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适宜牡蛎海底养殖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1-18 01:3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牡蛎养殖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外海海底牡蛎养殖装置,属于水产养殖领域。


背景技术:

2.牡蛎是我国四大养殖贝类之一,其产量2019年为522.56万吨(2020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占我国贝类总养殖产量的1/3,以及占世界牡蛎总产量的85%以上。目前我国牡蛎养殖方式北方主要是传统的浅海表层的筏式吊绳养殖,养殖在内海海域的表层。由于海域表层风浪很大,吊绳养殖牡蛎随着牡蛎不断长大,吊绳难以支持较大重量和体积的牡蛎,导致牡蛎极易从吊绳上脱落,造成牡蛎大量减产;且该种养殖模式无法养殖出大规格的高品质牡蛎。另外,筏式吊绳养殖模式不适宜在外海深水或风浪大的海域,其仅适于风平浪静的内湾和浅海,因此,养殖区域范围受限在近海海域的表层区域,而风浪和附着生物较少底部区域养殖牡蛎还未开发出而被利用。
3.另外,上述的筏式吊养牡蛎是养在海区的上层,由于光线强,附着生物多,造成筏式吊绳养殖的牡蛎表面附着有大量的贻贝等附着物;而这些附着既影响牡蛎生长,又进一步影响了牡蛎品质和市场价值。此外,筏式吊绳养殖牡蛎一般在近岸浮筏不仅影响海区景观,还会影响到海面船只航行,对海航管理造成不便。
4.因此,现在迫切需要一种能够满足水产养殖高质量和环保发展理念,突破传统牡蛎养殖模式的新的养殖方法和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适宜牡蛎海底养殖装置,以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
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具体技术方案为:
7.一种适宜牡蛎海底养殖装置,该装置包括上部的浮体部和下部的鱼礁结构,所述浮体部由养成绳作为串联结构,由上至下串联起为耐压浮力体和多个贝壳和挂环,所述鱼礁结构为一中空的基体,其上部设有横梁,所述挂环与横梁连接固定,所述浮体部与所述鱼礁结构进行连接固定;所述鱼礁结构能够沉于海底,用以使整个装置位于海面以下。
8.进一步的,所述耐压浮力体是由聚乙烯塑料做成中空的椭圆体,其耐压强度为11

12kg。
9.进一步的,所述鱼礁结构为中空的梯形结构,其由钢筋混凝土加工而成。
10.进一步的,所述鱼礁结构的底部的长为5

6米、宽5

6米,上部的长为4

5米、宽4

5米,高度为2

3米,重量为6

8吨;所述横梁为直径2

3cm的防锈钢筋,其与鱼礁结构为一体,每个鱼礁结构设有10

12个横梁用于挂苗。
11.进一步的,所述养成绳为50

60股单丝聚乙烯绳,长度3

4米。
12.进一步的,所述养成绳每绳可夹附牡蛎苗的贝壳15

20片,每片贝壳可附牡蛎苗
20

30个,每绳可夹牡蛎苗数为300

500个。单个牡蛎海底养殖装置可挂养成绳 100

120条,每亩海区可放养4

5套养殖设施。
13.进一步的,所述贝壳选用虾夷扇贝壳。
14.所述鱼礁结构能够作为海参的养殖基地。
15.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6.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养殖装置,选择深海海域养殖,且整个养殖装置位于海底。本发明将牡蛎养殖海区底部区域,风浪小,因此抗风浪,可在风浪较大海域进行养殖,另外养殖操作管理简便,不需要防风浪影响,养殖牡蛎脱落大大降低,牡蛎产量可提高20

30%,可以培育大规格、高品质牡蛎,不需要特殊管理,只需要养殖时挂绳,收获是解绳两道工序,比传统的筏式吊绳养殖省工、省力。同时,鱼礁结构部分又是刺参很好的增殖场所,养殖牡蛎粪便是刺参优质饵料,养殖牡蛎同时可收获刺参其他海产品。
17.本实用新型可直接把牡蛎苗放养在10米

15米海区底部,一方面不影响水面上部的船只运行,保持养殖海区的景观,另一方面在外海进行养殖,由于外海底部海域水流平缓,减少了贻贝等附着生物的附着,可减少附着物20%以上,牡蛎壳表光滑,从而养出壳型美观,品质好的牡蛎,满足市场的需求,突破了传统牡蛎的养殖方法和技术,扩大了牡蛎养殖区域和范围。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养殖装置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19.其中,1

鱼礁结构,2

横梁,3

挂环,4

养成绳,5

贝壳,6

耐压浮力体。
具体实施方式
20.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21.实施例1:
22.一种适宜牡蛎海底养殖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3.(1)选择养殖海区:选择海区饵料丰富,不受内陆环境影响的外海海域,或是利用海洋牧场区和人工鱼礁区域作为养殖海区;水质均符合国家一类水质的养殖海区;
24.(2)选取牡蛎苗:选择人工培育附在扇贝壳上的牡蛎苗,规格3

5mm,每片扇贝壳附牡蛎苗20

30个;
25.(3)设计牡蛎海底养殖装置;
26.(4)将所述养殖装置投放到所述养殖海区,整个装置位于海面以下,利用渔船将放入养殖装置运往所述的牡蛎养殖海区进行养殖;
27.(5)养殖牡蛎期间管理:牡蛎养殖期间,检查养殖期间浮体部安全和吊绳缠绕,经1.5

2.0年的自然养殖,牡蛎达到12

15cm的商品规格、软体部肥满即可收获。
28.实施例2:
29.所述牡蛎海底养殖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上部的浮体部和下部的鱼礁结构,所述浮体部由养成绳4作为串联结构,由上至下串联起为耐压浮力体6和多个贝壳 5(优选扇贝壳)和挂环3,所述鱼礁结构为一中空的基体,其上部设有横梁2,所述挂环3与横梁2连接固定,所述浮体部与所述鱼礁结构进行连接固定;所述鱼礁结构能够沉于海底。
30.基于上述结构,该实施例中的装置规格如下(当然,也可以基于具体需求而改变装置规格):
31.所述耐压浮力体6是由聚乙烯塑料做成中空的椭圆体,其耐压强度为11

12kg。
32.所述鱼礁结构1为中空结构,其由钢筋混凝土加工而成;所述鱼礁结构1的底部的长为5

6米、宽5

6米,上部的长为4

5米、宽4

5米,高度为2

3米,重量为6

8吨;所述横梁2为直径2

3cm的防锈钢筋,其与鱼礁结构1为一体,每个鱼礁结构1设有10

12个横梁用于挂苗。
33.所述养成绳4为50

60股单丝聚乙烯绳,长度3

4米;养成绳4每绳可夹附牡蛎苗的贝壳15

20片,每绳可夹牡蛎苗数为300

500个。所述养殖设施可挂养成绳 100

120条,每亩海区可放养4

5套养殖设施。
34.基于实施例1提供的养殖方法和实施例2设计的养殖装置,可直接把牡蛎苗放养在10米

15米海区底部,一方面不影响水面上部的船只运行,保持养殖海区的景观,另一方面在外海海底进行养殖,由于外海底部海域水流平缓,抗风浪和抗脱落,亩产量可提高20

30%,附作生物少,牡蛎壳光滑,从而养出壳型美观,品质好的大规格牡蛎,满足市场的需求,突破了传统牡蛎的养殖方法和技术,扩大了牡蛎养殖区域和范围。
35.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