在外茶漏5内进行升降移动,内茶漏6在升降过程中,限位槽9在限位柱8上进行滑动,通过限位柱8和限位槽9的配合对内茶漏6的升降轨迹进行限制,提高了内茶漏6升降时的稳定性。
26.进一步的,所述内茶漏6的顶部连接有进口端12,所述进口端12的顶部固定有固定板13,所述固定板13上开设有通槽14,所述通槽14中转动安装有固定杆15,所述固定杆15的一端套设固定有转动板16,固定杆15的另一端固定有把手17。
27.在装入茶叶时,转动把手17,把手17带动固定杆15在通槽14内转动,从而能将转动板16在进口端12顶端转动,当转动板16和固定板13重合时,茶叶即可从进口端12的开口处装入内茶漏6中,在对茶叶进行蒸煮时,转动把手17带动转动板16和固定板13分离,利用转动板16和固定板13将进口端12的开口封堵住,能防止茶叶在热水的冲压下被压出。
28.实施例2
29.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再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茶漏5的底部设有两个对称安装的外茶漏底板18,所述外茶漏5外壁的底端安装有弧形支撑杆19,所述弧形支撑杆19的顶部铰接安装有第一液压伸缩推臂20,所述第一液压伸缩推臂20的另一端与所述外茶漏底板18铰接相连;所述弧形支撑杆19的内壁上铰接安装有第二液压伸缩推臂21与所述外茶漏5的外壁相连。
30.进一步的,所述内茶漏6的底部设有两个对称安装有内茶漏底板22,所述内茶漏底板22的内壁上铰接安装有第三液压伸缩推臂23,所述第三液压伸缩推臂23与所述内茶漏6的内壁铰接相连。
31.为了方便将茶叶渣倒出,启动自动伸缩杆11伸长带动内茶漏6的底部接近外茶漏5底部,启动第一液压伸缩推臂20收缩带动将外茶漏底板18向外拉开,同时启动第二液压伸缩推臂21伸长,即可带动到将外茶漏底板18竖直向下,此时再启动第三液压伸缩推臂23伸长,将内茶漏底板22向外顶出,即可方便茶叶渣从内茶漏6内倒出。
3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