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分体式轿底的制作方法

2021-11-17 23:4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体式轿底。


背景技术:

2.电梯是一种用在建筑物中的提供升降功能的特种设备,广义上的电梯有厢式电梯和扶梯两种,而平常统称的电梯是指厢式电梯。厢式电梯被限制在预设好的井道中并能够上下运行,而对应的主体运动结构就是轿厢,轿厢具有独立的内部空间,日常人们乘坐电梯时便是处于轿厢的内部空间中。轿厢底部供人们踏足的部分称为轿底,轿底上连接有托架和笼架结构,轿底起承载负载的作用。
3.对于某些大载重电梯来说,由于其轿底的尺寸较大,因此在加工轿底各结构时的操作也比较麻烦,而且大尺寸的轿底结构在安装以及运输时也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分体式轿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一个或多个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分体式轿底,包括镜像设置的左轿底和右轿底,所述左轿底与右轿底共面,所述左轿底与右轿底可拆卸连接构成整个轿底;
7.所述左轿底与右轿底均包括框架、底板和加强筋;所述框架呈矩形,所述底板固定连接在框架的上表面,所述加强筋设置有多根,多根所述加强筋固定连接在底板的下表面。
8.进一步的,所述框架包括两根第一侧梁和两根第二侧梁,两根所述第一侧梁互相平行,两根所述第二侧梁互相平行,所述第一侧梁的长度大于第二侧梁的长度,所述第一侧梁与第二侧梁固定连接。
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侧梁包括第一支撑面、第二支撑面和第一连接面;所述第一支撑面与第二支撑面平行,所述第二支撑面位于第一支撑面的上方,所述第一连接面将第一支撑面和第二支撑面连接,所述第一支撑面、第二支撑面和第一连接面共同构成c型,两个所述第一侧梁的开口方向相同;
10.所述第二侧梁包括第三支撑面、第四支撑面和第二连接面,所述第三支撑面与第四支撑面平行,所述第四支撑面位于第三支撑面的上方,所述第二连接面将第三支撑面和第四支撑面连接,所述第三支撑面、第四支撑面和第二连接面共同构成c型,两个所述第二侧梁的开口方向相对;
11.所述第二支撑面长度方向的两端均开设有第一安装口,所述第四支撑面的端部位于第一安装口内,所述第二支撑面与第四支撑面等高设置,所述第二支撑面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四支撑面接触并固定连接。
12.进一步的,所述底板的下表面与第二支撑面和第四支撑面的上表面贴合且固定连接,所述底板的外边与框架的外边对齐设置。
13.进一步的,所述加强筋包括第五支撑面和第三连接面,所述第五支撑面与第三连接面固定连接且构成l型,所述第五支撑面的上表面与底板下表面贴合且固定连接,所述加强筋与第二侧梁垂直设置。
14.进一步的,所述第五支撑面的一端开设有第二安装口,所述第二支撑面经过第二安装口,所述第三连接面靠近第二安装口的一端与靠近第二安装口的第一连接面接触并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支撑面和第三连接面远离第二安装口的一端与远离第二安装口的第一侧梁接触并固定连接。
15.进一步的,所述左轿底的一个第一连接面与右轿底的一个第一连接面贴合且通过紧固件可拆卸连接。
16.进一步的,所述紧固件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紧固件沿第一连接面的长度方向间隔均匀的分布。
17.进一步的,所述紧固件为螺栓以及与螺栓配套使用的螺母。
1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侧梁内设置有若干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与第一支撑面、第二支撑面和第一连接面垂直且固定连接。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如下:
20.(一)由于整个轿底是由左轿底与右轿底可拆卸连接构成的,因此在搬运轿底的时候,可将左轿底与右轿底拆分开,方便搬运;在生产制作轿底结构时,也可分别制作左轿底和右轿底的结构,避免了直接制作大尺寸结构,起到方便加工轿底结构的效果。
21.(二)美观性好,加工材料成本低,轿底安装方便,能够实现标准化批量生产,通用性强。
附图说明
22.图1是实施例中一种分体式轿底的整体结构的正视图;
23.图2是图1中一种分体式轿底的整体结构的左视图;
24.图3是图1中一种分体式轿底的整体结构的仰视图;
25.图4是实施例中第一侧梁的正视图;
26.图5是图4中第一侧梁的俯视图;
27.图6是实施例中第二侧梁的正视图;
28.图7是图6中第二侧梁的左视图;
29.图8是实施例中加强筋的正视图;
30.图9是图8中加强筋的俯视图。
31.附图中标记:
32.1、左轿底;2、右轿底;3、框架;31、第一侧梁;311、第一支撑面;312、第二支撑面;313、第一连接面;32、第二侧梁;321、第三支撑面;322、第四支撑面;323、第二连接面;4、底板;5、加强筋;51、第五支撑面;52、第三连接面;6、第一安装口;7、第二安装口;8、加强板。
具体实施方式
33.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装置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要说明的是,附图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请参阅附图。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
34.实施例:
35.参照图1

9,为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分体式轿底,包括镜像设置的左轿底1和右轿底2。左轿底1与右轿底2共面,左轿底1与右轿底2可拆卸连接构成整个轿底。
36.左轿底1与右轿底2均包括框架3、底板4和加强筋5。框架3呈矩形,底板4为碳钢板,底板4焊接在框架3的上表面,加强筋5设置有多根,多根加强筋5焊接在底板4的下表面。
37.框架3包括两根第一侧梁31和两根第二侧梁32。两根第一侧梁31互相平行,两根第二侧梁32互相平行。第一侧梁31的长度大于第二侧梁32的长度,第一侧梁31与第二侧梁32焊接在一起。
38.第一侧梁31包括第一支撑面311、第二支撑面312和第一连接面313。第一支撑面311与第二支撑面312平行,第二支撑面312位于第一支撑面311的上方,第一连接面313将第一支撑面311和第二支撑面312连接,第一支撑面311、第二支撑面312和第一连接面313共同构成c型,两个第一侧梁31的开口方向相同。
39.第二侧梁32包括第三支撑面321、第四支撑面322和第二连接面323。第三支撑面321与第四支撑面322平行,第四支撑面322位于第三支撑面321的上方,第二连接面323将第三支撑面321和第四支撑面322连接,第三支撑面321、第四支撑面322和第二连接面323共同构成c型,两个第二侧梁32的开口方向相对。
40.第二支撑面312长度方向的两端均开设有第一安装口6,第四支撑面322的端部位于第一安装口6内,第二支撑面312与第四支撑面322等高设置,第二支撑面31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四支撑面322接触并焊接,保证了第一侧梁31与第二侧梁32能够充分稳定连接。
41.底板4的下表面与第二支撑面312和第四支撑面322的上表面贴合且焊接,底板4的外边与框架3的外边对齐设置。上述设置保证了底板4与框架3充分接触,提高了底板4与框架3连接的整体性和稳定性,有效提高轿底的强度。
42.加强筋5包括第五支撑面51和第三连接面52,所述第五支撑面51与第三连接面52固定连接且构成l型。第五支撑面51的上表面与底板4下表面贴合且焊接,加强筋5与第二侧梁32垂直设置。加强筋5的设置进一步提高了底板4的强度,能够减少底板4断裂的可能性,进而提高整个轿底的强度。
43.第五支撑面51的一端开设有第二安装口7,第二支撑面312经过第二安装口7,第三连接面52靠近第二安装口7的一端与靠近第二安装口7的第一连接面313接触并焊接。第五支撑面51和第三连接面52远离第二安装口7的一端与远离第二安装口7的第一侧梁31接触并焊接。由于设置了第二安装口7,增大了加强筋5的两端与两个第一侧梁31的接触面积,即增大了加强筋5与第一侧梁31的焊接面积,从而能提高轿底整体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可靠性。
44.左轿底1的两个第一侧梁31的开口方向背离右轿底2,右轿底2的两个第一侧梁31的开口方向背离左轿底1,左轿底1的一个第一连接面313与右轿底2的一个第一连接面313贴合且通过紧固件可拆卸连接。紧固件设置有多个,多个紧固件沿贴合的两个第一连接面313的长度方向间隔均匀的分布,从而保证了左轿底1与右轿底2的稳定连接。另外,上述紧固件为螺栓以及与螺栓配套使用的螺母,螺栓与螺母的设置能够方便工作人员将左轿底1与右轿底2进行连接与拆卸。
45.为了提高第一侧梁31的强度,第一侧梁31内设置有若干加强板8。加强板8与第一支撑面311、第二支撑面312和第一连接面313垂直且焊接。加强板8的设置使得轿底的整体强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46.综上所述,由于本轿底是由左轿底1与右轿底2拼接而成,且左轿底1与右轿底2是可拆卸连接的,因此在生产制造轿底结构时,只需单独制造左轿底1和右轿底2的结构即可,无需制造大尺寸的整个轿底的结构,不仅节约成本,也降低轿底生产难度;另外,在运输轿底时,可以将左轿底1与右轿底2拆分开进行单独运输,能够节省运输空间,方便运输操作;最后,本轿底还具有结构稳定、造型美观、通用性强、可进行标准化批量生产等优点,能够充分适应大载重的轿厢尺寸。
47.另外,由于轿底需要与其他结构连接配合使用,因此第一侧梁31、第二侧梁32以及底板4上开设有若干连接孔。
48.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49.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