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与流程

2021-11-18 00:0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空调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2.相关技术中,空调器一般只具有调节室内环境的温度功能,不具有加湿的功能,因此当室内空气较为干燥时,用户则需要额外增加加湿器以提高室内环境的湿度。另外,部分空调器也通过加装加湿装置实现加湿功能,但是其结构复杂,而且需要外接水源并实现向外排水,安装成本高、安装难度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空调器,能够在不外接水源的情况下实现加湿功能,而且避免空调器向外排水,降低了安装成本。
4.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5.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用于执行上述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控制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6.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壳体,内部形成有相互隔离的室内风道和室外风道;除湿转轮,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所述除湿转轮包括除湿区和再生区,所述除湿区和所述再生区的其中一个位于所述室内风道,另一个位于所述室外风道;换热系统,包括压缩机、第一流路、第二流路和换向阀;所述第一流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换热器、第一控制阀、第一节流装置、第二换热器和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一流路接入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二控制阀的两端并联设有依次连接的第二节流装置和第三换热器;所述第二流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第四换热器和第三控制阀,所述第二流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换向阀,所述第二流路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控制阀和所述第一节流装置之间的管路;所述换向阀用于控制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接入所述第一流路或所述第二流路;其中,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三换热器位于所述室内风道内,且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除湿转轮和所述第三换热器沿所述室内风道的气流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二换热器和所述第四换热器位于所述室外风道内,且所述第四换热器、所述除湿转轮和所述第二换热器沿所述室外风道的气流方向依次设置。
7.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8.通过设置壳体、除湿转轮和换热系统的结构,壳体内设置相互隔离的室内风道和室外风道,除湿转轮的除湿区和再生区分别位于室内风道和室外风道,换热系统包括压缩机、第一流路、第二流路和换向阀,压缩机通过换向阀接入第一流路或第二流路,并通过第一流路的控制阀和第二流路的控制阀控制换热系统实现制热或制冷,第一换热器、除湿转轮和第三换热器沿室内风道的气流方向依次设置,第四换热器、除湿转轮和第二换热器沿
室外风道的气流方向依次设置;在制热模式下冷媒依次通过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第一换热器放热冷凝,第二换热器吸热蒸发,能够将室内风道的热风吹向再生区,再生区释放水分,对吹向室内的出风气流进行加湿,提升了用户体验,同时除湿转轮通过除湿区吸收室外风道的气流的水分,保证了出风气流的持续加湿,同时减少了第二换热器的湿负荷,提高换热系统的能效,减少第二换热器产生冷凝水的量,使第二换热器不需要向外排水;在制冷模式下冷媒依次通过第四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和第三换热器,第四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放热冷凝,第三换热器吸热蒸发,当室内环境湿度较大时,除湿区吸收室内风道的气流的水分,对出风气流进行干燥,同时减少了第三换热器的湿负荷,提高了换热系统的能效,减少了第三换热器产生冷凝水的量,使第三换热器不需要向外排水,同时室外风道的热风吹向再生区,从而排出水分,保证了出风气流的持续除湿。本发明实施例实现空调器的无水加湿功能,而且避免空调器向外排水,降低了安装成本,而且设计更加合理,制热和制冷的能效较高。
9.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换热系统还包括第四控制阀,所述第四控制阀并联于所述第二换热器和所述第一节流装置形成的流路的两端。
10.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设有第一新风口和第二新风口,所述第一新风口位于所述室内风道的进风侧且与所述室外环境连通,所述第二新风口位于所述室外风道的进风侧且与所述室内环境连通;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第一开关阀和第二开关阀,所述第一开关阀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新风口的开度,所述第二开关阀用于控制所述第二新风口的开度。
11.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设有与所述室内环境连通的室内进风口,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室内进风口的开度的第三开关阀。
12.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空调器还包括与所述室内环境连通的室内进风管,所述室内进风管内设有第一过滤器,所述室内进风管的末端分别连接所述室内进风口和所述第二新风口。
13.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设有与所述室外环境连通的室外进风口,所述空调器还包括与所述室外环境连通的室外进风管,所述室外进风管设有第二过滤器,所述室外进风管的末端分别连接所述室外进风口和所述第一新风口。
14.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所述空调器包括壳体、除湿转轮和换热系统,所述壳体内形成有相互隔离的室内风道和室外风道;所述除湿转轮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所述除湿转轮包括除湿区和再生区,所述除湿区和所述再生区的其中一个位于所述室内风道,另一个位于所述室外风道;换热系统,包括压缩机、第一流路、第二流路和换向阀;所述第一流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换热器、第一控制阀、第一节流装置、第二换热器和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一流路接入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二控制阀的两端并联设有依次连接的第二节流装置和第三换热器;所述第二流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第四换热器和第三控制阀,所述第二流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换向阀,所述第二流路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控制阀和所述第一节流装置之间的管路;所述换向阀用于控制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接入所述第一流路或所述第二流路;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三换热器位于所述室内风道内,且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除湿转轮和所述第三换热器沿所述室内风道的气流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二换热器和所述第四换热器位于所述室外风道内,且所述第四换热器、所述除湿转轮和
所述第二换热器沿所述室外风道的气流方向依次设置;
15.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16.当所述空调器的运行状态为制热模式,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和所述第二控制阀打开,所述第三控制阀关闭,所述换向阀接入所述第一流路,并控制所述除湿转轮的第一转动状态。
17.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8.通过设置壳体、除湿转轮和换热系统的结构,壳体内设置相互隔离的室内风道和室外风道,除湿转轮的除湿区和再生区分别位于室内风道和室外风道,换热系统包括压缩机、第一流路、第二流路和换向阀,压缩机通过换向阀接入第一流路或第二流路,第一流路设有用于控制冷媒流向的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第二流路设有用于控制冷媒流向的第三控制阀,从而控制换热系统实现制热或制冷,第一换热器、除湿转轮和第三换热器沿室内风道的气流方向依次设置,第四换热器、除湿转轮和第二换热器沿室外风道的气流方向依次设置;在制热模式下控制冷媒依次通过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第一换热器放热冷凝,第二换热器吸热蒸发,能够将室内风道的热风吹向再生区,再生区释放水分,对吹向室内的出风气流进行加湿,提升了用户体验,同时除湿转轮通过除湿区吸收室外风道的气流的水分,保证了出风气流的持续加湿,同时减少了第二换热器的湿负荷,提高换热系统的能效,减少第二换热器产生冷凝水的量,使第二换热器不需要向外排水;在制冷模式下控制冷媒依次通过第四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和第三换热器,第四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放热冷凝,第三换热器吸热蒸发,当室内环境湿度较大时,除湿区吸收室内风道的气流的水分,对出风气流进行干燥,同时减少了第三换热器的湿负荷,提高了换热系统的能效,减少了第三换热器产生冷凝水的量,使第三换热器不需要向外排水,同时室外风道的热风吹向再生区,从而排出水分,保证了出风气流的持续除湿。本发明实施例实现空调器的无水加湿功能,而且避免空调器向外排水,降低了安装成本,而且设计更加合理,制热和制冷的能效较高。
19.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控制所述除湿转轮的第一转动状态,包括:
20.获取室内环境湿度;
21.当所述室内环境湿度大于预设湿度,控制所述除湿转轮停止转动;
22.当所述室内环境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湿度,控制所述除湿转轮转动。
23.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24.当所述空调器的运行状态为制冷模式,控制所述第三控制阀打开,所述第一控制阀和所述第二控制阀关闭,所述换向阀接入所述第二流路,并控制所述除湿转轮的第二转动状态。
25.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控制所述除湿转轮的第二转动状态,包括:
26.获取室内环境湿度;
27.当所述室内环境湿度大于预设湿度,控制所述除湿转轮转动;
28.当所述室内环境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湿度,控制所述除湿转轮停止转动。
29.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换热系统还包括第四控制阀,所述第四控制阀并联于所述第二换热器和所述第一节流装置形成的流路的两端;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30.当所述空调器的运行状态为制冷模式,控制所述第三控制阀和所述第四控制阀打开,所述第一控制阀和所述第二控制阀关闭,所述换向阀接入所述第二流路,并控制所述除
湿转轮的第二转动状态;
31.当所述空调器的运行状态为制热模式,控制所述第四控制阀关闭。
32.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设有第一新风口和第二新风口,所述第一新风口位于所述室内风道的进风侧且通过风管与室外环境连通,所述第二新风口位于所述室外风道的进风侧且通过风管与室内环境连通;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第一开关阀和第二开关阀,所述第一开关阀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新风口的开度,所述第二开关阀用于控制所述第二新风口的开度;
33.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34.当所述空调器的运行状态为新风模式,控制所述第一开关阀和所述第二开关阀打开;
35.获取室内环境的二氧化碳浓度;
36.根据所述二氧化碳浓度调节所述第一开关阀和所述第二开关阀的开度。
37.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实施例的控制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第二方面实施例所述的控制方法。由于控制装置采用了上述实施例的控制方法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
38.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实施例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执行如上述第二方面实施例所述的控制方法。由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采用了上述实施例的控制方法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
39.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4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41.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42.图2为图1中换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43.图3为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44.图4为图3中换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45.图5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控制流程图;
46.图6为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控制流程图;
47.图7为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控制流程图;
48.图8为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控制流程图;
49.图9为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控制流程图;
50.图10为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控制流程图。
51.附图标号:
52.壳体100;室内进风口110;第三开关阀111;室内出风口120;室内风道130;第三过滤器131;室外进风口140;室外出风口150;室外风道160;第一新风口170;第一开关阀171;第二新风口180;第二开关阀181;
53.换热系统200;压缩机210;第一流路220;第一换热器221;第一控制阀222;第一节流装置223;第二换热器224;第二控制阀225;第二节流装置226;第三换热器227;第二流路230;第四换热器231;第三控制阀232;换向阀240;第四控制阀250;
54.除湿转轮300;
55.第一风机400;
56.第二风机500;
57.室内进风管600;第一过滤器610;
58.室外进风管700;第二过滤器710。
具体实施方式
59.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60.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61.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指的是两个以上。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62.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63.参照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空调器,为嵌入式整体空调器,可以安装于阁楼、吊顶等位置,还可以为移动空调器、窗式空调器等整体式空调器,在此不再具体限定。
64.参照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壳体100。壳体100设有室内进风口110和室内出风口120,室内进风口110和室内出风口120均与室内环境连通,壳体100的内部在室内进风口110和室内出风口120之间形成有室内风道130,室内空气通过室内进风口110进入室内风道130,经过换热后从室内出风口120排出室内环境。
65.壳体100设有室外进风口140和室外出风口150,室外进风口140和室外出风口150均与室外环境连通,壳体100的内部在室外进风口140和室外出风口150之间形成有室外风道160,室外空气通过室外进风口140进入室外风道160,经过换热后从室外出风口150排出室外环境。
66.可以理解的是,室内风道130和室外风道160之间相互分隔,保证了相互之间不会发生窜风。举例来说,室内风道130和室外风道160之间可以通过隔板进行隔离,或者通过固定连接的两个外壳分别形成。
67.参照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还包括换热系统200。换热系统200包括压缩机210、第一流路220、第二流路230和换向阀240。压缩机210包括回气口(图中未示
出)和排气口(图中未示出)。第一流路22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换热器221、第一控制阀222、第一节流装置223、第二换热器224和第二控制阀225。第一流路220靠近第一换热器221的一端连接压缩机210的回气口,第一流路220靠近第二控制阀225的一端连接压缩机210的回气口。在第一流路220上,还设有依次连接的第二节流装置226和第三换热器227,第二节流装置226和第三换热器227形成的流路与第二控制阀225的两端并联,第二节流装置226位于靠近第二换热器224的一端,第三换热器227位于靠近压缩机210的回气口的一端。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节流装置223和第二节流装置226均为能够在冷媒流路上实现节流降压的元件,例如电子膨胀阀或毛细管等。第一控制阀222为具有通断功能的阀体,例如电磁阀。第一控制阀222还可以为具有节流功能且具有通断功能的阀体,例如电子膨胀阀,使得换热系统200能够实现更高精度的控制。第二控制阀225为具有通断功能的阀体,例如电磁阀。
68.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流路23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四换热器231和第三控制阀232,第二流路230靠近第四换热器231的一端连接排气口,第二流路230靠近第三控制阀232的一端连接于第一控制阀222和第一节流装置223之间的管路。第三控制阀232为具有通断功能的阀体,例如电磁阀。第三控制阀232还可以为具有节流功能且具有通断功能的阀体,例如电子膨胀阀,使得换热系统200能够实现更高精度的控制。
69.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换热器221和第三换热器227位于室内风道130,第四换热器231和第二换热器224位于室外风道160。
70.可以理解的是,换向阀240可以为三通阀、四通阀或两个电磁阀组合形成,换向阀240能够控制压缩机210接入第一流路220,使压缩机210的排气口与第一换热器221连通;或者控制压缩机210接入第二流路230,使压缩机210的排气口与第二换热器224连通。
71.需要说明的是,当换热系统200处于制热模式下,换向阀240接入第一流路220,压缩机210的排气口输出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气态冷媒经过换向阀240后进入第一换热器221进行冷凝放热,变成液态冷媒;此时第一控制阀222处于打开状态,第三控制阀232处于关闭状态,液态冷媒经过第一节流装置223后变成低压气液两相的冷媒,气液两相的冷媒进入第二换热器224进行蒸发吸热,变成气态冷媒,此时第二控制阀225处于打开状态,气态冷媒通过管路回流至压缩机210的回气口,实现制热回路的冷媒循环。
72.空调器还包括第一风机400和第二风机500,第一风机400位于室内风道130内,第二风机500位于室外风道160内,图1所示的箭头方向为室内风道130和室外风道160的气流方向,第一风机400和第二风机500开启后,通过第一风机400使室内空气经过室内风道130后进入室内,通过第二风机500使室外空气经过室外风道160后再进入室外。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风机400和第二风机500可以同时开启,也可以单独开启,具体方式在此不再限定。第一风机400可以安装于室内风道130朝向室内出风口120的一端,第二风机500可以安装于室外风道160朝向室外出风口150的一端,从而提升了出风的风量和出风的稳定性。
73.在第一风机400的作用下,室内环境的空气通过室内进风口110进入室内风道130,并经过第一换热器221冷凝后形成热风,热风从室内出风口120排出;同时在第二风机500的作用下,室外环境的空气通过室外进风口140进入室外风道160,并经过第三换热器227蒸发后形成冷风并从室外出风口150排出。
74.当换热系统200处于制冷模式下,换向阀240换向,换向阀240接入第二流路230,压缩机210的排气口输出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气态冷媒经过换向阀240后进入第四换热器
231进行冷凝放热,变成液态冷媒;此时第三控制阀232处于打开状态,第一控制阀222处于关闭状态,液态冷媒通过第一节流装置223后变成低压气液两相的冷媒,冷媒继续进入第二换热器224进行二次冷凝,增大了换热面积,此时第二控制阀225处于关闭状态,气液两相的冷媒通过第二节流装置226节流并进入第三换热器227进行蒸发吸热,变成气态冷媒,再通过管路回流至压缩机210的回气口,实现制冷回路的冷媒循环。
75.在第一风机400的作用下,室内环境的空气通过室内进风口110进入室内风道130,并经过第一换热器221蒸发后形成冷风,冷风从室内出风口120排出;同时在第二风机500的作用下,室外环境的空气通过室外进风口140进入室外风道160,并经过第四换热器231和第二换热器224冷凝后形成热风并从室外出风口150排出。
76.参照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还包括除湿转轮300。除湿转轮300与壳体100转动连接,除湿转轮300可以通过电机和皮带配合驱动,也可以通过电机直接驱动。除湿转轮300采用吸湿材料制成,除湿转轮300的部分结构位于室内风道130,除湿转轮300的另一部分结构位于室外风道160,从而实现在室内风道130和室外风道160的空间内转动。可以理解的是,除湿转轮300包括除湿区(图中未示出)和再生区(图中未示出)。当空气经过除湿区,且温度低于再热温度时,除湿转轮300能够吸附空气中的水分;当空气经过再生区,且温度高于再热温度时,除湿转轮300能够释放吸附的水分。
77.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换热器221、除湿转轮300和第三换热器227沿室内风道130的气流方向依次设置。第四换热器231、除湿转轮300和第二换热器224沿室外风道160的气流方向依次设置。
78.可以理解的是,当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下,除湿转轮300位于室外风道160的部分为除湿区,除湿转轮300位于室内风道130的部分为再生区。室外风道160的空气经过除湿区时,空气中的水分被吸收,使室外风道160形成干燥的空气并排出室外;同时室内风道130的空气经过第一换热器221冷凝放热后形成热风吹向再生区,使再生区释放吸附的水分,使室内风道130形成加湿的空气并排出室内,从而实现对室内环境的加湿效果,提升了用户体验。而且除湿转轮300在室内风道130内能够恢复吸湿能力,保证了在室外风道160内能够持续吸湿,从而保证了出风气流的持续加湿。另外,除湿转轮300通过除湿区吸收室外风道160的气流的水分,减少了第二换热器224的湿负荷,提高换热系统200的能效,减少第二换热器224产生冷凝水的量,使第二换热器224不需要向外排水,而且降低了第二换热器224出现结霜的情况,提高空调器运行的可靠性。
79.当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下,除湿转轮300位于室内风道130的部分为除湿区,除湿转轮300位于室外风道160的部分为再生区。室内风道130的空气经过除湿区时,空气中的水分会被吸收,使室内风道130的空气干燥后并排出室内,对室内环境起到除湿作用;同时室外风道160的空气经过第四换热器231和第二换热器224冷凝放热后形成热风并经过再生区,使再生区释放吸附的水分并排出室外,从而通过除湿转轮300将室内风道130中空气的水分带到室外风道160,并通过室外风道160的气流排出室外,达到室内除湿的目的。而且室外风道160的热风吹向再生区,从而排出水分,除湿转轮300在室外风道160内能够恢复吸湿能力,保证了在室内风道130内能够持续吸湿;同时减少了第三换热器227的湿负荷,提高了换热系统200的能效,减少了第三换热器227产生冷凝水的量,使第三换热器227不需要向外排水。
80.本发明实施例实现空调器的无水加湿功能,而且避免空调器向外排水,降低了安装成本,而且设计更加合理,制热和制冷的能效较高。
81.参照图1所示,可以理解的是,壳体100设有第一新风口170和第二新风口180。第一新风口170与室内风道130连通,第一新风口170位于室内风道130的进风侧,第一新风口170可以通过风管与室外环境连通,使室外空气能够沿第一新风口170进入室内风道130,并经过换热后送入室内环境,从而使空调器具有新风功能。
82.第二新风口180与室外风道160连通,第二新风口180位于室外风道160的进风侧,第二新风口180可以通过风管与室内环境连通,使室内空气能够沿第二新风口180进入室外风道160,并通过室外出风口150排出室外环境,使空调器具有排浊气的功能,而且新风功能与排浊气功能同时运行能够保证室内环境的压力,使室内环境能够得到新鲜的空气,提升用户体验。而且,室内空气通过第二新风口180进入室外风道160,使得除湿转轮300能够对室内空气的水分进行回收,并将回收的水分带回到室内风道130,在实现新风排浊功能的同时,保证了加湿效果。可以理解的是,室内空气还可以通过风管直接排出室外环境。
83.参照图1所示,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新风口170处设有第一开关阀171,第一开关阀171可以控制第一新风口170的打开或关闭,或者控制第一新风口170的流量。第二新风口180处设有第二开关阀181,第二开关阀181可以控制第二新风口180的打开或关闭,或者控制第二新风口180的流量。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除了能够控制新风排浊功能的打开或关闭,还可以控制新风排浊功能的流量。
84.第一开关阀171和第二开关阀181可以根据实际使用环境需要进行控制。例如在室内环境的空气质量较差时,第一开关阀171和第二开关阀181打开,室内环境从第一新风口170获取新风,并将室内环境的浑浊空气通过第二新风口180排出。而且室外空气在室内风道130内经过换热后再进入室内环境,具有较佳的新风效果。
85.参照图1所示,可以理解的是,室内进风口110处设有第三开关阀111,第三开关阀111可以控制室内进风口110的打开或关闭。举例来说,当第一开关阀171和第二开关阀181均打开,同时关闭第三开关阀111,此时室内空气沿第二新风口180排出室外,室外空气沿第一新风口170进入室内风道130,而室内空气无法从室内进风口110进入室内风道130,使得空调器的室内出风口120排出的气体均为换热后的室外空气,从而使空调器实现全新风的效果。当第一开关阀171、第二开关阀181和第三开关阀111均打开,此时室外空气沿第一新风口170进入室内风道130,而室内空气从室内进风口110进入室内风道130,从而使空调器实现部分新风的效果。
86.参照图1所示,可以理解的是,空调器还包括室内进风管600,室内进风管600为三通管,室内进风管600的第一端与室内环境连通,室内进风管600的第二端与室内进风口110连通,室内进风管600的第三端与第二新风口180连通,使得室内空气能够沿室内进风管600从室内进风口110进入室内风道130,也可以沿室内进风管600从第二新风口180排出到室外风道160。室内进风管600内设置第一过滤器610。第一过滤器610可以对室内空气进行过滤,减少灰尘等大颗粒污染物进入室内风道130和室外风道160,避免对第一换热器221、除湿转轮300和第一风机400造成污染。
87.参照图1所示,可以理解的是,空调器还包括室外进风管700,室外进风管700为三通管,室外进风管700的第一端与室外环境连通,室外进风管700的第二端与室外进风口140
连通,室外进风管700的第三端与第一新风口170连通,使得室外空气能够沿室外进风管700从室外进风口140进入室外风道160,也可以沿室外进风管700从第一新风口170进入到室内风道130。室外进风管700内设置第二过滤器710。第二过滤器710可以对室内空气进行过滤,减少灰尘等大颗粒污染物进入室内风道130和室外风道160,避免对第二换热器224、第三换热器227、除湿转轮300和第二风机500造成污染。
88.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过滤器610和第二过滤器710均为粗效过滤网,能够过滤空气中粒径较大的灰尘、杂质等污染物。
89.参照图1所示,可以理解的是,室内风道130内设置有第三过滤器131。第三过滤器131位于第一换热器221沿室内风道130的气流方向的上游侧,即位于第一换热器221的进风侧,以过滤通过室内风道130进入至第一换热器221的空气。第三过滤器131可以对进入室内风道130的空气进行精细过滤,有效去除空气中的细微污染物,有利于保持室内空气的洁净度。可以理解的是,室外的空气存在一定的灰尘、尘螨、颗粒物等杂质,第三过滤器131能够将室外的空气进行过滤,能够进一步提高新风气流的质量,提升用户的体验度。第三过滤器131包括过滤网,过滤网能够对室外的新鲜空气进行过滤、除尘或消毒等处理,从而提升进入到室内环境的空气的洁净度。可以理解的是,过滤网为静电净化网、高效空气过滤器(也称作hepa网,high 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 filter)、活性炭过滤网等结构,在此不再具体限定。过滤网通常采用高效空气过滤器,高效空气过滤器采用达到hepa标准的网状结构,对于0.1微米和0.3微米的有效去除率达到99.7%,hepa网的特点是空气可以通过,但细小的微粒却无法通过,hepa网对直径为0.3微米以上的微粒有效去除率可达到99.97%以上,是烟雾、灰尘以及细菌等污染物最有效的过滤媒介。
90.参照图3和图4所示,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壳体100、换热系统200和除湿转轮300。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与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的结构基本相同,可参考上述实施例进行理解,为了避免重复,在此不再赘述。本发明实施例与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的区别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系统200还包括第四控制阀250,第四控制阀250并联于第二换热器224和第一节流装置223形成的流路的两端。可以理解的是,述第四控制阀250为具有通断功能的阀体,例如电磁阀。
91.需要说明的是,当换热系统200处于制热模式下,换向阀240接入第一流路220,压缩机210的排气口输出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气态冷媒经过换向阀240后进入第一换热器221进行冷凝放热,变成液态冷媒;此时第一控制阀222处于打开状态,第三控制阀232处于关闭状态,第四控制阀250处于关闭状态,液态冷媒经过第一节流装置223后变成低压气液两相的冷媒,气液两相的冷媒进入第二换热器224进行蒸发吸热,变成气态冷媒,此时第二控制阀225处于打开状态,气态冷媒通过管路回流至压缩机210的回气口,实现制热回路的冷媒循环。
92.当换热系统200处于制冷模式下,换向阀240换向,换向阀240接入第二流路230,压缩机210的排气口输出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气态冷媒经过换向阀240后进入第四换热器231进行冷凝放热,变成液态冷媒;此时第三控制阀232处于打开状态,第一控制阀222处于关闭状态,第四控制阀250处于打开状态,液态冷媒不流经第一节流装置223和第二换热器224,此时第二控制阀225处于关闭状态,液态冷媒通过第二节流装置226节流后变成低压气液两相的冷媒,气液两相的冷媒进入第三换热器227进行蒸发吸热,变成气态冷媒,再通过
管路回流至压缩机210的回气口,实现制冷回路的冷媒循环。
93.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设置壳体100、除湿转轮300和换热系统200的结构,壳体100内设置相互隔离的室内风道130和室外风道160,除湿转轮300的除湿区和再生区分别位于室内风道130和室外风道160,换热系统200包括压缩机210、第一流路220、第二流路230和换向阀240,压缩机210通过换向阀240接入第一流路220或第二流路230,并通过第一流路220的控制阀和第二流路230的控制阀控制换热系统200实现制热或制冷,第一换热器221、除湿转轮300和第三换热器227沿室内风道130的气流方向依次设置,第四换热器231、除湿转轮300和第二换热器224沿室外风道160的气流方向依次设置;在制热模式下冷媒依次通过第一换热器221和第二换热器224,第一换热器221放热冷凝,第二换热器224吸热蒸发,能够将室内风道130的热风吹向再生区,再生区释放水分,对吹向室内的出风气流进行加湿,提升了用户体验,同时除湿转轮300通过除湿区吸收室外风道160的气流的水分,保证了出风气流的持续加湿,同时减少了第二换热器224的湿负荷,提高换热系统200的能效,减少第二换热器224产生冷凝水的量,使第二换热器224不需要向外排水;在制冷模式下冷媒依次通过第四换热器231和第三换热器227,第四换热器231放热冷凝,第三换热器227吸热蒸发,当室内环境湿度较大时,除湿区吸收室内风道130的气流的水分,对出风气流进行干燥,同时减少了第三换热器227的湿负荷,提高了换热系统200的能效,减少了第三换热器227产生冷凝水的量,使第三换热器227不需要向外排水,同时室外风道160的热风吹向再生区,从而排出水分,保证了出风气流的持续除湿。本发明实施例实现空调器的无水加湿功能,而且避免空调器向外排水,降低了安装成本,而且设计更加合理,制热和制冷的能效较高。
94.参照图5所示,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控制流程图,该控制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
95.s501:当空调器的运行状态为制热模式,控制第一控制阀222和第二控制阀225打开,第三控制阀232关闭,换向阀240接入第一流路220,并控制除湿转轮300的第一转动状态。
96.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方法以图1和图2所示的空调器为实施例进行说明,但不限于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壳体100、除湿转轮300和换热系统200。壳体100内形成有室内风道130和室外风道160,室内风道130和室外风道160相互分隔且不会发生窜风。除湿转轮300与壳体100转动连接,除湿转轮300的除湿区和再生区分别位于室内风道130和室外风道160。换热系统200包括压缩机210、第一流路220、第二流路230和换向阀240。压缩机210包括回气口和排气口。第一流路22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换热器221、第一控制阀222、第一节流装置223、第二换热器224和第二控制阀225,第一流路220接入压缩机210,第二控制阀225的两端并联设有依次连接的第二节流装置226和第三换热器227。第二流路23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四换热器231和第三控制阀232,第二流路230的第一端连接排气口,第二流路230的第二端连接于第一控制阀222和第一节流装置223之间的管路。换向阀240用于控制排气口接入第一流路220或第二流路230。第一换热器221和第三换热器227位于室内风道130内,且第一换热器221、除湿转轮300和第三换热器227沿室内风道130的气流方向依次设置。第二换热器224和第四换热器231位于室外风道160内,且第四换热器231、除湿转轮300和第二换热器224沿室外风道160的气流方向依次设置。
97.可以理解的是,当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空调器可以是开机后进入制热模式,或者是接收到制热模式的指令进入制热模式。举例来说,用户可以通过空调遥控器或者手机app等方式发送控制指令,使空调器执行制热模式。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控制阀222、第二控制阀225和第三控制阀232均为电磁阀,因此控制第一控制阀222和第二控制阀225打开,控制第三控制阀232关闭,控制换向阀240接入第一流路220。此时,压缩机210的排气口输出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气态冷媒经过换向阀240后进入第一换热器221进行冷凝放热,变成液态冷媒,液态冷媒经过第一节流装置223后变成低压气液两相的冷媒,气液两相的冷媒进入第二换热器224进行蒸发吸热,变成气态冷媒,气态冷媒通过管路回流至压缩机210的回气口,实现制热回路的冷媒循环。
98.可以理解的是,控制除湿转轮300的第一转动状态,除湿转轮300的第一转动状态包括转动或停止转动。除湿转轮300的第一转动状态可以根据室内环境的湿度进行控制,也可以为进入制热模式后的一个初始控制状态,还可以是用户发送指令控制的状态,在此不再具体限定。除湿转轮300位于室外风道160的部分为除湿区,除湿转轮300位于室内风道130的部分为再生区。当除湿转轮300转动时,室外风道160的空气经过除湿区时,空气中的水分被吸收,使室外风道160形成干燥的空气并排出室外;同时室内风道130的空气经过第一换热器221冷凝放热后形成热风吹向再生区,使再生区释放吸附的水分,使室内风道130形成加湿的空气并排出室内,从而实现对室内环境的加湿效果,提升了用户体验。而且除湿转轮300在室内风道130内能够恢复吸湿能力,保证了在室外风道160内能够持续吸湿,从而保证了出风气流的持续加湿。另外,除湿转轮300通过除湿区吸收室外风道160的气流的水分,减少了第二换热器224的湿负荷,提高换热系统200的能效,减少第二换热器224产生冷凝水的量,使第二换热器224不需要向外排水,而且降低了第二换热器224出现结霜的情况,提高空调器运行的可靠性。当除湿转轮300停止转动时,空调器执行正常的制热模式程序。
99.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中空调器通过设置壳体100、除湿转轮300和换热系统200的结构,壳体100内设置相互隔离的室内风道130和室外风道160,除湿转轮300的除湿区和再生区分别位于室内风道130和室外风道160,换热系统200包括压缩机210、第一流路220、第二流路230和换向阀240,压缩机210通过换向阀240接入第一流路220或第二流路230,第一流路220设有用于控制冷媒流向的第一控制阀222和第二控制阀225,第二流路230设有用于控制冷媒流向的第三控制阀232,从而控制换热系统200实现制热或制冷,第一换热器221、除湿转轮300和第三换热器227沿室内风道130的气流方向依次设置,第四换热器231、除湿转轮300和第二换热器224沿室外风道160的气流方向依次设置;在制热模式下控制冷媒依次通过第一换热器221和第二换热器224,第一换热器221放热冷凝,第二换热器224吸热蒸发,能够将室内风道130的热风吹向再生区,再生区释放水分,对吹向室内的出风气流进行加湿,提升了用户体验,同时除湿转轮300通过除湿区吸收室外风道160的气流的水分,保证了出风气流的持续加湿,同时减少了第二换热器224的湿负荷,提高换热系统200的能效,减少第二换热器224产生冷凝水的量,使第二换热器224不需要向外排水。本发明实施例实现空调器的无水加湿功能,而且避免空调器向外排水,降低了安装成本,而且设计更加合理,制热的能效较高。
100.参照图6所示,为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控制流程图,步骤s501具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
101.s601:获取室内环境湿度。
102.可以理解的是,室内环境湿度可以通过湿度传感器进行检测,空调器获取湿度传感器的数据,从而获取室内环境湿度。需要说明的是,室内环境湿度可以通过设置在室内进风口110的湿度传感器进行检测,通过空调器的进风湿度可以换算得出;室内环境湿度还可以通过设置于室内环境中的湿度传感器进行检测得出。湿度传感器可以通过有线传输的方式传送至控制器,也可以通过无效传输的方式传送至控制器,例如wifi或蓝牙,具体方式在此不再具体限定。
103.s602:当室内环境湿度大于第一预设湿度,控制除湿转轮300停止转动。
104.可以理解的是,当室内环境湿度大于第一预设湿度,可以认为室内环境湿度已经达到预设要求,此时空调器可以停止加湿,即除湿转轮300停止转动,从而使除湿转轮300不再从室外风道160的空气中吸收水分并释放到室内风道130中,空调器继续执行制热模式,提高室内环境的温度。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预设湿度的设定值可以是空调器出厂即确定的参数值;也可以是一个根据实际使用工况调节的参数值,例如通过获取空调器的部分参数或环境参数计算得出该参数值,具体方式在此不再限定。
105.s603:当室内环境湿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湿度,控制除湿转轮300转动。
106.可以理解的是,当室内环境湿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湿度,可以认为室内环境湿度还未达到预设要求,此时空调器需要加湿,除湿转轮300转动,从而将室外风道160的空气中的水分吸收并释放至室内风道130中,同时空调器继续执行制热模式,提高室内环境的温度。直至室内环境湿度达到预设要求,除湿转轮300300才可以停止转动,从而保证了空调器的加湿效果。
107.参照图7所示,为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控制流程图,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
108.s701:当空调器的运行状态为制冷模式,控制第三控制阀232打开,第一控制阀222和第二控制阀225关闭,换向阀240接入第二流路230,并控制除湿转轮300的第二转动状态。
109.可以理解的是,当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空调器可以是开机后进入制冷模式,或者是接收到制冷模式的指令进入制热模式。举例来说,用户可以通过空调遥控器或者手机app等方式发送控制指令,使空调器执行制冷模式。控制第三控制阀232打开,控制第一控制阀222和第二控制阀225关闭,控制换向阀240接入第二流路230。此时,压缩机210的排气口输出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气态冷媒经过换向阀240后进入第四换热器231进行冷凝放热,变成液态冷媒,液态冷媒通过第一节流装置223后变成低压气液两相的冷媒,冷媒继续进入第二换热器224进行二次冷凝,增大了换热面积,气液两相的冷媒通过第二节流装置226节流并进入第三换热器227进行蒸发吸热,变成气态冷媒,再通过管路回流至压缩机210的回气口,实现制冷回路的冷媒循环。
110.可以理解的是,控制除湿转轮300的第二转动状态,除湿转轮300的第二转动状态包括转动或停止转动。除湿转轮300的第二转动状态可以根据室内环境的湿度进行控制,也可以为进入制热模式后的一个初始控制状态,还可以是用户发送指令控制的状态,在此不再具体限定。除湿转轮300位于室外风道160的部分为除湿区,除湿转轮300位于室内风道130的部分为再生区。当除湿转轮300转动时,室内风道130的空气经过除湿区时,空气中的水分会被吸收,使室内风道130的空气干燥后并排出室内,对室内环境起到除湿作用;同时
室外风道160的空气经过第四换热器231和第二换热器224冷凝放热后形成热风并经过再生区,使再生区释放吸附的水分并排出室外,从而通过除湿转轮300将室内风道130中空气的水分带到室外风道160,并通过室外风道160的气流排出室外,达到室内除湿的目的。而且室外风道160的热风吹向再生区,从而排出水分,除湿转轮300在室外风道160内能够恢复吸湿能力,保证了在室内风道130内能够持续吸湿;同时减少了第三换热器227的湿负荷,提高了换热系统200的能效,减少了第三换热器227产生冷凝水的量,使第三换热器227不需要向外排水。当除湿转轮300停止转动时,空调器执行正常的制冷模式程序。
111.参照图8所示,为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控制流程图,在步骤s701具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
112.s801:获取室内环境湿度。
113.可以理解的是,室内环境湿度可以通过湿度传感器进行检测,空调器获取湿度传感器的数据,从而获取室内环境湿度。需要说明的是,室内环境湿度可以通过设置在室内进风口110的湿度传感器进行检测,通过空调器的进风湿度可以换算得出;室内环境湿度还可以通过设置于室内环境中的湿度传感器进行检测得出。湿度传感器可以通过有线传输的方式传送至控制器,也可以通过无效传输的方式传送至控制器,例如wifi或蓝牙,具体方式在此不再具体限定。
114.s802:当室内环境湿度大于第二预设湿度,控制除湿转轮300转动。
115.可以理解的是,当室内环境湿度大于第二预设湿度,可以认为室内环境湿度超过预设要求,此时控制除湿转轮300转动,从而吸附室内风道130的空气的水分,并在室外风道160内被第二换热器224冷凝放热产生的热风加热并释放到室外环境,同时空调器继续执行制冷模式,降低室内环境的温度。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预设湿度的设定值可以是空调器出厂即确定的参数值;也可以是一个根据实际使用工况调节的参数值,例如通过获取空调器的部分参数或环境参数计算得出该参数值,具体方式在此不再限定。
116.s803:当室内环境湿度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湿度,控制除湿转轮300停止转动。
117.可以理解的是,当室内环境湿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湿度,可以认为室内环境湿度没有超过预设要求,此时空调器不需要辅助加湿,控制除湿转轮300停止转动或保持不转动状态,空调器继续执行制冷模式,降低室内环境的温度。直至室内环境湿度超过预设要求,除湿转轮300才可以转动,从而保证了室内环境湿度处于一个合理的范围,提升了用户体验,同时降低了空调器的能耗。
118.参照图9所示,为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控制流程图,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
119.s901:当空调器的运行状态为制热模式,控制第一控制阀222和第二控制阀225打开,第三控制阀232和第四控制阀250关闭,换向阀240接入第一流路220,并控制除湿转轮300的第二转动状态。
120.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方法以图3和图4所示的空调器为实施例进行说明,但不限于图3和图4所示的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与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换热系统200还包括第四控制阀250,第四控制阀250并联于第二换热器224和第一节流装置223形成的流路的两端。
121.可以理解的是,控制第一控制阀222和第二控制阀225打开,控制第三控制阀232和
第四控制阀250关闭,并控制换向阀240接入第一流路220。此时,压缩机210的排气口输出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气态冷媒经过换向阀240后进入第一换热器221进行冷凝放热,变成液态冷媒,液态冷媒经过第一节流装置223后变成低压气液两相的冷媒,气液两相的冷媒进入第二换热器224进行蒸发吸热,变成气态冷媒,气态冷媒通过管路回流至压缩机210的回气口,实现制热回路的冷媒循环。
122.可以理解的是,控制除湿转轮300的第二转动状态,可以参照步骤s501的解释进行理解,为了避免重复,在此不再赘述。
123.s902:当空调器的运行状态为制冷模式,控制第三控制阀232和第四控制阀250打开,第一控制阀222和第二控制阀225关闭,换向阀240接入第二流路230,并控制除湿转轮300的第二转动状态。
124.可以理解的是,控制第三控制阀232和第四控制阀250打开,控制第一控制阀222和第二控制阀225关闭,并控制换向阀240接入第二流路230。此时,压缩机210的排气口输出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气态冷媒经过换向阀240后进入第四换热器231进行冷凝放热,变成液态冷媒,液态冷媒通过第二节流装置226节流后变成低压气液两相的冷媒,气液两相的冷媒进入第三换热器227进行蒸发吸热,变成气态冷媒,再通过管路回流至压缩机210的回气口,实现制冷回路的冷媒循环。
125.可以理解的是,控制除湿转轮300的第二转动状态,可以参照步骤s701的解释进行理解,为了避免重复,在此不再赘述。
126.参照图10所示,为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控制流程图,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
127.s1001:当空调器的运行状态为新风模式,控制第一开关阀171和第二开关阀181打开。
128.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可以理解的是,可以为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也可以为图3和图4所示的实施例。上述两个实施例能够实现新风模式的结构相同,因此本实施例以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进行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中,壳体100设有第一新风口170和第二新风口180。第一新风口170与室内风道130连通,第一新风口170位于室内风道130的进风侧,第一新风口170可以通过风管与室外环境连通,使室外空气能够沿第一新风口170进入室内风道130,并经过换热后送入室内环境,从而使空调器具有新风功能。第二新风口180与室外风道160连通,第二新风口180位于室外风道160的进风侧,第二新风口180可以通过风管与室内环境连通,使室内空气能够沿第二新风口180进入室外风道160,并通过室外出风口150排出室外环境,使空调器具有排浊气的功能,而且新风功能与排浊气功能同时运行能够保证室内环境的压力,使室内环境能够得到新鲜的空气,提升用户体验。而且,室内空气通过第二新风口180进入室外风道160,使得除湿转轮300能够对室内空气的水分进行回收,并将回收的水分带回到室内风道130,在实现新风排浊功能的同时,保证了加湿效果。可以理解的是,室内空气还可以通过风管直接排出室外环境。
129.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新风口170处设有第一开关阀171,第一开关阀171可以控制第一新风口170的打开或关闭,或者控制第一新风口170的开度。第二新风口180处设有第二开关阀181,第二开关阀181可以控制第二新风口180的打开或关闭,或者控制第二新风口180的开度。
130.可以理解的是,当空调器处于新风模式,新风模式可以是空调器接收到新风模式的指令而进入,也可以是空调器根据当前环境的参数自动控制进入该模式。控制第一开关阀171打开,并控制第二开关阀181打开,室内环境从第一新风口170获取新风,并将室内环境的浑浊空气通过第二新风口180排出,从而提升了室内环境的空气质量。而且室外空气在室内风道130内经过换热后再进入室内环境,具有较佳的新风效果,提升用户体验。
131.s1002:获取室内环境的二氧化碳浓度。
132.可以理解的是,室内环境的二氧化碳浓度可以通过二氧化碳传感器进行检测,空调器获取二氧化碳传感器的数据,从而获取室内环境的二氧化碳浓度。需要说明的是,室内环境的二氧化碳浓度可以通过设置在室内进风口110的二氧化碳传感器进行检测,通过空调器的进风气流的二氧化碳浓度可以换算得出;室内环境的二氧化碳浓度还可以通过设置于室内环境中的二氧化碳传感器进行检测得出。二氧化碳传感器可以通过有线传输的方式传送至控制器,也可以通过无效传输的方式传送至控制器,例如wifi或蓝牙,具体方式在此不再具体限定。
133.s1003:根据二氧化碳浓度调节第一开关阀171和第二开关阀181的开度。
134.可以理解的是,当二氧化碳浓度大于预设值,可以认为室内环境的空气质量较差,此时控制第一开关阀171和第二开关阀181保持当前打开状态,使空调器继续进行新风排浊运行。
135.可以理解的是,空调器还可以根据二氧化碳浓度的数值,判断室内环境的空气质量,从而控制第一开关阀171和第二开关阀181的开度,进而控制新风的流量和排浊的流量。
136.可以理解的是,当二氧化碳浓度小于或等于预设值,可以认为室内环境的空气质量较好,可以控制第一开关阀171和第二开关阀181减小开度,降低新风的流量和排浊的流量,或控制第一开关阀171和第二开关阀181关闭,从而降低空调器的能耗。
137.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和存储器可以通过总线或者其他方式连接。
138.存储器作为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非暂态软件程序以及非暂态性计算机可执行程序。此外,存储器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暂态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暂态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存储器可选包括相对于处理器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该处理器。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139.实现上述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所需的非暂态软件程序以及指令存储在存储器中,当被处理器执行时,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例如,执行以上描述的图5中的方法步骤s501、图6中的方法步骤s601至步骤s603、图7中的方法步骤s701、图8中的方法步骤s801至步骤s803、图9中的方法步骤s901至步骤s902、图10中的方法步骤s1001至步骤s1003。
140.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141.此外,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本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如上述实施例的控制装置。由于空调器采用了上述实施例的控制装置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
142.此外,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一个处理器或控制器执行,例如,被上述空调器实施例中的一个处理器执行,可使得上述处理器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例如,执行以上描述的图5中的方法步骤s501、图6中的方法步骤s601至步骤s603、图7中的方法步骤s701、图8中的方法步骤s801至步骤s803、图9中的方法步骤s901至步骤s902、图10中的方法步骤s1001至步骤s1003。
143.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文中所公开方法中的全部或某些步骤、系统可以被实施为软件、固件、硬件及其适当的组合。某些物理组件或所有物理组件可以被实施为由处理器,如中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或微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或者被实施为硬件,或者被实施为集成电路,如专用集成电路。这样的软件可以分布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或非暂时性介质)和通信介质(或暂时性介质)。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术语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在用于存储信息(诸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他数据)的任何方法或技术中实施的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可移除和不可移除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ram、rom、eeprom、闪存或其他存储器技术、cd

rom、数字多功能盘(dvd)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盒、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存储装置、或者可以用于存储期望的信息并且可以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其他的介质。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是,通信介质通常包含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者诸如载波或其他传输机制之类的调制数据信号中的其他数据,并且可包括任何信息递送介质。
144.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